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 土人宣言?

李雨龍心中卻是稍稍鬆了一口氣。
張輝眉頭一挑:「哦?還有什麼事情是朝廷不知道的。」
「這些……千真萬確?」
朝廷本來是好意,對土司府縣穩紮穩打,讓其保留原狀。
那件事情所有人都沒敢和朝廷說。
土司府縣的人原以為朝廷是要加徵稅賦之類的,便覺得朝廷沒有推行到他們土司府縣,是他們的幸運。
聽到所有的解釋后,張輝幽幽的吐出一口氣。
有人要倒霉了。
誰能知道西南這一場生出來半年多的亂子,竟然是因為土人們要求土司按照朝廷新政去改變土司領地。
只是現在,李雨龍覺得自己還是應該說的。
而這樣的場面,也在整個縣城裡的各司衙門上演著。
「上官到來,下官有失遠迎,還請上官海涵見諒。下官已經在縣衙略備薄酒,為上官洗塵。」
李雨龍茫然不知,低著頭說道:「指揮使昨日帶著人出城往西南邊大庸所過去了,按照慣例來說,應當是快要回來了。」
原來是因為他們沒有進行新政。
至少現在大庸縣境內的所有土地,都是需要上繳稅賦的。
張輝臉色平靜,心中倒是有些奇怪。
李雨龍這時候又說道:「張鎮撫……土人們還有……還有一樁事情……」
都是負擔啊,也都是利益。
「土人們覺得是土司官員們不作為,欺瞞了他們朝廷要在土司府縣推行新政的事情,好繼續魚肉他們。加之過往……所以這亂子一下子就起來了。」
張輝眉頭微微皺起,卻發現了其中的漏洞:「那李縣尊你們這些諸土司府縣周邊的府縣官員,為何不早早的向朝廷奏明真相?」
張輝微微一笑:「既如此,我等便先進衙門說著話吧,等大庸衛的人回來了自然知道消息會趕過來的。」
說罷,李雨龍已經是提著官袍往縣衙外頭跑去。
他卻是不想,自己的身份,在應天城或許只能讓朝臣緊張一下,可若是出了京那就是活閻王。
張輝喝了一口m•hetubook.com.com茶,放下茶杯的間隙,側目看向李雨龍:「李縣尊是江西饒州府人?」
說完之後,張輝的目光便從眼前這座縣衙里的所有人臉上掃過。
李雨龍低聲小心的解釋著,目光不時的觀察著張輝的臉色。
差役見知縣這般慌亂匆忙,趕忙動了起來。
就在李雨龍準備展開說明,潘陽湖的美景到底是怎樣的時候,張輝卻是忽然話鋒一轉。
李雨龍在眾目睽睽之下,有些無奈的低聲說道:「還請上官知曉,那些土人現在已經是四下串聯起來了。他們對外說……對外說,現在土司官員們欺上瞞下,他們要替陛下清剿奸佞,要做陛下治下的明人……」
洪武新政已經有幾年了,即便大庸縣天高皇帝遠的,也早就知道這些事情,並且新政的一些手段也已經在大庸縣攤開了。
見到張輝這幫身著飛魚服的錦衣衛終於是來了,李雨龍懸著那顆緊張不安的心,臉上卻滿是笑容,雙手兜在一起快步上前。
說完之後,李雨龍整個腰都彎了。
聽完之後張輝卻是面露意外。
這大庸縣令倒是表現的過分緊張了。
而若是朝廷知道了,派了大軍過來。
當他帶著人慢悠悠的趕到大庸縣衙前,便看到一大群人已經是等在了衙門口。
土司府縣的官員們更是什麼都沒有,只是和過去一樣按照老規矩盤剝土人們罷了。
他知道這個地方,但從來都沒去過,卻不妨礙他說些客套話。
說完之後,李雨龍雙眼悄悄的盯著張輝。
在他的身後,縣衙的官吏們亦是紛紛彎著腰低著頭,唯恐惹得眼前這些平日里殺人不眨眼的錦衣衛一個不快,便將他們統統給送去見各家的太爺太奶了。
土人們贏了,則大明朝便真的是大家一起新政改革。土人們輸了,大家的利益也沒有受到損失,繼續相安無事。
說著話,這位慌慌張張的大庸縣令,悄悄的打量了一眼張輝身後的眾多錦衣和*圖*書衛緹騎。
