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國到底也是闊過的。
眾人見此,才冷哼一聲,轉頭過去,不再理會這不開眼的傢伙。
相距十數裡外,正在列陣布置,修建大營的楚軍之中,陸淵也在思考著,一件與攻打大樑不怎麼相關的重要之事。
「咳……大將軍說的不錯。」
把他們編成地方的府縣兵,作為新統治區維持治安的地方軍事力量。
如此楚國的第二次北伐,將和去年一樣,再次失敗。
而想要恢復正常行政,卻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抽走三十三萬人,都夠他打三個蒙山關了。
還守不住三月時間嗎?
如今這個目的,不就是很好的達成了嗎?
他中路行營的主力兵馬,也就是那些精銳戰兵,還都是握在手中的。
在寧陵三府陷落前,在分出去的楚軍返回前,我大樑就是固若金湯的。
梁國作為曾經的天下第一霸國,底蘊還是很充足的。
就他這點人,別說打下大樑了,能不能破掉外圍的營寨,都是個問題。」
那些被徵召的民夫,雖然也沒打什麼硬仗,但平時整治一下地方治安,以及在需要炮灰攻城的時候,時不時上陣一二,也練出了些許實力來。
不過這也僅僅只是當初。
梁帝這時也開口了:「楚人雖然驍銳,但我梁人也不差,去年不過被他偷襲,方才招致慘敗。
只要能扛過這波,保住大樑,耗的楚軍撐不下去,那最終的勝利就將屬於我們。
那就是如今的梁國,確實太需要一個方針和希望,來指引眾人堅持下去了。
幾乎和楚國現如今的直屬疆域差不多大。
所以城頭上的梁國君臣,才會有一種一眼望去,皆是虎狼之師的感覺。
但再怎麼惶恐,梁國這邊,底氣還是有那麼些的。
需要的是調動百姓的自主性,讓他們去自發地,進行著這些生產工作。
楚軍只帶百萬人抵達大樑,剩下的主力卻分配到了四方,攻打大樑的外圍城鎮,用意很明顯了。
今年的楚軍,的確比去年,要更加精銳一些。
曾經天下第一的驕傲,還在心裏,哪怕此時受到了打擊,也沒那麼快被碾碎尊嚴。
諸卿不必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想要反駁,但看著楚軍,又確實如此。
這點人馬夠幹什麼?
也就是說,一個北伐,陸淵僅用了一年時間,就打下了另一個楚國。
守住大樑,不是或許,而是一定。
從他們話語中,彷彿此時梁國並不是被人攻打的一方,而是主動出擊一樣,睥睨天下。
根據他們的說法,楚軍攻打蒙山關,只是動用了五十萬人而已,並沒有全軍出動。
七郡在手,那麼在未來的中州,我大樑依舊和*圖*書是強國之一,僅次於楚國而已。」
而楊辰所說的這番前景,無疑極為符合眾人的期望。
再集中兵力,一舉拿下。
別忘了。
現如今這些佔領區,都是實行軍管,由北伐軍分派兵馬,進行鎮守,維持著地方治安。
不過正在這個時候,先前澆涼水的那人,又弱弱開口。
以上整合起來,就是三十三萬郡府縣兵了。
就連被眾人簇擁在中心,一直沒有開口的梁帝,此時見到這傢伙,都忍不住皺了眉頭,眼中閃過一絲厭惡和生氣。
可軍管狀態,終究不可能一直維持下去。
「行!」
就算能,大不了再複製一遍今年的布置,再和楚軍來一次消耗。
如今我等休養恢復了一年,兵馬比去年更多更壯,甚至還得了徐鄭等國支持,難道還連去年都不如嗎?
梁帝給這次談話,定下了基調。
真讓他們這麼做成了,大樑還真有極大概率能被拿下。
屆時以大樑之堅固,以七十萬重兵駐守,還有十位先天看顧,對付師老兵疲的楚軍,還怕沒有把握嗎?
