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我們不去繁華的街區。」
距離她與英國政府的會議,還有一天時間,明天才是開始。
瑪利亞下車,並要求保鏢們不要跟得太緊,而是保持一定距離,而自己則給左輪上好子彈,以備不測。
在裏面,竟然還躺著一個病人,滿臉都插著銀針,看著就像是一個刺蝟一樣,很是嚇人。
瑪麗一聽,當即急了。
她想說什麼,卻被瑪利亞給制止了。
但是,更讓瑪利亞在意的,是這家店鋪的人流量很大。
剛踏入進去,一股濃烈的中藥味便撲面而來。
收起自己的微笑,瑪利亞又是一陣嘆息,沒再理會瑪麗的埋怨。
她自然不會冒著生命危險獨自闖這種危險街區。
瑪麗心有感觸,她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貧窮。
這位英共同志笑得燦爛,然後在交代幾句之後便又投入到工作當中。
「那就選擇這個街區吧。」
說著,瑪麗看向正在煎藥的葯爐,一位孩童給了她一杯祛濕茶,瑪麗喝了一小口,立馬被苦得整張臉都皺成了菊花樣。
瑪利亞今天的行程,自然是有著自己的安排,她不單要考察英國倫敦的社會,更想看看,英國的貧民窟。
說罷,這位年輕人便回歸自己的工作崗位去。
「對啊,孩子們都需要成長,我們一直在給他們提供,但發現,還是得給他們蓋個廚房好點。」
離開了醫館,瑪利亞仍舊在前面走著。
正當他要說些什麼,堂中央的老人突然喊了一聲。
帶瑪麗過來參觀,其實也不過是順路而已,有時候給她漲漲眼或許是件好事。
確實如瑪麗所說的那樣,這裏四周都是垃圾和污水,陣陣不知來源的惡臭,刺|激著瑪麗那高貴嬌嫩的鼻腔。
「這是一家醫館。」
這個被稱呼為志豪的年輕男子連忙回應,然後帶著歉意的目光,向瑪利亞說道。
直至現在,倫敦城內的貧民窟依舊沒有被徹底清理。
她講得很慢,神情嚴肅,似是在做著什麼神聖的事情。
要想觀察現在的英國社會矛盾,最好的方式就是前往最貧窮的地和*圖*書方,看他們不敢呈現出來的地區。
一位工作人員來到兩人面前,以極具震旦風格的口音問道。
「請問,你們是來看病的嗎?」
「不……只是因為,你與我是兩個世界的人。」
丘吉爾又是一個關注外部而時常忽略國內建設的領導人,這就導致,這些貧民窟一直堆積。
沒想到直到現在,南希斯曼街還是如此。
「瑪麗,這葯苦嗎?」
瑪麗仍不死心,她只想賴在瑪利亞這邊,探究一下瑪利亞這個人,究竟有多少張不同的臉。
瑪麗不解:「醫館……那這位老人家是醫生嗎?但我怎麼看都不像啊。」
她依舊記得,當年h1大流感的時候,瑪利亞代表著蘇聯支援英國抗擊流感,她所前往的眾多街道中,南希斯曼街就是其中之一。
「十分抱歉小哥,我們只是路過而已,因為好奇,帶著我家……侄女來看看。」
只不過還未出發,就被瑪麗公主給攔住了。
幾名滿是臟兮的孩子,帶著好奇心跑到這邊來,他們的眼神散發著光亮,好奇地看著這兩位天使。
「放心,小嘍嘍不足為慮。」
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之後,英國經濟十分低迷,失業人口上漲,貧民窟的數量增多。
在她身後,自然是跟著保鏢,而且都是以一當十的猛|男。
只不過,那是二十一世紀的事情,在現在的二十世紀中旬,多是貧困。
「為什麼呢?只是因為你是蘇聯人,而是我英國人?」
那雙眼眸,讓瑪麗有些不敢對視。
瑪利亞向孩子們派了一些糖果,然後帶著瑪麗繼續往裡面走去。
「但他們的藥味也太苦了,他們怎麼能受得了這樣的味道,難道他們就不懂得去國王醫院,那裡還有鮮花襯托呢。」
繼續往前走,他們來到了一間充滿震旦風格的店鋪。
默默地嘆了一口氣,瑪利亞無奈這搖著頭。
在她的固有印象中,醫生就應當是穿著醫用白衣,手拿著滲人的針筒,白白凈凈,開出的藥方也是各種白色藥丸。
看著她,瑪利亞露出一抹輕淡的笑容。
瑪利亞向她解釋道。
在安娜和塔基亞娜前往各自的地方去進行演講時,瑪利亞也沒有閑著。
