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利亞針對他的政治打擊,不單起效了,而且還讓他沒有了選擇的餘地。
這樣的不滿,在德國戰役爆發之處就已經存在,然後一直累積累積,到了現在,已經有了爆炸的跡象。
英國所提出的『海軍協防』,是要求西班牙的海軍力量防守直布羅陀海峽東部的三百公里,以此形成第一道防線。
話雖如此,但這場伏擊戰打得並不算很漂亮,英軍撤得很果斷,壓根就沒打算與蘇意聯合艦隊硬碰硬。
可是,現在的他們確實需要西班牙的海軍力量,畢竟就在不久前,蘇聯的潛艇出現在直布羅陀海峽東部的五百公里處。
所有人都知道,現在的英國依舊沒有結束對蘇聯的宣戰,也就是說,英國和蘇聯其實還是敵對的戰爭關係。
可隨著英國艦隊在大西洋那邊出現,局勢一下子又變得異常緊張。
一個是中東地區的朱可夫,只要朱可夫能迅速打通中東通道,他就可以從蘇伊士運河的東面發起夾擊。
海上艦隊嚴重吃虧的意軍,卻在空中力量上佔得上風。
他原本還能推動下去的戰爭部署,也在國會中遭到了多方譴責。
短時間內,雙方都處於僵持當中。
而且,建立在西西里島的空軍基地距離突尼西亞海灣很近,反觀英軍的空軍力量,則距離很遠。
英國海軍所使用的應對潛艇方法,是一戰時對付德二的無限潛艇的遺留戰術。
之前的印度問題,因為巴基斯坦的丟失,還有之前的俘虜問題,這使得丘吉爾倍感壓力。
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首相已經是做完了他該做的事情,他很稱職,是一位有能力的首相。
由於蘇軍和意軍都有了明確的進攻目標,所以,新埃軍的進攻方向是法伊德區域,而駐紮在這片區域的,是法軍。
直布羅陀海軍司令雙手一攤,只能先向上級請示,畢竟讓他國軍艦進入己方港口,這可是大問題。
吃了大虧的英國皇家海軍,直接就打起了和*圖*書保守作戰,但戰況失利是事實,除了直布羅陀海軍司令需要背鍋,丘吉爾也難辭其咎。
該說不愧是弗朗哥,他的這番話很現實,很露骨。
英國人傻了,但西班牙方面卻給出解釋是『軍艦太老,暫且放著,請勿亂動。』
儘管瑪利亞不願意承認,但多方情報的分析結果,確實證實了英軍打算直接沖入地中海。
他連忙跟黑海艦隊總司令進行聯繫,溝通過後便決定來一場伏擊戰。
這種堆量的做法,也就只有英國人這種海軍底蘊雄厚的國家能夠做得到。
實在是氣不過,直接把手中的報紙拍在桌面上。
有這種想法的英國人很多,而工黨所提出的『停止戰爭,恢復國家經濟』的口號,成為了當前英國年輕人的追捧。
所以,弗朗哥的話,讓瑪利亞心情複雜。
發現英軍這支大規模艦隊出現后,義大利的地中海艦隊司令安德魯·布朗·坎寧安當即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決戰時機。
那麼,現在則是第二階段。
一聲『砰』的巨響,丘吉爾咬牙切齒地罵了一句英國國粹。
然而,他們更願意相信,那是丘吉爾能力不足,如果換另外一個人上台,情況肯定會好很多。
英軍這邊暫時缺乏應對的手段,只能下達指令,時刻注意四周海域的情況,一旦發現有潛艇跡象便立即聯繫其他艦船。
隨後,奧莉佳給他們下了正式文件,這一切看起來,都是這麼的正常。
這支新埃軍所攜帶的武器,都是意軍提供的,但因為缺乏訓練,而且全都是文盲,在作戰方面自然比不上意軍和蘇軍。
弗朗哥還在這個前提下,進行了補充解釋。
瑪利亞原本還想留在此處,等奧莉佳那邊結束后,跟她聊一下,把她給帶回去。
除了儝對航母的建設之外,還有對空軍力量的大量投入。
