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世界革命
第一百九十四章 美股:我要膨脹起來了

關於槓桿問題,大部分美國股民都說不出一個大概所以然出來。
然後,在1929年三月,胡佛成功成為總統,他在總統就職典禮上進行著演講。
很快,他憑藉微弱的優勢,在競選紐約州州長時取得了成功。
他們就是做空頭的投機者。
這一年是1927年,同時也是咆哮二十年的高速發展年代,
這一次,也同樣如此。
1928年到1929年,整個世界都十分平靜。
但很快,民主黨所擔憂的事情,也隨之發生了。
首先是企業的財務收據問題,由於自由市場的原因,數據不是不透明就是被造假。
可是,一旦槓桿失控,就會出現美國現在的情況。
柯立芝繁榮確實是帶來了表面上的光鮮亮麗,但暗地裡卻充斥著各種問題。
「投資信託業務已經到了一種龐大且仍在不受控制的增長階段,它們需要一定的監管,並抑制那些不受監管的一個影子銀行,控制他們對美股的放貸行為。」
更深沉,更鮮艷的色澤。
與之相似的就是羅斯福。
他將會為此而付出,甚至是生命。
如果不補倉,證券商就會強制賣掉,以此來還款。
這些問題正不斷累積疊加,如火藥桶那般,只要加上一丁點火星就會立即爆炸。
如果只是正常槓桿,對於股民而言也只是虧了一些,但還能在接受範圍內。
威爾遜確實是民主黨的最特別總統,因為他領導著美國,走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從原來的一倍槓桿增長到十倍槓桿。
由於胡佛本身就是知識分子,在演講方面雖說不如威爾遜那邊熱情激昂,但也起碼算是穩定發揮。
首先是英格蘭銀行也進行了加息。
這是他的初心,但這份初心,如今卻多了一絲不同的色澤。
可一旦這些問題要影響到自己的利益時,他們又會重新重視起來。
但是,從伏爾加拖拉機有限公司出來的工人,卻比一些證券工作人員更熟悉這裏面的和_圖_書操作。
而且在英國的各種軟硬兼施之下,美聯儲從1925年到1927年進行了好幾次降息。
美國的政客們不是沒發現這些問題。
然而,羅斯福重返政壇還有另外一個目的。
就像是一塊錢買兩塊錢股票,這是正常槓桿,能帶動發展。
然而就現在為止,並沒有人去關注羅斯福的新政嘗試。
也就是說,原本只能一塊錢能買兩塊錢股票,而如今則是一塊錢能買十塊錢股票。
那是監管機構與華爾街之間的博弈,這場漫長的博弈使得美國市場長期處於監管真空狀態。
這個年代的美國,幾乎是全世界發展得最快的國家。
對他們而言,只要把息加起來,就能減緩泡沫擴張。
羅斯福重返政壇,已經不算是什麼新聞了。
看到這種情況的出現,美聯儲便開始對股民們進行勸導。
然而民主黨人別無選擇,因為現在的政治資本都在共和黨人手上。
這些事情都是現在的美國所不敢想象的內容。
如今威爾遜已經因病去世了,羅斯福就成為了年輕版本的他。
在1928年之前,美國政府就部署了不少監管部門,可都沒有取得有效成績,其核心阻撓正是華爾街的大佬們。
他想改變美國。
因此,在發現這些問題之後,資本家和政客們都認為,這隻是概率性發生,而且市場的自我調控可以擺脫這些問題所帶來的影響。
因為在他們的常識中,都是普遍地認為,炒股能賺錢,而扭曲這種常識的,就是現在的柯立芝繁榮的大環境。
本來,他只是想開著車,去空曠的地方散散心。
首先是羅斯福對紐約州的各種行政方案。
但讓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這種操作反而是將股市推向了死亡邊緣。
帶著這繁華的感悟,羅斯福開始駕駛著自己的汽車,與路邊的農民工人交談。
現在,他的第三步即將完成。
