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兒女的歡喜,覃江龍最後對著跟了自己一輩子的婆娘,小聲說著:「嫁到我家辛苦半輩子了,等這次我帶著人領到銀子,就在城裡買幾間屋子。回頭再買幾個伺候人的丫頭,每天就伺候著你和爹娘。」
朝廷在大庸縣招工作幹活,給足錢糧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一般,在西南的十萬大山裡飛快的傳遞著。
一旦人頭數確定好之後,就會那些後面帶來的人交割給各處工地的管事帶走。而那些拉人頭的百姓,就會被帶到城裡交割銀錢。
文書想了想便點頭道:「那咱們兩就到門外去說。」
朱允熥看了一眼身邊的朱高熾。
覃江龍嗯了一聲,畢恭畢敬的跟在文書後面出了賬房。
過去要是有人說朝廷會給他們好處,定然會招來一頓唾罵。
「覃江龍,此次一共拉來一千七百一十三人,合銀三千四百二十六兩。確認數目,若是無誤,便在這幾處簽字畫押。收好銀票,萬不可丟了,若是丟了回頭再拿銀子可要麻煩的。」
老父母聽著兒子這般孝敬,自然是連連點頭。
婦孺老幼站在道路兩側,滿眼期待的望著自家的兒子、丈夫、父親。
畢竟大庸縣才多大。
人群中,人人目露羡慕。
從茅岩河對岸永順宣慰司境內過來的人,自然不會有家人陪伴。
所為的就是要讓接下來過來的百姓們,能看到朝廷的誠意。
大多都是已經確認好了人頭數,簽字畫押過的,只不過是聚在這裏看熱鬧罷了。
覃江龍卻是看了一眼周圍亂糟糟的場面,低聲道:「能勞煩官爺移步嗎。」
「官爺,小人有件事情。」
這覃江龍一個人就足足拉來一千七百多人,得手三千四百多兩的銀子。
「加上剛剛來的這一批百姓,現在咱們這裏已經來了整整一萬三千四百五十二人了。」
有覃江龍之前帶回家的銀子和東西,一家人現在只想著能賺更多的銀子。
「李縣尊回去便允了這件事情吧,只是還有幾樁事情需要注意的。」
覃江龍又對已經年邁和-圖-書的老父母說道:「家裡的地能不種就不要種了,您二老也都上了年紀,給鎮里其他家種便是,咱們家收些口糧就好。
可這一次,在那一千五百多名大庸縣百姓帶著朝廷發的銀子回家,再也沒有人會質疑了。
覃江龍又對兒女叮囑道:「你兩在家也沒什麼事,往後沒事就往麻陽村跑,盯著一些,家裡爺爺奶奶也多照顧著。回頭去了縣裡,爹給你們送進學堂,說不得往後你們也能讀書做官尋個好婆家。」
兒女立馬是樂的不住點頭。
在他身邊的朱高熾笑著接過李雨龍遞過來的文書。
覃江龍點著頭應了下來,便轉身看向路上的人群。
「兄弟,要是等下賬房官爺帶了話回來,縣尊老爺允了這件事情,不知道兄弟能不能帶著咱們這些人一起發財?」
這一次大夥都是帶著拉一個人頭就能賺二兩銀子的念頭回去的。回去之後,也確確實實都是下了苦功夫去拉人頭的。
他招呼了一聲,便開始頭也不回的向著大庸縣城方向趕路。
在當日給百姓們發銀子的橋頭,也已經建起了一片營地。
這在往日,就是將整個茅岩河鎮給賣了,也賣不出這麼多銀子。
去縣城,賺銀子。
一千多兩的銀子!
那麼多的銀子,這些百姓接下來還要幹活,自然是不可能帶走的。
大營里也很快就傳來了消息。
為了能讓接下來源源不斷從大山裡走出來的百姓看的真切,朱允熥更是讓輜重營和大庸縣,將百姓們的工錢三日一發。
大山裡頭,雖說道路難走,可人們之間總是沾親帶故的。
等回頭咱們家在縣城了安家,我就在城外買上一些地,再雇幾家人,咱們家到時候不用再幹活都有吃不完的糧食了。」
這件事其實早就在他們的計劃之中,原本還準備等時機合適的時候,在大庸縣找些人出來干這事。
覃江龍立馬點頭:「勞煩官爺。」
第八天。
朱高熾繼續道:「李縣尊你且上前,我與你細說。」
從山裡來了一萬和-圖-書三千多人,這就變相的讓西南十萬大山裡的那些土司們,少了一萬三千多可能拉進對抗朝廷改土歸流隊伍里的力量。
要不是只有自己一個人,導致消息在第三天就被同鎮的其他幾個人知道,然後學著自己如出一轍的一個人頭分出一兩銀子,在場這兩千五百多人的人頭費,都得是自己的!
