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老熟人來了

「想見我?誰?」
登門拜訪還點名求見,馬拉申科可想不出這號人會是誰,而政委同志緊隨其後給出的答案則更加出乎預料。
「嗯……」
撂下了手中報紙的馬拉申科,還沒尋思好該發表怎樣的「感言」,只見桌對面坐著的政委同志已經先聲開口。
「……這小子,態度還挺誠懇,嗯?」
手裡握著方向盤開著車,伊烏什金這嘴上閑不住的老毛病就又來了,跟他擱一塊待著你每小時連水都得多喝好幾大口。
「你的老朋友,或者說老學生。」
「這個倒是沒說,只是表達了有這個意願。說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由我們來安排時間地點,只需告知他即可,他會親自登門拜訪。」
跟著部隊一起休整的馬拉申科,也是不知道時隔多久之後,總算是睡了個連自己都不記得上次是什麼時候的安生覺。
納粹垮了,衛國戰爭里的主要敵人已經被徹底干趴下了,一直以來付出的不知多少流血犧牲,如今終於結出了碩果。
車隊一路前行到柏林城南郊的機場並不算太遠的距離,清理了幾天廢墟垃圾、回填路面后的柏林市內鋪裝路面,也比前些日子炮火連天的時候好走多了。
不過這在美軍高層看來都無關緊要。
雖說第四裝甲師不是啥老牌精銳,是個二戰開始后才新組建的部隊,比不得大紅一師和騎一師那些老資歷功勛部隊。
克雷布斯到死也沒留下任何的遺言遺書,沒有人知道這位國防軍上將、三德子最後一任陸軍總參謀長臨終前到底在想些什麼。
哦,還有「小黃」戈培爾兩口子,也跟他們那幾個孩子一起給洗頭佬陪葬了,就和既有歷史中一樣是他們自己選的。
馬拉申科短短兩句話就把這事兒說了個通透,面露「原來如此」表情的伊烏什金看上去也像是聽懂了。
「……啥?少將?等等,這小子都他媽少將啦?這麼快?」
傑克或許不是自己帶過的學生里最優秀的,但老實和_圖_書說卻大概率是最會來事的一個,至少馬拉申科跟這德州小紅脖子相處的日子里還算是蠻愉快的。
畢竟就連二十一世紀的博士生都知道跟導師搞好關係,導師說不讓你畢業那還真沒轍,馬拉申科也是因為跟這小子私交還可以、人比較對胃口,這才願意稍微多教點東西給他。
出了樓、上了車,在樓下早已等候多時的伊烏什金隨即出發。
老實說馬拉申科對他還算印象深刻,不止是因為他知名演員的「地圖君」身份,更因為這傢伙在巨大劣勢情況下,還在談判桌上死守陣線到最後一刻,為了既定目標拼盡全力。
馬拉申科當然記得自己帶過一個美國學生,在課堂上和訓練場上好好教了教那幫美國佬和英國佬,什麼才叫裝甲對抗、什麼才叫真正的坦克精英。
「對了,師部這裏收到一份會面申請,有人點名想要見你,來我們這裏登門拜訪。」
傑克·莫里森先生因此得以榮升准將,之後又繼續指揮著部隊一路狂飆猛進,開著更強大的坦克、踢著德國佬的屁股一口氣打到了捷克斯洛伐克,堪稱戰力爆表。
「那就今晚吧,準備一下開個晚宴,請他們吃頓飯。咱們就會會這幫盟友,看看被吹上天的「美利堅裝甲戰神」怎麼回報他的「恩師」。」
不過這小子因為底子好、悟性高,加上虛心求學態度認真,馬拉申科也就手指頭縫稍微開大了點,多漏了一丟丟本事給他、讓他學去。
現在就打個招呼、認個門,對日後的相處必然有好處,畢竟人熟好辦事嘛,這道理就算是放在柏林那也是一樣適用。
還有些迷糊的馬拉申科披著外套、睡眼惺松地打算去找個盆來先洗把臉,起了個大早已經開始工作的政委同志正在批改文件,即便是一隻手幹活兒的速度比之任何正常人來也絲毫不慢。
這個為禍人間的超級大魔頭總算是寄了,這恐怕是無數蘇聯民眾翹首以盼甚至能振奮歡m•hetubook•com.com呼的事。
從純粹的軍人角度來看,馬拉申科還挺佩服這號人,有種,且有獨當一面的擔當和責任感。
