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德軍的主力還沒受到嚴重打擊,法國軍隊雖說受到了不少損傷,但也不是完全被殲滅。
除了科研發展和國內建設之外,陸軍的建設也花費了大量的國防資金,這就使得蘇聯的海軍建設並沒有跟上來。
當朱可夫拋出了三個問題時,會議室內的便立即陷入討論。
只要兵力夠,火力足,勝利基本就能把握住。
「而且,根據潛伏在倫敦的克格勃特工反饋,英國的光輝號級航空母艦似乎離港了,恐怕也加入到這場戰爭裏面。」
由於該火炮的重要性,因此76.2炮手班由8人組成,炮長、副炮長各自一人,炮手六人。
國家計委會人員都恨不得把一個人掰成五個來用,更不用說資金問題。
要求他們出海作戰還是太勉強了。
對港口的攻堅問題和打德法援軍的問題,都得處理。
當年,俾斯麥可是為了這兩個港口的防護性,進行了針對海上和陸地的防護工事。
現在,對基爾港和威廉港的戰術,也同樣需要空軍力量。
這下子,這個港口成為了一個困擾著蘇軍的大難題了。
所以,在考慮到資金上的問題后,瑪利亞只能暫時性放棄海軍,轉而對陸軍和空軍的建設。
但是,t37/76的裝甲更加優秀。
匯合之後,便是準備對基爾港和威廉港的進攻時刻。
所以,目前為止,能夠投入實戰的蘇聯海軍,只有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
第一次進入這種高級別軍事會議的貝利亞,直接聽懵圈了。
在這個問題上,瑪利亞也補充了一句。
所以,當英軍撤到這裏時,朱可夫便立即停下進攻步伐。
反觀蘇軍這邊,作為進攻方可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但不趁著這個時候殲滅英國遠征軍,後續就更難殲滅了。
如今被英國人利用,真要強攻,能不能攻下來都是一個問題。
「那麼我們要如何去打?強攻的話,需要付出慘重的傷亡代價,這對我們接下來的第三階段作戰嚴重受損和圖書。」
「沒有,他的級別還無法探知這麼高的機密內容。」
畢竟,現在的英國可不是原時空的英國。
而且這兩個問題是要一起處理,不能分開進行,這就導致蘇軍的部隊又要進一步劃分。
這一次,英軍派遣了艦隊過來,就是為了掩護。
這樣的設計完全符合了蘇聯的工藝要求。
而且t34/76還有一個十分優秀的設計特點,那就是發動機後置,這就使得t34即使正面被摧毀,只要發動機還在,修修還能再用。
可事實上,英法德三國軍隊都不弱,他們最大的缺點是無法統一指揮。
而t34所安裝的是焊接炮塔,安裝l-11型30.5倍口徑的76.2mm炮,打瑪蒂爾達2型不說能一炮入魂吧,但打多幾炮總能摧毀。
第一輪裝甲戰鬥中,蘇軍突然殺出的t34確實把英國佬給打懵圈了。
這裏面的優秀並不是數據上的優勢,而是設計上的特別之處。
「我無法保證這樣去做英軍是否會出來,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以防禦工事攔住英軍出來,那是絕對可行的。」
二十年代中期到三十年代初期,擔任著國防委員主席的瑪利亞,就著重著兩方面的建設。
他本身就不是軍事學院畢業的人,在他的印象中,軍事決策都是直接出兵,對某一個地區發起f2+a的強攻。
這場分析有三個核心問題。
這是無奈中的選擇,畢竟錢不是大風刮過來的,蘇聯還在建設階段,什麼地方都要錢,而錢就這麼一點而已。
那麼,此時此刻的英軍反坦克炮,對蘇軍的t34/76就是刮痧級別。
那麼,面對蘇軍最新型的t34/76坦克,他們就真的是無能為力了。
「在如此疲乏的情況下,再打一場大決戰和一場反援軍戰,你說我們又得付出多少傷亡代價?」
瑪利亞不禁回想起來那個敦刻爾克問題。
