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和眾將士一樣,肅穆而拜,莊重異常。對於一個幼年從賊的流寇來說,道不同不相為謀,多多少少,他還是對自己是否溶入河南衛軍有一些擔心。
來日環宇,惟我威楊。
同心努力,光復河山。
西北苦鬥,備歷險夷。
「大人放心,我等唯大人馬首是瞻,大人一定會親率大軍,踏平關外,恢復我中華故地!」
有許多將士,終於忍不住落下淚來。
修建忠烈祠所需的石料,木料,大都是邙山自取,幾千匠人,幫工,花了兩年多的功夫,終於建起來了這一座氣勢宏偉、卻又肅穆莊重的紀念祠碑。
而在財賦如此緊張的情況下,花重金修這麼一座看起來「無關緊要」的忠烈祠,似乎有那麼一點「不務正業」,或者「嘩眾取寵」。
天蒼地黃,英魂歸兮。他們配得上有一座墓碑,有一所供後人瞻仰的祠堂。
眼前祭祀的這些英靈,他們大多數人,都有著悲慘屈辱的過去,這都是這個時代給他們留下的烙印。他們剛開始也許只是為了有一口熱飯吃,有個棲身的地方。等識了字,讀了書,明白了道理,他們也在流血流汗,起早摸黑中,個個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
尚饗!」
李自成攻陷南陽,唐王自焚,這一次,他不得不因為失藩之罪,而面對那些言官的輪番攻擊了。
祠宇周圍為公墓區,佔地愈 200畝。分佈著 8座烈士墓葬,其中 6座為個人墓,2座為集體墓。葬有濟南和松錦戰爭中所犧牲的所有河南衛軍將士。
重建漢唐,共振大道。
「修建忠烈祠,其目的就是讓後人知道,民族的復興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靠無數前輩的鮮血和犧牲得來。讓他們和*圖*書要明白,一種精神,一種為了民族富強和興盛,勇於奉獻和犧牲的精神! 」
瀟瀟細雨中,下面的一眾軍士肅然庄穆,眾軍站在「民族忠烈」的巨字兩旁,都是脫帽低頭,駐足凝聽。
斌等不才,劍屨俱奮。
家邦命脈,懸於一線。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若是真能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封狼居胥,恢復漢人舊日江山;開啟民智,富國強民,除殘去穢,這樣的人生,又豈會有缺憾!
民生凋敝,萬馬齊喑。
一場國戰下來,祭祀聲響起,他才發覺,他早已經是河南衛軍的一員了。
忠烈祠為紀念松錦陣亡將士而建,其中也涵蓋了濟南城戰時的英魂。忠烈祠共有 2座烈士陵墓,墓葬分佈周圍,莊嚴肅穆,祠內有殿宇、紀念碑等,以供後人瞻仰。
恢復漢人尚武之風,總不能讓將士們流血又流淚,軍人的榮譽感和尚武精神,從何而來?
「南陽城被破,總兵猛如虎與參議艾毓初、知縣姚運熙俱死。副總兵劉光祚共守,城陷,亦死之。唐王朱聿鏌自焚而亡……」
「大人,這忠烈祠是得建,但是不是太隆重了些?這可是三萬多兩銀子,夠鑄造上百門火炮了! 河南衛軍百廢待興,缺的就是銀子!」
否則,誰又知道,他們究竟又是為何而死?
諸公忠義。力抗奴賊。
文世輔祭祀完,王泰上前,焚香禱念,大聲吶喊。
如松如柏,萬古不朽。
李信的感慨意味深長,像是話裡有話。
「河南衛軍,如今大多數都是新軍,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和-圖-書。你們幾人都要多費心,儘早把新軍練起來。」
一場松錦國戰,河南衛軍傷筋動骨,犒賞撫恤,便是數百萬兩銀子,不管是強取豪奪,坑蒙拐騙,所有的錢財,都是所剩無幾,甚至可以說是囊中空空。
五千余年,雄立東方。
刀槍無眼,誰也不敢保證自己將來毫髮無損,若能葬在這樣的地方,讓後人祭祀,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人執笞繩,我為夷辱。
王泰搖了搖頭,在這個時代,人都是分三六九等,士兵,自然是最低的那一階層。自古以來,士大夫與君王共治天下,士兵戰死疆場,不僅天經地義,而且都無關緊要。即便是李信這樣的開明之士,也不能免俗。
世事滄桑,韃奴猖獗。
一寸土地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大好河山,韃奴猖獗。沒有地下這些默默無名的勇士,何以滅掉滿清八九萬精銳,何談開啟中華光輝燦爛的未來!
文世輔高昂的聲音隨即響起,那是祭奠上萬英靈的禱文:
「如果我等不能驅除韃虜,還百姓一個太平盛世,這些埋在地下的英靈鬼雄們,恐怕要含恨九泉了!」
衣冠已失,禮儀厥如。
祭奠的時候正是元宵節前後,連續幾天的雨雪交加,彷彿上天也為這些埋藏在此的英靈心傷落淚。
泱泱大國,讓其淪胥?
