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萬象更新
第202章 活三公現世

眼看廣東真的要對賦役動刀,去年的歲入也不錯,他們恐怕已經有所布局,不肯坐以待斃了。
演戲演脫了吧!整這麼大一出是幹啥?這李翔是被誰忽悠傻的?
說罷就道:「廣東新法已有成效,楊閣老公忠體國,以羸弱之軀負國之重,實為天下忠臣表率。加太保,賜宮中乘輿,入朝不趨。這太保之銜,閣老三年前就推辭過了,此次萬勿再推辭!將來新法功成,朕百年之後有楊閣老陪祀左右,必為青史之上一段君臣佳話。唯有如此,方可令天下不致於議論紛紛。卿若為王莽,朕何以如此信重?」
這個過程里,又是迎景帝入廟、反覆向天下人強調「陛下原本是藩王、不是正統」的這個認知,他楊廷和想做什麼?
剛才開始忠心可嘉的李翔,現在就成了進讒言的小人。
朱厚熜看著跪在那裡的楊廷和。
你們一定得聽得出來,我不是伊尹霍光,更不是司馬昭王莽啊!
朱厚熜彷彿鬆了一口氣的樣子,趕緊說道:「散朝吧,諸參策御書房議事!」
楊廷和的神情很複雜,帶著苦笑又表現得有些后怕,最後輕鬆了不少的樣子。
奉天殿內外,朝臣和勛戚神情各異。
他也沒多辯駁,只說了這幾個字,同時心裏大罵費宏——皇帝他現在不太敢罵。
可皇帝你說這話是什麼意思?顯得我楊廷和就算不當首輔了也能控制局面嗎?
怪不得別人說他是王莽,這次改制的幅度著實很大,大到就算是如今熟知過程的參策們也不能盡數理解,不是全都信心十足。
總而言之,一開始皇帝勤奮上朝、批閱奏章,後來朝會改成了每月只有那麼幾回。設置了御書房和國策會議想分權,結果反而自縛手腳。召回來的幾個老臣,都被排擠出了國策會議,逼得皇帝只能直接娶閣臣的女兒為後,讓國戚當大官。
也許費宏那傢伙編劇之時就已經算到了今日。
老實說,時至今日,楊廷和自己內心裡對於新法將來能不能成也沒底。
他又看向了皇帝:都這個時候了,你趕緊對天下人表現一下你在御書房的英明神武,講一講新學啊!剖析一https://m•hetubook•com•com下新法啊!讓天下人都知道其實都是你想乾的啊!
眾人都記了起來,皇帝曾經說過,以請辭反對的,三次就不留。
活三公,還有宮中坐轎、入朝不趨的特權……你不如把權奸兩個字寫在我臉上!
這哪裡是信重、寵愛我所以才給的特權,你為什麼說得生怕我不肯接受一樣?
因為要與大奸臣爭奪權力,從此以藩王身份繼統。看似在剛登基時把大奸賊狂踩了一頓,隨後就被日精門之火燒了個透心涼。
大家窒息地等著皇帝看完,只見皇帝看完之後又陷入了沉默,似乎要做著艱難的抉擇。
他就像之前沒說過那些「自證清白」的話,似乎感激涕零地哽咽著磕頭:「老臣愧領,君恩無以為報,唯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是真會起內亂的啊!
目前皇帝能從內庫中拿出錢來作為宮中在廣東歲辦、坐辦的採買支出,將來全國呢?
當初為什麼要釣魚,他楊廷和是知道的。釣的魚,既包括了頑固的舊黨,還包括心有妄想的藩王吧?
這可是諸葛亮的詞!
這個李翔是真這麼覺得,還是有詐?
說罷老淚縱橫:「臣拳拳忠心,陛下實知!披肝瀝膽三載,不意竟受此屍劾,以致有司馬昭王莽之名!臣不能竟新法之功事小,江山社稷不致生亂事大。若臣不去,恐有愚忠之輩誤以為真,行清君側之舉,則百姓何辜?李翔之死有無內情,臣都不能去查。陛下若令臣去查,臣唯有以請辭反對之!」
活三公啊,你居然沒有第一時間開口推辭?
新黨若因此去了幾個首領,新法、舊制自然該因此調和一下。
這時,王瓊出列朗聲道:「朝野素知臣與楊閣老有舊怨,臣可證言,楊閣老絕非司馬昭王莽之輩!新法未竟全功,楊閣老斷不能半途而廢!李翔其事必有隱情,臣願請纓詳查之!」
楊廷和心裏更涼了:李翔用一命造了個死局,皇帝竟真的「忍」了,還讓楊廷和去查幕後指使。
只有走入了奉天殿後面前往御書房的參策們隨後才都收斂起了戲臉,心情沉重。和-圖-書
至於什麼實踐學和辯證法,這能是一個還沒滿十八歲的少年皇帝搞出來的東西?
