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天光初亮
第五章 昭然若揭(下)

眾人聽著謝孤白說起義軍暴行愈演愈烈,不禁皺眉,沈玉傾手上一緊,是沈未辰抓著他手,掌心全是冷汗。
「之後災殃四起,前朝累年對蠻族用兵,苛稅重役,民不聊生,怒王終於對前朝失望,蓄髮還俗回到家鄉,想舉事救民。」謝孤白繼續說著,「但舉事需要軍餉,怒王沒錢,他想起祖上傳說,帶著碰運氣的想法來到光明殿,花了三年時間終於找著那洞穴,靠著明教留下的財寶才得以舉事。」
「三百多年前,除了崆峒,隴地還有兩大門派,一是崑崙派,一是明教,《玄化寶典》便是明教的鎮教神功。明教與其他兩派時常鬥爭,為了保全退路,在光明殿——也就是現在的崑崙宮周圍挖掘地道,發現這處山洞,花了數十年時間和無數人力物力鑿出通路作為藏寶窟,三弟在洞穴中看到的書籍絕大多數都是明教收藏的。」
殺了怒王的李疏涼並沒好下場,他借口將怒王屍體送回京城,其實是要殺怒王後人。定聞師太早已懷疑六大家,李疏涼並非死於殉葬,而是定聞師太見到怒王屍體后大怒,將之掌斃。李疏涼橫死於京城,嚴家本是華山弟子,趁機崛起,剷除李疏涼後人,佔據華山,李疏涼苦心綢繆,只是為他人做嫁衣。
明教、崑崙相繼滅亡,崆峒成為隴地最大門派,雖然成為九大家之一,卻被困邊關;峨眉更是可笑,後代無能,反被唐門吞併;武當沉溺煉丹修丹;當初六大門派,丐幫雖然風生水起,籌劃刺殺的幫主卻在之後的大戰中身亡,子孫全數覆滅,竟至斷後,丐幫也成了別人的門派;只有點蒼能在西南稱霸。
怎麼就被小妹抓著破綻了?
「我以為你會選正氣訣。」謝孤白說道,「四本武學中只有這本不知來歷,且入門最易,進展最快。」
沈玉傾笑道:「就幾步路,你還怕累壞小妹不成?」
朱門殤搖頭:「怕是不好管。十幾年辛苦終於得勝,便想著往後享福,又或許就是因為管了,怒王才會被害死。」
「崑崙掌門方城碧領著幾十殘軍死戰得脫,才終於見到接應的丐幫與峨眉,他拖著精疲力竭的身子上前質問,丐幫幫主拔刀將他頭顱斬下,峨眉掌門下令放箭,曾在隴地崢嶸的崑崙派就這樣滅了,只有極少數未參戰的弟子活著。」謝孤白說道。
九大家說,怒王進京後派人拆了龍椅,抄了貪官污吏,不擾民,秋毫無犯,實則那支為百姓起義的義軍在推翻前朝後搖身變成惡鬼,抓住前朝大臣施以酷刑,逼他們交出銀兩,據說「夾棍三千猶不足用,炮烙站籠皆以為常,哀嚎之聲不絕於巷,民自慄慄婦幼惶惶」,更有不少掌門大將「夜宿達官居所,任取妻妾婢女」。
謝孤白起身拱手:「謝某告退。」
「定聞師太為什麼不揭穿六大派的陰謀?」李景風問。
沈玉傾招來轎子,他們兄妹與謝孤白都住https://m•hetubook.com.com長生殿。朱門殤睡醒還得開義診,拿了手令叫開城門回慈心醫館睡覺。沈玉傾道:「小小,幫我送景風回房。」
李景風一時啞口,沈未辰提了燈籠,道:「走吧。」
定聞師太則在殺了李疏涼后,帶著怒王屍體,通知藏身少林的怒王妻子與尚年幼的孩子躲避追殺。