「樂安江畔樂平縣,倒是個好地方。」張輝不咸不淡的讚揚了一句。
帶著人進城的張輝走的很是悠閑。
李雨龍立馬笑著說道:「倒也算不上什麼,只是往下遊走上些路便是潘陽城,臨城可眺望潘陽湖,確是世間少有的美景。」
本來朝廷推行新政,地方上就阻力很大。
可話落在李雨龍的耳中,就變成了另一番意思。
畢竟朝廷都派了錦衣衛下來,很明顯是對這場亂子有耳聞了,並且也準備解決這件事情。
「因為諸土司那邊的土人們覺得土司有失偏頗不作為,土人們要求他們能和流府、流縣的百姓一樣攤丁入畝一體納糧。」
但是現在住在很遠的地方的皇帝陛下已經開始推行新政,要讓大家過上好日子,你們土司官員卻不作為,這就不行了。
李雨龍忽然沉吟了起來。
大庸縣衙里,面對錦衣衛的突然到來,知縣李雨龍慌亂的不知所措。
李雨龍眉頭一挑。
張輝下了馬,看向竟然是親自為自己牽馬的大庸縣令李雨龍,平聲靜氣的詢問著。
「土人們還說,他們不要做土人了,要做明人。大家過去雖然都是大明朝的人,但卻有土人、苗人、明人之分,現在土人、苗人們都要去當明人,不願意讓土司官員們繼續壓榨他們。」
其實這事誰也怪不了。
終於,張輝將話題轉到了這一趟出京的正事上。
這話已經是在當眾表揚李雨龍了。
可是慢慢的隨著時間推移,那些土司府縣的土人們才發現。
李雨龍再次愣住,肩頭一震。
這難道是錦衣衛要在大庸縣有大手筆,需要讓大庸衛的兵馬出力?
這才導致新南土司亂了半年多之後,朝廷才知道的原因所在。
這都叫什麼事情。
「李縣尊對朝廷新政是個什麼看法?」
李雨龍立馬坐正身子,滿臉笑容的點頭道:「回上官,下官是饒州府樂平縣人。」
他知道,自己若是將這樣的真相帶回應天,恐www.hetubook.com.com怕朝堂百官也會和自己一樣難以置信。
張輝點點頭:「本官出京前去了一趟禮部文選清吏司,岳州府境內諸縣主官考評,李縣尊的評價可是不低。可見縣尊是個做事的,百姓能有李縣尊做父母官,也是本縣百姓之福。」
縣衙的差役已經是送來了茶水。
張輝笑笑:「如此說來,李縣尊也是體察民情,時常在城外與百姓打交道的。」
李雨龍都沒敢說,土人們的這些話不是隨口散播出來的,而是已經弄出了一個非常正式的剿討檄文。
張輝見對方已然坐下,這才點點頭,帶著過來的麾下入座。
「上官請上座。」
土人們現在就是認定了土司官員是壞的,而他們敬愛的皇帝陛下卻並不知曉。所以他們要發起鬥爭,要將那些個土司官員都給砍了,然後他們就能當皇帝陛下的子民,成為真正的明人。
張輝卻是笑著搖搖頭:「李縣尊乃是本司主官,在下不過是奉旨出京來此辦事,規矩不能廢,在下也不敢喧賓奪主,還是縣尊上座吧。」
李雨龍心中默想,沉吟片刻后回道:「都是一幫不知恩典的東西,枉顧皇恩,魚肉百姓,這樣的人該是千刀萬剮了才是!」
「這……」
李雨龍很肯定的點著頭:「下官所言千真萬確!若不然,那些土人現在早就打到大庸縣了。眼下土人們和土司官員的土兵已經打過好幾場了。
當初秦王殿下,可是讓城外的澧水河河水好幾日才散去血紅色恢復正常。
李雨龍愣愣的笑著:「下官雖然只是個縣令,卻是深受皇恩,自然不敢忘了本職。仰仗朝廷善政,本縣鄉民們都本本分分的耕種做事。」
張輝笑笑:「李縣尊公忠體國,在下今日確也當面知曉了。只是不知,李縣尊對近來西南諸土司之亂,有何見聞。」
隨著張輝一聲令下,隨行的錦衣衛緹騎們紛紛駕馬到了衙門邊的院牆下。
這時候張輝又是話鋒一轉:「只是啊,如李縣尊這樣的和圖書父母官卻還是少了些,若不然本官也不會奉旨出京。」
而事情最開始,是因為朝廷在推行洪武新政各項政策的時候,本意是為了諸土司的穩定,而暫時沒有將新政推行到諸土司。
