第十四卷 世界革命
第七十一章 看,那是小鬍子

唯獨這一次,她不知如何回應。
此時此刻的奧莉佳正留在加泰羅尼亞,所以在信件的收取地址上比較清晰明了。
奧莉佳教他如何畫人像,阿道夫教她如何畫建築,雙方都在互相扶持互相努力。
因此他所追求的是一種趕盡殺絕,徹底滅絕。
但是讓奧莉佳更加深刻的,絕非阿道夫的憤世嫉俗,而是他的德意志民族自豪感。
特別是墨索里尼的那句話。
在西班牙期間,奧莉佳掌控著自己為數不多的白軍,以迅雷不及耳之勢摧毀了所有的反動力量。
那時候,他拒絕失敗,但還是忍不住在心中反問著自己。
他大聲怒斥,即使身邊的人都不敢與他對話,但魯登道夫的憤怒依舊在啤酒館里宣洩著。
每逢有什麼想法和理解,阿道夫都會親自寫信給奧莉佳。
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
每逢談起德國,他都會侃侃而談,鼓吹著德意志民族的優越性,同時又貶低其他民族,認為那些民族都是充滿毛病和缺陷。
葛蘭西接受了,他將最後的一份電報秘密收藏了起來。
在他心中,要讓德意志民族走向輝煌,就必須進行掠奪和入侵。
一字一句,宛若重鎚那般敲打著自己的靈魂。
他親身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他目睹到了死亡和毀滅。
然而他的言論並沒有得到重視。
當瑪利亞詢問葛蘭西時,得到了回復是準確且肯定的。
他向身邊的袍澤們說道。
但義大利所要進行的是符合義大利國情的社會主義,如此一來,便與蘇俄的社會主義有著巨大的差別。
一旦進入戰爭,就不存在平民,即使他們手無寸鐵,即使他們毫無威脅性,也是一種潛在性的威脅。
最終,他把這一切的失敗都歸罪於一種勢力和一個種族。
但他們的付出和犧牲都得不到結果。
社會主義種類很多,原本他打算去了解奧莉佳的妹妹所推行的社會主義政策,可是當他了解到蘇俄那邊也有不少猶太領導人時,便和-圖-書立即放棄了對蘇俄社會主義的學習,並且對此轉為敵視。
那時候,阿道夫已經知道奧莉佳的身份,但他從不認為羅曼諾夫血脈是低等的。
這番話並沒有得到他人的重視,但他依舊銘記於心。
這樣的思想觀念,在一戰之前就已經有了一個雛形,那時候他還在維也納的『男人之家』進行著『鍵盤俠』的生活,他對此深深著迷。
在黑暗壓抑的房間里,他的大腦構造出一個又一個世界和結局。
甚至有一種『知心者』的味道在裏面。
再一次意外下,他看到了同為國家戰爭英雄的魯登道夫。
為了證明自己的想法,他開始去了解自己從未接觸過的內容和知識。
只不過,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阿道夫將這一切都深深刻印在自己心中。
直到現在,他也是這樣認為。
而奧莉佳也會對自己這位朋友給予很大的幫助,例如給他寄送了不少錢,為他渡過了最艱難的歲月。
共產主義勢力與猶太民族。
信中,他說道。
很快,他給共產主義者做出了一個定義,不愛國者。
首先,這個時候的德國依舊是艾伯特和興登堡在管理,儘管艾伯特不得民心,不可能繼續連任,但身為國家英雄的興登堡擁有著巨大聲望。
然而,當這份回信落到阿道夫手上時,他並沒有理解到這裏面更加深層次的意思。
是的,德國需要這樣的東西,需要真正的改變。
「德意志帝國現在已經滅亡了,但我相信,它遲早都會回來,然後重新給歐洲帶來格局變化,這個世界需要德國,這個世界遲早都是德意志。」
一位年輕人對此事格外上心,他甚至對墨索里尼的行為充滿了崇拜。
在這段日子裏面,她看到了阿道夫的另外一面。
他如此堅信。
他將一切責任都歸罪於德國共產黨,因為他們的革命運動,讓德國失去了一切,也正因為他們的背叛,讓德意志第二帝國走向了滅亡。
