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樑城有些殘破了。」
「李公所言甚是,職下初登高位,險些被歡喜蒙蔽了心神,做出錯事了。」
現在李長宇官運亨通,只要做好這任郡守的差事,一個侍郎位置是少不了的,眼看著就要升入部閣了。
只是在撤離途中,會付出多少代價,這可就難說了。
就如這李長宇和宋瓚,哪怕想結黨營私,卻也不敢荒廢國事,反而要繼續努力辦事,為大楚的崛起添磚加瓦,不斷奉獻。
孤臣雖然受皇帝喜歡,經常拿來當刀子,對官場進行整治改革。
青玄子早就知道了大樑的消息,對此早有預備,提前察覺了燕雲慶的舉動。
各寺衙正卿,不過從二品銜;各部尚書,不過正二品銜;入閣宰相,還是正從一品銜。
因此在了解了詳情后,陸淵便下令,讓豫州方面,把俘獲的鄭國俘虜、降卒,共計七十余萬人,調往膠東郡。
相對於此,陸淵更希望東路行營,把精力放在東邊的營陵、膠東二郡上。
這位也是官運亨通,藉著這次北伐的運勢,在北邊大量郡縣需要新官員赴任的情況下,由從三品的巴陵尹直升正三品的梁郡守,算是正式步入封疆大吏的範疇了。
黃玄那邊沒了問題,剩下的就是青玄子所在的東路行營了。
切記,以後這話不許說了。」
今後李公但有所命,書信一封,瓚絕不推辭。」
不過,山陽郡到底還沒有被完全圍死,主軍也只是控制了該郡的西面和南面,北邊和東邊,還是處在梁國和徐國的控制之下。
至於原來的巴陵尹,旁邊的梁郡守李長宇就是了。
宋瓚原先的官職,是巴陵少尹,也就是巴陵尹的副手,官居從四品。
楚軍得以長驅直入,殺進了營陵郡的腹地。
原本領軍在山陽郡,與青玄子對峙交手的梁國名將燕雲慶,在收到了大樑城破,梁帝殞命的消息后。
所以,這四十萬梁軍如果真的想撤的話,還是能撤的。
尤其是現在,宋瓚經過破格提拔后,品級已經比起他這個封疆大吏,也只差了一級了。
而這些先天宗師,又分別集中在了梁郡,山陽郡,以及膠東郡三個戰區中。
於是,擔任過巴陵這座人口三百萬大城少尹宋瓚,就被選中,緊急連拔兩級,升任了從三品的大樑尹。
不過相較於這兩處的勝利,此路行營真正的目標,還是向東打通營陵、膠東兩郡,與東邊的陽夏行營取得聯繫,讓兩路行營成功會師。
根據青玄子分析,燕雲慶更大可能hetubook.com•com,是主動留下一部分人來斷後。先守住後路,然後等主力部隊撤走後,再帶著后軍逃離。
等於是一下空出來三十二個高級文武官位,如果算上次一級的輔官,那數量就更多了,高級官位直接破百。
李長宇意味深長的看著宋瓚,提點著這個後輩。
東路行營這邊,這段時間以來,也取得了不少戰果。
黃玄的陽夏行營,雖然在那裡打開了些許局面,但也只是佔據了一府數縣,連破開個口子都算不上,更別提深入該郡了。
這個本來就是去年第一次北伐的目標,結果因為種種原因,使得去年未能達成目的。
……
這大勢,如旭日高陞,所有被裹挾在這光芒中的人,都跟著一起攀升到了天穹。
可一地一城之首,又哪比得上天下之首?
