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對於他們大部分人來說,並不清楚林寒說的行氣軸線到底是意思。
「若是,以這樣的一句話,就能判斷這幅字帖是假的,那未免就有些太草率了吧。」
「若是以第一要素,行氣軸線來看的話,這幅游目帖,完全不符合行氣軸線的解釋。」
「歷史上對於《晉王羲之游目帖》的表述本就是如此。」
「"耳"字末筆承接其勢繼續左下出鋒,因此"要"字也偏左,「欲"則字勢右傾,由此行軸線趨向曲線化。」
林寒舉了其中一個要點說了出來。
「若是,王羲之的一幅字帖連本應該有的氣勢都無法體現出來的話,那又怎麼可能稱之為是王羲之的字帖。」
既然王總對於王羲之有著深厚的了解,那就必然清楚林寒所說的這一切是什麼意思。
林寒說的有沒有道理,他並不想深究,但是,單憑這一點就想要證明他手中的《晉王羲之游目帖》是假的,可就是有些太可笑了。
「不僅沒和_圖_書有模仿到精髓,就連行氣軸線的氣勢也沒有體現出來。」
林寒此話一出,眾人啞口無言,似乎覺得林寒說的有些道理。
「上面所描述的和我手中的字帖,幾乎沒有任何的差別。」
「雖說,有些瑕疵,可一幅字帖,難免會有些瑕疵,難道不是嗎?」
順便對那些錯誤的地方,做了詳細的解釋。
他們的確是不太懂王羲之的字帖,也並不清楚,林寒說的這些,到底與王總手中的那副字帖有什麼不同的。
只有王總聽信了林寒說的話,那即便那些人再怎麼樣阿諛奉承,對於林寒來說都沒有任何的關係。
因為,只要王總低頭了,那也就是代表林寒說的是對的。
「這字帖中,明明每一個字都做到了行氣軸線,怎麼在你嘴裏就成了一點筆鋒都沒有?」
要是說他們對這些有什麼了解沒有,那還真的沒有太多的了解。
「以第二行"左太沖"三字為例,《蜀都帖》刻本和*圖*書有開有合,"左"字一筆書,第一筆勒筆(橫筆)未端上揚。」
「更增加了字勢的疏朗關係,"沖"字左開內合,左部首作直線書寫,右部首則圓線書寫,剛柔兼備。」
林寒將王總手中《晉王羲之游目帖》的每一處具有錯誤的地方都指了出來。
再加上,歷史上的話本來就有出入,再加上古人和現代人的看法並不相通。
「以第八行「動理耳要欲"五字比較,刻本"理"字右偏旁"里"已向左下傾側。」
若是不能讓王總心服口服的話,那他身邊的那些狗腿子,總會有辯詞。
「而摹本《游目帖》自理"字開始,近乎垂直書寫。」
「哦?小夥子,你對於王羲之的見解倒是頗深啊。」
甚至可以說,他們來參加這場聯誼晚會,都是奔著名利來的。
只要能夠將王總給巴結好了,或許,接下來做什麼都會容易一些。
「要知道,王羲之的字帖向來最講究的便是氣勢,氣勢也能夠決和_圖_書定一幅字帖筆鋒的走向。」
「若是真的像你說的這樣的話,王總早就看出來了,還需要你在這裏說來說去。」
王總笑了笑不屑的說道。
「若是古人的話,都不能作為依據的話,那便是有些說不過去了吧。」
王總並不認同林寒的說法說道。
「這怎麼不相同呢?」
「墨跡本字體的開合疏密關係已不如刻本關係大。」
「只是,你說的這兩個要素,的確是有些道理。」
「王總,想必,我現在說的這些已經足夠清楚了吧?」
「具有隸意,末筆頓向右下方,左下方、右上方布白大開;"太"字下部開,末筆寫為長直點,掠筆亦近乎直線,勁峻峭拔。」
「既然這樣你們理解不了的話,那我就來說說第二要素。」
林寒看著王總默不作聲,接著說了下去。
「」《游目帖》相比刻本,字和行軸線都將刻本的動線走勢變為穩正和直線化。」
「就是,我們王總研究王羲之的字帖這和*圖*書麼多年,難不成這一點東西還不懂嗎?」
周圍的眾人雖不懂林寒說的是什麼,但是,他們清楚,今天需要做的就是維護王總。
「每一個字每一筆都圓勢書寫,筆意變得包裹內斂,已無刻帖主筆之間近乎三角形的凌厲之勢,弱化了刻帖的擒縱、張弛的書寫節奏。」
而是直接對王總發起了問答,林寒也是看得出來,在場的眾人,也只有王總一個掌事人。
林寒盯著王總看著說道。
可對於王總來說,這句話卻是如同醍醐灌頂一般直接明了。
或許這其中有什麼出入,又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若是沒有確切的判斷,就說他手中這幅字帖是假的,著實是有些草率了些。
林寒並沒有和旁邊那些不懂的人繼續糾纏下去。
「王羲之"轉左側右"的書寫節奏豐富性減少,正如王羲之《書論》(傳)中所說「若直筆急牽裹,此暫視似書,久味無力」。」
「王羲之的游目帖,有三大要素,第一要素行氣軸線m.hetubook.com.com。」
「但在墨跡本里"左太沖"三字穩正,"左"字已接近行書寫法,開合關係也已改變。」
「這些東西,該不會是你自己隨便想出來糊弄我們的吧。」
「可,單單以這一種說法來判斷,著實不夠有信服力。」
「輪得到你來說三道四的?這簡直就是無稽之談。」
不過,他們知道,王總對於這一切,肯定要比他們所有人都要了解。
「但是,我認為,我手中的這幅《晉王羲之游目帖》都體現出了你所說的要素。」
既然,王總如此了解這些東西,那自然就不可能出錯,現在卻是被一個毛頭小子在這裏說三道四,他們自然不會覺得林寒說的有什麼道理。
只是,想要讓王總低頭,這可謂是有些難度。
「哦?你說的這個行氣軸線,我怎麼可能看不出來沒有啊?」
若是,王總一直死活不承認的話,當然,這也並不代表林寒沒有任何的辦法。
運用歷史的描述來判斷一幅字帖的真假,這種說法何嘗具有信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