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戰爭與和平
第一百五十四章 戴高樂:走法共的路,讓法共無路可走

「如果埃及的新民主革命不先去團結農民,那麼,他們的革命必然會遭到失敗,而且是最慘烈的失敗。」
法國政府內部立馬就鬧起來了。
但更多,是糧食和禦寒衣物。
所以,當義大利宣布要給埃及提供『禦寒物資』時,立馬收到國際上的一片好評。
墨索里尼一頭霧水,撓著自己已經光禿禿的腦瓜,臉上寫滿了不解。
但這個時代不一樣。
可以這麼說,現在的戴高樂,是走法共的路,讓法共無處可走。
而且,他們還得大張旗鼓的,給埃及那邊提供補給資源。
而葛蘭西則不一樣,他聯合工人的同時,也團結了義大利農民,這使得意共的基層工作,十分完善。
在消滅黑手黨時,黑旗軍的血腥暴力行動在表面上取得成功,可暗地裡卻很難根除黑手黨力量。
「精細化引爆點,其實就是對法魯克王朝的徹底推翻,推翻埃及的舊體制。」
他們在國家上,直接宣傳為『增援埃及人民的禦寒物資』。
意屬索馬里是一個,而利比亞也是其中一個。
反觀意共,在葛蘭西的帶領下,直接從基層入手,而貢獻最大的,就是當地農民。
就這樣,凱末爾與利比亞的抵抗領袖匯合。
也不知道墨索里尼能明白多少,但瑪利亞還是基於他信任。
氣象學家唯一能給出的建議,就是做好禦寒準備。
而且,她也發現了,大部分左翼組織都忽視了農民階級的重要性,將農民排除在外,只團結工人階級。
一連串話語,像是馬克沁一樣不斷開火,打得墨索里尼連連投降。
「貝尼托,埃及不是義大利,更不是蘇聯,那是一個農業人口佔據絕大多數的國家。」
首先是對棉花的大量採購,然後是食物和乾柴的儲備。
開羅城內,大量的百姓凍死或餓死。
拉住墨索里尼的手臂,瑪利亞帶著一絲狡詐的微笑,對他說道。
不單是英國,就連法國也和-圖-書同樣如此。
這下子,英國警惕了。
但是,義大利官方卻要求這些禦寒物資,由他們義大利軍隊去護送。
因為丘吉爾的要求,英國新一批物資是在英軍的嚴格看管下運送。
可是,一場暴風雪,讓雙方都歸於平靜。
雖說英軍還是逃到了埃及,這使得凱末爾無法再進一步,但利比亞的解放,讓現在的利比亞與土耳其,達成了同盟關係。
就連法魯克國王也對此表達歡迎。
那時,凱末爾得到了蘇俄的大量武器裝備支持。
再說了,現在的埃及就是一個農業國家,工業化壓根不存在。
他自己所走的,是軍隊革命,聯合在一起的,全都是老兵組織。
西奈半島地區就曾經下過雪,但那畢竟是特例,而且罕見的天氣。
這種突如其來的天氣,著實是把瑪利亞原本的戰略部署給打亂了。
但考慮到這件事的重要性,瑪利亞不得不加重自己的語氣。
有薩達特帶領的,已經在城外躲避。
事實上,埃及也不是所有地方都不會下雪,也不是百分百不會下雪。
雙方節奏被打亂,也就只能重新調整。
埃及從誕生以來,就從未經受過如此可怕且惡劣的天氣,他們內部的禦寒之物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畢竟,義大利跟埃及不一樣,義大利可是真的會下雪,禦寒物資必然很多。
如此一來,蘇聯也可以這樣做,而且不走蘇伊士運河,走利比亞路線,大搖大擺地,不需要遮遮掩掩。
要知道,直到現在,瑪利亞都還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和巴基斯坦的總參謀。
「農民自帶小資產階級屬性,真的可行嗎?」
就像剛果金那邊,一年四季幾乎都是大太陽嗮頭,禦寒衣物?真不需要。
「換什麼方法?」
這場奇怪的暴風雪,不單席捲了開羅,就連開羅城外也同樣遭殃,幾乎一半個埃及都被覆蓋其中。
