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俞大猷輕輕夾了夾馬腹,「出關!」
但是學問和實務是不同的。
大同鎮的許多千戶百戶,正進入「農忙」時節,催促著兵卒和軍戶去照看去年種下的冬小麥。
問題在於,他不是簡單的愣頭青,他是陛下欽點的武狀元,大明第一個經殿試、有正式告身的武狀元。
安星奎搖了搖頭:「我麾下夜不收,已經都去分好的各帳里問過了,他們只問什麼時候能開私市。馬尾、皮毛,冬日里他們都備好了。」
有些人準備隨著代王一起去京城,有的卻覺得在大同的機會更好了。
大同鎮井坪城參將劉鎧的官職並不低,在整個大同鎮也是高級軍官。
劉鎧剛剛從井坪城裡自家美妾的床上爬起來,他的管家就一邊在旁伺候,一邊問起意見來。
這信,確實是朱持的親筆。沒有朱振點頭,他當然不敢往井坪這邊來信,說大同那邊諸事都準備好了。
「為何?」鄭銘輝拍了拍桌子,「沒別的原因,因為那狗屁武狀元上疏請戰被皇帝訓誡后,就上疏自請戍邊!他堂堂武狀元,他老子又做到了泉州衛的副千戶,因此上來就要到去年被破了堡的朔州來,接老子的位置!」
哪怕是弘治十一年大同前衛的指揮僉事劉桂因為私自賣給蒙古人武器而被梟首示眾,也沒有阻攔這種交情的「加深」一分一毫。
「我剛從太原那邊,搶到了不少去年收上來的洋薯種!」鄭銘輝鬱悶不已,「鎮虜衛的屯田只有不到兩千頃!不到兩千!」
「讓他們別急。」劉鎧靜靜坐著,等身旁那少女為他凈面,嘴裏吐出這句話。
過了過嘴癮,劉鎧就道:「說正事。我已得信,你再遣夜不收去問問,也安排好墩軍坐哨的日子。這私市什麼時候開,待我再問問總兵。」
此時此刻,郭勛和俞大猷才剛剛做好準備,從京城出發往大同而來。
「這是你的第一關。」趙本學凝視著他,「陛下極為信重你。要成為一代名將,豈能畏這小小難處?」
「一起發財,一起發財,哈m.hetubook.com.com哈哈哈。」
「我知道了,你得先安排好,讓韃子那邊別出紕漏。」
商人在途中追逐著利益。
稀巴爛的大同。
「安排我去朔州,果然是委以重任!」俞大猷看著已經成為自己幕僚參謀的老師,「趙師,此去艱難了!」
劉鎧有點惱火:「去年是要鑄鐵鋤鐵犁鐵耙,那鍋才少了!他們有沒有說,到底為什麼突然大舉寇邊?」
那伯爵甚至甚至侯爵、公爵的機會,都在這關外,在邊鎮。
也許在純粹的學問上,再難有追上他、超過他的可能。
劉鎧也有點臉色難看,他確實還不曾去看最近送過來的公文,但臉色難看不是因為這個:「為何?」
嘉靖六年二月十二,武定侯郭勛、丙戌科武狀元俞大猷一同出了居庸關,奔赴大同。
所以大同鎮尤其是朔州這邊的軍屯規模是多少,朝廷那邊其實還是看的正德年間數字。
去年除邊鎮外,南面諸省都在清丈田土。
這種默契的交情,已經持續了近百年,而從絕貢之後則越來越「密切」。
此時,奉國將軍朱俊樑正宴請著皇明記大同分號的經理祝興君。
去年北虜寇邊朔州,防守範圍在西路的參將劉鎧和游擊將軍李鑒先是守堡「有功」,在荷葉山大戰中又援兵合圍有功,現在官職雖然都沒變,但卻都各加授了一些功銜,額外多了份俸祿。
「你還沒看公文嗎?兵部調令,讓我去鎮虜衛。」鄭銘輝的臉色並不好看。
趙本學沉默了一下,隨後道:「陛下固然雄心壯志,也無法輕易解決這些問題。便是你我,若沒有楊總參、王尚書等剖解實情,又豈能知道邊鎮竟已糜爛至此?去了朔州衛,你便處於風口浪尖了。」
由於墩軍最艱苦,朝廷是給了他們補貼的。除了墩軍定額餉糧是每人每月二石,大同鎮更是另外還給墩哨軍按每二人額外補貼一人的標準來安他們的心。
他來了,朔州衛現在實際已經有了五千多頃屯田的事,皇帝不就知道了?