你看他在這絕命奏疏里把朱厚熜一頓誇。
「陛下!」楊廷和果斷地摘下了官帽,「臣受如此彈劾,若要天下人不因此事議論紛紛,唯有去職以證清白。不論李翔是為何以命相劾,臣都不能再遺臭萬年戀棧不去!」
但楊廷和很擔心這是舊黨的將計就計:這李翔看似忠心不二的一出死諫,恐怕要把陛下想隱在幕後的局面撕破。
屍劾是什麼級別的大事?我扛不住!真會有清君側的!
看到楊廷和如此堅決,朱厚熜沉默不語。
楊廷和內心一片冰涼:你們他媽的……
莫非剛才想就驢下坡的意思被他看破了?
因為跪在最前面,反正能看到他表情的只有參策和朱厚熜身邊的親近內臣,所以楊廷和一點都不吝惜他真正的委屈。
朝會上的眾臣看得清清楚楚,參策們似乎全都是楊廷和的人。
如今出了這件事,皇帝故意當著眾人的面念出來又繼續挽留他,莫非就是要借勢而為,讓那些人有了明確的旗幟?
突然之間,楊廷和還有點感激這李翔:也許就是費宏暗示他,趁這個機會,讓皇帝看到那麼大規模變動舊制的困難之處吧。廣東既然效果還可以,那是因為有特殊的原因存在。
在這一版故事里,大奸臣楊廷和首先是在遺詔里留下了漏洞,讓皇帝因為繼嗣和繼統的問題陷入到對大位的焦慮之中。
當年陛下第一次視朝時,要給楊廷和加太保可能是安撫。但現在的語氣,分明是深深的忌憚。
自裁宦權、奪勛戚眼前利益然後畫大餅、搞什麼天物人三理削弱皇帝的神聖性,怎麼看怎麼不像一個正常皇帝能幹出來的事。
廣東的商稅能收得可以,那是因為還有市舶司的便利。其他內陸省份呢?
事情似乎就這麼急匆匆了結了,李翔屍骨未寒,以身為鼓似乎敲了個寂寞。
毫無疑問,在李翔的筆下,皇帝從情感上、志向上、實際國事的處理上都被楊廷和這個大奸賊拿捏住了。如今,他只是處於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可憐、弱小、無https://m.hetubook.com.com助狀態。
楊廷和看著皇帝,身軀微顫:別演了,求求你了。
屯田清吏司的柴炭,一大半都是供應宮中的!將來能全部由內庫拿銀子來支出嗎?皇帝的內庫哪裡有那麼多源源不斷的銀子?
但現在,李翔指出了一種尖銳的「事實」。
這個時候,張佐回來了,手裡捧著兩本密報。
看著皇帝深邃的眼神,楊廷和忽然心頭一驚,有了明悟在心。
楊廷和倔強地搖頭:「諸公在朝,臣即便去職,國事亦無憂。」
「錦衣衛查閱的京官行狀呈來了。」朱厚熜緩緩說道,語氣有一種蕭索,「正旦節前後,李翔所拜訪諸官,以主張新法之各部堂官為主。既如此痛恨新法,何以如此?背後有人暗藏禍心敗壞新法之意,朕已醒悟。楊閣老不必因小人讒言而自誤,愛卿之忠心,朕常常感念。」
過了一會,楊潭、吳廷舉、王憲等人紛紛站了出來保他楊廷和,證明他的「無辜」。
頂多再擴展到有市舶之利的福建、浙江。
那下一步不就坐實了新黨勢大,天下有心人可以開始籌謀什麼衣帶詔、清君側、勤王這種史詩級大事了嗎?
朱厚熜又說道:「只是楊閣老因朕勵精圖治、富國強兵之志而欲行新法,實不至此。楊閣老公忠體國,朕實感念之。李翔恐怕有所誤解,又或者受人蠱惑激憤難制。其內情如何,還需詳查。楊閣老,若要令天下人勿因此事議論紛紛,還需查明是否有人指使才行。」
皇帝表態要「清除」新黨,那新法就完了,因為那代表著皇帝認可李翔的話是真的:你們知道我這個皇帝這三年是怎麼過來的嗎?
楊廷和瞧著皇帝的眼神,真的拿不準還堅持推辭之後會發生什麼事。
信息的不對稱造就了如今局面。
朝廷里那些之前心中包含了莫名希望的人只能眼睜睜看著皇帝轉身沉重地內廷走去,而王瓊等人殷切地走到了楊廷和身邊扶起他,臉上堆著笑恭賀他。
確實,如果真是蓄謀之事,這奏疏念不念有什麼區別?他這種尸諫之人,還有什麼顧忌的?
楊廷和跪在那裡冷靜了一些。
現在,奉天殿內https://m.hetubook•com.com外還真的有很多人神情莫名激動,期待地看著皇帝。
朱厚熜感覺他快崩潰了。
朱厚熜一開口,楊廷和心裏一涼:你不會是真以為我的勢力根深蒂固,這盤所謂「變法」的大棋就是你把我連根拔起而下的吧?