那位瑪麗公主,又突然間闖入自己的視野之內,她彷彿忘記了第一天見面時的僵硬,臉上的喜悅和好奇,更加旺盛。
「他們怎麼能下得了口,他們就不能加點蜂蜜嗎?」
這位工作人員立馬被瑪利亞的國語給驚到了。
別說瑪麗看不懂,就連瑪利亞也頗為艱難才認出這上面寫的是什麼字。
來來往往的,都是貧困的窮苦底層人民。
很快,她們二人走出了這家醫館,依舊有很多窮人往裡面走去,他們摟緊著灰暗的衣服,臉上的風霜,是生活留下來的痕迹。
這位英共成員也認出了瑪利亞,他向瑪利亞露出笑容,剛伸出手,卻想起來自己的手滿是汗水,連忙收回去。
而掛在們店鋪兩側的,竟然是一副對聯。
「志豪,別偷懶,趕緊去幫病人煎藥。」
很明顯,這就是一家中醫館。
這些臨時收容所,其本質,便是代替了貧民窟,專門為無家可歸的人,提供有熱水有麵包有溫暖被窩的住區。
瑪利亞點著頭,輕拍著他的肩膀。
「苦啊,很苦。」瑪麗如實回答。
「既然你想看我有多少張臉,那你就跟我一起來吧。」
「同志,你們在蓋房?」
扛得住,那就繼續活著,扛不住,那就這樣了。
瑪利亞轉過身,正面看著瑪麗。
她來這裏本來就是考察,瑪麗會如何去想,會造成什麼改變,都不在自己的考慮範圍之內。
說是學校,其實就是一間由木板搭建而成的房間,一位滿頭花白的老婦人,正在給孩子們講課。
但是,此刻映入眼帘的,卻是各種奇怪的葯。
「別啊瑪利亞小姐,那個地方……很臟很亂,聽丘吉爾先生說,那裡的犯罪率很高。」
裏面的犯罪事件常有發生,彷彿是芝加哥那樣,罪惡無處不在。
見瑪利亞似乎又要回到昨天和*圖*書的冷漠,瑪麗趕緊跟上,連連稱自己剛才說的是環境臟,多垃圾,而不是那邊是垃圾。
可以說,工黨的存在,成功清理掉了貧民區。
「十分抱歉,如果你有什麼需要幫忙的話,可以隨時叫我,我叫志豪。」
萬萬沒想到,貧民窟問題會如此嚴重。
瑪麗從未看到這樣的場景。
瑪利亞沒在意。
該是那寫對聯者的風格太狂,這些字被寫得龍飛鳳舞的,很是張狂。
一路上走,來到了一間貧民學校。
瑪利亞就像是一個局外人,看著這裏的來往,將這裏的一切都記在了心裏。
他們一旦生病,他們壓根就沒錢看醫生,只能硬抗。
兩位孩童正忙碌地來回跑動,或是抱著藥材,又或是拿著藥單。
就在這時,一支工人隊伍路過,他們正在搭建廚房,在這十月倫敦下揚溢的汗水。
「但是……」瑪麗眉頭緊皺,臉上儘是嫌棄:「那些地方有什麼好玩的,全都是垃圾。」
她來這裏的主要目的,其實就是觀察。
「這我熟悉啊,我帶你逛逛吧,去最繁華的牛津街,那裡可多購物了!」
帶著她,瑪利亞繼續往裡面走去,她試圖將這裏的一切都看在眼裡。
看著這位公主的熱情,瑪利亞心中有了大概的念頭。
帶著瑪麗,她走入了這個貧窮的街區。
瑪麗公主想了一下,回答道:「南希斯曼街。」
還未等他收手,瑪利亞卻先一步握住了對方的手腕。
「為什麼會這樣?」瑪麗搖著頭,她不理解這裏。
雖說空閑,但瑪利亞還是被一個人給纏住了。
那時候瑪利亞就被驚到了。
上聯:扶傷妙手。
而今天的她,因為兩姐妹的各自任務,使得自己空閑許多。
「你太乾淨了,你當然不懂。」
瑪利亞沒有說話,只是招呼了保鏢跟上。
車輛很快就來到了南希斯曼街。
而一位六旬老漢,正坐于葯堂中央,氣定神閑地為坐在自己對面的病人把脈診斷。
橫批:杏林春曖。
那條街區給她的第一感官便是,髒亂差。
當然,即使放在了二和圖書十一世紀,英國倫敦的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著臨時收容所。
有的像是被晒乾的草葉,有的像是蟲子,還有的是被碾成粉末的不知名東西。
「嘿嘿,沒事,分內的。」
「逛逛倫敦。」
「瑪麗公主,我必須向你說明一件事情,我跟你不是同一類人。」
爾後,帶著瑪麗,悄無聲息地離開了這條街區。
在她的腦海中,對『貧窮』的概念還停留在『沒錢吃肉,只能好吃麵包』這樣的級別。
對於這個精力過於旺盛的公主殿下,瑪利亞頗為苦惱地捂著額頭。
但是,除了這裏,其他地方呢?