否則就宋瓚一個大樑尹,哪來的資格動用天下物力,為自己謀利。
兩路行營成功在兩郡邊界上,取得了會師。
連夜就率軍撤離了山陽郡,不敢在此有絲毫停留,生怕受到來自梁郡方向楚軍的夾擊。
尤其是在大樑取得大勝后,梁國更是一蹶不振,失去了最後一股機動力量。
大幾萬人,丟在了撤離的路上,平白給楚軍送成了無數功勞。
只要做到這點,陽夏行營的任務,也就算完成了。
我們當務之急,是為陛下穩定大樑和梁郡,讓遷徙來的楚民在此紮下根來,成為北伐大軍的穩定後方。
於是在履行了條約,和楚國完成了對海陽郡的交割后,見楚軍真的撤兵休戰了,神武四十二年八月十七這天,鄭帝鄭廉正式傳位太子,自己則宣布退位。
對於此事,陸淵也是較滿意的。
現如今還有四十萬左右的梁軍,被看死在了山陽郡,燕雲慶領著他們在那裡拚死掙扎,尋找著撤離的機會。
按這個辦法來,梁軍還是能撤走二十來萬人的。
大量的官員,就藉此機會,完成了低級官員向中級官員,中級官員向高級官員,輔官向主官,地方官向京官的階級蛻變。
而在鄭國執行了楚國的各項條件后,原本的豫州行營,也正是開始改組。
他們兩個一個是大樑尹,一個是梁郡守,管理的區域都在京畿,彼此間的聯繫,可謂緊密無比,不分彼此。
雖然比較巔峰時的五十萬人,僅有一半兵馬。
雖然這兩年的戰爭,因為圍城的緣故,有不少民宅被拆除了,用來當做木石物資。
而本地的梁國守軍,則只能在接連的www•hetubook.com•com
慘敗后,不斷向北退縮,主動讓開了南部防線,以及防線里的府縣。
這個梁國突出來的部分,本來就註定要被放棄,楚軍等著去接收就可以了,不必在此耗費太多兵力。
想來也是。
還不是從他治下的梁郡出嗎?
營陵郡就是如此。
畢竟,青玄子帶著幾十萬楚軍,在後面跟著。
因此,在大樑這邊戰事結束后,陸淵除了讓青玉子領兵北上東平郡外,在梁郡這邊留了一部兵馬防守后,就又調了五十萬大軍,補充給了東路行營,用以接替防守該路行營掌控區域的治安。
唯有坐到各部尚書、各寺衙正卿的位置,掌管一國方面之權,乃至進閣拜相,直接掌管一國之權。
若是能抓好現在的機會,在天子眼前努力表現一下,拿個好印象,再憑著這份功勞,想要直升中央,那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嗎?
就這點人,城內隨便收拾收拾,就能安置下來了,哪還要再行擴建。
但剩下的屋子,整理一下,還是夠百萬人住的。」
現在梁郡初下,梁國未滅,青州未定,陛下來年的精力,肯定是放在第三次北伐上的。
所以直接撤退,應當是不太可能的。
梁國在營陵郡的守軍,只有五十萬人,其中先天宗師更是只有三位。
到了今年第二次北伐時,梁國的先天更是只剩下了四十多人。
可若是能有選擇的話,有哪些個人願意當孤臣的?
大好前途就在眼前,功勞唾手可得,李長宇怎麼可能不上心,不重視?
這麼一路追過來,將那四十萬梁軍殺個片甲不留,都是尋常之事。
最少,打下膠東郡南部沿海區域,完成向東突破的目標,應當是沒多大問題的。
有了這部炮灰的補充,多少也能協助黃玄,取得一些戰果了。
李長宇嘴角微笑,擺了擺手:「好了,這大樑城看也看過了,你我心中都有數,現在該去進宮面見陛下,述職問策了。」
「哈哈,慎言。」
皇帝的刀子,可比文人的嘴,利得多了。
宋瓚連連點頭:「李公說的是,我們都是為天子辦事。」
方為大丈夫,不負這官場走一遭。
見自己老下屬如此識趣,李長宇哈哈一笑,隨後又提醒道:「我等都是陛下之臣,為的是替天子辦事。大家都是聽陛下的話,哪有聽命於我的。
在經過連年戰爭后,原本先天宗師七十餘人的梁國,也在不斷的戰爭中,損耗盡的底蘊。
這種情況下,其它方向防區留守和_圖_書的先天宗師,自然就極少了。
畢竟他的主要精力,也並不是在山陽郡上。
這三天時間里,自己就要總結出一套治理方針來。
所以此時面對東路行營的進攻,縱然本郡的守軍兵力足夠,可在高層戰力上,卻陷入了極大的劣勢。
但如今,這三個戰區,要麼被楚軍殲滅,要麼被楚軍進攻,自己都自顧不暇了。
所有人都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短短十余日間,東路行營就完成了目的,一路向東突破,殺到了膠東郡。
而東路行營的本部兵馬,則被聚集起來,湊了八十萬人,從任城郡方向,向東殺進了營陵郡。
其中有八十萬人,要分到梁郡地方各縣,能安置到大樑的,頂多不過四十萬人罷了。
大楚積攢了近五十年的內功后,所培養的英才,不計其數,早不是當初那個打下地盤,都沒人來做官的偏遠小朝廷了。
先前燕雲慶想偷偷撤離的時候,可不就是吃了這個悶虧嗎?