謝孤白搖頭:「陪葬確實有,明教讓挖掘工人通通陪葬以掩蓋密道與秘密。先祖曾參与過密道挖掘,雖沒能逃出,卻因某些機緣將秘密傳給了兒子,只是當時明教尚在,就算聽說密道跟藏寶窟也沒法探查,只留下個傳說。」
遠方天空漸漸泛起魚肚白,天光乍現。謝孤白的思緒逐漸飄向千里之外的那座山洞,回到十七年前。
李景風想了想,點點頭:「雖然我沒這本事,殺了他們也不能讓怒王死而復生,但他們干下這樣的事,就得有人跟他們說要付出代價。」
謝孤白接著說道:「後來少林寺經歷戰禍,洗髓經副本湮滅,真本有缺漏,留在洞穴里的是怒王手抄本,沒來得及歸還少林。可現在連少林也沒留下他的名字了。」
這句話看不出破綻,但這理由值得隱瞞嗎?許是受寒,又或者實在疲倦,謝孤白不住咳嗽。
李景風道:「我聽胡凈說過,華山李掌門將怒王屍體跟財寶埋在一個隱密處,又將負責埋葬的工人殺光,自己殉葬,這樣就沒人知道寶藏跟怒王屍體的下落了。」
李景風道:「其他三本我都沒聽過,洗髓經聽蕭公子提過,所以就選了,心想都說這功夫難學,要是學不了再看別本,練了幾個月,好像……還有點進步。」
「謝先生騙人。」若是以往,沈未辰定會私下詢問,免得謝孤白下不了台,但既然決定開誠布公,與其事後追問,不如直接問個明白,「我瞧得出來,你沒練武不是因為體弱多病。」
今晚便會說到他在蠻族的經歷,即便他早想清楚該隱瞞哪些,但他還想再確定一回,他不想再被沈未辰抓著破綻。
沈玉傾也聽說過洗髓經,與易筋經齊名,以難練著稱,若怒王練成,不至於在少林留不下姓名,可見謀害怒王雖然是六大派所為,但抹去怒王姓名卻是九大家共識,因為連不在血誓書里的少林也抹去了怒王名姓。
沈未辰忽喊住道:「景風…」
沈玉傾知道謝孤白想趁這機會對沈未辰、李景風、朱門殤開誠布公,他閉上眼,過了會,緩緩說道:「我只想救天下,不想當皇帝。」
「怒王本與崑崙派有些淵源,他舉事後,崑崙派率先響應,隴南與川地也有不少小門派附和。但這支義軍還是烏合之眾,被當時駐守在天水還是個偏將的尤長帛擊潰,尤長帛因這戰功嶄露頭角,平步青雲,成為駐守紅霞關的大將。」
李景風臉紅:「我也是瞎選的。」
遠方再度傳來「咚、咚、和圖書咚、咚」的聲響。「寅時,萬物更新,早睡早起!」竟然一夜過去了,這才剛交代完怒王事迹,謝孤白與關外的聯繫都還沒講。
「我想應該是沒有證據。」沈玉傾替謝孤白回答,「而且衡山會因此被六大派圍攻。」
雖然明知道是可能引來殺身之禍的秘密,可誰忍得住?朱門殤看向沈玉傾。
「青城……也在裡頭?」沈玉傾問。
他本想說「好像也沒那麼難」,但大哥才剛說過這本書三百年來除了怒王無人練成,自己說不定只摸著皮毛就誤以為有成,也太託大。
李景風就住在太平閣,也就轉過幾間房幾個院子的事,忙搖手:「不用。」
或許是在前往紅霞關的路上,又或許更早之前,六大門派就秘謀殺害怒王,但這並不容易,怒王身負洗髓經,是當時屈指可數的頂尖高手,身邊還有許多忠心侍衛。
少林那群高僧大德不也隱沒了怒王姓名?那時節還沒有俗僧呢。即便佛祖也沒有阻擋人們爭權奪利的野心。
謝孤白講了一夜故事,疲累不堪,但他回到房間並沒有立刻就寢,而是倚在窗邊望向東方。
「我想起先父。」謝孤白搖頭,「先父不讓我練武。」
