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世界革命
第一百三十一章 法國房地產,捲起來了

因為現任的社會黨主席也發現了,雷蒙是打算將權力集中起來,而非分散。
他將會用盡心血,投入進去。
經濟上的問題,他只能提出自己的擔憂,而這份擔憂並不專業,畢竟他從一開始就不是經濟學派的人。
就這樣,大量手握著錢的農民進入城市,開始了屬於他們的豪爽消費。
「夏爾啊,你的看法和建議我都記下了,但不知道軍事上面的理論,創作得如何呢?」
礙於戴高樂的才華,雷蒙才緩緩說道。
「軍事理論需要跟軍事科技相結合,目前還在研究當做,所以……」
「那就得麻煩你多勞費心血了。」
然後,這些田地被集中起來使用,按照雷蒙的想法,這些被集中起來的田地將會加快農業生產。
由於他們的錢都用在了前期享受和後期買房上面,用來出售土地的錢迅速見底。
在如此加速的城市化建設中,戴高樂看到了機遇,也看到了危機。
而法國共產黨對此也毫無辦法,畢竟現在的他們並無權力。
反而是吃了普法戰爭大虧的拿破崙三世,更擅長政治和經濟。
為了更快消耗這些農民的錢,雷蒙通過官方媒體,以『專家建議』的方式,蠱惑農民們在城市裡買房。
雷蒙很看重戴高樂,所以他答應了這個請求。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已經進入城市的農民未來。
過度依賴,必然會讓這個泡沫破裂。
由於收購土地的錢並不少,所以在社會黨阻撓期間,竟有部分農民走出來,以遊行示威的方式抗議社會黨人對政策推行阻撓。
而且因為是政府開支,這些佃農生活過得比以前還要好。
特別是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戴高樂就已經發現,一戰的作戰思維必須淘汰,並且以更加先進的作戰方式去進行。
為了生計,他們只剩下兩條路走。
雖說在雷蒙的需求下,現在的戴高樂已經開始研究新一代的軍事知識理論,但這並不代表他忽www.hetubook.com.com略了國內建設問題。
但危機也隨之而現。
「是,總理閣下。」
為了重新整理現有的軍事理論,瑪利亞特意將三位有前途的年輕將軍召集過來。
未來世界,其戰爭方式將會與一戰產生巨大差異。
由於這場世界大戰幾乎把法國的一代人都消滅掉了,這就導致有很多土地都失去了主人。
很多人都認為,城市下鄉很難很難,但不知道是如何個難法。
但問題是,法國不是堅持武裝鬥爭,不與資產階級做任何妥協的的法國共產黨,而是溫順得幾乎沒有半點武裝鬥爭念頭改良主義社會黨。
城市人口在短時間內快速飛升,而農村那邊又有政府親自管控,無論是糧食生產亦或是佃農的租用,都會以一個合理的方式去進行。
而且為了留下這些進入城市的農民,雷蒙有頒布了一側福利法案。
這一蠱惑,立馬見效。
戴高樂確實不太懂經濟學,但他懂什麼是資本家,什麼是人類的貪慾。
反觀蘇聯,他們的目的是消滅他們,將他們這群統治階級弔死在路燈上。
畢竟對他們而言,市場的自由主義是有一個靈活的底線。
法國跟蘇聯不一樣,他們是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而且對殖民地的剝削與抽血,幾乎填滿了他們需求。
到最後,他之所以會下台,只是因為他遇到了1929年的經濟危機罷了。
在自由市場的催動下,工廠企業開始高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也以更加快的效率進行著。
現在的農村有很多地方都沒有普及到電力,即使是有,其電費也不會便宜到哪裡去。
畢竟,現在的雷蒙是國家總理,而他也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屆法國總統。
