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天塹亦可變坦途

這大概是為了給整條戰船平均配重,在後艙增加了兩台蒸汽機之後,更換船頭的撞角,用以確保戰船不會後重前輕。
老爺子的眼睛已經開始放光了。
登的還是在進行炮擊試驗以及即將開始的航行試驗的新式蒸汽戰船,這讓張二工有些犯難。
朱元璋今天顯得很興奮,雙眼不停的在造船平台上巡視著。
若是今天這個時候,被安裝在戰船后艙的蒸汽機炸了?
張二工心中無奈的長嘆著,拱手領命。
畢竟,蒸汽機的研製過程中,就發生過多次爆炸事故。
便是站在隨波顛簸的戰船上,臉上卻透著激動的光彩。
船頭上原本明制戰船所具備的撞角,也被更換成了鋼鐵構建,且將整個船頭包裹住。
接下來,臣等便要試驗戰船航行時,火炮的射擊準度如何。」
此法若是成功,則中原這兩條大江大河,以及那無數的河道,再不需舟船便可橫渡。」
便好似是隨著張二工的敘述,老爺子自己就已經親臨了造船的全過程。
「孫兒自是清楚。」朱允熥輕言細語,解釋道:「若是天塹變坦途,我朝百姓南北往來便再不需借舟船之力。而商賈行商亦可節省舟船之費,貨物再至售賣之地,百姓購進之價亦可節省。」
老爺子啊了一聲,臉色鄭重了起來,語氣也變得深沉:「減水壩又與跨越這大江大河有何干係?熥哥兒,若是我朝能將這大江大河之天塹,順服為坦途,你可知是多大的影響?」
他揮手指向平台上最大的一艘在建戰船:「這是水師五千料的寶船吧,這一條船需要多久才能完工?」
張二工臉色凝重,隨著在朝中為官日久,他終還是體會到官場上的規矩和皇權的森嚴。
僅僅是從應天城跨過城外的長江,踏足江北之地,就需要一整日的時間。
于大明的尋常戰船相差無幾,就連船艙甲板上的桅杆,也依舊保留著,且並未曾有過削減。
他燒水泥、造蒸汽機、造火車、蒸汽戰船,從事的事情到底還是和治河、建橋有所不m.hetubook.com.com同。
朱允熥點點頭。
老爺子連連欣慰點頭:「還是讀書的好,要多讀書,更要給書上的東西都用上才最好。」
說到這裏,朱允熥停頓了一些,看向老爺子。
朱元璋這時候已經深陷天塹變坦途的暢想之中,以至於他自己都不曾發覺,自己抓著大孫子的那隻手一直是緊緊的攥著。
即便是已經看了許久,朱元璋對身邊造船平台上的在建船隻,也是感覺好奇和興奮。
只是張二工每每都是各種造船上的生僻工藝名稱脫口而出,朱元璋也不尋思去理解,就是拉著要張二工說道清楚。
他與潘德善,亦如他與張二工,往往都是就一個問題,提出一個可行性的解決辦法。
張二工連連點頭,稱讚道:「太孫殿下天資穎慧,實在是微臣所不能及的。微臣能有今日的這些功勞,全是太孫殿下所賜。殿下時常有奇思妙想,讓微臣等人茅塞頓開,事情也就辦的更順了。」
就算水泥減水壩存在不可靠,但只要它能立在江河中抵禦水流的沖刷,到時候大不了將那些個水泥墩子建造的間距拉近一些便是。
如今這條蒸汽戰船,是大明的第一艘新式裝配了蒸汽輪機的戰船。沒人情況,在徹底確定之前,這條船會發生什麼事情。
只要橋面足夠的高,就不用擔心會被水流衝垮。
眼瞅著老爺子興緻沖沖的就要直接跨上走江船,朱允熥輕喊一聲,疾步上前,輕飄飄越過棧橋和船舷,停在甲板上,探手伸向身形有些不穩的老爺子。
這一頭朱元璋已經帶著兩個大孫子,沿著最外側的造船平台往江邊碼頭而去。
皇帝要乘舟登船。
說著,老爺子眼神激勵的望向朱允熥。
朱元璋頓感好奇:「你與太孫商榷而得之法?」
對方立刻會意上前。
而至於究竟該如何解決,還是得要潘德善、張二工他們去具體探究。
朱允熥忍著手腕處的脹痛,望著走江船已經是靠在了蒸汽戰船旁接駁,立馬輕聲呼喚著。和圖書
只是稍稍細想,估摸著水泥的可塑性和堅固性。
自從張二工以匠籍成為大明朝的官員之後,朝廷亦是有過數次考功,從朝廷治下的匠籍裏面遴選功績或是才能足夠的匠人,晉陞成為匠官。
