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中州一統

掌握了這股力量的陸淵,已經決定,將許國,作為自己北伐的最後一戰了。
天命之下,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至於北固城剩下的那百來萬兵馬。
真的一無所有了,你就算是想投降,人家楚國也不要了。
自己則帶著休整好的大軍,領著八十萬人向北,朝著許帝被困的北固城而去。
現在楚國統一天下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朗。
在陸淵的身上,在楚國手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
那就是大勢已去,豫州局勢,真的無法挽回了。
只靠這一百個先天,就能將北故城的百余萬許軍,殺個片甲不留。
可到了現在,原本是中、上等大國的唐徐二國,已經被楚國打殘,跌落到中、下等之國。
在楚國展露出了統一中州,建立在世仙朝的氣象之後。
皇帝都跑了,軍中的中高級將校,也全都不見了蹤影。
位於正東的慶陽門,在封閉了數月後,在一群鄭國公卿將校的帶領下,綁著一群身穿皇袍王服的人,領著一群放下了兵器的士卒,走出了城門。
別想著什麼皇恩浩蕩,手下的那些公卿官員們,世食晉祿,就會對你感恩戴德了。
雖然讓人心痛,但許帝也清楚,在楚國幾百萬大軍的包圍之下,自己是帶不走這些人的。
而如果不相信的話,最後又會如何選?
就算能集結一些艦隊,但實力也比起有著陸地依靠的大陸各家,差了不知多少。
只需挑選一員上將,調集一些先天大將,組建一路行營,就可讓其前去征討。
在楚國有些等待不及,已經磨刀霍霍,準備再起戰端前,選擇了開城投降。
但這些勢力,每家也不過千余萬人口,先天不超過十人。
北固城攔不住他,許國也攔不住。
這種情況下,當然沒幾個人犯傻,繼續抵抗下去。
反正都是賣國,與其給那些亂臣賊子們賣,還不如朕這個皇帝親自來賣。
陸淵也在上百萬許軍將士的跪地匍匐中,騎著高頭大馬,走進了這座雄城。
選了一個楚軍疏忽的機會,趁機突圍而出了。
隨行的,還有晉國投降的八位先天,鄭國歸降的七位先天,以及自己直屬先天,合計先天宗師四十八人。
至此,晉國滅亡,傳國一千零八載。
等殲滅了北固城的許軍后,頂多再向北攻打許國。
三日後。
陸淵率領的楚軍一路向北,朝著北固城,這個核心而去。
是這九州末世來臨后,來引領眾生渡過劫難的救世主。
和_圖_書謹遵命!」
現在已經是六月末,距離十月入冬,也就只剩下三個月時間了。
也只有這樣,今後陸淵才能放心的,用這些背主之人。
跟著這位三帝後繼,這位在世仙帝,一起永遠的統治著大楚仙國,千千萬萬年。
可要是帶著上百萬人走,給他再多機會,也是插翅難逃的。
接下來只需楚國統一豫州,那麼這個種子將生根發芽,徹底的籠罩所有人的心田。
先前中州之敵,每一個都太過強大,幾乎都是中等以上的霸國,所以才需要楚國好幾個行營進行圍攻征討。
幾乎沒有幾個抵抗的。
那邊還在北鄉郡死守的晉國,瞬間就恍然一驚。
如果能達到以上目的,那晉國皇室一族的身家性命,還有投降大楚后的榮華富貴,也就有了保障了。
還不是乾脆利落的就賣了皇帝,甚至還親自動手,綁了皇帝出城投降,最後還監斬了皇帝以及皇室一族。
而天下的人,也正式看到了中州一統,上古三帝偉業,再次降臨世間的曙光。
鄭國的例子實在太慘了,鄭國皇帝以及皇室諸人的下場,也給了晉國皇帝以及晉國皇室極大的警醒。
