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一光年直徑的小宇宙

直至今日。
直徑一光年的小宇宙內,究竟可以裝多少物資?
至於艦隊……
不知何時,他面前已經展開了一幅湛藍色的全息投影。
它根本提供不了除了氫以外的物質。
小宇宙的簡單模型逐步完善,並被投在了全息投影之中。
起初,在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呂永昌有些難以想象這樣的場景。
直接學習【第十帝國】留下的母星要塞,塞兩顆恆星進去!
除了燃料,艦隊還需要攜帶足夠多的各種物資,但攜帶的物資越多,燃料消耗就越多,需要的艦隊就越龐大。
恆星都有了,再塞幾顆行星也是很正常的吧?
工廠都有了,再造幾個研究所也是合理要求吧?
從這句話便能看出,七級文明【第十帝國】至少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宇宙。
隨著人類文明對時空的認識逐步加深,呂永昌對【小宇宙】有了一個朦朧的猜想。
直接把艦隊停在小宇宙里,等到了目的地再放出來https://m.hetubook.com.com
那是接近極致的真空,物質密度甚至以單位空間內的原子個數進行計量。
與此同時,零對小宇宙的探測工作也逐漸進入了尾聲。
反物質燃料算不得什麼。
艦隊越龐大,需要攜帶的各種備用物資和零件就越多,燃料消耗也就……
試問,誰能拒絕隨身攜帶一個小宇宙,並且苟著發展科技的誘惑呢?
《開局一個小宇宙,苟到九級文明再出山》
當然,殘酷的現實並沒有打擊到這些院士,相反,在得知小宇宙尺寸的時候,他們的科研熱情瞬間高漲了起來!
按照那個方案,人類艦隊在離開銀河系的時候,是一支星艦數量超過兩萬的龐大艦隊。
呂永昌身前的全息投影層層疊疊,持續的計算讓呂永昌臉上露出了幾分淡淡的疲態。
不算大。
最大的大頭其實是維生物資和星艦替換零部件。
指揮工作也暫時由方旭接手和圖書
首先,人類需要搞清楚它的邊界。
而在抵達仙女座星系的時候,艦隊規模將驟減至三千余艘。
……
【捕獲的恆星可以被放入文明小宇宙之中,並被恆星能源抽取裝置抽取運用。】
什麼?燃料不足?
但對於尚處於六級的人類文明而言。
但他的雙眼卻是愈發明亮。
出現的原因,是否穩定,如何移動……
……
但若是在河系之間……
真正意義上的零損耗。
這是一個標準的球體空間。
在方旭的命令下,零開始控制著大量的探測艦和探測器對這個疑似小宇宙的空間進行全面探測。
他望著全息投影中沒有半點星光的黯淡空間,量子大腦中靈感不斷噴涌而出。
對於六級文明而言,憑藉曲率引擎前往最近的恆星系便可以獲取到需要的物資。
什麼?那些星艦都去哪兒了?
可以說是一竅不通。
換在河系內部,這些資源並不是什麼大事。
跨河系遠征https://www.hetubook.com•com,最大的困難其實是物資儲備的問題。
錯誤的猜想被剔除,正確的結論被保留……
物資不足?
可即便如此,這個小小的宇宙還是讓在座的院士們臉上露出了欣喜和興奮的表情。
這是要塞主腦【十】的原話。
依靠零的龐大算力,科學院曾經對整個航線進行了全方面的模擬,並找出了一個相對合適的航行方案。
長達5000年的漫長旅途,星艦內的各種零件必然會有所損壞。
一個文明,到底該掌握什麼樣的技術才能「創造」一個小宇宙。
那是一片物質極其稀薄的區域。
對於掌握了物質能量互轉化技術的七級文明而言,中性氫橋是一個完美的航道——它們可以直接花費相當長的時間搜集這些氫原子,並將其轉化成純粹的能量,再將能量轉化為需要的物質。
別說帶著小宇宙遠征了,甚至連搬運恆星進小宇宙的能力都沒有。
直徑大約為一光年。
雖然工程m.hetubook.com.com艦可以實時對損壞的星艦進行全方面維修,但那畢竟是需要資源的啊!
這可就完全不同了!
內部裝載的物資被消耗殆盡之後,這些星艦自身也會被拆解利用。
它們從未消失,只是換了一個方式陪伴著人類文明罷了。
投影中,寫滿了基於時空理論延伸出的公式和模型。
中性氫橋只是一個錦上添花的燃料補充區域罷了。
因此,擺在人類文明面前,最大的難題出現了。
此時此刻,呂永昌眼中除了身前寫滿公式的全息投影,便只剩下了那些快速閃爍的探測數據。
甚至比太陽系都要小——以奧爾特云為太陽系邊界,其半徑差不多為一光年。
通過探測艦和探測器傳回的各種數據,他不斷印證著原先對【小宇宙】的猜想。
如果可以帶著這個小宇宙一起遠征,那人類文明還用得著擔心遠征時的物資不足嗎?
這是一個堪稱恐怖的跌幅。
「正向循環」了屬於是。
當然,僅限於當時。
由於缺少觀和_圖_書測數據和實驗數據,它只能停留在猜想的程度。
不錯,「創造」。
即便是所謂的星系橋,也不過是物質密度相對稍大一點的一條小路罷了,與河系內的物質密度根本沒有可比性!
也正是如此,在得知這個小宇宙直徑的那一刻,所有院士腦海中都浮現出了一個念頭。
如今的人類文明,目前對這個小宇宙的認知程度幾乎等於零。
尚且處於五級文明,對時空理論只有初步認知的呂永昌一度認為,這所謂的「小宇宙」是利用宇宙大爆炸之類的技術直接憑空創造出來的。
換言之,就是它到底有多大。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在漫長的河系旅途中,人類甚至可以在小宇宙里默默發展五千年!
當然,以上都是院士們腦海中的想象畫面。
這對當時的呂永昌造成了極大的震撼。
亦或者說,恆星和行星都有了,我再造一些星艦工廠也是很正常的吧?
時間緩緩流逝。
原本的疑惑和陰霾,正在一點一滴地緩緩消逝。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