可當初他能集結數倍先天,是因為大軍匯聚一處的緣故。
這麼大的疆域面積,又是敵戰區,所需要的府縣兵缺口,可是很大的。
而連續兩年浩大北伐,相信楚軍家底再厚,也很難再支撐下去了吧。
去年的時候,陸淵雖然領了三百萬大軍北伐大樑,聲勢喧天。
他們落魄,也才落魄了一年而已。
楚軍都打到大樑了,再加上宣傳,梁國這邊自然也知道了蒙山關守軍全軍覆沒,關城內的五位先天,都沒逃出一人來的慘敗。
起碼趙徐鄭等國,他們就拿不出三十七位先天宗師來。
可拿得出來,並不代表著能輕易拿出來。
那就是,要不要再那多達一千兩百萬的民夫中,挑選出一批較為精銳者來。
「可是……」
「呼!」
蒙山關以及其它梁軍三府,陸淵雖然分了大頭出去,但分的基本上都是民夫。
然而他才說話,眾人憤怒的目光,就瞪了過來。
粗略估計,哪怕以一縣百人,一府千人的基礎標準,以上十三郡加起來,也需二十萬左右的府縣兵填補空缺。
這看上去有些滑稽,但卻也側面,說明了一個事實。
寧陵、虞城、谷熟三府,分走了北伐的一半楚軍,如今到大樑城下的楚軍,才僅僅一百萬而已。
「楚軍又來了。」
蒙山關佔據險要,重兵屯駐,高手雲集,防備如此之強,都被五十萬楚軍在短短十日間,就打的陷落。
楚國目前七大行營,正和四個霸國交手,每一處都壓力極大,兵力緊張。
「大將軍說的不和_圖_書錯,楚軍再強,也不過是中了我等之計,順我們的套路走而已。」
這些全部加起來,差不多就是將近十郡的地盤了。
可就算敗了,去年那麼艱難,我們不還是守住了大樑,撐過來了嗎?
有人如此低語,聲音中隱含顫聲。
而六月,距離下第一場雪的九月末,僅有三個月時間而已。
可梁國之中,有幾個蒙山關?
另外還要準備十三萬左右的郡兵。
尤其是已經算是後方的江夏、東海等郡,更是隨著楚國官員的到達,正是搭建起了官府架構,開始了正式的統治。
不少梁國大臣聽到這話,心中也想起了去年的輝煌,一個個提振起了心氣,臉上多出了些笑容,總算沒完全墮落。
旗手揮舞著旗幟,令兵騎馬在陣列中來回跑過,一聲聲大喝在指揮下響起。
這三府重鎮,能守住嗎?」
這麼多常備兵馬,陸淵的北伐大軍自然是拿得出來的。
「楚軍精銳又如何,城外楚人不多,根據探報,加起來也就一百萬而已。」
這幾天,蒙山關那邊,也有零星潰兵逃了回來。
話到嘴邊,就堵住了。
城頭上有楚國大臣,不忍這邊墮了氣勢,忍不住反駁道:「可我大樑城中,內外有七十萬兵馬駐守,還有十位先天宗師,比之楚賊也差不到哪去。
計劃很清晰,行動也很穩妥,楚軍可以說是抱著必取大樑之心來的。
確實,寧陵府、虞城府、谷熟府,這三處大樑的外圍重鎮,真的能守住嗎?
楊辰振振有詞,一條條羅列下來,說的話,比上一位更讓人振奮人心,也更讓人信服。
現在已經是四月了,再過一兩月,就是六月。
「大樑在手,梁郡就在手,其他根本不重要。」
在一年前,他們還是天下霸主,還能拿出五十多位先天,還有三百萬正值巔峰的戰兵。
眾多大臣紛紛出言,一個個面色脹紅,興奮不已。
正是靠著多達數倍的先天宗師,楚軍才能迅速取勝,攻陷蒙山關。
嗯,這是已經減去了在蒙山關,損失了五位先天後的數目。
什麼都幹不了。
畢竟,經過一年的戰火磨練,楚國的民夫們,成長也是很快的。
……
我就不信,明年他還能在發動第三次不成?