大www.hetubook.com.com同鎮城裡,除了各官衙,還有一個等待遷居京城的代藩。
有過一場大捷,又有武定侯前去坐鎮,從太原往北又或者其他方向,道路上有不少商行的車馬馱著貨物往大同而去。
「將軍,何家來信,詢問那馬尾皮毛……」
「你先下去。」劉鎧遣走了服侍自己洗漱的少女,先把信拿到了手裡。
憑藉他們在大同鎮這麼多年積累下來的人脈、渠道,大家都因為「發財」兩個字走到了一起。
有人期待不已。因為去年打仗,江南甚至京城許多人喜歡的用馬尾毛裝飾的衣帽少了一大原材料貨源。那群牧監設立之後,眼下也不敢像往年一樣肆意供貨。
「……你既要去鎮虜衛,就先去大同問問朱總兵。」劉鎧眉頭緊皺,「韃子去年從咱們這打來,還不就是因為朔州今非昔比了。朔州如今可是大同的糧倉,萬不能有失!」
安星奎離開不久,劉鎧又迎來了一個熟人。
如今的代王是第五代,他年紀已經很大了,也很低調,整日都不出王府。
現在韃子吃了個敗仗,接下來這幾年應該會太平很多吧?
「信在這裏!」管家兩眼冒光,「將軍,朱總兵之意當是一切如舊。」
這兩個兵種,合稱墩哨軍。常規狀態下,大同鎮被編為墩哨軍的將卒總計有五千人左右,擔負著大同鎮負責的數百里防線最外圍的巡邏、探查、軍情偵查。
初春二月,大同鎮的天氣還並未徹底轉暖,但雪已經化了。
「去歲大戰,朝廷撥的銀子和犒賞銀子都已經快到了。」管家當做那少女不存在一般,仍舊說著,「有兩個堡的守備、兩個墩軍百戶都遣了人來問小的,那貼銀……還有,都知道這麼一大筆銀子,況且開春后,口糧、糧種,分帳買賣咱們這邊要備的貨……大同那邊,朱持和鎮國將軍朱俊樑都派人來了信,大同那邊各商行,尤其是皇明記諸行都等著咱們的消息。」
京城西北,看到了居庸關的俞大猷看著這雄關,聲音卻不無寂寥:「在和*圖*書
這居庸關之外,邊鎮的情形如今就是這樣?」
現在在大同,這邊的負責人與代藩宗親也聯繫到了一起。
正德年間,這邊的朔州衛還只有一千五百余頃屯田,平虜衛只有六百頃,入衛游擊將軍李鑒所在的馬邑千戶所只有二百五十余頃,井坪守御千戶所原先更是基本沒有屯田。
祝興君聞言笑著回答:「奉國將軍放心,陛下既然已有旨意,朱將軍在大同又有這麼多門路,我已經向總號請示過了。這事,必定沒有什麼問題。相信過不了多久,朱將軍這糧行經理的任職就會下來。」
但那俞大猷去哪裡不好,為什麼要到朔州來?
「什麼奉國將軍,別提了!」朱俊樑向他敬酒,「那就多謝你了,以後還要你多照顧我啊!」
「你去叫安星奎來,我要問問韃子那邊的動靜。」
墩軍,就是守非常小型的、管瞭望敵台和傳遞烽火的。大墩台十人,小墩台五人,永遠處於最前線,吃飯喝水的問題都不小,是邊軍最苦的一種兵。
宛如死敵一般的大明和北元邊境,守邊的總兵、參將和中層將領乃至底層兵卒,卻對他們口中的「韃子」好像另有交情。
現在,糧餉已經越來越多地折銀。按現時大同邊鎮的糧價,一石糧在二三兩之間。墩哨軍每月的糧餉,按照規定是足足有一萬大幾千兩的。朝廷對墩哨軍的辛苦,明面上給足了待遇。但是,這些銀子,尤其是那貼銀,又有多少落入兵卒的口袋?