只需做到此事,你我二人,便就功勞在身,日後部閣有望了。」
作為同為京官出身的兩人,又先後擔任了大楚的都城尹,他二人可謂是天然的政治盟友。
想靠六十萬人打下一郡,尤其是該郡後面,還有梁人的源源不斷支持,這確實是個天方夜譚。
隨後新上任的太子,在即皇帝位后,也立刻派出使者,把自己的嫡長子送來楚國,作為人質。
李長宇聽了自己這個昔日下屬的話,能理解對方新官上任,急切想作出一番功績的心思,可現在確實不是大興土木的時候,不由搖頭說道:「朝廷這次發來大樑和梁郡的楚民,總數也不過一百二三十萬。
「擴建的事情不急,大樑城到底是以前的天下第一城,巔峰的時候,城內外居住了兩百萬人,底子還是不錯的。
在官場上,振臂一呼,無數同僚響應,做個清流領袖,這不爽嗎?
甚至,這事還不能他主動提,不然哪怕皇帝採納了,他這個首倡者,也是得罪人的。
宋瓚能做到如今位置,自然也不是個蠢的,被稍稍提點,瞬間就醒悟了過來,連忙向自己的老上司行禮道謝:「李公乃我前輩,這些年隨公任職,瓚受益良多,心中不勝感激。
屆時又是數百萬大軍的調動,不知要靡費多少錢糧,徵發多少的人力。加上移民之事,哪還有餘力來供我們修繕大樑,擴建新城。
他們知道,那等的三天時間,就是給他們觀察自己轄區的時間。
京城首官、封疆大吏,固然威風和_圖_書八面,獨掌大權,讓人艷羡。
有這麼一位前輩在,等日後自己資歷熬夠了,想進朝廷發展的時候,對方拉自己一把,可不就輕而易舉了嗎。
可謂是破格提拔了。
不然指望其他郡守,誰樂意自己出人出錢,給你一個大樑尹掙功績,真當我是冤大頭嗎?
可這種大敗之時,能保住一半人馬,就已經不錯了,哪還能奢求其它?
不過在這年月,清流也確實不好做。
對於自己老上司的想法,宋瓚當然看得出來,這時就藉著由頭,表達了自己親近的意思。
就如宋瓚方才說的,想要修繕大樑城,並且進行擴建,這修繕的錢糧哪裡來,徵發的民夫從哪來?