對付他們,都不用動用行營,地方郡府縣兵,就足矣了。
高氏一族和鄭國一起,傳了上千年,世代坐著三國公之位,論起尊貴,僅次於皇室一族了。
同時,唐國、西面、中路三大行營,近段時間,也在陸續朝著北固城開拔。
最終花費數年時間,才能將之消滅。
那肯定是有的。
現在他殺回去了,還帶著大軍,只需將帶著兵馬安插到各地,原先被留下來鎮守當地的先天宗師,就能重新收攏回來。
而這第四次北伐,也是最後一次北伐,就可以順勢宣告落幕了。
這消息在楚國的控制下,才在周邊傳開不久。
甚至楚帝在末法之世,還能修仙,也成了不少人眼中的希望。
這些鄭國投降之人,出了楚國后,任何人都不會容忍他們,任何一個勢力之主,都會殺之而後快。
這是陸淵手中的先天宗師集群,數量規模還將進一步膨脹。
可見,陸淵雖然用了這些人,卻也沒真的完全相信,還在逼他們進一步交出投名狀,徹底絕了後路。
安將軍,你掌管慶陽門,附近十萬兵馬,都聽你號令。
在做出了正確選擇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富貴,保全了身家性命。
今後再想打唐徐二國,或西域異族,南方蠻夷,海上寇匪,就不用陸m.hetubook.com.com淵親自出手,調全國之兵出征了。
因此,在陸淵抵達前,乘著北固城周邊,楚軍的包圍還不夠嚴密,還有不少空隙的機會。
陸淵站在城頭,看著城外歡呼的將士們,心潮澎湃。
這麼大一筆資產,我換個活命不過分吧?
而在對面,早已有所準備的楚軍,直接進入城門,接管了慶陽門,並迅速朝著城中擴散。
所有人都能看得出,楚國統一中州,已經勢不可擋了。
被圍在北固城的許帝,哪怕再怎麼不願,也認清了一件事情。
受鄭國滅亡震懾,晉國天子與宗室和朝廷諸臣商討過後,決定向楚國投降。
西邊異族,南方蠻夷,雖然各自都有三個遷徙途中,融合聚攏而成的大國、大部落。
在間隔了三萬余年之後,九州大地上,終於要再度出現一個統一中州,鎮壓九州十域的仙朝神國了。
陸淵一到,這全都選擇了投降。
「這個時代,將由楚國,將由我來書寫。」
整個九州的人心氣運,此時也在或主動、或被動的,朝著楚國,朝著陸淵,瘋狂的聚攏而來。
都是背叛,名聲好不到哪去,也不用糾結許多了。」
可鄭國危難臨頭,慶國公怎麼做的?
人心氣運之妙,不過如此。
你楚國得了這麼大好處,我也不奢求王公之位,給個縣侯總行吧?
晉國投降,獻出了北鄉郡后,楚國在豫州中南部區域,就再無任何敵人阻礙了。
楚國的行營,本就是為了滅國而設。
行刑監管的人,則正是那些賣主求榮的鄭國公卿,哦不,現在該說是大楚官員爵爺了。
這諸多預兆,還有上好的例子,擺在了晉國眾人面前。
雖然很多人都清楚,這個想法很瘋狂,甚至是虛妄。
那就是許國這邊,再接收到晉國已經投降的消息后。
但再多情緒,又能如何?
只是被他們出賣的鄭國皇室和鄭國天子,卻被陸淵以頑抗天兵,不識天命的罪名,給下令處死。
於是陸淵在留了青雲子,進駐北鄉郡,負責收編梳理晉國余部后。
鄭國,也成為了豫州四國中,最先滅亡的一家。
屬於仙朝治事的時代,上古三帝偉業的重現,正式拉開了序幕。
鄭帝和鄭國直系皇族數百人,由此被殺,諸之於朱虛城外。
作為皇帝,自己親自獻上了晉國一郡,你楚國總不好再為難於我吧?
怎麼說都是從皇帝降格為臣子,統治疆域從一國變成了沒有實權的名譽顯貴,不管是擁有的和圖書財富還是權力,相較投降前,都是天壤之別。
最終成功上船,離開了鄭國這艘沉沒的游輪。
試問你是晉國皇帝,你會如何想,還會繼續相信底下的那些大臣嗎?