最終,他們決定採用瑪利亞的方案,以圍師必闕的方
和-圖-書式,把退縮到港口的英軍進行放置play。
如此一來,便使得這個問題尤為複雜。
「這一周時間裏面,我們天天都在機動,天天都在開打,從未有過休息,,可謂是人困馬乏。」
只不過,還沒來得及部署對基爾港口的戰術安排,朱可夫卻突然間要求一次戰前開會,身為此次作戰的元帥,瑪利亞必須到場。
一直以來都是處於裝甲優勢的他們,這一次被打回劣勢。
但隨著次數多的增多,便足以正面這是一種天才般的設計。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基爾港口那邊不單有大量的防禦工事,還有艦隊作為掩護。
第三個問題,打這個港口時,德法兩國的軍隊,又要如何應對。
「如果英軍想出來,我們甚至能給他們來上伏擊準備。」
第二個問題,打這個港口需要付出多少代價。
這是將和帥的差別,局部與全局的方向。
反觀蘇聯,那是真正的統一指揮。
但是,隨著t34/76的到來,裝甲優勢便立即轉移到蘇軍這邊。
瑪利亞看了這位軍官一樣,反問道。
當瑪利亞與朱可夫還有一眾參謀軍官展開會議,朱可夫便開門見山地進行一個戰場分析。
「可是,難道我們要放棄對遠征軍的剿滅嗎?」一位軍官有些憤憤不平地問道。
因為該火炮的槍管夠長,配置穿甲彈能獲得更加強大的穿甲性能。
英軍會介入,但不想付出過多代價,法國人只是出於地緣政治考慮,納粹德國才是真正拚命的。
從閃擊柏林到現在的對法西斯開戰,蘇聯空軍都是主力。
「無論他們不出來還是出來,我們都能減少損失,並切斷英國遠征軍對我們在德國的作戰干擾。」
畢竟大量的坦克和反坦克45炮與57炮,對瑪蒂爾達2型而言就是『磚頭敲門』。
因為,t-34是第一種系統性布置傾斜裝甲的坦克。
其實開始懵圈的人不只有貝利亞,裏面的將領也同樣如此hetubook.com•com。
可直到他以瑪利亞參謀的身份加入到這場軍事會議時,他才驚訝的發現,軍事決策居然如此複雜。
「震旦有句古話,叫做圍師必闕,我們可以打,但不能硬打。」
原時空中,瑪蒂爾達2型的可怕裝甲就曾經把隆美爾給打出心理陰影,最終搬出『反一切』88炮,才將其制服。
如此一來,蘇聯空軍便擁有了整個歐洲範圍上,最大的規模建設。
說白了就是,苦一苦海軍吧。
朱可夫追問一句:「那麼,特工有反饋到航母的航線嗎?」
當裝甲傾斜時,可以在彈道路線上提供比垂直裝甲更厚的防護,而且還可以大幅度提升炮彈跳彈的概率。
所以,一旦集中主力對困守在港口的英軍進行攻擊,在西部的德法兩支軍隊,怕不是對他們背後發起進攻。
相比較此前的垂直裝甲布置,這種大傾斜面裝甲會犧牲車內空間,卻給戰車帶來了極其優異的防禦性能。
能夠將這些問題剖析得清清楚楚的,就只有朱可夫和瑪利亞二人。
這個時空的瑪蒂爾達2型也同樣把朱可夫給打得心態爆炸。
海軍方面否決了,陸軍方面也有所困難。
首先與之交戰的,便是英軍最引以為傲的瑪蒂爾達2型,一枚由瑪蒂爾達2型打出來的炮彈直接命中t34/76,可炮彈卻在t34/76的傾斜裝甲上發生跳彈。
而且瑪蒂爾達2型本身的機動性就挺一般,所以帶76.2火炮被搬運過來時,瑪蒂爾達2型便成為了一個活靶子。
儘管裝甲厚度的數據上,瑪蒂爾達2型擁有可怕的正面裝甲78毫米,側后裝甲55毫米,就連炮塔正面裝甲厚度也有75毫米。
但現在的港口問題比敦刻爾克更為複雜,因為英國人是有設防,基爾港和威廉港本身又是軍事港口。
所以,在面對英法的重坦時,每一個師都需要76.2火炮32門來支撐起他們的反坦克能力。
「退一萬步來說,即使我們打下了這https://www•hetubook•com.com