由於城市人口開始激增,勞動力迅速增加,工廠效率自然會得到提高。
但是,他卻以自己的理性思維,推斷出了一個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而且雷蒙還相中了另外一種賺錢www.hetubook.com.com產業。
這條工商法案就是集中國家的財富與土地資源。
但有一個情況則是戴高樂所沒有預料到的,那就是一戰帶來的影響。
機遇並不難理解,城市化的加速,必然會加快人口增長,人口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如果人口不夠,這個國家的發展即使再快,其上限也不會高到哪裡去。
因為他們都很清楚,政治局的鬥爭只是權力交替罷了,即使換了一個政黨上台,也只是暫時將權力交換,而非消失。
但更多的農民則打算去享受生活,畢竟這些錢足夠他們豪爽好一段時間。
雷蒙對自己的野心隱藏得很好,即使有極個別人察覺到他的意圖,但都沒有直接出言阻止。
雷蒙聽完后,會心一笑。
那就是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從而讓工人待遇越來越低,購買力越來越弱,資本家為了減少損失和提高利潤,機會實施裁員並且提高商品價格。
與他秉著相同想法的人,是遠在彼得格勒的瑪利亞。
戴高樂認為,應該設立法案,保障工人薪水,提高工人的購買能力,避免工人越來越窮,而資本家們則越來越富有。
如此一來,便平息了失去土地的怨恨,轉而還支持現在的政府內閣。
但是,現在的雷蒙沉醉於『贏麻』的喜悅感中。
那就是房地產。
其實這裏面的難,並不局限於生活上的難,還有心態上的難。
這些從未經歷城市人險惡嘴臉的農民很快就淪陷了。
由於大量農民從農村中解放出來,而他們手上又握著出售田地得來的錢。
由於是福利法案,而且是針對工人的福利,因此原本跟他們作對的社會黨,一下子又調轉方向轉而支持雷蒙。
而且農村採購生活用品相對於城市是比較麻煩的,他們要想購買就必須進入城鎮,然後再回來。
由此可見,他們二人都有著極其出色的能力和天賦。
裝甲部隊,才是那個時候最厲害的和_圖_書武裝。
一時間,法國如巴黎、馬賽、里昂等各大城市,湧現出了買房熱潮。
朱可夫則以一人之力,將軍事能力羸弱的匈牙利,拉到了一個足以自保,甚至讓奧地利和羅馬尼亞不敢輕舉妄動的地步。
他們分別是羅科索夫斯基、朱可夫和科涅夫。
「放心吧孩子,你所說的問題不會發生的,市場會有自我調控機制,而且政府也會對此作出調整。」
於是乎,這些失去主人的土地直接就被政府企業給無代價沒收了。
只不過,原本在進攻法國共產黨的社會黨,突然間也調轉了槍頭,開始對這條法案提出質疑,並且在議會中試圖阻擋法案的通過。
價格越高,工人越難購買,最終導致經濟問題。
把這三拉過來一起商量討論,最合適不過了。
一些依舊堅持自由市場的頑固分子,在了解到這裏面的利益時,又變得不那麼頑固。
因此人口成為了他們的機遇。
奈何雷蒙已經不想再聽了。
他已經看出,房地產就是一個坑,一個泡沫。
如此誘導之下,進入城市的農民,很快就轉變成了城市人。
如果還是之前的雷蒙,他必然會被戴高樂的這番話給提醒。
二是留在城市,找個血汗工廠打工。
通過各種人脈關係和自己總理的行政權力,政策迅速通過,並且在一周之內就是收購了大量的田地。
反觀在城市裡面,一切都顯得如此方便。
所以在面對政府的高價收購,他們很願意出售自己手上的稀碎土地。
因此,如今的整個法國官場,都是雷蒙的人。
原時空中,雷蒙之所以能從總統到總理再到總統,成功因素很多,而其中一個就是因為他掌握著巨大的人脈關係。
因此,這些被租用的佃農,並不會遭到以前地主的殘酷剝削。
有不少官員了解到雷蒙的想法,同時也因為蘇聯的巨大壓迫感,讓他們有意無意地默許了雷蒙的集權行為。
而如今,他需要找到可以代替hetubook.com.com大炮的武器裝備,然後給現在的軍事理論進行革新。