因此,後方已經穩定下來的郡縣,解除軍管狀態,恢復正常的行政,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可是……」
就是為了分攤楚軍兵力,不讓他把所有兵馬都集中到大樑,再次重現去年三百萬大軍圍攻帝都的局面。
只要撐過了這三月,寒冬到來,面對這寒潮,楚軍再是能打,也只能黯然退兵。
我等只是固守本土,楚和_圖_書軍卻是萬里遠征,拼消耗,最終勝利的只能是我們。
眾臣聞言,紛紛拜道:「陛下英明。」
被皇帝和眾多同僚這樣盯著,瞬間將開口的大臣嚇得一個哆嗦,直接縮到了人群之後確實不敢再發聲了。
「楚軍看上去比之去年,還要更精銳悍勇些……」
六百萬戰兵迅速的成長了起來,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磨合,形成了彼此的默契。
截止目前,楚國北伐已經取得了關內、廣陵、江夏、東海、滎陽、濟陰、城陽等完整七郡,另外還有河南、南陽、梁郡、東郡、山陽、任城等郡的部分地區。
正當眾人憂慮的時候,大將軍楊辰站了出來,呵斥道:「蒙山關之所以陷落,楚軍說是沒有動用全力,可這個全力,也只是指兵力上而已。
眾人氣急的同時,卻也不由得為此沉思。
周圍人聽見,臉色難看,不由瞪了說話的人一眼。
比我們大樑守軍,也才多了三十萬人。
但這次需要填補的郡府縣,實在太多了。
放到普通地方,死傷三十三萬人,都夠楚軍打下一個郡來了。
在楚軍逼近帝都城下后,更是又添了幾分惶恐。
而最終的較量結果,如陸淵不出手的話,都很難說能絕對贏。
可他們撤走之後,地方的治安與穩定,交由誰來接手負責,可就值得說道了。
就在這兩日,他收到了後方諸郡,或者說是後方中州諸郡的郡守、都尉,傳來的奏報。
經過一年緩衝,不僅重新拉起了四百萬大軍,就連先天宗師的數量,也還保有了三十七位。
畢竟陸淵打一個蒙山關,也才損失了十萬人而已。
「哼!妖言惑眾。」
或者說整個北伐楚軍之中,除了有大量民夫之外,剩下六百萬職業戰兵中,算上那些退伍重新返軍的,新兵也是主流,佔據了近四百萬人。
「保住了大樑,就保住了七郡,日後我梁國依舊是中州頂級霸主。」
軍管本來就不能持久,地方遲早就是要恢復正常秩序的。
隨著一年時間過去,伴隨著一場場大戰的爆發,曾經很是稚嫩的楚軍,也在戰爭中磨練了出來。
「沒錯,寧陵、虞城、谷熟三府,楚軍想要,就讓他拿去吧。只要能保住大樑,那麼遲早就能收回來。」
所以才一說出來,立刻就擊中了眾人的心,引起了眾多共鳴。
如今楚軍兵分五路,他先天宗師就算再多,五路分下來,每一路又能有多少?
所以三十三萬常備兵馬,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了。
請求撤離軍管,重建地方郡府縣兵,恢復地方的正常秩序。
這個消息,自然讓楚國上下,為之氣餒沮喪。
伴隨著命令的下達與和*圖*書貫徹,一排排士卒,迅速調整好了自己的方位。
對於這點,陸淵自然是沒什麼問題,肯定贊同的。
怎麼說也是三十三萬人,對於正規軍人數在六百萬左右北伐大軍來說,一下子要從各大行營抽走,那也是足夠讓人肉痛的。
到時別說堵住大樑了,怕不是大樑城內的梁軍看到機會,都敢直接出來和楚軍較量一下了。
這也是正常郡府縣的操作。
因為這裡是大樑帝都,才有一個蒙山關在。
我們當初在大樑周圍,設置三府屏障,為的目的是什麼?
近四百萬的新兵中,那些退伍返軍的老兵,在戰鬥中重新找回了當初的感覺。純粹的新兵也在生死中,磨練出了技藝和經驗。
這種高興時候,這種希望時刻,這傢伙要是再敢掃興,眾人殺了他的心都有了。
寧陵、虞城、谷熟三府,即便會陷落,也絕不可能在十日內陷入。
眼前領來大樑城下的一百萬大軍,這都是由戰兵構成,經過一年鐵與火的磨練,這些戰兵氣勢都變了,給人的感覺自然不一樣。
寧陵三府,不管是城防、兵力,還是先天宗師,都遠不如蒙山關。
就是先以這百萬人拖住大樑主力,令這邊抽不出手來,支援外圍府城。
這麼多民夫和新兵,自然是造成了楚軍的素質參差不齊,不少兵馬更是戰力低下,身為主力戰兵,戰力和地方府縣兵也差不到哪去。
但那個時候,三百萬楚軍,其中有兩百萬人,都是民夫組成。僅有一百萬人,屬於職業的戰兵,且還是以新兵居多。
像這種區域,需要的是安定和生產,軍管儘管能保證前者,但對於後者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
撐個一月,乃至兩三月,都是大有可能的。
這便更容易了。
以民夫為主,搭配少量主力,構成了四路兵馬。
這種情況下,是真的沒辦法抽出太多兵馬,用以填補後方空缺的。
他們可都還被圍在了大樑城內呢。
不過讓他有些猶豫的是,重建的郡府縣兵,兵馬來源在哪裡?
