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大國之重
第四十章 財政與補救

皇帝斷然拒絕。
網路上總有一股謠言,說秦漢時期對地方控制力怎麼怎麼強,實際上都是胡扯。
「臣等也沒想到,海關如此繁盛。」
王應熊則沉聲道:「但吃縣衙飯的實在太多,官吏之多,古之未有,怕是傾民力而養官,此乃為禍事啊!」
一等為鹽,實行專賣制。
商稅主要分為過稅和住稅,過稅則可稱之為關卡稅。
王應熊混身一顫,皇帝的言語,讓他有股發自內心的冰冷。
坐到了戶部尚書的位置,王應熊屁股決定腦袋,就想著裁撤官吏,直接道:「讓他們領兩份俸祿,著實浪費。」
朱誼汐揮舞了下手,補救起來:「上縣三七,中縣四六,下縣五五,據此而行,戶部可要好好去做。」
「當年可是言語,鈔關有十年過渡期限。」
「陛下,如今商稅司已立,不如將稅課司局給罷黜?」
而朝廷在縣設稅課局,府設稅課司,合稱稅課司局。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也就愈發強www•hetubook.com•com了,官吏自然也就越多。
幕府時期,對於過稅進行整理,合併關卡,渡口,將貨物分為三等。
凡渡口,關卡,必然會有過稅。
住稅主要分八種,時境過遷,如門店稅,塌房稅廢黜,商稅司經過整理,合併為四項。
「虧空啊!」
王應熊連聲賠罪,但看他的語氣和表情,誠意不足。
三等是普通貨物,十五稅一,如買賣耕牛,糧食等。
「是!」達成了目的,王應熊頗有幾分歡喜:「那,商稅呢?」
小國寡民,加上秦國幾百年來的治理,不強都有鬼了,就連趙國,在被坑殺四十萬人後,還能舉兵二十萬對抗燕國,能說其動員能力不強?
這對於財政來說,危害極大。
以漢朝舉例,一縣主官,包括斗食吏,加一起只有幾十人。
朱誼汐打斷其說話,冷聲道:「你是戶部尚書,分寸都忘了嗎?」
所以,這就是商稅司為何在短時間內,徵稅如此給力hetubook.com.com的原因所在,因為人是現成的。
「如今商稅與地方五五分,據老臣所知,每縣一年多則萬余塊,少則千余,不一而足。」
相較於其他三項,雜稅才是商稅的主流,最低十稅一,最高十稅三,鐵、酒、茶、醋是一種日常消費,消費量是極大的。
市攤稅,即營業稅;牙稅,征于牙人;契稅,則是田宅過戶之稅。
三老,里、亭長,都是由縣令任免的地頭蛇,例如秦末劉邦,他就是沛縣最大的混混,被詔安了。
朱誼汐擺了擺手,想著其六十二歲的年紀,一時間有些心軟:「賜座。」
朱誼汐義正言辭,飛快地轉移了話題。
頂多是經營上百年的關中力強罷了,鋪開到全國,立馬就相形見絀了。
「對於江南等地而言,如今這些官吏,應付起來自然綽綽有餘,但如貴州、雲南、甘肅、陝西等省,商賈較少,又缺田稅,虧空已然避免不了。」
地方衙門虧空,要麼停發俸祿,要麼從上交www.hetubook•com•com朝廷的賦稅中暫扣。
「商稅如故,依舊是五五。」
「建奴未滅,犒軍靡費頗多,且紫禁城還在重建,內帑不足,待十年後再言語吧!」
「那是因為,太祖時期,並未把胥吏算入,也無三老。」
在幕府時期,設置商稅司,將縣府的稅課司局,第一時間掌控在手裡。
「戶部整理一下,天下府縣,不再按繳糧來劃分,而是換算成銀圓來分。」
「好的,對於商稅,你了解多少?」
只是地位頗低,只有從九品。
所以,漢朝時期,民官比例,達到了誇張的八千比一,唐朝是2927:1;明朝,2299:1;清朝,911:1。
「沒什麼可是的。」
「微臣,微臣——」
「而洪武初年,全國不過兩萬之數,今民如國朝初年,而官竟數倍之,豈不大謬?」
住稅與過稅不同,由於其規模太大,且細緻,無法做到抽分,所以大部分只能選擇固定額度。
早在明初,戶部十三清吏司下,一倉科,倉科和*圖*書下設稅課司,負責商稅徵收。
擴充吏員入流,這是他多年來的堅持,被人給頂了,自然心裏不順。
二等為茶、酒、絲綢等貴重消費品,施行重稅制,即十稅三。
「不行,稅課繁重,我讓他們領兩份俸祿,就是故意為之。」
「對了,綏遠、寧夏、甘肅等省新立,河南、陝西飽經戰亂,地方十不存一,我有意新建移民司,專司負責遷移民眾之事。」
皇帝沉默了。
皇帝輕笑起來,旋即又搖搖頭:「雖說田稅三七,但商稅可是對半,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對半分?」
「哼!」聽聞這話,朱誼汐氣就不打一處來:「你是想說官多民少,十羊九牧嗎?」
「我知道!」
即,市攤稅、牙稅、契稅,以及鐵酒醋茶等雜稅。
「那,陛下,鈔關屬於過稅,隸屬於商稅,今若仍由海關總署徵收,怕是有些不合適吧!」
就連美國區區三億人,都有近兩千萬公務員,十五比一。
「微臣在吏部時曾算過,如今京官,算是佐貳https://www.hetubook.com.com胥吏,約莫六千餘人,地方則有近八萬眾。」
王應熊搖頭苦笑,當時真是大意了。
朱誼汐猶豫片刻,對於比例沒有更改。
畢竟商業繁榮的地方,治理難度也會加大,更需要錢來維持。
「謝陛下。」王應熊擦了擦冷汗,道:
雖說對上縣行三七,能夠增加中央收入,但卻不利於商業的繁榮,打擊地方的能動性。
商品經濟的繁榮,只是對於平原地區效果明顯,對於那些山區,則效果等若於無。
朱誼汐嘆了口氣。
如今自然要重新造冊,梳理州縣。
「微臣不敢!」
明朝之後,縣的分等,不再按照戶口,而是按照繳納錢糧數目,糧10萬石以下為上縣,6萬石以下為中縣,3萬石以下為下縣。
朱誼汐神色不悅,反駁的話到了嘴邊:「時境過遷,豈可一概而論?」
「商稅雖好,但卻多為細水長流,地方繁盛不一,商賈不齊,對於某些地方而言,實不如田賦……」
這與明清時期的士紳何異?
「可是——」
聽這話,朱誼汐老臉一紅。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