他的話深和_圖_書深打動了瑪利亞。
這句話是奧莉佳參考著自己妹妹瑪利亞曾經說過的話。
「墨索里尼並不是一個安分的人,他會自大驕傲,如果有那麼一天他控制不住自己,你必須先下手為強,將政權穩定在自己手上。」
看著義大利內部的地主鬥爭和資產階級鬥爭,瑪利亞暫時放下自己的成見,決定先觀察一段時間。
這究竟是為什麼,我們戰爭會如此艱難。
就在他學習期間,陸軍政治部給了他一個任務。
現實中,他可以看到無數人流離失所,生活艱難,於是他把這一切都歸罪於左翼的罷工行為,因為罷工導致工廠停工,然後無法製造更多的物資。
『俄國已經不行了,而拯救她的人必須由一個新的秩序去進行,只有讓俄國的無產階級獨立自強,俄國才可以走向新的時代。』
最後是法西斯主義,這是墨索里尼在1914年的時候率先提出來的概念。
戰爭期間,他極力反對失敗言論,是一位堅定的戰爭分子。
那是一個已經逝去的旋律,裏面是存在著神明和英雄,犧牲與鬥爭,勝利與死亡,裏面的英雄人物都是敢反抗舊時代秩序的偉人。
他陷入了自己的思考世界裏面,直到魯登道夫的離開,他也沒有察覺到。
因為追溯根源,羅曼諾夫血脈就是日耳曼,這就導致阿道夫對奧莉佳的態度更加友好親密。
那時候,瑪利亞剛剛上任察里津市長,而她也回復著奧莉佳的疑惑。
「凡爾賽條約只是一個暫時性的虛假和平,它將催生出更大的戰爭,到那時候義大利不可能置身於世外,我們必須在這場世界大戰到來之前,讓義大利走向足以自保的地步。」
但是,他卻在追尋自己的道路時,一敗塗地。
手中的啤酒一杯又一杯,而他的憤怒也隨著酒精的沖洗,一次又一次地疊加著。
聖誕節停戰,是他最不能接受的事情。
他所看到的,都是最表面的現實,卻無和-圖-書法看到更加深層次的內容。
她最後給葛蘭西發送了一份電報,再一次向他說出自己的擔憂。
她無法理解阿道夫現在的狀況,也不知道阿道夫為什麼會突然間變得如此激進。
但細想一下,她開始回想起來阿道夫並不是突然間激進,而是一直都是如此。
這句話深深打動了阿道夫,他對此深以為然。
德國戰敗了,這是他所無法接受的事實。
義大利的社會改革開始了。
一個是社會主義,一個是法西斯主義。
「他們都是一群崇尚暴力的瘋子,他們不單在我們背後捅了一刀子,甚至還煽動著所有人的情緒,讓他們走向毀滅的結局。」
再一次午餐中,他得知墨索里尼進軍羅馬並成為義大利總理,便興奮地跟身邊的人說道。
一開始,阿道夫也為此而陷入沉思,可是當他看到墨索里尼成功奪取義大利政權時,他便學會了兩個詞。
這種行為在阿道夫眼中,就如同英雄一般,同時也讓他想起了瓦格拉裏面的英雄人物。
反觀是國家主義,這一點讓阿道夫感到了意外。
很多人都無法回答他這個問題,因為在他們心中,只想在這場世界大戰中活下來。
是啊,背叛德國的不就是共產主義嗎。
蘇俄也是一樣。
戰場上,他可以看到士兵們的待遇變得越來越糟糕,於是他把這一切都歸罪於那些猶太奸商和貪官污吏。
在兩人從認識到成為摯友時,便有過一段時間的互相學習與共同奮鬥。
社會問題分別是治安和民族問題,內部分歧主要體現在國家領導層裏面的爭端和國家路線。
看著報紙上對義大利的報道,阿道夫深深陷入其中。
「現在的德國也需要這樣的人,一個可以領導著德國,走向真正的強大。」
那是隱藏在安靜底下的執著,這份強烈的執著讓他有了一種憤世嫉俗的衝動。
一旦國策定下,必然會存在著反對派,到那時候利益受損的一部分官僚也會成為拖後腿的主https://www.hetubook•com•com要力量,最終演變成黨派之爭。
而他也成為了他人口中所期待的『領導德國重新走向輝煌』的英雄。
那就是社會問題和內部分歧。
得不到他人認可的阿道夫並不沒有氣餒,他直接給自己的唯一摯友奧莉佳寫了一封信。