不遠處的朱高熾用手肘撞了撞身邊的張二工。
「先往那邊繼續射擊一輪。」
朱元璋舉目望去,巨大的桅杆,高高豎立在甲板上。因為是要停泊,對裝配的新式火炮進行設計試驗,以檢驗新式火炮在蒸汽戰船上的合配度。
每見一樣新奇事物,便要拉著他的工部左侍郎張二工詢問細節。
朱元璋皺眉細想,倒是也想起來河道總督前些日子,上過一道奏章,上面便有提及減水壩。
「那水泥又如何確保所造橋樑不被衝垮?」朱元璋急聲詢問,雙眼滿是期待。
「俺只是在想,這千里大江,中原百姓橫渡者至今夕又有幾何?南北往來,唯有渡船而過。」朱元璋拍拍身前的船舷欄杆,輕聲道:「不知何時,我中原百姓才能平步越過這道天塹。」
他轉頭看向這位質樸的新晉工部左侍郎,低聲道:「我記得沒錯的話,水泥一事,侍郎也是有經手的。今日熥哥兒所言,可否當真?」
作為開國皇帝,朱元璋深諳兵事,幾句話便將這蒸汽戰船最重要的問題指出。
朱允熥悄然看了有過:「爺爺有何心事?」
望著前方的江心洲,因為腳下隨波逐流的走江船,而不斷起伏的畫面。
朱元璋頓時心中一顫。
在江心洲和岸邊中間的夾江里,下了船錨的蒸汽戰船上,最高的那根桅杆頂部,一名望手正手抱桅杆,不時的眺望向岸邊,時而又低頭,似是在與穿上的人通報皇帝的位置。
「爺爺,到地方了,該上船了。」
朱元璋微微一探。
朱允熥有些無奈,整個朝廷,這話也就張二工能說。而他更無奈的是,就連張二工現在也變得有些『巧舌雌黃』了起來。
朱元璋在甲板上走到面朝江心洲的一側,望向岸邊一片被火炮狂轟濫炸后的場地,隨口和-圖-書道:「那些都是今日試驗所造成的?火炮在船上的準頭如何?威力又有幾何?若是戰船開動起來,又能否保證準頭依舊?」
朱允熥看了張二工一眼:「勞煩張侍郎安排船隻讓我等登船。」
朱元璋面帶笑容,連連點頭,臉色欣慰。
一旁的朱高熾則是開口道:「有載,秦有同工同做之法,秦之強弩軍械,專人責成一處。想來,熥哥兒便有從此處借鑒之意。」
僅僅是這麼一會會兒的功夫,張二工已經想到了施工的辦法。
朱允熥徐徐道來,神色平靜。
哐哐。
朱允熥踮腳瞅了兩眼遠處江面上的戰船。
甲板上飄散著的硝煙味,表明火炮的射擊試驗已經持續了很多次。
張二工立馬用手指深掐手心,讓自己將這個恐怖的念頭從腦袋裡趕出去。
這些日子,因為自家兩個崽崽被養在乾清宮,自己在老爺子那裡的地位可謂是江河日落,與過往那是大相徑庭。
「天塹終有坦途日。」朱允熥臉色堅信,笑道:「潘德善在黃河河道上,以水泥築造減水壩,抵禦上游洪水,減輕下游衝擊。
「讓人先回船上,叫蒸汽機熄火。再多叫走江船游曳于蒸汽戰船周圍,以備不時之需。」
麾下領了命,當即便去江邊的碼頭棧橋上安排事情。
這話就聽的朱元璋愈發滿意。
朱允熥在一旁向著江心洲舉目眺望了一會兒,揮手指向一片密林。
張二工微微皺眉。
自己擁有的只是這個時代所不具備的知識點而已,到底該如何實施,還得將就術業有專攻。
張二工看向一直站在甲板上的一名綠袍匠官。
皇帝今天備受震驚和衝擊。
最後,他才繼續道:「而最重要的是,若天下江河皆可變為坦途,我朝大軍南征北戰,將神速也,戰馬不停,大軍一往無前,朝夕而至。
臉上微微一笑。
待爺孫站穩腳跟,朱高熾、張二工等人也都一一登上船艙甲板。
張二工沉吟良久之後,還是開口道:「只要潘總督的水泥減水壩真的能立在黃河河道之中,那殿hetubook.com.com下所言便絕對可行!」
隨後他便轉身與麾下官員安排皇帝、太孫等人的登船事宜。
老爺子的聲音有些大,甚至是變得顫抖起來。
若有橋樑橫跨江面,一萬人的兵馬北上,只需個把時辰足以。
朱元璋抖起衣角,雙手背後,側目望向張二工:「如此說來,現在更快了?」
一支萬人的京軍,從應天城出發,前往宣府鎮需要多久的時間?