這次朱允熥沒再開口,而是朱高熾接過話。
李雨龍點頭如搗蒜。
文書笑了笑:「朝廷也沒有說,你們必須要在工地上幹活。只是不去幹活,還要拉人頭,這倒是你頭一個提出來的,我得和縣尊請示一下。」
「你不準備去工地上做工了?」
大庸縣的文書和大軍輜重營的文書每日都要準時聚在一起辦公。
如同覃江龍對家人的叮囑和安排一樣。
所有從山裡頭走出來的百姓,都要首先在這裏登記造冊,然後和拉人頭的百姓們確定好具體的人頭數。
等到一名文書將覃江龍的名字念出,瞬間就吸引了在場所有人的注意。
消息在夜裡頭被分別送進了縣衙和城外大營。
茅岩河鎮的婦孺老幼們,聚在自家二郎跟前,小聲的叮囑著。
現在倒是有人主動提出來,可不是正中下懷。
即便是在往年,可能會為了爭奪一條河水而發生過衝突的幾個村子,這個時候也盡數放棄前嫌,擁有著共同的目標。
只不過前面已經確認了人頭數的人,大多也就是拉來一兩百人,再多也不多就是三四百人,得個七八百兩的銀子。
一道道的諭令,不斷的從大營里送出。
大營外的山頂上。
像覃江龍這樣的人還有很多。
文書擺擺手,思考了一下才回答道:「想來也不是難事,畢竟都是為朝廷做事。不管你是去拉人頭還是在工地做事,不都是為了朝廷?你在這裏等等,我現在就去找縣尊問一下。」
隨著兩人走出賬房,還在裏面的百姓紛紛轉身,離著門口近的更是眼神好奇的看向外面,豎起耳朵想要聽一聽這位到手三千四百多兩銀子的覃
hetubook.com.com江龍,到底會和官老爺說些什麼。
文書抬起頭臉上露出笑容,他對這位一個人就能拉來一千七百多名百姓的人,很感興趣。
覃江龍卻是將自家的人喊過來,看了一眼日頭快要到出發的時辰,便低聲叮囑道:「我帶著人去縣城幹活的時候,你們在家也不能忘了繼續去對面永順招人,還是一個人頭一兩銀子,托請咱們家在對面麻陽村的親戚幫忙。只要來了人,就讓他們去縣城,到時候報我的名字或者尋我都可以。咱們家能發多大的財,就看這一次了。」
這裏兩千五百多名即將前往縣城幹活的人裏面,有一千七百多人是通過自己和對岸麻陽村的人給拉過來的。
從那些百姓們拿著錢回家后的第五天晚上開始,就有人陸陸續續的帶著人回來。
大庸縣縣令李雨龍滿臉紅潤的拿著一份文書,從山下滿頭大汗的趕了上來。
文書點頭道:「有什麼事情,只管說。」
如茅岩河鎮這般好似大軍出動的場面,這幾日接連在整個大庸縣周邊的大山裡發生。
覃江龍的眼神瞬間警惕起來,沉吟半響之後才點頭道:「咱們還是等縣尊老爺允了再說也不遲。要是縣尊老爺點頭允了,我一個人肯定是做不了這件事情的,要是人多一點,進了山裡頭相互也能有個照應。」
在人群最前面,覃江龍自然是最引人注目的。
原本他還有所擔心,但現在太孫都點頭了,大庸縣合該是要發大財的。
而在城外另一個方向。
倒是心裡頭還是念叨著,要將今年這一茬莊稼給伺候好。
往日里總人口不過四五百人的茅岩河鎮,此刻鎮外的路上卻聚集著不下三千人。
家裡的父母妻兒,紛紛點頭。
自古財帛動人心。
朱允熥正在看著山下橋頭安置百姓的營地。
以至於此前和覃江龍一同在縣城幹活,回來拉人頭的其他幾人,眼睛里隨時隨刻都透漏著羡慕的神色。
而在大庸縣城外。
這算是答應下來了,只等縣尊點頭同意這件事情。
文書看了已經有了要跳出做苦力,轉為拉人頭轉銀子的覃江龍一眼,笑了笑便轉身離去。
本村本鎮的人都不夠他們拉人頭的,這些從縣城做工領了錢回家的百姓,自然就將目光投向了更遠的地方。
錢糧自然是足數撥付。