這可是五千里土地,幾百萬百姓,幾十萬軍隊,以及剩下的八個先天。
但只要一想到,心中的那股悸動,那股不切實際的念頭,總是會驅使著一些人不自覺的投向楚國,去搏那渺茫到幾乎不可能的一線之機。
先前陸淵打穿整個豫州,沿途各地府縣,都留了不少先天宗師看守。
原因很簡單。
平滅了豫州四國,楚國已經統一中州,整個九州大地上,再無任何一國一家之勢力,能和大楚相媲美了。
這些鄭國公卿大族們,在最後一班跳船時機前,總算抓住了機會。
大楚就是天命,就是正朔,就代表了大勢。
這個過程中,高明勝固然被人罵的狗血淋頭,暗地裡,明面上,不知有多少人唾棄他的行為?
神武四十四年五月二十一日,鄭慶國公高明勝,率領朱虛城眾人,縛帝出降,向楚國獻出了這座鄭國帝都。
鄭國那邊的慶國公高明勝,整個慶國公一脈,鄭國給予的榮恩,已經夠多了吧?
倒是鄭國皇室的下場,就是晉國皇室的結局。
此後再不會有任何勢力,值得楚國大費周章,聚集舉國之力,進行浩蕩北伐了。
天底下,除了自己,不會再有人用這些既出賣了舊主,還親手殺了舊主的人了。
帶著一些核心的將校,有著先天宗師幫助,一行人輕裝疾行,還能以小股人馬逃走。
在這一刻,當城頭上掛起楚軍旗幟,整個豫州,整個中州,也在此時宣布一統。
消息傳回,楚帝陸淵大悅,下旨重賞高明勝,賜予鄉侯之爵。其餘追隨投降之人,也或多或少,賜予了一些爵位,或者官爵,以作天下表率。
等這些行營大軍抵達,算上這些行營先天,陸淵預計,等自己抵達北固城后,手中先天數量應該能達到一百人以上。
不過穩重起見,還是先防一手,借他們清理鄭國皇室餘孽,這種沒錯的。
……
事實證明了,這次北上,果真是一場遊行。
楚國攻滅鄭國,對於天下人心的影響,很快就顯現出來了。
北固城,北固城。
再聯想到關於楚帝,九州最後一個修仙者的身份,許多人都將他看作了上古三帝的翻版,或者說繼任者。
朱虛陷落,鄭國就此滅亡,立國九百三十七載。
一個長生久世的希望。
隨後派和圖書遣使者,面見楚帝,商討舉國投降之事。
而大楚,這是這位仙帝開創的仙朝,楚國也是真正的仙國。
眾人齊齊躬身行禮,轟然應諾。
就由你打開城門,迎楚軍入城。
畢竟。
最終,還是召開這場會議的慶國公高明勝,拍案道:「楊大人說的不錯,陛下和我等之間,終究要做個選擇的。我等既然已經決定投降了,那麼要麼不做,要麼做絕。
打這兩國,楚國只需一個加強版行營,就足夠了。
這個念頭想法,在許多有識之士心裏,開始慢慢萌芽出現。
而他並不想死,也不想像楚國投降。
剩下一些北固城的許國將士,哪還不清楚,自己已經被拋棄了?