朱元璋當即轉身,伸手抓住朱允熥的手腕:「熥哥兒!你將方才的話再說一遍!」
「嗯?啊!」
朱允熥輕咳一聲:「只要潘德善的水泥減水壩築成,便說明朝廷可以藉助水泥減水壩之法,在這江面之下打下一個個的樁子,高出水面,再於其上建造橋樑橋面,那時候則無需擔憂江河之水的沖刷,可保百年無憂,到那時天塹亦可便坦途。」
朱元璋手掌緊握朱允熥的手臂,這才止住因為準備不足便要跨上走江船,而有些晃蕩的身子。
水泥墩子建造的高一些,也可防備將來可能發生的大洪水。
他本只是一句暢想而已,卻不想竟然會從大孫子嘴裏,聽到確鑿的可行性來。
引得一旁的朱高熾和張二工側目看了過來。
應天出兵,無須舟船耗時,鐵蹄陣陣跨越江河,直往九邊塞外,暢通無阻,行軍之速倍增之。」
水師戰船需要停靠在龍灣碼頭,將這萬余將士送往江北,且還要拉送戰馬、軍械、糧草等等軍用之物。
先前臣等方才驗證過停泊下錨后,新式火炮在戰船上的射擊準頭,已經可以確保無誤。
「爺爺小心。」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氣,他不懂建橋一事,卻知道只要這些水泥減水壩的樁子若是當真能抗住江河之水的沖刷,那在這些樁子上橫跨建造橋面,絕對是可行的法子。
張二工朝著朱允熥拱了拱手:「臣等時前與殿下商榷,得流水同工作業之法。如今,便是這五千料的寶船,龍江造船廠也能在十月之內完工下水。」
「近來做的不錯。」
他想了一下那一句今日天塹變坦途。
二百m.hetubook.com.com多丈的路,很快便在朱元璋那濃郁的求知慾中走完。
朱允熥輕笑一聲:「中原橋樑歷來皆為石、木為主,因其質地,跨度至多不過數十百來米。而如長江黃河,河深水急,橋樑橫跨,不提建橋材料質地,單單是這水流流速,就能衝垮所有的橋樑。」
「孫兒與潘德善就黃河河道減水壩施工,做過推演。上游築壩攔截分流河水,減水壩位置清理河床淤泥,深挖至底,澆築水泥墩,層層累上。待水泥墩凝固,再清開上游攔水壩,則減水壩成。」
而在船尾,卻有著兩根巨大的鋼鐵圓筒探入水中,連接著在水面下的巨幅螺旋槳葉。
朱元璋目光一閃,抬頭看向遮蔽住自己眼前整片視野的龐大戰船,連忙低頭皺眉,鬆開大孫子那條一直被自己抓在手心的手臂。
望著因為密封性而不得不斜插入水的傳動桿,朱允熥倒是也很想登船,親自體會一下。
「回陛下,若在過往,這一條五千料的寶船,拋開備料備工諸事,僅在這造船台上,就需要龍江造船廠一整年的光景才能打造出來。」
雖然只是末流,但影響卻是非凡的。
且不說往後的路程如何。
因為試驗,目下這艘大明第一條蒸汽戰船上,並沒有官兵,只有少數複雜戰船正常航行的水師水手和炮手,和數量眾多的匠人,在幾名自龍江造船廠獲封朝廷官職的匠官在。
他抬頭,小心的看向一旁的皇太孫,希望皇帝陛下能打消登船的念頭。
通過那條搖搖晃晃,掛靠在船舷外側的樓梯,朱元璋滿懷期待的踏上蒸汽戰船。
想著想著,張二工已經開始在心中盤算著應天城外,長江上下游哪些地方是可以讓朝廷用來建造跨江橋樑的。
朱允熥連忙躬身頷首,只是心裏卻是嘀咕了兩句。
江邊碼頭棧橋上,早就已經停泊了幾艘調過來的走江船。
「回稟陛下,新式火炮經過改進,原本準頭就比我朝舊有的火炮更加精準。如今上了戰船,雖因水流有所顛簸,卻可保證如舊有火炮一般,兩輪試射之後,準頭確保正確。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