王泰說的沒有錯。瞻仰忠烈祠的時候,即便是隊伍里的新兵們,也都是悄無聲息,走路的步子都輕了很多。有些人聲音稍微大點,立即就在旁邊的低聲叱喝中靜了下去。
第二進為紀念堂,三開間,明間正中豎巨碑,上刻《忠烈祠紀念堂碑記》,東西次間為陳列展。過紀念堂,為兩道平行縱列石級,分段遞hetubook.com.com上,共 300餘級,中間草坪用大理石磚鑲嵌「民族忠烈」四個大字。
萬里崎嶇,為國效命。
豈其苗裔,不武如斯:
文世輔輕輕點了點頭。王泰所做的許多事情,看起來離經叛道,卻是事事正確無比。
東周皇陵,東漢皇陵,曹魏、西晉及北魏皇陵。秦相呂不韋、南朝陳後主、南唐李後主、西晉司馬氏、漢光武帝劉秀、唐朝詩人杜甫、大書法家顏真卿等歷代名人之墓,盡皆於此。
忠烈祠由祠宇和墓葬區兩大部分組成,祠宇為宮殿式建築,共三進。整座祠宇座北朝南,南北縱深 300米,東西寬約 70米。中軸線上,按前低后高地形布局分為三進。
雨雪中,許多將領的心裏和李定國一樣,都在思考,都在反思。
時窮國難,漢奸何多!
同心死節,酋奴哀傷。
軍士進來,上前稟報,王泰聽完,怒火攻心。
幾人慨然領令,人人心頭沉重。
「兄弟們,魂兮歸來,魂兮歸來啊!」
王泰看了一眼李信,岔開了話題。
站在忠烈祠的牌坊前,眼望著青柏中的墓碑、漫天的雨雪,李信搖搖頭說道。
雨雪霏霏,陵園裡面祭奠的官兵們,此時都沉浸在一片哀傷之中。每個人經過忠烈祠旁,經過那一片松柏環繞,芳草萋萋的墓群時,都是黯然神傷。有些人想起死去的戰友,也不由得潸然淚下。
他們或是農夫,讀書人、小販、苦力、船工;但也是兒子,父親、哥哥、弟弟。他們端起了刺刀,揮起了長槍,割斷了過去,義無反顧地跟到了濟南、到了關外,把一腔熱血,灑在了神州大地上。
神州諸土,炎黃所留。
王泰臉色難看,眉頭緊皺
他們就義之前https://www.hetubook.com.com,也許還沒有完全明白什麼是民族大義,也許還沒有明白什麼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但他們至少懂得了什麼是尊嚴,什麼是華夷之辨,什麼是血性!
戰爭此起彼伏,王朝更替代謝,埋在地下的士兵們,誰還會記得他們! 長此以往,士兵的榮譽感,榮辱感逐漸消失,剩下的,只是一群用金錢和利益,驅動的行屍走肉。這樣的士兵,又能有多少戰力,打多少次勝仗?
紙錢化蝶,祭祀完畢,王泰向南看去,雨雪交加,天地間一片蕭瑟,不由得脫口而出。
年輕的將士們,此時一個個面色凝重,鴉雀無聲。隨著祭祀的聲音不斷響起,許多人都是泣不成聲。
「大人,河南有軍情稟報!」
韃奴未滅,何以家為?
炎黃苗裔,淪為奴輩。
事實上,自從王泰修建忠烈祠以來,朝中彈劾和非議不斷,但王泰還是頂住了多方壓力,建成了忠烈祠。
剃髮易服,黯淡北斗。
第三進為享堂,居祠宇最高處,為整座祠宇的主體建築,也是祭祀活動場所。享堂呈「十」字型,正中堂額「忠烈祠」系王斌親書。堂內中間巨碑如屏,居中豎刻「陣亡將士總神位」,兩邊刻松錦戰役陣亡將士神位。堂內東西兩側用漢白玉碑座形式展出了多達五十多位陣亡官兵的生平事迹,以及河南軍高級將領的題詞。
第一進為牌坊,一列拱門三孔,琉璃蓋頂,花崗岩方整石牆體,中拱上方,嵌漢白玉豎額,鐫「忠烈祠」五個字,由河南巡撫王泰親筆書寫。牌坊向內,一個巨大的廣場平坦開闊,綠草翠柏,在雨中蒼翠欲滴。
「生在蘇杭,死葬北邙。」
「你看前來悼念的士兵們,即使是那些只懂幾個字的百姓
https://www.hetubook.com.com,也會不自覺的肅然起敬。這就是我要的效果。我要讓所有人都知道,軍人優先,並不是一句空話。即使他們犧牲了,也有一塊安身之地,他們的家人,也會得到照顧。」
如今邙山腳下,又多了一座忠烈祠。
董士元、趙應貴、顧絳、劉朝暉四人不在,河南衛軍只有三四千老兵,李定國、文世輔、楊秦幾人,只能是能者多勞了。
苦奈明心,興我漢邦。
從牌坊一直走進去,直到了享堂。王泰和一眾左右插上香燭,低頭默哀,裊裊青煙中,旁人看不清王斌臉上的表情。
李自成,這個打不死的小強,實在是太過囂張了。
救國抒難,前仆後繼。
「濟南城一戰,文兄也在場,我帶著六千秦兵子弟,回去的時候,只剩下一半。我把他們的骨灰,全部運回了咸陽,並在咸陽建了一座祠堂和墓地來祭奠他們。在我河南衛軍裏面,犧牲的每一個弟兄,他們都有一塊墓碑。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珍貴的! 我總不能讓我們的士兵血灑疆場,家人親友卻連個悼念的地方都沒有!」
早在濟南城戰結束以後,到河南上任,王泰就讓手下開始安排修建這座忠烈祠。松錦的戰事,犧牲的將士太多,千里迢迢,總不能把他們的屍體全都帶回河南。所謂「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就讓將士們的英靈,留守在他們戰鬥過的土地上吧。
看著面前的墓群,王泰沉聲道:「我軍無論是和李自成血拚,還是北上關外對戰建奴,一場場大戰在所難免。到時候不知道又要犧牲多少士兵,流多少鮮血,恐怕又要建幾所這樣的忠烈祠了!」
天降不祥。漢祚鼎移。
公等有靈,冥冥相佑。
否則,誰還記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