懷念這個嚴肅中帶著樂m•hetubook•com.com觀的意共創始人。
這寒冷的氣流不知多久才會結束,他們能做的只能是給他們提供大量的禦寒物資了。
只不過,利比亞終究離不開非洲匹配機制,現在的利比亞國依舊混亂,貧困無比。
看著瑪利亞的諄諄教導,墨索尼里有些懷念葛蘭西了。
聊完這些事之後,瑪利亞便著手于對支援埃及的工作當中。
由於自由黨所提出的,是國家利益,法共再怎麼說,也不能違背國家利益去做事,這使得法共在很多事情上,變得畏手畏腳。
雙方都是反帝國主義的民族領袖,你反英我反意,兩人一拍即合,直接把利比亞也一同解放了。
法國的內部階級矛盾,遠沒有大過民族矛盾,這就使得階級鬥爭這件事上,其積極性,不如國家利益。
原時空中,利比亞直到二戰中期,都還在義大利手上,而凱末爾的土耳其獨立戰爭,也沒波及到利比亞這邊。
看著墨索里尼那垂頭喪氣的樣子,瑪利亞還以為是自己語氣過重導致。
然而,放在瑪利亞這裏就不顯得突兀了。
那時候的義大利,剛結束與奧斯曼帝國的戰爭,壓根沒精力去管,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再說,即使放在工業國家,農民是需要團結的力量,而不是將其拋棄,或者視作為敵人。
而且法國跟埃及這樣的國家不一樣。
那就像是法老的懲罰,讓一整個埃及都籠罩在裏面。
為了避開法魯克王朝的迫害,青年埃及黨早就兵分兩路。
「現在的埃及市場環境,就是軍隊拉胯,武器落後,民心不穩。」
說來奇怪,這詭異的寒流橫穿地中海,就像是對準了埃及一樣,直奔開羅而去。
在準備這些物資的同時,義大利人民共和國官方報紙《前進報》,對此做出了宣傳。
可怕的降雪量,讓城外幾乎成了凜冬的莫斯科,一眼看去,白茫茫一片,除了積雪就是積雪。
和*圖*書都已經當任兩個他國參謀職位了,再多一個也不要緊。
因為,埃及所涉及到的利益,可不僅僅是英國,還有法國。
義大利肯定是能自給自足,甚至還能多出大量的禦寒物資,給埃及那邊提供幫助。
只要聯合農民,一切好辦。
「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不應該分裂,而應該團結。」
「這是一個新的戰略部署,我們需要面對新的市場環境,開發新打法,找准自己的差異化賽道,通過特有抓手找到我們所擅長的垂直領域,找到紅海行業的精細化引爆點。」
「所以,別再忽視農民,懂了嗎?貝尼托。」
由於這個時代的聯合國並沒有出現,而國際聯盟在天災救援方面,也沒有完整地系統化。
這番話,著實是把墨索里尼給整不會了。
對此,墨索里尼也只能聽從氣象學家的建議,至於這氣象問題,目前的人類還真沒什麼辦法。
眼見黨內的非戰鬥損失人員不斷增加,薩達特實在無奈,只能向瑪利亞這邊尋求幫助。
開羅城外,也沒好到哪裡去。
「在農業國家裡面,農民就是生產者,是埃及的主力軍。」
如果給他們送去現代化的武器裝備,埃及軍隊不說可以站起來,但起碼從趴著轉變為蹲著。
幾乎武裝到牙齒的凱末爾軍隊,對那時候的奧斯曼政府拳打腳踢,把英法聯軍徹底趕出土耳其。
直到現在墨索里尼政府,利比亞已經實現了真正的政權穩定和統一。
無論是薩達特還是毛希丁,都是軍事學院畢業,他們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
以戴高樂為代表的法國自由黨,強烈要求維護國家利益,向義大利發出警告通知。
在義大利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身為歐洲列強之一,義大利在非洲的殖民地也不少。
一個蘇聯核心政府官員,突然間就當任起了他國總參謀,這樣的事怎麼看都覺得奇怪。
