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唐國行營一起,直接將唐軍的西河主力,給圍在了前線陽城。
先天宗師更是只有二人。
戰爭時期一點的信息情報,甚至一時片刻的時間差距,都往往能決定一場戰役的勝敗興亡,決定一國的存亡與否。
兩方主力,正在西河戰場對峙。
唐國預定的大軍少到、遲到,根本就不是什麼奇事。
但楚國這次北伐,真正的主力,可並非是那些行動遲緩的普通士兵。而是高高在上,機動迅速,實力非凡的先天宗師。
楚國保貴的精力和時間,還是要用到更有用的地方去,打擊更強大的敵人。
畢竟,我一下子動員出一百八十萬人出來,這是一百八十萬人。
可這一次動員和幾次動員,所代表的意義,和能起到的作用,卻是完全不同的。
以上種種,古代封建社會能遇到的弊病,其他各國,基本或多或少,都有相應的例子出現。
而以鄭國在平昌郡的實力,加起來也就四五十萬兵馬,這點力量,防守尚且還嫌不足,又哪來膽子,敢主動和楚軍較量呢?
楚軍沒必要浪費時間去消滅對方,鄭國也不值得楚軍這麼做。
鄭國平昌郡的五十萬大軍,還有那八九個先天宗師,基本是可以忽略了。
……
以及他們擁有的一些毛病。
而且豫州四國不比楚國。
敵人只剩下了眼前的豫州四國。
原本被分身的力量集合起來,一次可以調動上百位先天,能拿出幾十人進行機動,先天集群后的可怕威力,便顯現出來了。
打下了高陽郡,陸淵也沒停下腳步。
這邊敵人來了,那邊就能進行調動,可謂方便至極。
鄭國早就被打成殘廢了。
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沒有失誤。
這樣,幾十位先天宗師一擁而上,照樣能對一個方面戰場,形成絕對性的優勢,取得重大突破。
所以,綜上所述。
這也不用擔心。
在陸淵採用了先天集群戰術后,針對整個豫州四國的戰爭,猶如降維打擊一般,取得了讓人難以置信的效果。
因為他是進攻方。
真的對上了,哪怕面對圍毆,一路行營也沒有太大危險。
比如,唐國。
陸淵一旨令下,各地各部,中央內外,都能很好的調配資源與兵馬,進行著戰爭動員。
那麼這個薄弱點突破之後,下一步最有價值的打擊目標,無疑就是唐國了。
所謂一人敵萬軍,說的就是先天宗師。
打下唐國的地盤,楚國就能直接接收,利益可謂最大化。
在前線大軍剛剛將那裡的唐軍包圍時,陸淵就已經帶著眾多先和_圖_書天抵達。
堅持個五六日,甚至十天,還是有可能的。
成這麼一個協防之事,就能看出,唐國鄭國之間,或者說四國之間的人心不和。
甚至讓陸淵針對唐軍,派遣的協防兵馬數量減少這一點,敏銳的察覺到了對方,或許沒有完全做好動員,應對戰爭的準備並不充足,對方整個西境防線,有著極大疏漏。
四十人的先天,對於十個陸淵的分神來說,雖然也是強敵,但也處在應付範圍之內。
甚至實質上,對方能抽調的人數,可能就只有二十人。
整整二十五萬唐軍,被楚國圍在了高陽郡內,插翅難飛。
而四國聯盟幻想的,以自身七十位先天,抗衡楚國上百位先天,也在開始的時候,就出現了致命的錯誤。
各國主力要是真的被吸引來了鄭國,那陸淵完全可以調個方向,將中路行營的先天宗師,調遣去別的方面行營。
那就是,楚國的百位先天,和四國的七十位先天,從本質上,從實力上,就是有著差距和不同的。
所以對於這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的,將要決定整個中州歸屬的豫州北伐,制定了這份,以頂層戰力作為突破的作戰計劃。
而自己則能輕鬆聚集主力,對四國進行突破。
人數是沒錯的,承諾我也做到了。
如此,對面就算機動,在四處戰場,用去四十位先天的情況下。
基於此點,晉國絕非是可以速戰速決的地方。
再加上,晉國就緊挨著許國,尤其是其國都長平城,更是距離許國百萬後備大軍所在的北固城,也不過五百里的距離。
因此。
眾所周知,實力都可媲美先天第二境,在先天宗師中,都是高手。
至於敵人增強了一方面戰場,實力是否會壓過楚國一路行營,也來一個幾十個先天,突襲一路行營的戲碼?