「曉得曉得。」
李雨龍立馬頷首低頭,等待著太孫殿下接下里的安排。
等這兩處地方視察完了,李雨龍還要帶著衙門裡的官吏和百姓們沿著澧水河,往下游過去,開始探查沿岸地質,確定接下來通往澧水河下游平原地帶石門縣的水泥路路線。
甚至還能在縣城外頭買上幾十畝一等的水澆地。
覃江龍跟著文書出了賬房,兩人站在廊下。
朱允熥終於是笑著開口出聲。
等拿到了銀子,直接就可以在縣城裡買一座院子,然後給一家老小都接進縣城裡過日子。
幾個有心思的百姓,已經是走出賬房,到了覃江龍跟前。
這些百姓最是清楚。
覃江龍在幾處要簽字畫押的地方按了手印,臉上帶著羞澀,看向面前的文書。
拉人頭自然是比在工地上幹活要賺錢快。
「這是好事啊。」
伺候人的丫頭大抵是真的會伺候人,只不過伺候誰就說不準了。
文書看了一眼面前的賬本,再看看眼前的人群。
幾人立馬面露笑容。
河道旁的修河架橋工地營地忙活然,李雨龍就要往開山採石建造水泥廠的地方過去。
這怕是比縣裡頭的好些大戶都要有錢了吧。
「殿下!殿下!」
就算是分出去一兩銀子的拉人頭費,可只要自己能將這些人在今天帶去縣城,自己也能拿到實實在在的一千七百多兩銀子。
他吭哧了幾下,這才小聲開口道:「官爺,小的就是想問問,要是小的不在工地上幹活,還能不能繼續給衙門拉人頭?」
李雨龍又說道:「剛剛縣衙那邊來了消息,有個今日帶著一千七百多人過來的百姓,說是不想繼續在工地上幹活了,但還希望能繼續為官府進山拉人頭。」
現在來縣城www.hetubook•com•com的百姓數量,早就超過預定的數目了。
說著,文書就開始想縣尊現在何處,是不是該回衙門了。
文書不禁下意識的問了一句,隨後雙眼一閃,也算是明白了怎麼回事。
那些路遠的百姓,也是託付了家裡的人繼續在更遠的地方拉人頭。
覃江龍又低聲問了一句:「您覺得縣尊老爺會點頭嗎?」
朱允熥面帶笑容。
茅岩河鎮去往縣城的道路上,早早的就已經聚集了數不盡的人。
婆娘羞答答的白了男人一眼。
縣令李雨龍第一時間從溫暖的被窩裡跑起來,安排衙門裡的人在城外安置那些回來的百姓。
而在賬房裡的其他人,也立馬沖了出來,紛紛表示要參与進來。
有了這麼多銀子,自己往後都不用再待在這偏僻大山裡的茅岩河鎮了。
已經成了所有人的共識。
於是加蓋了皇太孫寶印和大庸縣縣令正印的一種銀票文書,就交到了百姓手上,並且還在要存檔于縣衙架閣庫的賬本上確認數目簽字畫押,防止銀票丟失最後拿不到銀子。
可是整個西南又有多大。
倒是覃江龍有些可惜。
這些百姓,也不分漢人、土人、苗人,都聚在一起,熱切的討論著去大庸縣為朝廷幹活的事情。
有些離著大庸縣城遠一些的地方,人們早幾日就開始出發。
門后聽八卦的百姓們,頓時眼露精光。
誰能想到,覃江龍竟然能想出這樣的操作。
開始讓回來的百姓們,在縣衙這幾天準備好的營地外面,繼續擴建工人營地。
婆娘推了覃江龍一把:「趕緊帶著人去縣裡吧,千萬別誤了朝廷和官府定下的日子。」
大山裡的孩子,總是幻想著外面的世界是怎樣的,也總是想著能有朝一日走出去。
這覃江龍已經是身價三千多兩的人,自然再也看不上工地上那點工錢了。
如此一算,在剔除掉茅岩河鎮的婦孺老幼,光是這裏就聚集了不下兩千五百名要前往大庸縣為朝廷做工的百姓。
百姓們的智慧也在這時候展現了出來。
每日,李雨龍一睜眼就要在幾個工地上來迴轉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