身為一位精神德國人,他已經將德國視作為自己最偉大的祖國,因此他無法接受這一失敗,也無法接受《凡爾賽條約》。
「當國家有能力維護其尊嚴時,我們就支持國家,但是當它沒有這樣的能力時,我們就要替它行事,完成一個國家的責任!」
但更重要的是,阿道夫也認可了奧莉佳在西班牙的做法。
他就是這樣埋怨著,吐槽著。
這句話她銘記於心,所以在回信中,她希望阿道夫可以以此為道路和目標,不斷前進。
如果不是他們的背叛,如果不是他們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德國肯定能繼續打下去,直到勝利為止。
說到底,那群在大後方鬧革命運動的共產主義者,不就是在叛國嗎。
信中的內容,彷彿是在宣洩著什麼,那是一種近乎于吶喊的感覺,讓奧莉佳感到了不安。
阿道夫不止一次幻想過,自己有朝一日成為這樣的人物。
他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親密好友,那就是瑪利亞的姐姐奧莉佳。
他不止一次向奧莉佳埋怨,這群猶太資本家一直都是高高在上,從未低下頭去正視他們這些底層人民。
為什麼呢?
這個概念很複雜,其複雜程度絕非一言兩語能夠概括得出來。
所以葛蘭西的話,瑪利亞很能理解。
「戰爭不應該有這樣的事,我們必須全力以赴消滅所有擋在面前的敵人,在這裏沒有所謂的平民,只有士兵。」
在與自己的同僚交談時,阿道夫就不止一次訴說過自己對墨索里尼的崇拜。
「義大利已經是千瘡百孔了,她既沒有俄國的龐大領土和豐厚資源,更沒有英德法那樣的完整工業體系與先進技術。」
阿道夫也無法給自己的疑惑解答和_圖_書,因為他從未進行過系統性的學習,也未曾學習過各種知識理論。
根據墨索里尼當時提出的法西斯主義,其裡面包含著『社團主義、工團主義、獨裁主義、極端民族主義、中央集團形式的軍國主義、反政府主義、反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反共主義』等各種主義思想。
對於這一點,意共答應合作,與墨索里尼共同執政。
「德意志人民應該熱愛著自己的國家,而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統治階級。」
身為士兵的他,從未有過任何退縮和怯懦。
儘管蘇俄的領土十分龐大,而且內部也擁有著巨大的資源和人口,但蘇俄也同樣擁有著極其嚴重的問題。
可相對於瑪利亞的擔憂和觀察,在德國那邊,卻顯得有些不同。
國家的發展道路千萬條,並不是一成不變。
在他眼中,是奧莉佳寫下的『獨立自強』。
「德意志民族是優越的,比任何一個民族都要優秀,都要高貴。」
這封信落到奧莉佳手中時,她看了很久很久。
「你,去調查一個名叫德國工人黨的組織。」
奧莉佳對此深有體會,因為在她還不懂事的時候,也是如此。
他看中了這兩點。
何為獨立自強?
「他是如此的充滿魄力,是一位偉大的英雄。」
然而,他卻看不到德國的經濟狀況,也看不到德國的資源問題。
這場意外讓阿道夫的世界觀逐漸成型,並且又一次向奧莉佳寫了一封信。
「因此,我們需要集中所有權力,所有資源,展開最快速度的發展。」
「一群不愛國的叛徒,一群該死的叛國賊!」
而如今他聽到了魯登道夫的苦訴。
這些問題處理起來十分困難,與遊戲中點一下滑鼠就能轉變國策有著巨大差異。
「如果德國需要一個人來拯救,那麼我希望這個人可以帶領著德國人民走向真正的獨立自強,而不是自我毀滅。」
義大利必須由一個強硬的政府去管控,然後拖動著整個義大利走向發展的正規道路。
最終,她在回信中寫道。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