作為打了幾十年戰的強軍,楚軍在一步步崛起時,就鍛鍊出了令行禁止的軍魂,並一直傳承至今。
而此次攻打大樑,陸淵分了四次兵。
而只要能撐過一兩月,縱然這三府都陷落了,那也值得。
只要贏了,哪怕收不回已經淪陷的失土,但保住現存的七郡之地,還是沒問題的。
要是真讓楚軍包了餃子,清掃乾淨了外圍支點,那重兵雲集下,他們想逃都沒地方逃了。
唐許二國或許可以,但也不見得比梁國更多。
所以經過一年的歷練,上到戰兵,下到民夫,楚軍的戰力也在生死戰火中,給鍛鍊出m.hetubook.com.com來了。
畢竟農人耕種,商旅往來,工坊運作,商鋪開業,這些不是你拿刀去逼著別人做,就能夠做好的。
以上兩樣,才是楚軍北伐能夠取勝的法寶。
而楚軍則集中優勢兵力,先行攻陷外圍三府,清掃梁國在梁郡的據點,最終孤立大樑城,斷絕這座梁國帝都的所有外援后。
北風蕭蕭,旌旗烈烈。
正當遠處大樑城頭上,梁國君臣各自加油打氣,為自己提升信心的時候。
正常情況下,地方治安自然有專職部隊負責,即府縣兵及郡兵。
而主力戰兵不能動,後方又必須要有郡府縣兵,自從兩相為難之下,陸淵自然不得不思考另一個兵力來源。
甚至會影響到各個行營的戰力。
大樑城樓上,一大群人出現,身著青紫華貴之服的梁國君臣,望著遠處宛若一體,氣勢逼人的楚軍,有人被嚇得面色發白。
畢竟地方分派的大軍,你說撤走,確實簡單,一個命令的事情。
那些潰兵,除了說楚軍動用的兵馬外,可是還提到了一點,那就是楚軍連續十日,都動用了十數位先天,人數是蒙山關先天守將的數倍之多。
當初能取得那麼輝煌的大勝,更多還是靠楚軍那嚇死人的誇張數量,以及質量人數都碾壓對手一頭的先天宗師。
北伐初期的楚軍,就是這麼一個狀態。
這三府,都只有十萬守軍,先天宗師也只有兩人。
有著這份底蘊在,梁國就還能保持著現有心氣,不至於聞楚而逃。
更不用說,其實很多民夫中,就包含了大量退伍老兵,本就有基礎在。
楚人再想複製蒙山關之戰,哪有這麼容易?
就如陸淵帶來封堵大樑的百萬兵馬,如果一下抽走三十三萬人,那瞬間就要垮掉。
甚至全軍覆沒,先天都沒逃出一人。
比起戰兵的要求,或許差了點,但和府縣兵比,卻也差不了多遠了。
從一千兩百萬人中,挑選出三十三萬郡府縣兵來,其實也並不怎麼難。
因為這確實就是如此。
就在這時,還是先前唱衰的那人出聲,弱弱說道:「大樑這裏的楚軍人數雖然少,但他們往寧陵、虞城、谷熟三府,分派的兵馬卻不少,聽聞都不下五十萬人。
眾人想到這點,自然為之憂心忡忡。
這煞風景的話,頓時將眾大臣剛剛提起的心氣,瞬間又澆了一盆涼水下去。
梁國國祚,依舊綿延。
畢竟怎麼也是第一霸國的底蘊,哪怕如今落魄了,也不是一般霸國能夠碰瓷的。
楚軍聚集所有主力的時間,也就是這個日子。
而等一兩月後,三路楚軍就算返回來,也基本都因為慘烈的攻城戰,死傷慘重,士氣大跌,鋒芒已鈍,難堪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