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軍轉吏

到了這時,殿內再無外人。
詹徽等人覺得,只要再多給太子爺一點時日將養,他們終究還是能在朝堂上看到往日那位風采奕奕的大明皇太子。
似乎確實是因為曬足了太陽,前些日子沒有多少知覺的雙腿,如今也有些一些感覺,只覺得腿上的血脈在緩緩的流動著。
一旦往後軍轉吏的目的達成,朱允熥更可以依次為基礎,一步步的擠壓地方上氏族們的話語權和在鄉野之間的統治權。
朝中連連用兵,這些年積攢下來的傷殘將士,已經不知凡凡。每年,朝廷都要出好大一筆耗費,用來豢養這些將士,以及他們家中的老幼。
這是個好辦法!
朱元璋亦是點點頭:「能讓我大明將士,老有所依,家中老幼衣食無憂,咱便再無所求。」
「孫兒告退。」
他不在意朝廷能不能在這件事情上能賺到多少錢。
但對於朱允熥而言,卻是往後深入改革朝堂制度和如何更妥善安置前線為大明浴血奮戰的將士們的實驗。
「父皇,是允熥與兒臣說的,若想腿腳筋骨好的更快一些,便要多晒晒太陽。」
「臣等告退。」
朱元璋張張嘴,最後晦氣的啐了一口:「那小子如今說話,你倒是愈發的聽了。到底誰是老子誰是兒子?」
得了錢鈔之後,他才定下要辦封賞此次燕王北征獲得的事情。
聽著皇帝的話,蔣瓛眉頭不由一挑。
如此之後,朱元璋這才大手一揮:「你去辦吧,近來錦衣衛諸事繁雜,回頭咱叫皇太孫予以賞賜。」
他更關心,他的將士,他的子民,在大明的統治下,在他的統治下,能否過的更好一些。
朱允熥則繼續道:「孫兒以為,朝中這一次驛站改制,和-圖-書平日里售賣郵票等物,只能在應天或地方州府大城之中進行。這些收益朝廷自然是要拿大頭的,但也要分潤一些貼補給驛站里的吏目們。」
太子爺如今怎麼這般愛看書?
太子爺的聲音回蕩在偏殿內。
「如此之下,這一次驛站改制的好時機,朝廷何不如將那些將士們挑選出來,不能從事耕種的,奉養錢鈔不足以養活一家的,都讓他們到驛站里去做事。」
這些人往往都是地方大族子弟宿老,或是不曾能科考成功的老讀書。
蔣瓛答:「皇太孫命開國公抽調善水能戰之兵,龍江船廠組織戰船,萬壽節后便發兵倭國。」
皇帝一樣樣的吩咐著,蔣瓛則連連點頭應下。
朱元璋當即目露期待,趕忙開口:「你快快說來,若是可以,爺爺就讓你放手去辦,萬萬不可寒了將士們的心。」
可你若要安置那些軍中因傷殘退下來的將士們,務必替爺爺安頓好了。
要知道先前皇太孫提及驛站改制,都不曾得到太子爺這等看重和誇讚。
只要這件軍轉吏的事情辦好了,便是大明朝的仁政。
如今錦衣衛已經將那三百多名官員家產抄沒,景川侯曹震等人的罰錢也都如數交上來。
朱元璋放下手中郵票,輕拍著桌子:「皇太孫可曾安排如何出兵了?」
此時將這件事情拿出來,對於老爺子和詹徽等部堂尚書們而言,是解決驛站往後可能出現的人手短缺,以及朝廷如何更好的奉養傷殘將士的法子。
「你也不怕自己被曬化了?」
蔣瓛躬身退下。
便是回頭出了什麼波瀾,朝廷也能反應過來,及早制止事端惡化。」
朱允熥聽到此言,笑了笑。
似乎和圖書是感覺到了老爺子的注視,本沒有翻閱幾頁紙的朱標,放下手中的書卷,轉頭看了過來。
這是朱允熥剛剛突然想起來的事情。
朱允熥與解縉、詹徽等人紛紛凝神,躬身作揖。
詹徽等人同時抬頭,看向這些日子里明顯不再遠離打理朝政的太子爺。
朱元璋揮揮手,想到那小子倒也與自己叮囑過,要自己夜裡頭不要看奏章太久,如此心中才少了些吃味。
久而久之,地方上也就形成了核心權力盤根錯節,朝廷出現可笑的皇權不下鄉的無奈局面。
「另外,朝中還可以依照各處驛站每月發送接收信件、接待百姓商賈住宿、存貨的數量,另外再發放一些賞錢。這般下來,原本的吏目和那些由將士轉變成驛站吏目的兄弟們,也能再多得一些錢鈔養家。」
「爺爺,此次四叔北徵得勝,朝中如何封賞的事情,您不是交給孫兒了嗎?」
當真是皇帝不願意讓自己的權柄,直接出現在地方上的鄉野之中嗎?