「我們的這個要求並不過分,西班牙說了要保持中立,但現在卻幫你們防守三和圖書百公裡外的防線,這本身就是違反中立立場。」
另外一個突破點,便是地中海,但這個突破點不是蘇軍的,而是英軍的。
而且為了妥善處理好這些事,奧莉佳還將弗朗哥派過去進行協調。
與此同時,義大利空軍也時刻做好準備。
雙方便就此而糾纏在一起。
英國艦隊建立護航制度,貨船也進行了武裝部署,在進入到突尼西亞海灣時,遭到蘇意聯合艦隊的伏擊。
只不過,地中海很大,想將水雷蓋過整個地中海是不實際的,所以都是放在常規航道。
其中一艘還是迦納里亞斯的重巡洋艦,上面軍官都是滿編製的。
畢竟,要求直接沖入地中海的,就是丘吉爾本人。
這個要求,奧莉佳與弗朗哥商討過後,便答應了,但他們提出了一個前提。
可一周過後,三艘停泊在港口處的西班牙軍艦,直接就不動了。
無奈,他們只能答應這一要求。
以奧莉佳的性子,她肯定不願意成為這樣的人,而瑪利亞也不願意讓奧莉佳受到如此屈辱。
除去大西洋那邊的情況,埃及的戰爭也進入第三個階段。
在如此失衡的空軍支援下,戰況自然而然地出現一邊倒的情況。
他本不想去求羅斯福提供幫助,但他別無選擇。
最終,只能向羅斯福那裡寫去一封信,希望能羅斯福可以幫他一把。
雖說英軍加大了艦隊護航力量,又有空中支援,然而,蘇意聯合艦隊是以逸待勞,早就做好了伏擊準備。
義大利海軍出動了戰列艦2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13艘,蘇聯海軍則出動了十六艘潛艇。
能夠幫助自己的人,丘吉爾只想到了羅斯福。
但這樣的僵持註定不會長久,因為這場戰役會有兩個突破點。
從亞歷山大港登陸,一步步地進入埃及,但沒有直接進入開羅,而是朝著伊斯梅利亞而去。英軍也同樣出動大規模兵團,雙方就在這片區域展開了大兵團作戰的攻防戰m.hetubook•com.com
。
因為,直布羅陀軍港裏面,已經存放了十二艘西班牙軍艦。
可堆量之後,就會出現『體量巨大』的情況,也就是說,很容易被發現。
英西和蘇西之間的談判已經結束了。
「你是直布羅陀海軍司令,你有權作出選擇。」
這件事立馬傳到倫敦那邊去,丘吉爾本想去做點什麼事,然而,現在的他,真的是自身難保了。
看著報紙上各種批評自己的內容,丘吉爾只覺得一陣頭痛。
在英軍還沒駛入進來之前,義大利海軍就已經在一些常用的航道上部署水雷。
因為他的傲慢,直布羅陀的海軍力量遭到嚴重削弱,不得不向西班牙提出海軍協防的要求。
隨後,便是蘇英之間的第一次海上交鋒,又或者說,是蘇聯潛艇的第一次狼群獵殺。
來自黑海艦隊的潛艇,很快就潛伏在地中海四周,通過無線電的方式進行溝通與聯繫。
蘇軍在攻打伊斯梅利亞省的同時,隆美爾也同樣帶著義大利黑旗軍,朝著蘇伊士省而去。
與此同時,丘吉爾也在回去倫敦的路上,這一切都似乎得到了和解。
只不過,第二周過後,英國人就開始發現不對勁了。
由於亞歷山大港被義大利控制在手上,由科涅夫率領的第八集團軍逐步登岸在亞歷山大港。
英國工會就更加直接,他們以罷工遊行的方式,要求丘吉爾下台。
這些戰術確是可圈可點的先進作戰思維,可放在這裏卻顯得有些不足。
當司令官看到丘吉爾的電報回信時,整個人都傻了,這就是甩鍋。
在第三階段爆發期間,蒙哥馬利的艦隊已經來到了紅海,並開始給英軍提供大量的後勤保障資源和兵源支持。
他又一次中風了,而且十分嚴重。
當義大利戰機和蘇聯戰機朝著英軍的戰列艦、驅逐艦等海上艦艇發起轟炸時,義大利指揮官和蘇聯指揮官都看到了海上作戰的另外一幅場景。
瑪利亞回去了,她帶著弗朗和圖書哥所給出的中立態度回去了。
第一次獵殺,便呈現出單方面倒的巨大碾壓優勢,三艘運輸船直接沒了,兩艘驅逐艦陷入沉默,其他艦船或多或少都出現不同程度上的損傷。