這使得一些企業即使實和-圖-書體經濟處於盈虧階段,但還是通過造假的方式,營造出『我們生意蒸蒸日上』的假象。
這份體驗,讓羅斯福比大部分政客都清楚,真正的美國並不是表面上的繁榮,而是內在的潰爛。
因為,這實在是太社會主義了。
因為這些人都接受過瑪利亞的課程。
這是一個危機信號,美國政客們也開始重視起來。
直到現在,美聯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便又匆匆忙忙地開始加息,從原本的2.7%加息到6%。
那是貧困的農民,手中無錢的工人。
例如某工人用一塊錢槓桿十塊錢股票,而他這一塊錢股票跌穿了本金值『一塊錢的百分之十』,他就必須補充自己的保證金來維持倉位。
1927到1928,道瓊斯股指翻了一倍,從160點漲到了300點,而對比之下,此前的六年,道瓊斯指數才翻了一倍,從80點漲160點。
短短几個月時間,泡沫就漲了前六年的總和。
如若是以前,民主黨還是稍微提防一下羅斯福。
這樣的人,讓羅斯福想起了瑪利亞。
可是,就是在如此繁華的年代中,卻讓羅斯福看到了角落處的不同景象。
事態逐漸擺脫控制。
這些課程裏面,就有關於股票的內容。
《華爾街日報》更是對胡佛的總統典禮慶祝道:『政府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與商業打成一片。毫無疑問,胡佛是一個很有活力的商業總統,他將是美國第一個商業總統。』
他們從來都不是蠢貨,只是因為利益問題而故意忽略或是給找借口來躲避問題。
羅斯福不單成為了紐約州州長,就連紐約市也成為了羅斯福最有力的合作夥伴。
一直以來,美聯儲的降息與英國那邊的壓力脫不了關係。
羅斯福與威爾遜之間的關係,就像是師生關係。
奈何現在的美國的股市監控十分拉胯。
「柯立芝繁榮只是曇花一現,這樣的繁榮只能帶動表面上的光鮮亮https://m.hetubook.com.com麗,但不可能帶動得起全國範圍內的長久繁榮,中產階級都過得很好,但工人階級只是勉強度日,農民的利益也無法得到保障。」
他親眼看到這些底層人民是如何生活的。
而高層,則在為另外一件事而開始煩惱。
監管真空狀態,最終使得槓桿瘋狂飆升。
一個屬於他初心的目的。
無奈之下,他們只能期待羅斯福能做出點什麼,從而改變共和黨的劣勢。
但這種事情並非不可避免,只要監控做到位,還是能避開民眾的無節制抬高槓桿。
彷彿一切都朝著和平年代發展著。
但就如同瑪利亞所說的那樣,『人類是不可能抓著自己的頭髮擺脫地心引力。』資本家也不可能憑藉自己的手段來挽救資本的自毀性。
這種假象,促使證券交易人員的不斷誘導,使得民眾產生一種『現在不投資,以後就虧大了』的想法。
當人民還沉浸在『咆哮的二十年代』和『柯立芝繁榮』時,羅斯福就已經對美國的未來產生擔憂。
這件事就是現在的美國泡沫問題。
「然而,即使如此也不能對企業以及他們的放貸還貸等做法做出任何影響。」
前兩個位置他已經成功了,儘管在這期間突然被病痛所折磨得幾乎陷入絕望,但羅斯福還是在瑪利亞和家裡人的支持下,重新站了起來。
成為美國總統。
而且在大選期間,胡佛所鼓吹的個人主義與機會均等,讓胡佛成為了美國人民心目中的商業總統。
如此條件之下,美聯儲的降息從未停止過,英美之間的貿易戰已經有了雛形,儘管還沒有到加關稅的地步,但也不遠了。
瑪利亞還沒離開美國時,她就對公司內的工人進行著免費上課。
他們毫無節制地抬高槓桿,股票一旦下跌,其帶來的損失遠遠超出他們的承受範圍之內。
『要想改變美國,就必須讓自己走入群眾,而不是讓群眾走向你。』
這份成功讓羅斯福的政和-圖-書治地位重新回到原來的水平。
利用得好,能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可濫用的話會帶來巨大的泡沫危機。