個港口,那麼我們也是否要分出一大部分部隊防守這個港口?有一點我們必須知道,英國人提前部署了水雷,我們的波羅的海艦隊短時間內是無法到來的。」
眼見討論不出一個『所以然』來,瑪利亞給出了一個戰術建議。
大部分炮彈不是沒擊穿裝甲就是出現跳彈情況,而且t34/76的火炮威力,往往能一炮讓對面出現大面積減員。
蘇軍的t34/76無論是火力還是速度,都在瑪蒂爾達2型之上,唯一佔據著數據優勢的,只有裝甲而已。
加入到這場作戰的參謀貝利亞,立即給出第一個問題的部分信息。
反一切76.2mm火炮是利用zis-2的炮架,加裝新炮管,有45度的射角,同時加裝了炮口制退器,可以減少30%的后坐力以便於射手的第二輪裝填做準備。
一開始這隻是設計師米哈伊爾·伊里奇·科什金的數據設想,還沒有得到實戰驗證。
儘管如此,這樣的火炮在面對瑪蒂爾達2型重坦,還是能給予極大的威脅性。
這個時空的丘吉爾一直都在當任陸海軍大臣,在他的影響下,英國軍備建設就沒落下過。
由於紅八方面軍已經攻佔了沃爾夫斯堡,瑪利亞的主力部隊這才與朱可夫的裝甲集團軍匯合。
這位軍官啞口無言了。
「而且,在如此傷亡的情況下,還要迎戰來自德國和法國的反撲,嚴重分兵的情況下,我們又要付出多少傷亡?」
到時候,蘇軍就會面臨腹背受敵的窘迫情況。
現在的蘇聯海軍還沒完全建設起來,並不是不願意,而是因為資源投入的側重比問題。
由於基爾港和威廉港從一開始的時候就得到了英軍的駐紮,他們在這裏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防禦工事部署。
「根據偵察機發現,英軍修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裏面有或明或暗的的防空設施,錯綜複雜無法在短時間內標註出來。」
「最後,我們所有的部隊從一開始的戰鬥到現在,已經過www•hetubook.com.com去一周時間。」
一個是陸軍,一個就是空軍。
如果只是一兩次,這種還能以『幸運』『巧合』來解釋。
「反觀英德法三國軍隊,他們幾乎都是駐守一個地區,幾乎都沒怎麼亂動。」
這兩支艦隊的戰列艦,其實還停留在一戰的時候,所以現在的蘇聯海軍,還只能防護本土。
如果說蘇軍的反坦克炮對英軍重坦而言,是撓痒痒級別、
緊接著就是第二個問題,要投入多少部隊,又要計算出會有多少傷亡。
第一個問題,港口布防如何,是否真的能攻下來。
如果只是蘇聯的76.2火炮,英軍還能通其他坦克進行快速突破,然後將其定點消滅。
更何況英軍駐紮到基爾港和威廉港時,便部署了大量的水雷,這就使得對港口的海上進攻,更難以實現。
憑藉t34/76的絕對裝甲優勢,英軍終究是擋不住,開始往後方不斷撤退,最終撤退到了港口附近。
但考慮到現在的實際情況,事實上蘇軍的每個師都不能滿炮編製,有些是20門,有些是15門。
而這,就得歸功於設計師的數學天賦能力。
由於這段時間以來,他們的戰鬥都是速戰速決,讓他們養成了一個錯誤認識,那就是英法德三國都是弱雞。
而且已經被建設成橋頭堡的基爾港和威廉港,可以說是擁有源源不斷的後勤補給,他們要想長時間作戰,並非不可能。
「如果我們對留守在港口的英軍發起強攻,到時候他們必然會拚死作戰,我們所需要付出的代價不可能低。」
不單要考慮到自己的情況,還要考慮到敵人的情況,地形上的問題和存在著威脅的援軍問題。
於是乎,空軍來了。
「然而,如果我們只是發起炮擊或者空襲,然後在港口外圍進行防禦工事,且不對港口發起正面進攻呢?」
至於第三個問題,則更加嚴重。
可隨著對法西斯的進攻戰役開始,t34的加入立即得到了實戰機會。
所以,真要強攻橋頭堡,英國可不會有任何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