他這樣說是相信了謝孤白的說詞,朱門殤從不把人往壞里想,但也不把人想得太好,他知道困苦潦倒的人一旦得勢,會多難把持住自己。
「歷經十數年苦戰,幾歷艱險,怒王才推翻前朝。」謝孤白繼續說道,「攻破京城后,義軍就變了……」
謝孤白道:「你選了這本?」
兩人往李景風房間走去,沈未辰見他眉頭緊鎖,問道:「你覺得大哥跟謝先生誰說的對?」
但他們還是逮著機會,戰場上,怒王與蠻王、尤長帛相遇,蠻王以誓火神卷對上怒王與尤長帛,最後蠻王與尤長帛身死,怒王重傷得勝,華山掌門李疏涼假意救援,趁機在亂軍中刺殺怒王。這還不夠,為徹底斷絕怒王勢力,他們留下與怒王淵源最深的崑崙派斷後,更對崑崙派幾次求援置若罔聞。
沈未辰欲言又止,猶豫半晌,嘆口氣,問:「你跟三爺約好幾時出關?」
「這天下本就是怒王的,即便怒王不想當皇帝,也該由他後人決定該將天下交給誰。」
李景風道:「三爺要我把功夫先學好,跟我約了兩年後的生死夜見。算起來也是明年的事了。」
「這場爭鬥沒有結果,明教逐漸勢大,與其他兩派漸成鼎立之勢。那是官府還很有勢力的時節,見不得底下門派鬥爭,隴地三大門派雖然互相爭奪地盤,大致上還算和平共處,這藏寶窟也就成了唯有明教教主與少數親信才知道的隱密所在。」
「如果當年怒王一心想當皇帝,或許就能少這三十多年的戰亂,今日也不會有這亂象。」謝孤白道。
朱門殤想法直接,調侃謝孤白:「原來怒王還是個花和尚,要不你打哪來的?」
「那裡就是怒王www•hetubook.com.com陵墓?」李景風問,「但我沒看見陵墓。」
李景風回過身,疑問:「小妹怎麼了?」
朱門殤低聲嘀咕:「又不是只有我打岔……」
六大派找不著怒王之子,唯恐他捲土重來,於是各自謠傳怒王姓名,也有人假借怒王名義舉事。那是個兵荒馬亂的時節,大多數地方只聽說怒王名號,不知其姓名,縱然有知曉者,也因這許多的混淆視聽逐漸埋沒。
謝孤白點點頭。
難道這就是謝孤白輔佐沈玉傾的原因?沈未辰與朱門殤各自吃驚。他們本以為沈玉傾奪權,助衡山,抗點蒼,只為求保住青城,然而謝孤白這句話似乎是要青城逐鹿天下?以青城的實力,應付衰弱的武當都不容易,何況還有少林崆峒點蒼衡山丐幫這五個大門派。
李景風道:「結婚生子的大師不是很多嗎?」
「祖上並不是沒有想過再起。」謝孤白說道,「怒王之子成年後,暗中召集義軍對抗六大門派,只是徒勞無功。十幾年間太多假冒者,任何人想持怒王旗幟,只會被六大派誣以假冒,齊心共滅,即便先人取得血誓書為證,也無法成事。」
「過了一百多年,怒王的後人早已沒這想望了。」謝孤白搖頭,「只是……」
「上樑不正下樑歪,義軍又以充軍資為由劫掠富戶,婦女當街遭淫,死者日有數百。」
十年後,代表最後一股舊朝勢力的大將軍左亮弼身亡,前朝血脈徹底斷根,江湖派門各自征戰,峨眉覆滅,唐門、青城崛起,九大家逐漸成形。少林南面武當,可援而不可敵,於是向西與華山爭鬥;華山滅,崆峒危,於是兩派結盟;武當北面少林,南面衡山丐幫,皆為強敵,於是挾長江之利威逼青城;青城求援于唐門,唐門不能不救;衡山夾於三大門派之間,東和丐幫,西抗點蒼;點蒼本欲圖唐門青城,一則困於天險,二則慮衡山襲其後。九大家相互牽制,少林、衡山、武當、丐幫結成同盟,對抗崆峒點蒼青城華山唐門,東四西五的局勢逐漸成形,這場大亂的最後十幾年便是東西對抗。