但就算做不成清流,做個八面玲瓏的官場不倒翁,混個幾朝元老,這也是極好的。
雖然對於陸淵提出的種種苛刻要求,感到極為憋屈,但面對鄭國危亡的局面,鄭帝還是接受了這些條件。
五十萬山陽郡的梁國大軍,對此根本猝不及防,正在撤離的兵馬被打的大敗,被殺數萬人。
先別提這方針靠不靠譜,一套可行方案,你是得要拿出來的。
可合適,並不代表沒有人能取代,這點必須要有逼數。
李長宇現在已經是正三品了,宋瓚則是從三品。
新任大樑尹宋瓚和梁郡守李長宇,騎馬走在街上,穿過了一條條街巷,看著那啊,被拆除了不少的屋宇街道,不由搖了搖頭:「也小了不少,得擴建一些。」
方案有問題,日後可以在實施過程中,慢慢修改。
你說說,有了這麼多位置,對於楚國一眾眼巴巴望著,在現有位置上熬了不知多久,想要繼續往上爬的官員們,是多大的誘惑。
能吃下山陽郡一半梁軍,已經挺可以的了。
所以在差距不大的情況下,人數更多的梁軍,自然在膠東戰場上取得了優勢。
於是在梁軍撤離的時候,率軍突襲攔截。
宋瓚和李長宇,就是楚國官員內部,晉陞浪潮里的兩個幸運兒。
這麼多的位置,比原來楚國所有官位,翻了一倍還多,並且還在不斷增加中。
兩人都是三品官,邁入了朝中高官的行列。
今年第二次北伐,各方進展極大,不僅豫州方向,取得了重大戰果,在青州這邊,梁國也被打的大殘了。
併為了這個希望,願意為之努力奮鬥。
不然天資如何信任你,能夠治好這大樑,治好這梁郡?
所以看著宋瓚想要搞事,平生波折,立刻就站出來阻止了。
可要是主動放棄了這些優勢,選擇倉皇而逃的話,楚軍可和_圖_書不會放棄,痛打落水狗的機會。
兩人距離以上的部閣高官,也就只差了那麼一線而已。
如今的大楚,可是堂堂正正的天下第一強國,甚至很快就將是九州唯一大國了。
這就是一個上升期的大國,對於人心思潮的影響。
在八月中旬,和楚國談好了條件的梁國使者,緊趕慢趕間,總算返回了鄭國的朱虛城。
餘下大部還未撤離的梁軍,也被楚軍死死糾纏,難以安穩退去。
可要是拿不出方案,這就純粹是態度和能力問題了。
然後向鄭國皇帝,提交了兩國和議的結果。
兩人都是剛從南方巴陵調來,進入大樑還沒兩天,報到之後,等了三日,今日才是入城面聖的時間。
也正是這時,黃玄靠著炮灰堆砌,也打通了向西的道路。
只是膠東郡當地,也有七十萬梁軍駐守。
今日面聖,不給個滿意答卷,這到手的位置,都可能要跑了。
在留了九十萬大軍,駐守當地的豫州四郡后,黃玄重新組建了陽夏行營,領著剩下的六十萬大軍,就殺向了膠東郡。
上個月全取任城郡,現在又即將奪下山陽郡,收穫也算極大了。
想當官的人,多了去了。
就在李長宇和宋瓚趕來面聖的路上,陸淵也收到了又一個好消息。
而類似兩人的事迹,在楚國境內,可謂是不斷發生。
而高官在往上,除了封疆大吏外,就只有京城各部,來自於閣中宰相了。
畢竟這兩次北伐,楚國算上完整和不完整的郡,一共拿下了十六個。
這一次大楚準備遷都大樑,京畿移往此處,便繼續一個有著豐富處理京師事務的能吏出馬。
各地受到利益損害的官員,都會怨恨宋瓚,這對於對方未來在官場上的發展,可是大為不利的。
黃玄的兵馬雖然更為精銳些,先天宗師的人數也更多,但梁軍佔據防守優勢,也足以抵消這些差距了。
兩邊才交戰數陣,梁軍便被打的大敗,東邊的防線直接破開了一個缺口。
滾滾氣運聚攏而來,如那烈火烹油,鮮花著錦,帶著楚國的國勢,一日勝過一日。
之所以輪到他兩人,來當這梁郡守和大樑尹,也只是他們合適而已。
官場嘛,互結朋黨,經營派系,本就是常理。
你要是據城而守,或者和楚軍列陣而戰的話,那或許不會落於下風。
因此,除非是皇帝親自下命,要擴建大樑城。
此時正是趁勢進取,奪取營陵,和黃玄在膠東郡會師的大好良機。
有那人力物力,我留著發展自己地方,自己撈功績不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