朝廷中樞的另一版故事似乎發揮出威力了,在廣東新法要正式對賦役動刀的前夕。
這個時候李翔站了出來,說你別怕,像我這樣的死士很多!
而谷大用還去湖廣做了鎮守太監,湖廣的藩王好像不少……
那也是另一種安撫!
而王瓊這些人!個個都只跟著皇帝的心思跑,不怕天下百姓因為將來的「勤王」兵災罹難嗎?
將來全國的官吏增加到那種程度,楊廷和也只不過硬著頭皮推行新法,他其實很擔心將來的國庫是支撐不了這一套玩法的。
老子不幹了!
楊廷和只剩下最後一次了。
楊廷和感覺自己已經麻木了,似乎正走在奈何橋上,並且喝完了孟婆湯。
雖然新黨已經是不歸路,但司馬昭和王莽這樣的史詩級黑鍋,楊廷和真的不想背。
現在,似乎只需要皇帝發句話而已。
誰愛沖在前面就沖在前面,就算他楊廷和溜了新黨仍然不倒,將來有人清君側的壓力也不用他楊廷和來扛。
那麼多不願意舊制大改的人,衷心希望李翔說的是個真實的故事。
這等刺駕大事,楊廷和居然不讓陛下徹查?既然不願意徹查,沒過兩年怎麼又把有嫌疑的張太后親弟弟們都砍了?
朱厚熜看著楊廷和癟起的嘴和淚汪汪的眼睛,輕輕嘆了一口氣:「此疏內容,必早已傳揚在外。楊閣老在朝在野,又有何分別?」
奉天殿內外都看著楊廷和。
但楊廷和等人手上,難道有什麼令皇帝如此投鼠忌器的籌碼嗎?
莫非是張永?以前對正德八虎餘孽表現得那麼痛恨的楊廷和,為什麼沒有堅持對張永、魏彬、谷大用等人趕盡殺絕。
李翔之死,已經算是在造勢了吧?錦衣衛和內廠到底查出了什麼?
但現在呢?
楊廷和看皇帝默不作聲,不能不站出來跪下說道:「陛下,臣冤枉……」
李翔真的去拜訪了那麼多新黨嗎?不知道,也許有。https://m.hetubook.com.com但皇帝這麼說,似乎只表現出一點:連錦衣衛和內廠都是楊廷和的人,只揀對楊廷和有利的說。
楊廷和轉頭看著他:你還添油?這是新仇了!
許多人心裏不由得冒出一個念頭:這李翔的屍劾,莫不是新黨安排出來試探皇帝的?
楊廷和看著皇帝深邃的眼神,只感覺冷汗沁滿後背。
「楊閣老心憂天下蒼生,朕實知之。」朱厚熜神情沉重地說道,「朕只怕,李翔一腔熱血反倒受人蠱惑,以致誤辨忠奸。其舉柴炭一例,確實令朕心驚。天下徭役之苦,楊閣老常言採買法可解之。將來國庫支用之難處,商法稅法可解之。朕自廣東去年成效而觀之,確有奇效。楊閣老豈能為竟全功而身退?」
他說的「臣冤枉」這幾個字,是真的說得很委屈:這樣的絕命書,你讓我們傳閱一下不就行了嗎?為什麼要讓張錦把它全念出來呢?我們已經沒法跳船了啊,你還擔心什麼?
費宏是很清楚皇帝心思的,他不敢這麼搞。可是舊黨陣營里,也不缺真正的聰明人。
京營可是掌握在武定侯等勛臣手中的,已經練出了不小的規模,雖然還不知道戰力如何。
「……李翔忠心可嘉。」
念出來了,大家一聽:哦,原來不算是真正尸諫皇帝,而是拿他自己來為皇帝祭旗。
為什麼還把我們往絕路上趕?
不表態呢?楊廷和的奸賊之名那就洗不清了——有人尸諫啊!皇帝都只能「忍」下來,新黨凶威已經恐怖如斯!
皇帝如此處置這件事,心裏真的早就打算好了要應對一場內亂嗎?
現在,皇帝看著王瓊的眼神很奇怪,似乎在猶豫,又似乎帶著忌憚。
實踐學的出現,堅定了他們的決心嗎?
將來,新法只行一部分就行了,比如官吏待遇法。採買法、商法、稅法,在其餘地方再微調一下,歲入十年倍之的目標是能達到的。
魏彬把勛戚都籠絡進了皇明記的利益里,採辦法之下,皇明記將來能賺到的錢簡直恐怖。
如果以請辭反對就成功了,那豈不是說明皇帝的威權其實一直在,他楊廷和哪裡算什麼權奸?
說罷殷切地勸他:「是非曲直,將來自有公論。楊閣老,朕還離不開你。」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