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搞最大的問題在於,單憑人的目力其實很難判斷導彈是否足夠接近敵軍轟炸機編隊。
為了提高導彈的殺傷率,德國佬想到了另一個簡單粗暴的辦法:硬堆巨大量戰鬥部裝葯來增加有效擊落的殺傷半徑。
所以就有了馬拉申科在戰場上遭遇到的那貴物玩意兒……
就和德國佬眾多的末日武器一樣,這款防空導彈從一開始設計的就有問題、很多設計理念都不成熟就強行上馬開始研發。然後研發還沒經過完整可靠性論證就開始試驗彈的試製,德國佬是多把這玩意兒當成救命稻草一樣的存在,也由此可見一斑。
別看轟炸機塊頭巨大、好像很好打,但飛在高空中那麼小一個小黑點,在導彈和轟炸機的相對高速運動狀態下想要準確碰撞命中、觸發碰炸引信引爆戰鬥部裝葯從而擊落目標,這一聽上去還算簡單的過程實際要做其實非常困難。
但這不光影響到德國佬的防空炮作戰效率,還衍生出另www.hetubook.com.com一個同樣蛋疼的問題。
一款彈體里除了極為有限的燃料段與發動機,加上線控導引頭部分以外,巨大彈體里的其它部分就全部都是戰鬥部裝葯的「精確制導航彈」。
「……向斯大林同志起誓,天哪。我真的希望能趕緊滅了這幫納粹德國佬,他們簡直就是在玷污人類的造物、玷污戰爭科學。」
講真,不論怎麼說、怎麼想、怎麼理解,這麼個東西能誕生出來那本身就已經足夠行為藝術了,全身上下都是「湊合、將就、應付差事」的缺點和問題,毫無疑問是個貴物。是你三德子到了末日將至的最後時刻時,腦子多少沾點的最好鐵證。
望著科京那一臉的極度難以置信、甚至是尷尬,馬拉申科唯一所能做的事情就只剩下了點頭。
但不管怎麼說,德國佬最起碼還是做到了「可被控制」的主動起爆權,不再是導彈打出去跟個鐵棍一樣純純往上捅,https://www•hetubook•com.com捅不中就炸不了的徹底歇逼,所以從理論上來說也確實是實現了一大進步、值得肯定。
哦,還是帶動力段的航彈,不是普通的無動力慣性鐵炸彈。
但這實際上絕非易事。
德國佬沒有探索出足夠可靠的導彈自尋的導引頭技術,想要用碰撞引信的防空導彈攔截高空目標幾乎是痴人說夢。
這種非常好用、可以成倍提高防空炮對空攔截效率的高級引信,在這條被馬拉申科的蝴蝶效應篡改過的時間線里,其實也和原本的既有歷史一樣,屬於美利堅專屬而三德子沒有的一款「高科技」。
「所以,這就是一個連聚能葯罩都沒有,打不出金屬射流,完全摒棄了化學能破甲武器原理的化學能反坦克武器?就是這東西用101公斤的戰鬥部裝葯硬砸,砸爛了我們蘇聯紅軍現役最強大的IS-7重型坦克???」
馬拉申科在看完了整份技術文件后,也算對你德佬為什麼要https://m.hetubook.com.com用如此高的戰鬥部裝藥量有了了解。
然後,科技樹越點越歪的德國佬開始順著已經走錯的歪路子,繼續解決這條歪路上的下一個難題。
你德國佬到底是有多魔怔?軍工研發這麼講究邏輯嚴謹性、講究科學、追求腳踏實地的一門學科,愣生生被你德國佬玩成了「文藝復興式的行為藝術」,鬼知道人類對自身造物的研究上一次這麼魔怔的時候到底是啥年頭。
此種情況下,真要想對盟軍的轟炸機造成有效殺傷,那就必須進行實際物理接觸的碰撞才能做到。
要不是導彈屁股噴火的話可能連飛出去的導彈在那兒都不知道,實時判斷導彈的飛行高度再決定是否起爆,更是一件非常扯淡的事情,這年頭的德國佬手裡可沒有火控計算機,難不成還靠手算來計算導彈的實時動態高度進而決定是否起爆嗎?扯淡的問題真的不要太多。
德國佬知道問題也知道弱點,明白想要通過目力判斷導彈飛行高度m•hetubook.com.com,和轟炸機編隊所在高度是否靠的足夠近,其實是一件非常扯淡、很容易誤判的事兒,就算手裡有反覆測試過的多種路徑、多種發射角的導彈射表做參考也很扯淡。
光學通道里的敵軍轟炸機都只是個小黑點,導彈?導彈那就更別提了。
這也就意味著德國佬要在這種導彈發射后,通過持續目力追蹤來判斷其是否接近到對敵轟炸機的有效殺傷半徑,然後在適當的時候嚮導彈傳遞電信號來起爆戰鬥部裝葯,從而用一場「貼臉大爆炸」來炸毀敵轟炸機。
按照德國佬設計師的想法,只要我戰鬥部裝葯足夠多、有效擊落的殺傷半徑足夠大,那麼就算目力判斷來手動起爆的誤差距離比較大也沒問題,誰讓我爆炸覆蓋範圍大呢?足夠大的爆炸範圍是可以解決精度問題的,那位「神神」一樣的德國佬設計師對此堅信不疑。
眾所周知的一件事是,既有歷史中的德國佬直到戰敗也沒用上無線電近炸引信技術。
而拿這玩意兒來反坦克,www•hetubook•com•com那就更是「貴物中的貴物」行為了。
這麼做其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知道德國佬唯一對轟炸機的有效觀測方法便是地面目力觀測,就算有高倍率縮放的先進光學通道加持,那說白了也還是「更高級的目力」而已。
也可能,你德國佬真的是做到了「前無古人」了,至於以後有沒有「來者」那說不定。
德國佬的防空導彈沒有合適的引信,雖然能持續緊跟目標方向進行追蹤飛行,但缺乏可用的近炸引信使得防空導彈的理論殺傷率極低。
聽完了馬拉申科的這番詳解,科京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能夠讓導彈在飛入殺傷範圍內就自動起爆的無線電近炸引信技術也沒有,兩條能讓防空導彈發揮有效防空作用、提高對空殺傷率至可接受範圍的路都走不通,那咋辦呢?
主導項目的腦子多少沾點德國佬設計師想出了一個歪路子:通過物理連接導彈的飛控導線傳輸電信號擊發電導引信,從而在想要導彈起爆的時候引爆戰鬥部裝葯、毀傷敵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