這等體量,一個標準行營,便綽綽有餘了。
說到這裏,他看向場中兩位將校:「陳將軍,你掌管宮廷宿衛,便由你去控制陛下,以及宮中諸多皇子妃嬪,不讓他們出什麼妖蛾子。
換任何一個人來,心中都會後悔不甘。
不趁著自己最後一點資本丟完之前,把自己賣個最好價錢。
至於漂泊在海上的海寇,不管是東海區域,還是南海區域,都因為環境限制,難以集群。
晉國群臣還沒怎樣,晉國皇帝就主動派出了使者,跑來仙雲郡,面見陸淵,商量著獻國投降之事。
雖然他對於這些人,其實也不怎麼看得上就是了。
嗯,楚國這邊還沒開口呢,晉國皇帝,就自己主動表達了投降的意願。
強敵已經被掃空,剩下一些喪家之犬和烏合之眾,實不值得過多注意。
在陸淵這邊,剛剛對鄭國投降的高明勝等人,封官封爵后。
有這些人在,甚至都不需要,逐漸開拔而來的幾百萬楚軍。
神武四十四年,六月十八日。
是的,這就是最後一次北伐。
正是看清了這一點,所以晉國皇室,晉國天子,經過商討之後,終究還是選擇了最明智的選擇。
可人家就是這麼做了。
這次北進,不過是去收取自己已經成熟的果子,伸一伸手的事情罷了。
正的不能再正了。
北固城中的許帝,召集了軍中實力達到了一二流,普遍為中上級將校的核心人員,在隨營十幾位先天宗師的護送下。
這座以堅固為名的北地要塞,就這樣不放一箭,向楚國敞開了城門。
順利的話,滅了許國后,時間或許就剛剛入冬。
而他們要是加入了仙朝,成了大楚仙國的重臣,那麼立下功勞之後,或許就會被楚帝賞賜獨有的修仙秘法。
這點時間,哪怕陸淵繼續施展和-圖-書聚集先天,以此先天集群進行推進的戰術,也做不了太多事情了。
因此,這次北上,陸淵心情極其放鬆。
隨後又在慶國公的帶領下,一起割掌入酒,歃血為盟,定下了這獻城之事,算是徹底綁定到了一起了。
原因也很簡單。
至於本公,則去尋城中的楚國使者,與他商量獻城投降之事,與城外楚軍取得聯繫。」
處在末法尾期,對於仙神之事不算陌生,甚至還有過親身接觸的九州之人,對於一個開創仙朝的仙國的認同,是前所未有的狂熱的。
最終面對楚帝開出的,給予晉國天子歸降后,以萬戶作為食邑,封縣侯為爵。以及晉國一些重要實權人物,各分一些末流子、男爵位,並授予一些官位的條件后。
這還不是極限。
晉國剩下的七十萬大軍,北鄉一郡,以及八位先天宗師,在晉國皇帝的帶領下,正式向楚國投降。
這消息傳開后,整個豫州,都為之震動。
超過一百位的先天,這是何等駭人的數字。
再加上,以往晉國之中,便有不少大臣們和楚國勾結聯繫,暗中傳遞著消息。
一個統治了整個中州,恢復了上古三帝在世時疆域的帝國,你能說他不是正統嗎?
至於這麼做,會不會後悔,會不會不甘?
做完這一番布置后,高明勝看向眾人,神情肅穆道:「諸位,我等身家性命,未來富貴,皆在於此了。還望諸位與我一同努力,為了以後,做最後一搏!」
那就是你作為皇帝,或許捨不得這基業,還想死扛下去。
也因此。
甚至就連晉國,就算自己不投降,可能也撐不過兩三月。
此即為大勢所趨。
那當然是不相信,以及保全自己為先了。
……
而大楚天下正統的理念,也隨著那一場場輝煌的勝利,還有中州即將一統的大勢,開始誕生根植在所有人的腦海。
而一路上所過,沿途的許軍將士,紛紛出營投降。
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為了榮華富貴,還是毫不猶豫的賣了舊主。
伴隨著城中短暫的廝殺,朱虛城那高大的城樓,終於轟然放下。
甚至連一個月都夠嗆。
但你底下的大臣,他們可不一定願意,陪你一起去死。
楚國就是他們唯一的退路了。
晉國上下,在知曉的自己確實沒有更多資本,拿到更好待遇后。
無數海寇,只能以各艘船隻為單位,上成了滿天星。
既然楚帝都能修仙,那麼不就證明了,這末法之世,其實還有修仙機會的。
血淋淋的例子,就擺在眼前。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