「但是……」戴高樂所擔心的,是房地產問題。
如今雷蒙正以自己的影響力和人脈關係,推行著這件工商法案。
戴高樂將自己的想法都告知給雷蒙之後便離開了。
況且法國在全世界都有著自己的市場地位,因此法國也不會像蘇聯那樣,苦愁著怎麼消化自己的商品。
這樣的思想促使著戴高樂又一次回到自己所擅長的領域中。
而且現在的法國總統與雷蒙關係並不差,甚至可以說,雷蒙準備離開總統位置之前,就有意無意地推動現任總統。
當年,拿破崙之所以能夠在軍事領域上獨當一面,不僅僅是因為他的作戰思路十分清晰,更是因為他對大炮這種先進武器十分著迷。
羅科索夫斯基和朱可夫都是軍人出身,前者是與瑪利亞一同進行過殘酷激烈的華沙戰役和布列斯特戰役。
這隻是戴高樂的一個初步推演。
為了避免法國走入危機,戴高樂又一次親自拜訪雷蒙,將自己所看到的『機遇』與『危機』都說了出來。
他所遺忘掉的是,拿破崙最擅長的並非政治,而是軍事。
蘇聯才是他的敵人,社會主義思想是他們這些階級的敵人,而德國只不過是一個隨時待宰的肥羊罷了。
而且就如同戴高樂所說的那樣,由於遺產繼承法的原因,大部分田地都被切割得稀碎,單靠這一片小田地壓根就養不活自己。
由於這件法案可以將財富集中起來,從而培養起新一代的地主階級,因此有不少人躍躍欲試,試圖加入其中。
他對戴高樂的質疑有些不滿意了,但因為對戴高樂又過於喜歡,雷蒙壓制住自己的不滿,語氣深長地對他說道。
一些有見識有遠見的農民,在家鄉發展企業,又或者與一些人合夥去城市開廠開店鋪。
但在軍事上面,戴高樂卻擁有著屬於自己的想法和經歷。
這是擺明的催稿,戴高樂難得的俏臉一紅,hetubook•com•com支支吾吾地回答道。
在經濟學方面,他並不擅長,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初學者。
在法國政府的遊戲規則之下,他們壓根就鬥不過身為總理的雷蒙。
而且他還有更加重要的事情需要去處理。
一來二去,竟增加了當地政府的財政收入。
由於他們在城市裡買房了,加上他們享受了城市的便利與精彩繁華,這使得農民們不願意回去農村。
陣地防守不再合適,機動成為了他們的主要力量。
但問題也隨之出現。
對此,法國共產黨也不可能再做出反抗,畢竟這是給工人的福利,即使他們知道這不過是陽謀罷了,但他們也無法在損害工人利益的前提下去進行抗爭。
但是,雷蒙會不會採納就不是他所能夠影響得了。
在城市化開始加速時,戴高樂又找到了雷蒙。
如果說戴高樂是以自己的超前思維去進行思考和判斷,那麼瑪利亞則是以穿越者的先知性去進行判斷。
前者只是內鬥,後者是生死,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清楚,他們的敵人究竟是誰。
在可預見的未來,整個法國都會走向輝煌,雷蒙已經在暗地裡自稱自己是僅次於拿破崙的政治家。
房地產來錢實在是太快,原本用來收購土地的迅速被房地產給收了回來。
但戴高樂希望可以將收購這些土地的錢交給這片土地原主人的家人。
現在法國正朝著好的一面高速發展著,他不認為戴高樂的擔憂會成為事實。
但這個時空,因為瑪利亞的存在,蘇聯在世界革命中取得了巨大成就,這讓雷蒙的目光從原來的德國轉變成蘇聯。
一是回去農村,雖說他們的土地出售了,但可以去村鎮企業上班,就跟佃農差不多。
沒有了田地的約束,手上又有錢,這可謂是既自由又富有。
他對雷蒙的知遇之恩很感激,所以才會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擔憂。
那就是經濟上的問題。
這是戴高樂的初步猜想,對於一個沒有去專研經濟學的軍事參謀而言,已經想到很遠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