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天下有變以攻代守

因此,想要說服他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可那些小諸侯還活的好好的,大離和狄國兩家,只剩下一片片廢墟。
項庭知道,沈梅逸說的並非雲城的兩萬兵馬。
這個時候,元縉一行人,已經知道了金瀚皇朝的事情。
越王項庭是統治者,王公大臣是統治階級。
像越國這樣的諸侯國,至少也要出兵二十萬。
「對越國天下百姓,又要如何說?」
陳望是同意元縉的意見的。
「我意,將朝堂遷移到麒麟關一帶。」
就像大離和狄國,他們兩家比現在許多小諸侯厲害多了。
「在越國十三州外,再擁有全新的十三州。」
白子騫一番慷慨陳詞,算是將陳望的最後一個問題回答了。
「如此一來,今後沙國,金瀚,越國。」
「將越國的疆域,做個對摺,直接擴張一半!」
在這個過程中,這三個群體需要承擔的風險是不同的。
因為他的意思很明確,越國雖然有優勢,但未必能夠笑到最後。
和*圖*書沈梅逸最後這話,說的已經非常不客氣。
其次就是,他們自己也想留在龍雀城。
他這兩條線,將曾經的大離,還有狄國,都切了一半下來。
「從方方面面,設法迅速開疆拓土!」
「王上,雲城原本是大離王朝的城池。」
而是讓元縉安排,在麒麟關修建第二朝堂的事情。
「只不過此舉太過天方夜譚。」
以及越國王都,是不是一定要遷都到麒麟關?
「甚至,他們根本就不會退走。」
項庭的手書,並非是他給元縉幾人的回信。
不過他說的,顯然很有道理。
項庭苦笑搖頭,這太天方夜譚了。
「金瀚皇朝到來,讓越國無法繼續以守為攻,必須以攻代守了。」
當即元縉修書一封,以最快的速度,傳遞給項庭。
一方面是項庭任人唯賢,能察納雅言。
「若是具體實施,需要一座城池,一座城池的外擴。」
「先上書給王上,看王上的意思如何。」
和圖書「但大離和狄國的百姓,甚至是士兵,並未徹底死絕。」
倘若因循守舊,必然只有死路一條!
「誰就會代表大晟諸侯,去和剩下兩家爭鋒。」
至於北元,更是要將全部身家壓上!
「當下最應該想的事情,或許還是如何開疆拓土。」
「其他大臣那裡,要如何說?」
元縉這話,其餘幾人當然也不反對。
「此事對越國百姓,對大晟天下百姓,都有百利而無一害。」
「他們的子子孫孫,都幾乎無法過上這樣的生活,乃至更好的生活。」
選擇之後,又該如何做?
元縉幾人卻沒有想到,在第二日,項庭的手書就到了。
「至於王公大臣,這個倒是好辦。」
「為今之計,唯有置之死地而後生!」
沈梅逸這話,項庭不是很明白。
可他一回來,就是個苦差事。
「接下來,要如何做?」
看到這封手書,元縉幾人也極為感慨。
元縉在地圖上,畫了兩條線。
「一定要遷都到麒麟關和圖書嗎?」
至於越國子民,那更是一個更加龐大的群體。
沈梅逸這話,即便在項庭聽來也是天方夜譚。
越國能夠迅速發展壯大,不是沒有原因的。
「以麒麟關作為越國的都城。」
沈梅逸也沒有說錯。
「倘若越國在爭鋒中落敗。」
「才有資格,去和剩下兩家爭鋒。」
既然這樣,還有什麼好討論的,干他丫的。
「王上,臣說的是長遠戰略。」
王安憶也沒想到,他雖然不用吹海風了。
「龍雀城這邊最需要的,豈非就是維持穩定?」
有了項庭的手書,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
其他大晟諸侯,倘若不願做金瀚皇朝的奴才,也是要出力的。
「王上那裡,沈梅逸先生顯然說好的。」
「越國天下的百姓,也不必擔心。」
「越國可以再度遷都到麒麟關。」
「這一點,想來元縉幾人的看法,和老臣是一樣的。」
要麼放手一搏,要麼等待被別人放手一搏。
「大晟,金瀚,沙國的百姓。www.hetubook.com.com
「將大離故土,還有狄國故土的一半,都囊括在越國版圖中。」
「金瀚皇朝既然來了,必然不會輕易退走。」
「越國唯有在這個過程中,迅速強大起來。」
唐元直的話,一如既往地鋒利。
「開疆拓土的事情,最好能與王上詳談。」
陳望的三個問題,看起來簡單,實際上不簡單。
「只要足夠了解越國,都願意在越國生活。」
龍雀城這邊的事情,全部都由一個緊急抽調回來的大臣負責。
這就是越國智囊團的厲害。
「無論是兵力,還是人口,這恐怕都不行。」
「王上,可以在雲城周圍做文章。」
「就將在這片更加龐大的土地上,爭奪天下了。」
想要抵抗金瀚皇朝。
項庭連續問了兩個問題。
「沈先生,這恐怕不行?」
「我們能想到的事情,沈梅逸先生不至於想不到。」
首先是他們的能力,非常適合留在龍雀城。
「倘若讓天下百姓選擇,他們更願意在哪個國度生活。」
「倘若不迅m.hetubook.com.com速發展壯大起來,就只能成為他人的墊腳石。」
「沈先生細說。」
這個大臣不是別人,正是在海邊吹了好幾年海風的王安憶。
「那些因循守舊之徒,最擅長的事情,就是維持穩定。」
那些不願意去麒麟關的人,其實很適合留在龍雀城。
「我同意。」
其他諸侯還一頭霧水的時候,他們已經意識到,天下有變!
沈梅逸分析利害關係后,他已經知曉該如何選擇。
「本王明白了。」
「大離被狄國,如今幾乎都消亡了。」
「不過元縉眾人,都需要到麒麟關。」
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越國的賢才當真非同尋常。
「反正我們也需要一部分人,留在龍雀城。」
御書房中,元縉,陳望,唐元直,白子騫四人站在一起。
「王上那邊,要如何說?」
他的看法,和沈梅逸幾乎是一模一樣。
「或者說,大晟諸侯中。」
「王上,遷都並非必須的。」
「不僅他們無法維持現有的生活。」
「誰發展的最快,誰最先強大起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