差役則是想到先前在城門處的話,趕忙又說道:「老爺,還是趕緊準備吧,那邊錦衣衛先前說讓指揮使他們都來縣衙的。」
原本就遭受土司官員們層層壓榨的土人,就不爽了。
「有勞縣尊了,不知大庸衛的將軍可到了?」
這錦衣衛北鎮撫司的上官過來,沒有說旁的,反倒是聊起了這些閑話,那就至少說明不是針對自己,或者自己並不是主要的。
官兵們下馬,分出人手將戰馬拴在衙門前的拴馬柱上,派人看守。另一部分的人則是直接進了縣衙,分守各處。
李雨龍眼神火速的掃向本衙的縣丞、主簿,隨後立馬說道:「自然是好事,上官可能不知道,自從新政以來,大庸縣的鄉民們都是對朝廷說好的,都說陛下仁慈,如今百姓們的日子也比過去好上許多了。」
不多時,大庸縣縣衙前,整個縣衙的人都出來了,神色不安的等在衙門口,望著城門過來的方向。
然後矛盾一層層的激化,徹底成了亂子。
果然是為了那件事情來的。
李雨龍帶著一大幫官吏,姿態殷勤的簇擁著張輝進了縣衙。
西南的府縣個個都要在原本的開支上,再加一筆軍糧供應的開支。
過去你們土司官員壓榨我們,我們土人沒法子改變,也沒法子說,因為所有的土司府縣都是這樣。加之土司府縣內部,都是以姓氏血緣為紐帶,更偏向于原始的生存法則是一直適用的。
在差役茫然的注視下。
事情其實就是這麼個事情,但任誰第一次聽到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可一旦有了對比。
「來咱們縣衙?」
他總不能說,自己和其他人是樂見土司府縣亂起來吧。
李雨龍領著本縣的縣丞、主簿、典吏,站在正堂下,看向那塊明鏡高懸匾額下的和-圖-書主位。
李雨龍忽的彎腰,雙手猛的拍著大腿:「快!讓人奉茶,快快快!將縣丞、主簿、典史還有六房的人都叫出來,咱們去衙門口等著上差到來!」
總結性的說了一句之後,李雨龍便將西南諸土司這一場已經進行了半年多的亂子前因後果都說了出來。
本還要念叨幾句古人描寫潘陽湖詩句的李雨龍,差點被憋住,臉上一下子就慌亂了起來。
隔壁鄰居家的日子怎麼越過越好起來了,而自家的日子還是那麼清苦,餓一頓飽一頓的,上頓不接下頓。
說著話,李雨龍捏著衣袖小心翼翼的擦拭著額頭上因為緊張而滲出的汗水。
他坐在椅子上,彎著腰,滿臉的笑容,連連點頭卻不好說話。
張輝終究是在心中選擇了相信,即便他覺得這樣的事情此前聞所未聞,讓人難以接受。
只是坐下后,李雨龍還是只落下了半張屁股在椅子上。
土司那邊覺得這件事情可能會讓陛下不悅,所以一直不曾說出來。他們覺得,只要自己將土人們引起的亂子壓下去,事後該是怎樣就還是怎樣的。」
堂下,大庸縣縣城、主簿、典史等人,這時候皆是默默的轉口看向縣令李雨龍。
李雨龍看著張輝的神色和語氣,知道說的這番話不是客套,瞧著張輝和進來的錦衣衛頭目們都不曾落座,便只好彎著腰回到那張本就屬於他的大庸知縣的位子上。
後來也不知道事情是怎麼傳的,就變成了土司府縣的老爺們不願意按照朝廷新政的意思改革,這一下土人們自然是不願意了。
這就造成了西南地界上,可能相鄰的兩個縣,一個縣是在進行新政改革的,而另一個土司縣就全然不動,一切如過往。
李雨龍深吸一口氣,卻覺得自己若是當真說出真相,恐怕朝廷都不敢相信,更不要說眼前這位看似面善,背地裡卻不知道殺過多少人的錦衣衛千戶官會不會相信了。
新仇舊恨之下,這場亂子也就徹底爆發了出來。
然後土人們就發現了原因。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