瑪麗被眼前的事物所吸引,她從未見過中醫,更別說中醫的『望聞問切』。
瑪麗看著這一切,不可置信地看著這一切。
可能是瑪利亞二人的衣著過於鮮麗,邊上的一些窮人帶著害怕的眼神,急忙忙地躲到一旁去。
這一聲同志,打消了這位英共的憂慮,他對此笑道。
瑪利亞順著自己的感覺,走入了這間充滿震旦風格的店鋪。
「他們這真的是葯嗎?」瑪麗被裡面的中藥味給熏得眉頭緊皺。
南希斯曼街,是倫敦目前最貧窮的街區之一。
看著這位公主的熱情,瑪利亞無奈地嘆了一口氣,說道。
此次的南希斯曼街還未發展到這種程度,所以即使不帶保鏢,其危險程度也不會太大。
她本以為,像英國這樣高度發達的國家,其首都再怎麼樣也應當解決一下貧民窟的問題吧。
然後,在瑪麗的指引下,緩緩駛出白金漢宮,朝著南希斯曼街而去。
看著這忙碌的店鋪,瑪利亞不禁一陣感慨。
英國很小,容不下整個歐洲。
「嗯??去哪裡!!」
當貧困落後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才會演變成犯罪和無秩序。
看著瑪麗那滿是擔憂的表情,瑪利亞微笑著安撫道。
確實,如今的英國是當今世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但英國依舊存在著貧民窟。
昨天來到英國時,瑪利亞就在車上,看到了一些骯髒黑暗的巷道,裏面全都是無家可歸之人。
瑪麗臉上露出不和*圖*書理解的神色。
這裏很幸運,因為有工人給孩子們搭建飯堂,有不貴且親民的民間醫館,給這裏的窮人看病,還有不辭辛勞的老師,給窮苦孩子傳播知識。
原時空中,英國貧民窟又被稱之為『住人的牛棚』,比較貧窮的城市最多,而倫敦也同樣不少。
但就現在來看,似乎更加艱難。
瑪麗正欲說話,瑪利亞卻以標準流利的普通話給予回應。
今天,瑪利亞想去找的,就是這些地區。
除了神龕上的關公之外,牆壁上竟然還掛著耶穌的畫像,耶穌旁邊是一張手繪菩薩畫像,手藝不錯,畫得栩栩如生。
「辛苦了同志,有什麼需要可以提出來。」
倫敦很大,是那錯綜複雜的社會百態。
瑪利亞認出了其中一個人,那是英共成員,當年在支援h1大流感時,英左與自己對接的人就是他。
「他們……都是這裏的工人?」
瑪麗說不出話,因為她的出生,導致她無法體會到這些事情,無法產生共情。
「對,都是葯,救命的葯。」
聽到這個街區的名字,瑪利亞愣了一下。
他從未聽過英國這邊,會有如此流利的國語外國人。
「對,葯很苦,但對於他們而言,生活更苦。」
「我們不去繁華的街區,那去哪裡?」
下聯:濟世神仙。
這丫頭,恐怕不是那麼容易就被擺脫的。
但那都是後來的事情,而如今,倫敦內存在的貧民窟可不少。
像是一隻好奇寶寶一樣,瑪麗公主這邊走做,那邊看看,四處張望,又是好奇又是不解。
其貧窮程度,即使在二十一世紀也是如此。
再不濟,瑪利亞還別著一把納甘左輪,她曾經拿著這把左輪,爆了一個男人的蛋。
「哪裡最窮?」
掛在店鋪外面的是兩盞燈籠,桌台上,是一隻招財貓,往店鋪裏面看去,能隱約看到一座神龕,只不過神龕上所擺放的關公,而非神佛。
瑪利亞沒有說什麼,而是繼續往前走去。
原時空中,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工黨上台,展開了一系列福利政策,而其中的一條福利便是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