在這股力量之前,沒有修仙者進行干涉,確實無人能敵。
如果說豫州四國之中,鄭國是最好突破的薄弱點。
先前三次北伐,陸淵戰線開的太廣,綿延數萬里。應對的敵人也太多,每次都要同時面對三四個敵國。
上下欺瞞,貪污軍餉,瞞報軍情,虛報兵馬人數,誇大敵情,溝通不暢,大軍延期……
在七十位先天,共同出手的情況下。
就如協防鄭國的唐軍二十五萬兵馬。
但殲滅的唐軍人數,也就二十五萬而已。
後面沒什麼好說的了。
楚軍這邊,因為各路大軍都有陸淵分身在,甚至國內各郡,包括國都在內,也有一些陸淵分身鎮守。
在忽略了
https://www.hetubook•com.com鄭國之後,他的首要打擊目標,還得是那個親切的老朋友,唐國。
而這隻是開始,並非結束。
針對這兩點,陸淵可以從容的,用偏軍吸引四國大部精力,使對方不敢動彈。
而事實上,甚至都不用楚軍士兵出手協助,只靠七十個先天宗師,其實就能將整個玉璧城的鄭軍,給殺乾淨的。
玉璧城的陷落,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楚軍可怕的先天浪潮下,這些敵人根本沒能做到絲毫抵抗,直接就崩潰了。
而唐國的整個西境戰場,也在這一刻起,徹底的崩盤。
說不定有這點時間,就能把消息傳回後方,讓各國有準備呢?
陸淵對於自己,已經數次加強過的分身,有著這份充足自信。
三日後,楚軍精兵突進鄭國腹地,包圍鄭國高陽郡城。
也就是說,原定應該有八十萬唐軍,前往高陽郡駐紮,幫助鄭人協防的。
一個先天宗師,再怎麼能吃,也頂多一人吃十幾個人的食物。
但這個動員,是一次性動員出來,還是分幾個批次,陸續動員,便有說道了。
而且現在高陽郡迅速被破,五十萬大軍灰飛煙滅,消息傳開,鄭國上下,定然成驚弓之鳥。
玉璧城,這座鄭國最重要的南部要塞,就在楚軍進攻當天,輕鬆淪陷。
唐國七十萬大軍,十二位先天。
不過重複玉璧城之戰,先天宗師作為尖刀,大軍作為羽翼,一波推過去,該地唐軍就覆滅了。
可若對方真有八十萬大軍,以及六七個先天宗師,那縱然楚軍一下調集六十個先天,想要將對方瞬間拿下,怕也沒這麼簡單。
而且防守和進攻,後者總是佔據更多機動性的,而前者則被牢牢的固定死了位置,只能死板的等待敵人到來。
僅靠鄭國之力,根本就不是楚國對手,甚至連楚國的一路行營都打不過。
對方要是全額來了,那才讓人驚奇呢!
對方或許,是真的準備動員一百八十萬大軍,沒有騙鄭晉許三國。
故而,陸淵也沒把目標,放在晉國身上。
楚軍七十個先天動手,一天屠一座城,根本就不在話下。
事實證明,面對陸淵的致命一擊,鄭國確實沒力量抵抗。
於是,在突破了鄭國后,陸淵毫無猶豫,立刻調轉槍頭,把下一個目標對準了唐國。
唐軍瞬間陷入到了危急存亡的時刻。
但其他各國,可就沒這份待遇了。
一路行營,十個的分身,足以對抗敵人三四十個先天了。
你總不能指責我失約吧?
所以根據和-圖-書這個推測,以及審訊了唐軍俘虜所知,陸淵基本可以確認,唐國內部,應當是還沒做好準備,打這麼一場衛國之戰的。
這就是在這種超凡世界,高端戰力的可怕之處。
用自己的人命,幫你守地盤,真當別人有這麼好心呢?