英國指揮官認為,這種潛艇獵殺是游擊戰,他們要應付這種海上游擊戰,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端了他們的基地。
對此,丘吉爾猶豫了一下,就將選擇權丟了回去。
但這不是沒有機會,瑪利亞還是會想盡辦法,至少得讓一家人團聚在一起。
然而,英軍這邊則停泊著軍艦,完全能依靠軍艦上的大炮提供火力支援。
科涅夫這邊,擁有大量的火炮,在火力上佔據著優勢。
恐怕,不出多時,丘吉爾就要面臨一次國會審核,以此來判斷他是否還有資格當任國家首相這一職務。
除了國內問題外,國外的也同樣嚴重。
現在,則是中東那邊的問題。
就這樣,三支軍隊朝著三個方向發起進攻,英軍跟蘇軍和意軍死磕到底,法軍則成為了第一支領教新埃軍的外國軍隊。
「若有需要,我國海軍需要進入直布羅陀海峽內部進行補給。」
除了工黨對他們的進攻之外,長時間的戰爭所帶來的巨大經濟壓力,也促使英國人民對丘吉爾的政策感到不滿。
率領這支新埃及軍隊的將領,正是薩達特。
因為,空軍才是真正的主力。
卻沒想到,羅斯福那邊同樣出事了。
如果奧莉佳跟著瑪利亞回去蘇聯,她確實只能成為花瓶。
弗朗哥的政治手腕那叫一個爐火純青,他用三言兩語就打消了英國人的顧慮。
雖說軍艦撤了,但商船基本都被潛艇給打沒了。
由於納粹德國光速滅亡的原因,這使得英國海軍在應付潛艇的群狼戰術並無多少經驗。
只要規模上去了,潛艇的作用就會被大幅度削弱。
現在,更是一位西班牙威權統治者,各種經歷都不可能讓奧莉佳當任蘇聯的某種職位。
如果說,第一次蘇英之間的海上交https://www•hetubook•com.com鋒,是屬於地中海海戰的第一個階段。
為了不讓義大利空軍太吃虧,蘇聯空軍也同樣降落在義大利的西西里島軍用機場上,等候指令。
第一個階段,是極寒暴風雪的時候,第二個階段是隆美爾帶著人數劣勢的部隊,死死咬著英國人的運動戰。。
而第三個階段,就是現在的大兵團作戰。
一場爆發在第勒尼安海的海上戰鬥,就此展開了。
只不過,隆美爾也同樣遇到了科涅夫的問題,英國人在利用戰艦巨炮,不斷轟炸著義大利的黑旗軍。
這是屬於丘吉爾個人的內憂外患,現在丘吉爾的支持率已經下滑到一個低谷,可丘吉爾更擔心的,是在首相一職到期之前,直接被強行辭職。
所以,英軍打算加大護航艦隊的規模。
除了蘇軍和意軍,新開羅的政府軍也同樣出擊了。
如果只是停泊一段時間還能接受,可這艘重巡洋艦直接就停了一個星期,實在讓人不得不懷疑,西班牙這樣去做是不是故意的。
當然,英國艦隊肯定是不敢強攻軍事港口,因為這是送命行為。
非常規航道,則交給了潛艇去負責。
只不過,這樣的想法並不現實。
臨走之前,弗朗哥就明著面對瑪利亞說:「西班牙需要奧莉佳,奧莉佳也需要西班牙,她如果回去,只會成為花瓶。」
能夠當花瓶都已經很不錯了,最糟糕的結局,恐怕是被監視或者軟禁。
那就是,在眾多飛機的針對下,強大的戰列艦不堪一擊。
一開始,他們還很天真地認為,西班牙是君子,只是來港口進行常規補給或者維護。
這種極其冒險且無腦的行為,丘吉爾將其稱之為大局觀,而瑪利亞則稱之為腦血栓。
他們立即將這一消息傳到總部那邊去,這份戰報,讓墨索里尼對航母態度發生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立馬加大對航母的建設。
奧莉佳曾經接納過白軍的擁護,幫助阿方索十三世鎮壓某些地區的農民起義,也曾經坑過西班牙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