但威爾遜卻成為了民主黨的一個心病,因為他太強勢,太難掌控。
他將會成為紐約州州長。
這依舊是民主黨人所擔憂的事情,他們害怕會選出一個又不受他們掌控的人。
然後,開始施展屬於自己的政治政策。
在與自己的兒子交談時,羅斯福就直言不諱地說道。
由於現在的股市還沒有徹底崩盤,又因為加息的原因,這使得大部分民眾都開始借錢炒股。
但美聯儲的操作太過於簡單粗暴。
在『柯立芝繁榮』的年代中,加上共和黨人在國會中佔據多數的原因,這使得胡佛在歌舞昇平的環境下入住白宮。
當借錢炒股成為常態之後,新入資資金就會從增加槓桿資金,過度的債務槓桿,每增長一點,泡沫就會增長一倍。
在這段思考的日子裏面,他開著自己改裝的汽車,逛遍了紐約州的大部分城鎮農村。
這份精準判斷,讓羅斯福為自己的未來政治方針做好了打算。
她曾經對自己說過。
他會想在州議會中贏得一個席位,然後去海軍部里當助理部長,再然後就是成為紐約州州長,最後就是總統之位。
有或者說,是超越威爾遜的存在。
於是乎,在面對瘋狂飆升的泡沫,美聯儲開始操作了。
事實上他們所期待的事情,確實出現了。
於是乎,在各種虛假的繁榮數據之下,即使美聯儲通過加息來減緩泡沫增長,也依舊無法平息民眾的股票熱情。
但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當他駕駛到城鎮農村的時候,目之所及之處,都是一片落魄的景象。
『道威斯計劃』期間,羅斯福便在療養的時間裏面,思考著如何重返政壇。
而且不僅僅是空頭問題,英國那邊也發生兩件大事,從而影響到美國的金融市場。
現在的英國依舊強大,影響力很足,再加上一戰後美國確實賺了很多https://m.hetubook.com.com錢,這就使得金融體系高速發展。
美聯儲開始加息時,美國股市並沒有就此而停息,反而還在上漲。
這是有利於人民的嘗試,人民自然不會有任何異議。
年輕時,羅斯福就已經給自己的未來做出了一個詳細且準確的規劃。
除去他所聽聞到的非洲那邊有一支蘇聯長征軍之外,整個世界都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戰爭。
又或者說是現在的美國股市問題。
因為羅斯福和威爾遜實在是太像了。
但最繁榮的紐約州,還是被民主黨給艱險守住了。
股市狂飆,泡沫也不出意外地瘋狂擴張。
因此他們都很清楚,金融是一把雙刃劍。
可是現在的美國社會,卻充斥著『借錢炒股』浪潮。
這番話他記憶猶新,直至現在他也從未忘記。
四處可見都是繁華的景象。
特別是在1927年到1928年,從4%降息到2.7%,美國股市彷彿踩著油門一樣,加速了。
他開始推廣目前美國還沒有存在的八小時工作制,給工人帶來社會保障,並且通過政府的直接干預手段,對農產品價格進行調控。
面對如此狂熱的股票浪潮,另外一種人也加入了戰場。
但很多人都認為,羅斯福之所以回到政壇,只是不願意就此落魄,不想放棄自己的所有政治資本。
第二件事則是銀行出現了小規模擠兌現狀。
很快,他就了解到鄉村和城鎮之地,仍有有很多地方存在著電力短缺、學校落後、農產品價格過低,工人缺乏社會保障而無力生活。
然而,政府的監管部門卻遭到了華爾街的阻撓。
「美聯儲銀行昨日就通知放款市場里的企業,告訴他們貸款風險已經越來越大,並就此而放出了警告。」
在1929年2月2日的時候,美聯儲就規誡道。
由於民主黨內只剩下羅斯福一個人能有戰鬥力,這就使得民主黨的大部分資源都集中在羅斯福身上。
美聯儲的警告確實給政府部門提了個醒,並讓他們開始重視起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