朱允熥則是接著說道:「孫兒以為,我大明將士們無論傷殘,心中都是想著報效大明的。如此之下,何不如讓他們還能為朝廷做事,朝廷也能多給他們一些實惠,好養活了一大家子人。」
皇太孫要下一處方圓五十里之地,作為我大明出兵將士駐紮之地。更商定,若是倭國局勢平定,大明可佔據北朝範圍之內,三成礦藏收益。」
這是真正觸及到仁政的事情了。
若是事情辦砸了,咱叫你吃不了好果子!」
「便是不能去送信,也可在驛站里做記錄信件,收拾屋舍,清點看管庫房的事情呢?」
朱元璋這一次沒有再詢問朝臣們的意見,而是看向依舊https://www.hetubook.com.com曬在太陽下的太子爺。
只是聽到這個時間點,他卻是皺起眉頭:「今歲我大明就要出兵倭國?」
而且這一次,您又將封賞四叔北徵得勝將士的事情交給了孫兒來辦。兩件事剛好是撞在了一起,如何安置那些傷殘將士的事情,不如也讓孫兒就在直隸辦了。
到這裏,朱元璋方才收斂心神,看向蔣瓛:「皇太孫與那倭國使臣,都商議出了什麼。」
雖然聽著都一樣,都是倭國來的使臣,但如今倭國境內情形正處於南北分治,這個時候皇帝將那南朝吉野寺麻稱之為倭國使臣,其含義已經昭然若揭。
所以人心中都明白了太子爺的意思。
朱允熥說道:「孫兒先前就在想,大軍得勝,這是好事。可如何安置那些傷殘將士,卻是個讓人頭疼的事情。」
這便是重振中原漢家正統,驅除韃辱,重整漢家江山的大明洪武皇帝。
沉吟片刻后,只得緩緩開口:「朝廷若能借驛站改制之事,妥善安置軍中傷殘將士,當為我朝又一仁政。」
朱元璋只是笑了笑,依舊無聲的揮揮手。
朱允熥嗯了一聲,點頭道:「孫兒以為,朝中奉養銀子,不少但也不多,大抵是夠那些將士一家老小有口飯吃。」
相較於朝中官員數量而言,大明朝最多的卻是那些並無官職,卻還在官府衙門裡做事的吏目。
朱標有些無奈,眾目睽睽之下,他又沒辦法脫身。
朱允熥用力的點著頭。
蔣瓛方才低聲開口:「啟稟陛下,昨夜諸國使臣下榻驛館鬧出了事,皇太孫深夜前去安撫諸國使臣。」
在後世,這樣的制度,可是在某一段時間內大為盛行。
待到眾人散去,偏殿里除了https://www.hetubook.com.com皇帝和太子爺,便只有錦衣衛指揮使蔣瓛留了下來。
朱標默默的笑著,伸出雙手拍拍自己的雙腿。
……
正是以此,長久之後,地方上便很容易形成,明明有朝廷正印的州府明堂主官,但地方上的很多事情,往往都要經由那些衙門裡的老吏目,及其身後氏族的支持,才能辦成一件事情。
倭國的事情,朱元璋已經交給了朱允熥去辦。
似乎是因為這一場大病,太子爺生出了閑雲野鶴的性子。
朱元璋點點頭。
「如此,便是朝廷安置將士于驛站作為吏目,也不會短缺了錢鈔支出來源。」
朱允熥沉聲答應:「爺爺放心,孫兒定然會辦好此事,絕不會寒了將士們的心!」
這時,他見老爺子面有疑慮。
等到殿內再無外人之後,朱元璋則是目光幽幽的看向不遠處的太子爺。
他說的是倭國南朝使臣吉野寺麻,但皇帝回的卻是倭國使臣。
朱元璋臉上一笑:「太子,你家兒子說的這件事情,你如何看?」
蔣瓛察言觀色,繼續小聲道:「皇太孫事後與倭國南朝使臣吉野寺麻會面商議。錦衣衛副千戶孫成尊皇太孫之令,于錦衣衛衙門報備存檔。」
他目光如炬道:「這件事,爺爺也一併交給你了。記住了,驛站改制,賺多賺少,都不妨事,大不了爺爺這萬壽節不辦了。
詹徽等人站在一旁,垂足合手,眼帘下沉。
朱元璋鄭重的點頭,表示了認可。
他雖為朝臣,但又是皇帝心腹家臣,有很多事情是不便在朝中官員當面,說出來的。
蔣瓛點點頭:「皇太孫與倭國使臣商議時,已經探出對方實情,至多明歲,再多不過再下一年,南朝就要不敵北朝。」
隨後,則是被寵溺和期m.hetubook.com.com待所取代。
他向著兒子招招手:「你過來些,今日允熥提及的軍中將士轉為驛站吏目之事,我見你似乎還有些話不曾當著眾人之面說出口,目下便只有咱爺倆,你且好好的說說。」
不過幸好陛下無恙,皇太孫業已長成。
朱元璋這時候還在觀賞著那幾張郵票雛形,聽到蔣瓛的話,只是嗯了一聲。
朱允熥當即開口道:「爺爺,目下離著您萬壽也沒有多少時日,孫兒想著,這驛站改制的事情,還有推行售賣郵票,就限定在直隸之內。
蔣瓛當即開口:「臣叩謝陛下,臣等為國效力,為陛下盡忠,不求賞賜。」
不知歷朝歷代的皇帝們不願意,而是他們做不到。
被自己親爹突然來了這麼一嘴,剛剛才再次拿起書卷的朱標不由一愣,只得是無可奈何的將手中書卷收起,放在一旁的案几上。
軍轉吏。
朱元璋看向一旁陽光下的太子,心裏不滿的嘀咕了一聲,隨後吩咐道:「與常升說,這件事情低調的去做,不要傳揚出來。錦衣衛暗中監視倭國那個……另一幫人,今歲便不要他們歸國了。另外,抽調的將士要安頓好家人,你們錦衣衛要放些人手進去,如今更要提前趕緊安插了人手去倭國。」
他當即開口道:「皇太孫與那倭國使臣商議許久,定下我大明今歲出兵倭國,相助倭國平定國內之亂,穩定倭國朝局。
說著話,朱元璋再看向朱允熥,臉上露出了一些無奈。
「嗯,你且去辦吧。」朱元璋點頭揮手,然後看向詹徽等人:「你們也都去吧,近來朝中之事頗多,爾等要輔佐皇太孫,將諸事辦的妥當,辦的漂亮,萬不可出了差錯。」
這一次,不只是朱元璋點頭認同。連帶著詹徽等人亦是點頭贊同。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