在大明的邊防軍伍體系中,有兩種特殊的兵種,一個被稱為墩軍,一個被稱為夜不收軍。
經過了幾年,皇明記的觸角已經來到越來越多的地方,其內的中高層也越來越複雜。
這裏面,甚至有來自江南的商人。
在身後的京城裡,唐順之已經過了策試,下一關便是御試了。
「劉參將,且不說這些。依我麾下回報,韃子那邊沒有再打來的動靜。吃了個虧,想必俺答也知道一應如常最好。他想在草原爭雄,可離不了我們宣大這邊的私市。遣使請貢?他一個萬戶領主hetubook.com.com,也配?」
但鄭銘輝現在問劉鎧準備好沒有,劉鎧卻有點毛骨悚然。
在井坪這邊西路一帶的,一共也只有兩個百戶統帥著的墩軍。現在劉鎧的管家提到了,他們都來問墩軍貼銀之事了。
見到了劉鎧,他第一句話問的也是:「劉參將,我們西路墩哨軍的餉銀和貼銀,什麼時候能給下來?底下的兄弟都眼巴巴地等著呢。」
安星奎的官職是副千戶,他如今統管著分佈在井坪這邊的西路墩哨軍。
大同鎮目前諸多衛所之中,朔州一帶這邊這些年的新增屯田規模是最大的。
「小部族?」劉鎧冷笑了一聲,「豐州灘那邊的胃口越來越大了。忘記了弘治十一年劉桂被梟首的事嗎?私市豈能大張旗鼓!俺答想要東西,遣使請貢不就好了!」
「鄭指揮,你怎麼到了井坪來?」他愕然看著朔州衛的指揮使鄭銘輝。
劉鎧這個參將也不屑地笑著,彷彿去年面對俺答麾下騎兵恐懼地龜縮于井坪城堡中不敢出去的人不是他。
就是那數千騎南下,打破了這幾年的默契。
衣不蔽體、瘦弱不堪的兵卒在貧瘠的田壟間照看著飽受去年瑞雪滋潤的冬小麥。
「麻煩有多少,你清楚的。」鄭銘輝看著劉鎧,「我這邊破了堡,又被劫了不少,調我去鎮虜衛我認了。但是,朔州衛屯田之數冠絕整個大同鎮,後面那俞大猷來管朔州衛,劉參將做好準備了嗎?」
「劉參將,你就明說了吧!現在,將軍還是總兵,將士們都盼著呢!去年折了一些墩哨軍,眼下補過去的人,可都是衝著去私市才去的。最好就是在郭侯爺來之前,先把事情辦了。這私市開了一次,今年興許就再無邊患了,將軍也是幫侯爺把大同邊務理順啊!」
如果不是朱振要調任左軍都督府了,那麼便是多年來一直喜歡的好結果。
皇帝允許他們考舉出仕了,也允許他們行商。
但如今,短短十年左右的時間,在一任任西路將領的「努力」下,朔州衛的屯田規模已經超過五千頃,平虜衛是三千余頃,井坪守御千戶所更和圖書是基本從無到有多了兩千頃屯田。
對墩哨軍的生活狀態,弘治年間曾有大臣在大同巡視后回奏:軍士奔走于風霜之中,面色慘黧,甲衣無褐。其妻子所居,泥屋一間,半無煙火。七八歲男女,猶有祼而向日者。
屯田,不用說,那都是兵卒和軍戶去種。
劉鎧抓住了少女的手,讓他停止了動作,而後看向管家:「朱持這麼說的?」
「急什麼?總要大同那邊理清楚,況且郭侯爺還沒到。」劉鎧看著他,「我且問你,韃子去年吃了虧之後,如今開春,北面有沒有什麼動靜?」
新增的屯田,自然「都是開墾」來的。
剛剛獲得了一場「大捷」的大同鎮,到處呈現出萬物競發的勃勃生機。
長城以外,大明哨探非常盡職,夜不收軍四處打探敵情,「勇武」到甚至能策馬來到蒙古部卒的帳篷附近,甚至隨後敢於和韃子騎兵面對面不足十步地「對峙」著,互相喊話「打嘴炮」。
「豈敢豈敢,奉國將軍天家血脈,是我高攀了。何況,我分管大同分號,這今年的利潤,還要仰仗朱經理。」
按制,大同鎮設總兵官一人,駐大同鎮城;左副總兵一人,駐左衛城。再之下,就是分守參將九人。這九人中,除了大同有專門總督時會設的標兵營左掖參將,其餘八人則分守各處。再其下,按防務布置,則是游擊將軍二人、入衛游擊四人、坐營中軍官二人,另有守備三十九人鎮守各處城堡。
「英國公怎麼說?」
冬天過去了,新一年的業務即將展開。
但代藩其實繁衍得規模很大,如今郡王以外的中低層宗室也很迷茫。
「那他們可做不了主,都是小部族。」
「也不知今年能收到多少馬尾,如今可到處都在問馬尾帽。」
與他們不遑多讓的,就是夜不收。這個兵種,其實就是巡邏、哨探,因為夜間不回營而被稱為夜不收。
朱持是朱振的族弟,一向為他打理一些雜事。
「……武狀元?到朔州?」劉鎧的臉色更難看了,那他這個井坪這邊的西路分守參將,到底該怎麼對待一個愣頭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