「……」
跟政委同志確定了日程安排,這才有空跟巷子口二大爺一樣披著褂子、拎著盆,跑去刷牙洗臉的馬拉申科好一通忙活,拎著盆回來又把自己的胡茬子給颳了刮、整理了下儀容儀錶。
這小子就跟馬拉申科對他的點評一樣,是個嘴巴和兩條腿都閑不住的人。
就為了這事兒,心直口快的拉夫里年科還罵了娘,叫嚷著「憑什麼我們打下來的地方要分給他們?」、「這幫資本主義豬玀就會撿便宜」云云。
「他什麼時候要來見我?」
「……是出了些事,你自己看吧。」
唯有人,唯有跟德國佬的裝甲集群正面硬碰硬還打了勝仗的人——傑克·莫里森,這是即徵召不來、工廠的流水線上也造不出來的,美軍缺的就是這種人。
也是因為是美軍當下戰功赫赫的「當紅人物」,美軍高層稍加合計后,就決定讓身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傑克,跟巴頓一塊作為美軍先遣隊進入柏林。
另外還有件事,可以說是既在馬拉申科意料之內,但同時卻又稍有觸動的。
儘管這一仗的損失很大,傑克那不走尋常路、選擇跟他老師一樣集中優勢裝甲兵力,跟德國佬打鋼鐵對沖的戰術,令其麾下的「饅頭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少量的「潘大頭」更是幾乎被打得建制清空。
只要一沒仗打就閑得慌、就得找點事做,而給車長同志當司機,就是伊烏什金閑著沒事時最愛乾的差事之一。
總之,一切就算到此為止了,納粹為禍人間、逞凶一時的噩夢,就此落下帷幕、畫上了句號,哪怕這隻是漫長的「暫時」。
在巴斯托涅戰役中,這小子指揮著麾下的「饅頭大軍」加少量的M26潘興,將全殲了101空降師、挾大勝之威殺將而來的德國佬打得滿嘴狗牙掉一地,愣是沒讓德國佬和-圖-書再能寸進半步,給納粹來了點小小的「美利堅裝甲震撼」。
「報紙?沒有,最近一直忙著打仗哪兒有功夫看那個,出什麼事了嗎?」
攤開一看這才發現是自家的真理報,其上頭版頭條用加粗加黑的超級醒目文字印刷的霸版標題,只有簡單的一個——洗頭佬死了。
兵,都是新兵蛋子,國內一招一大片、要多少有多少。
克雷布斯舉槍自殺了,這是在談判結束的當晚一回去就發生的事。
「醒了?」
只可惜他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面,選錯了效忠的對象。
「話說,你看今天的報紙了嗎?」
一路下來最起碼屁股遭的罪少了許多,依然挺爛的路倒也不是那麼地顛屁股了。
「傑克·莫里森,美軍少將,現任第四裝甲師師長,還記得他嗎?」
「他們就是幫新聞雇傭兵,哪兒的新聞勁爆他們就往哪兒鑽、就往哪兒賣命。」
人也挺不錯,是個直來直去不藏著掖著的漢子,不搞虛偽做作,馬拉申科還真就挺喜歡跟這號人交朋友的。
專程來機場就是為了送人的馬拉申科本不想來。
不管別人怎麼看,至少傑克自己對此還是非常非常滿足的,恍惚之間有種邁上了人生巔峰、平步青雲的感覺。
柏林戰役結束了,至少是需要大規模舞刀弄槍、炮火橫飛的大場面戰鬥環節結束了。
本著「留個後手」打算的馬拉申科最終還是來了,要送行的那人也已經出現在了視野範圍內,正站在機場跑道邊上左顧右盼、似乎是在等什麼人。
坦克,都是生產線一開嘩嘩往下掉的「廉價工業品」,損失多少就給你補多少。
作為領袖師軍事主官的馬拉申科,最近這幾天里一下子就清閑下來了,或者說從沒感覺過自己有現在這麼輕鬆。
馬拉申科倒不是說不想見,其實見見也無妨。
另外還有件事,英國佬和美國佬的先頭部隊也開始進入柏林了。
只是沒想到庫賓卡一別、師生散夥之後,這小子現在居然https://www.hetubook.com.com來了手「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搖身一變混到了美軍第四裝甲師少將師長的位置上。