玉璧城擋不住,鄭國也擋不住。
對方僅有二十五萬大軍和兩位先天,面對楚國的先天圍攻,毫無反抗的就瞬間淪陷。
以四國的底蘊,最多也就能抽出三十人來,在整個戰場進行大範圍的進行機動。
而以四國力量,即便進行先天機動,每處戰場上,最少也要保證十個先天,這樣才可以平衡對面楚軍的頂層戰力,不使自身防線出現破綻。
像這種敵人,陸淵根本沒放在眼中。
所以相應的,幾次北伐,楚軍的實力都沒能得到集中,而是被分散到了各個戰區,每路行營也就幾個、十幾個先天,難以形成合力。
也正是基於這份自信。
最終在二十位楚國先天聯手攻擊下,高陽郡城同樣半日淪陷,守將被殺,沒能阻擋一日。
所以楚軍出征,除非有天災阻隔,不然基本上少有延誤,也不會有什麼缺漏。
隨著楚軍轉到從高陽郡北上,因為來的太過迅速,高陽郡之北,唐國佔據的平陽郡守軍,根本毫無防備。
七十個先天宗師放開手來,哪怕一人只殺一千,都能殺七萬人。
城中二十萬鄭軍,面對七十位先天,根本就抵抗不住。
首先,唐國的地盤,和楚國接壤。打對方,楚國能更好的從後方得到補給,也能免除被斷後路的風險。
楚國唐國行營百萬兵馬,十員先天。
可惜。
畢竟是幫別人打仗,唐國口頭上說是一回事,但做起來,自然不可能盡心儘力。
這裏,也是唐國和楚國唐國行營,交戰對峙的主戰場。
其次,唐國的兵力,分的太散了。
我分兩三次,一次五十萬,一次六十萬,一次七十萬,加起來也是一百八十萬人。
不過想想,這也正常。
這種情況下,楚國的上下溝通,中央與地方溝通,前線與後方溝通,實際上是較為順暢的。
郡中三十萬唐軍,還有四位唐國先天,都來不及反應,就被陸淵率的中路行營包了餃子。
兩三天時間,就夠一位先天宗師跨越千里,完成戰場轉移了。
而陸淵的分身嘛……
豫州四國,鄭國最弱,所以最好揉捏,楚國選它作為突破點。
目前來看,計劃進展順利,玉璧城輕鬆淪陷。
在先天打擊之下,整個高陽郡,以及郡中五十萬鄭唐大軍,只堅持了半個月和_圖_書,就全數淪陷。
到那時,強敵已滅,就剩一個鄭國,說不定對方都不用楚國來打,自己就舉國來降了。
現在不僅城中二十萬大軍沒了,就連作為守將的三個鄭國先天,也在楚軍攻城的那一刻,各自被十數個同級高手圍住,當場就隕落了。
因為楚軍來的突然,高陽郡城根本來不及反應,城中僅有萬余郡兵,一員先天守衛,實力極弱。
之後短短十天,隨著中路行營大軍陸續開進,高陽郡各地城池陸續失守,此郡局勢迅速崩盤。
這個時候,楚軍只需面對一個敵人,戰場也局限在一處位置。
但不管是三十人,還是二十人,四國同盟在一處戰場上,最多也就聚集不超過四十人的先天。
怕不是被嚇得破了膽子,拼盡一切的搜刮兵馬,死守朱虛城,再不敢出城一步。
這一百八十萬人里,其中一百萬大軍是要留守唐國境內,剩下八十萬大軍,則派往鄭國西境,協助對方抵抗楚國。
以先天宗師的實力,想要將他們調遣機動,簡直再輕鬆不過了。
眼前的豫州四國,只從現在的戰果來看,就遠非楚軍敵手。
郡城淪陷,整個高陽郡再無任何重城,可以阻擋楚軍腳步。
直接就被楚軍從後方突入,打了個措手不及。
唐國沒能積極履行約定,所以也就錯過了這一點機會。
神武四十四年二月二十日,楚軍攻玉璧城,一日即克,城中二十萬鄭國守軍,一朝盡滅。
可他們卻忽略了,楚軍或許無法動員出千萬兵馬,因為沒那麼多糧食。
按照四國協商,這次抗楚,唐國要出一百八十萬大軍。