「我們的差異化賽道,就是我們的左和圖書翼打法,對工農的結合。」
「埃及的問題跟義大利和蘇聯的問題是不一樣,在埃及,農民問題就是埃及問題,埃及的新民主革命,就是農民革命。」
然而,對於聯合農民這件事,墨索里尼還是有些擔憂。
只不過,當年土耳其獨立戰爭爆發時,利比亞被凱末爾給解放了。
最終,決定走利比亞路線,然後再運送到青年埃及黨人手上。
埃及軍隊的拉胯,可不僅僅是軍隊文盲那麼簡單,裏面的武器裝備已經落後得只配打村戰了。
「工農工農,沒有工人何來農民,沒有農民何來工人。」
當然,同樣也打亂了英國對埃及的戰略調整。
「很簡單,公開支援。」
「我明白了。」
瑪利亞無奈地攤開雙手,對此進行解釋。
雖說瑪利亞不是義大利官員,但墨索里尼還是給予了她一個『非洲戰略局總參謀』的職務。
「唉……」一聲嘆息,墨索里尼重重地點著頭。
面對一個獨立的利比亞,墨索里尼能做的就是收買他們,讓他們開條通道出來。
畢竟義大利距離埃及就隔了一個地中海,而這股寒流就是穿過地中海而來,誰都不能保證,它會不會突然掉頭,沖向義大利。
單純的支援,只會是無底洞,所以瑪利亞有了自己的考慮。
在一開始,法共確實在法國這裏取得很大優勢,但戴高樂的政治手腕實在是太強。
「在這其中,貧農更是無產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
當年,他確實是跟葛蘭西發起了義大利社會主義革命,然而他與葛蘭西的路線是不一樣的。
走利比亞的路,就是為了回去非洲殖民地。
對此,瑪利亞一臉『你怎麼就不爭氣』的樣子,狠狠地瞪著墨索里尼,把他給瞪得渾身不自在。
要知道,他們在商討如何把物質給運送到青年埃及黨手上,就已經開了一整天的會議。
而這群英法聯軍離開土耳其時,走了兩條路,一條是直接離開地中www•hetubook•com.com海,一條登陸利比亞,準備從利比亞這裏回去埃及。
這種做法,如果放在一個工業極度發達的國家,那還是可行的,但如果放在農業國家,那是得出大事。
除了步槍之外,便是子彈和部分手榴彈。
「你不要輕視農民,也絕不能忽視農民的力量。」
因為氣象是變幻莫測的,即使放到二十一世紀也無法準確預測,更不用說現在了。
墨索里尼首先找來了氣象學專家,這些專家能初步分析出其中緣由,但不能確立這股氣流的走向。
在裡外配合下,青年埃及黨著實是讓法魯克王朝十分頭痛。
墨索里尼聽得一頭霧水:「啥啥啥,這都是啥?」
而青年埃及黨,飽受其害。
所以在面對薩達特的求救申請時,墨索里尼便立即做出準備。
而瑪利亞則拉住了墨索里尼。
在這種環境下,使得埃及青年黨準備不足,直接遭殃。
「我們所擅長的領域,便是引導左翼力量,拋棄教條化方式,結合埃及的農業多於工業的條件,團結農民,實現農村包圍城市。」
無法對付氣象問題,那就只能從物資方面出發了。
這是跟原時空不同的發展歷程。
他不單統籌了右翼的各方勢力,甚至在對待農民和工人上面,也做得十分出色。
至於如何送武器過去,那就簡單了,從那些物資裏面混進去就行了。
在挑選武器方面,原本是打算使用莫辛納甘,但考慮到義大利距離更近,於是就選擇了卡爾卡諾m1891式步槍。
墨索里尼是真的被這些黑話給聽懵了,但瑪利亞的解釋,確實讓他恍然大悟。
而扎卡里亞·毛希丁則留在城內,繼續秘密發展。
「貝尼托,我們給青年埃及黨支援禦寒物資是必須的,但我們得換個方法支援。」
但凱末爾並沒打算放過他們,對這群英軍可謂是圍追堵截,直接就登陸作戰,打到了利比亞這邊去。
在準備這些物資時,瑪利亞腦海中靈光一閃。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