沒錯,就這麼簡單粗暴、非常直接。
看著鏡子里這鐵塔一樣的大塊頭坦克兵中將,抖了抖胳膊感覺這身坦克兵中將常服還算行,比起上一身本就沒穿幾次的少將常服似乎更合身、更舒服了點,將大檐軍帽往腦袋上一扣的馬拉申科隨即便開門離去。
唯一的遺憾就是這人渣是畏罪自殺,沒受到紅軍的正義審判,自己服毒加手槍把自個兒給崩了。
經此一戰,一幫打了雞血似的國會議員高喊著「英雄傑克」,按照吹牛逼不納稅的套路將其捧上了神壇。
不過也就僅限於嘴上說說而已,身為副師級軍事主官還是該幹啥就幹啥,至少面子上要跟那幫美國佬和英國佬過得去。
「別人看熱鬧、那就只是看熱鬧,但這幫人不一樣。這幫人看熱鬧那可是能看出真金白銀來的,就是因為咱們暴打納粹能巨大量產出新聞價值,只要咱們不停手、他們就能持續撈錢吸金,所以他們才會一直待到現在。」
這下就更不得了啦!那幫本就打了雞血的國會議員們這下直接血壓飆升,我美利堅真是天佑之國才能出如此裝甲戰神啊!我美利堅天下無敵啊,哈哈哈!
只不過這小子當初來自己手底下上課的時候,那還只是個畫圖打電話的上校參謀,是個連實戰都搞不明白而急於向自己取經的「美版趙括」。
「沒想到那幫美國佬能在柏林待到現在,自打他們那頭頭被抓回國之後,我還以為他們馬上就要解散回家了,結果愣是等到咱們打完、德國佬簽完字投了降,我說美國佬真的有這麼關心咱們暴打納粹嗎?嗯?」
既然與惡魔為伍,那就得做好跟惡魔一起被殺回老家的覺悟,老家的名字叫做地獄。
於是乎,自己都感到意外的傑克又被往上抬了一級,這下直接接替他的上司坐到了第四裝甲師師長的位置上。
但短短一年時間和-圖-書,就能從上校參謀混到少將師長的位置上。
把洗臉這事兒暫且先緩緩的馬拉申科走上前去,從政委同志遞過來的手中接過了報紙。
要不是太陽穴被一槍開了個洞,那與世無爭的平靜表情,甚至都能讓人誤以為他是不是睡著了。
最後還被人澆上了汽油、跟著他那新婚老婆一起被一把火給點了,燒成了一堆狗聞了都會夾著尾巴拋開的臭炭,這倒是和既有歷史中的死法一模一樣。
但卻不能睡太死、睡到太陽曬屁股,因為今天的老馬同志即便不打仗也還有活兒要干,就那種很重要的、必須他親自出馬的事。
現在,昔日的學生剛到柏林沒多久,就惦記起了給予自己莫大幫助的老師,主動前來登門拜訪想要上門求見。
聽說俄國人勢大,咱不能在氣勢上輸給俄國人,派遣精兵強將到柏林便是美軍基於此所做出的決定。
據說在紅軍進入地堡發現他遺體的時候,他就靜靜地坐在一張沙發上,嘴裏還叼著一根到最後都沒點著的煙。
稍微尋思了一下時間,琢磨了一下自己啥時候有空,稍作思索后的馬拉申科已然拿定了主意。
學生態度不錯,那做老師的也不能擺譜,傳出去也不好聽不是?
更何況就照現在這情況來看,自己跟傑克以後在柏林估計也是低頭不見抬頭見,彼此間本就是老熟人了肯定難免產生些交際、要相互走動走動。
部隊被上級下令原地休整,雖說是要開赴莫斯科準備參加閱兵不假,但估摸著還得有一段時間,至少一時半會兒應該是不會立刻行動。
國內的政治呼聲會直接體現在前線上,至少美軍這邊確實如此。
可一想到日後冷戰期間,若是在美國能多個熟人、多條交情線也不錯,誰能說得准到時候到底用不用得著人家,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呢?
馬拉申科所不知道的是,從他這兒學到了本事的傑克,剛一回歐洲戰場就因為「赴蘇留學高材生」的身份加適當的關係運作,而撈到了一線帶兵的機會。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