……
李景風笑道:「小妹也早些歇息。」
謝孤白繼續他的故事。
怒王大怒,痛斥隨軍各派掌門,他知道再不收拾亂象,必定禍及百姓,於是只待了七天便將京城留給信任的衡山掌門定聞師太打理,讓她整肅亂象,隨即率軍前往紅霞關,與他最初也是最後的對手——大將軍尤長帛決戰。
沈玉傾點點頭:「大哥繼續說。」
「為了保存血脈,每代怒王後人都必須先生下子嗣才能起事。先人會將孩子安置在密洞中,直到成年方才放出。」
「怒王有一群忠心的屬下,他們保衛怒王後人,但在六大門派面前太過弱小。」
怒王姓謝,且有後人,就算眾人中最老實的李景風此刻也能確認謝孤白身份,更何況早在他踏入山洞那一刻起,他就想起在冷龍嶺時https://www•hetubook•com.com,胡凈對他說過怒王寶藏的故事。雖然沒有稀世珍寶,但數不清的藏書和四本武學密笈也算真正的寶藏了。
那是兵荒馬亂戰亂不止的三十余年,直到青城先祖顧琅琊提出崑崙共議,大戰方稍平息。而這多打的三十余年仗,多死去的數百萬乃至上千萬百姓與門派弟子,全是因為六大派為私慾共謀怒王之故。
謝孤白搖頭:「那裡不是怒王陵墓,而是怒王興起之處。」
怒王的妻子帶著孩子躲入了丈夫找著的密洞,靠著手下接濟。她想為丈夫報仇,但並不想與六大派爭奪天下,她說:「先夫是為救天下而起,不是為奪天下而起,為先夫報仇雪恨未必要當皇帝。」
他猶豫著該不該說出自己的猜測,或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但作為青城掌門,他能揣度定聞師太的想法。
「所以……」沈玉傾問,「大哥是為了怒王的天下而來?」
「怒王與崑崙派的關係如此深厚?六大派為何非要覆滅崑崙派?」沈玉傾問。
李景風心想,自己曾路過的南北星門應該就是那時追隨怒王的。
李景風一愣,搖頭道:「我分不出,他們講的都挺有道理。諸葛副掌也說這場大戰總會開始,不是他就是別的派門,可二哥說的也對,九十年和平難道就不是和平?就算怒王當了皇帝,誰知道幾時又要再起亂世,那到底是緩點好還是急點好?但總之,大夥都只想吃個飽飯,聽聽戲曲,過安生日子,打仗就是不好。」
何況怒王之子尚且年幼,難以承擔重任,這血脈不能斷。
沈未辰微笑道:「那你得加緊練功。」又道:「早些歇息。」
「或許定聞師太雖不樂見殺害怒王,卻未必不樂見怒王之死。她沒有狠得下謀害怒王的心,但也沒打算把天下還給怒王後人,否則她大可擁立怒王後人。」沈玉傾還是決定說了,三弟太善良,不知人心險惡到什麼程度,更不理解高位者的利益算計。
「天下又豈有千年不滅的王朝?」沈玉傾道,「即便最終仍是戰亂,九十年的和平對百姓來說也是和平。」
「直到一百多年前,薩教在關外興起,明教總壇受到威脅,號召聖戰,明教舉教出關助戰,臨走前將鎮教神功《玄化寶典》與財寶留在山洞里。之後明教覆滅于關外,隴地大門派只剩下崆峒與崑崙,他們來過光明殿,沒找著什麼有價值的東西,關於明教是否有財寶留在關內也就成了一樁隱密。這隱密傳來傳去又與怒王扯上關係,才有工人為怒王陵墓殉葬一說,是把兩個傳聞混為一談了。」