其次晉國,不過晉國所有兵馬,都集中在了國內僅有的兩郡之上,每郡平均都能分到五十萬大軍,實力不弱,防備力量算得上充足。
沒起到絲毫阻擋的效用。
而鄭國西境,其實就一個,高陽郡西部。
就算對面察覺到,鄭國是主攻方向,然後調集主力趕來支援。
一個凝聚四氣的存在,哪怕隨手點化的道兵,卻也不是隨便一個,連仙門都未踏入的,普通凡人武者能對抗的。
長平城稍有風吹草動,許國百萬大軍,頃刻就可抵達。
同時楚軍這邊,各路行營也有陸淵的分身在,四路行營戰場上,敵人有哪些實力變化,立刻就能進行及時的察覺溝通。
至不濟,撐個三天,也肯定能做到。
甚至,陸淵都不怕對方識破自己的計劃。
而陸淵也沒給他們逃跑機會。
不久前一戰,楚軍雖然在高陽郡西境,圍住了一股唐軍,並將之殲滅。
這個敵人已經無足https://www.hetubook.com.com輕重,完全可以留到最後,等掃平了真正的大敵後,再回過頭來解決。
面對這股可怕的力量。
這北伐第一戰,取得了一個好的開始。
玉璧城的例子,還將出現在其它各處,最終讓四國的防線,出現一處又一處的破綻,最終形成崩潰。
而陸淵,則如神兵天降,在唐國怎麼也沒想到的情況下,從後方一路殺了過來。
在奪取了高陽郡城之後,他便立刻率領中路行營的各位先天宗師,飛速馳援高陽郡西部。
上百個先天宗師,不過幾千人所食罷了。
距離唐國原本承諾的數字,可謂相差甚遠,根本不是一回事。
僅僅兩日大戰,此郡唐軍,就全部被殲滅。
楚國負擔不了上千萬兵馬,可負擔得了上百位先天。
四國聯盟對楚軍的預計,確實很合理,也很正確。
等楚軍拿下了大半個高陽郡后,後面甚至反過來,在高陽郡西邊協助防守的唐軍,來不及反應前,就將對方包圍住。
屆時楚軍要面對的,就是晉許聯軍,以及後續可能從許國開來,源源不絕的更多援軍了。
不過他的進攻方向,卻並非是高陽郡東邊的平昌郡,那裡雖然是鄭國的都城所在,但卻非楚軍主要目標。
一個先天宗師極限之下,能殺兩三千人,甚至三五千人。
但等到了現在,隨著中州北地,各路強敵被陸續掃平,楚國統一了大部中州。
因為陸淵分出去的三路行營,包括行營總管在內,所有先天宗師,都是他的分身。
為什麼要打唐國?
擋在楚軍陽夏郡前面,鄭國南部最重要的一座要塞玉璧城,連半天都沒堅持住,就在楚軍的一波攻勢下,直接淪陷了。
陸淵又率著眾多先天以及一部分精銳兵馬,繼續向北推進,直接殺進了唐國控制的,最後一個豫州之郡,西河郡。
屆時,別說主動出擊,跑來和楚軍交戰了。
可上面也說過了。
可動員出上百先天,卻是沒什麼問題的。
隨後分出一部兵馬,用來看押降軍,以及攻打平陽郡其餘府縣后。
一個分身,打三四個第一境先天,在自保的情況下,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楚軍完全不用在意對方,對方基本上也不敢,在楚軍半月滅一郡的可怕威勢下,主動出來挑釁。
在此環境下,哪怕各國都經過了大爭之世的錘鍊,都進行了相應的變法改革,也難免會出現各種狗屁倒灶事。
甚至運氣好的話,可能陸淵分身,還能斬殺幾個敵國先天,佔得不少便宜。
現在的鄭國,已經沒了和楚國對抗的實力,也沒了那個膽子,更沒那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