李景風默然,他想到的與朱門殤不同,卻也殊途同歸。在饒刀山寨,他見過饒刀把子分贓;在王猛那,他聽說過包摘瓜的頭頭最難的不是殺敵,而是領賞,殺敵能齊心一致,分賞反而內訌;在東平鎮,他見過餓壞的百姓會幹出什麼樣的事。
沈未辰知道李景風武功大進,除了三爺和*圖*書傳授的渾元真炁,定是學了其中一套內功心法,笑道:「景風學了跟怒王一樣的武功呢。」
沈未辰埋怨:「朱大夫別打岔,聽謝先生說。」
謝孤白在說謊,沈未辰打小就陪著沈玉傾練習說謊和學會看破人說謊的本事,但面對謝孤白和朱門殤這種老江湖就是班門弄斧,畢竟朱門殤騙起人來連他自己都信。這是她第一次看出謝孤白說謊,謝孤白為什麼要在不能學武的理由上說謊?又是什麼因由讓他沒掩蓋住破綻?
李景風訥訥道:「洗髓經這麼難練嗎?」
「九十年後,點蒼還是挑起了爭端。」謝孤白道,「或許下一個挑起爭端的不用再等九十年。」
謝孤白微笑:「朱大夫怕也捨不得走了。」
「如果不是六大門派都想當皇帝,怒王一開始就不會死。」沈玉傾道,「崑崙共議后,已經有九十年的和平。」
「怒王不管嗎?」李景風問,「我們到了漢中也沒燒殺擄掠。」
朱門殤捧著茶杯暖手,問道:「這事我還能繼續聽下去?」
「怒王的妻子是他在崑崙派時的師姐。」謝孤白道,「養浩神功是崑崙的鎮派武學,先人因此得而收藏。」
「外傳很多怒王故事,未必都是真的,九大家尊敬怒王,因為天下本來就是他的。真正的怒王故事只有很少人知道,或許連現在的九大家都不知道。」
沈未辰見兩人漸起爭執,忙轉過話頭道:「謝先生,你既然收藏了四本高深武學,為什麼自己不練?」
謝孤白淡淡道:「我幼時身虛體弱,學武講究天賦與適性,先人所傳那四本寶典我都練不了。」
這是個很長的故事。
兩人走至李景風房門前,李景風道:「我到啦,小妹回去吧。」
沈玉傾擔心謝孤白身體,於是道:「大家都倦了,先回房歇息,剩下的故事今晚繼續聽。」
「怒王本在崑崙派學藝,據說他本有雄心壯志,想學好武功投效朝廷,後來因故離開崑崙派遠赴少林出家。怒王生有宿慧,文武雙全,在少林呆了七年,練成了三百年來從未有人練成的洗髓經,破了洗髓經無法大成的傳言。」
謝孤白的先祖自然就是怒王的先祖了。
「外頭傳說怒王寶藏,其一便是說當年挖掘陵墓的工人都陪葬了,這是誤傳。」
謝孤白說到這,李景風訝異地「啊」了一聲,眾人正聽得入神,不由得望向他。朱門殤問道:「燙到舌頭了?叫什麼?」
「之後的故事大家應該都聽過,即便細節傳聞有所不同,但大抵不差。怒王率領敗軍從甘孜入川,在蜀地重又起事,他本起於武林草莽,於是也聚集了不少江湖派門。」
「太難了,我真沒法分辨,但是有件事我能想明白,怒王這樣的人不該死得這麼憋屈。」李景風臉色頹喪,「六大門派想當皇帝,也不該謀害一個好人。」
沈未辰調侃道:「若是李大俠在,肯定要刺殺他們啦?」
朱門殤翻個白眼:「那時節哪來的俗僧?」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