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大人算計小孩

也是。
堵不住兒子的嘴,讓他天天在外面瞎咧咧,朱棣也不願意。
「得給他一個教訓啊。」
朱棣聞言又不開心了。
「咱不在家的這段時間,看來咱那傻兒子,不聲不響做了許多的事情啊。」
十四的年齡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
在塞外的時候,他看見士兵們戰心激烈,人人想早點打完仗回家,所以才敢行險招。
「好小子。」
葛誠裝模作樣的指責。
自古以來的道理。
苦一苦大公子,高興所有人。
葛誠內心懷疑。
見燕王如此鄭重,連忙改變了原來舒服的斜坐姿勢,坐直了身子。
打手始終是打手。
你吃的多了,吃的少的人就要眼紅,就會想辦法去搶。
朱棣則深信不疑。
朱棣好笑都擺了擺手。
葛誠收起笑聲。
人總要爭飯吃。
一旁的長史葛誠,不但沒有勸阻自家主公,避免家庭不睦,反而笑著主動為燕王出謀劃策。
則比普通老百姓都要慫。
但是讓他們去打仗。
煤礦主的確有些打手。
「咱是燕王,只咱的和*圖*書身份就能拉攏下面士兵的人心,那朱能不過是普通的百戶,能獲得如此多的人心,尋常武官可沒這份本事啊。」
官府則睜隻眼閉隻眼。
所以歷朝歷代,都沒有把打手放在眼裡,更不會下力氣拉攏,當做精兵苗子。
讓他們打架斗凶,一個比一個狠,能自己動刀子劃開自己的胳膊,用兇狠來威嚇別人。
最終獲得了全功。
的確。
「這般說來,那豈不是大公子眼光也不錯,有識人之明。」
可是既然要重用,長子卻先下手為強,在別人還未起勢的時候,下手蓋了他的印記。
粗看是欣慰,仔細看,還有點不明的意味。
但是作為藩王。
大公子手裡可是有了快近萬兩銀子。
燕王府雖大。
離開了朱能的家,朱棣剛上馬車就破口大罵,「搶人搶到老子頭上。」
「把大公子的錢拿走。」
他都話又不能讓人不信。
真要是兒子不聽話,打一頓不就好了。
家業肯定是兒子們的。
朱能以後的地位越高,越會站到長子和_圖_書那頭。
燕王摸了摸下巴,情不自禁的說道。
葛誠是人才,不過素有專攻,軍事方面就不是他的領域了。
否則任哪位天才的將領,當手下士兵們沒有戰心,也似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葛誠說的太直白,倒是讓朱棣不好意思了。
「他才十四歲,就這麼心急,咱不明白他心裏急啥,老子正當壯年呢。」朱棣搖了搖頭。
哪有老子跟兒子搶人的道理。
可對方又是燕王。
葛城怔了怔。
北平城中所有都大戶富人與百姓們的錢財,合起來不可計量。
葛誠忍住笑。
打勝仗都燕王。
朱棣神色認真了起來。
葛誠瞭然。
但這不是燕王府的錢。
這多出來的銀子,可以解決好多事情,總比從百姓手裡徵收要好吧。
他決定給朱高熾一個很深的教訓。
打仗說複雜也複雜,說不複雜也很簡單。
那就是名將。
「雖然不在道學,卻也算得上本事。」
「原來如此啊。」
他說了這許多的道理,不就是想為自己接下來的行為解釋么。和-圖-書
即要管,但也不可能禁絕。
只要不超過官府的底線,不影響尋常百姓,大戶們自己的內鬥,反而有利於官府的掌控。
「嘿嘿。」
下面的人都願意為你賣命。
「如此就能當名將?」
來錢卻不容易。
江湖嘛。
幾句話算是說服了葛誠。
那是真正的力量。
難道他看的都是假的兵書?
武官不同。
人才難得。
「朱能此人呢,從小就受其父盡心培養,而且他又成器,你可別看他家和尋常家一般無二,就小瞧了他。」
哪怕是尋常人家也是如此。
否則此人就是小人。
士兵們願意打仗,才是勝利的關鍵。
朱棣竟然有些扭扭捏捏,老臉發熱。
兩父子爭奪一個小小的百戶。
大致有多少數目,明白無誤告訴了燕王。
稅收是固定的,去處也是固定的。
這就很膈應了。
「怎麼好拿兒子的錢呢,哪有這麼當老子的。」
大公子變化太大。
葛誠忍住笑,扭過頭不看燕王,他怕自己忍不住笑了出來,這樣不太好。
葛誠半信半疑https://www.hetubook.com.com
朱能此人,他是必定要用的。
可真是奇聞啊。
朱棣坐穩后,眼神里神情複雜。
有兒子在父親還活著的時候,就主動搶佔父親家產的道理嗎。
來之前得知大公子鬧翻了整個北平城,燕王都不急,反而樂得看戲,神情愜意。
「呵呵。」
大道理至簡。
那將軍的行為,不就是為了拉攏士兵,讓士兵願意付出性命,為主將奮力廝殺。
葛誠支持了大公子這許久,把大公子幾個月來賺的錢,留心的一清二楚。
「此人學了如此多的家學,卻又保持了初心,性格沉穩,絲毫不焦躁。」
車廂里傳出了兩個笑聲。
燕王心裏愉快了。
兩人十幾年的默契,委實天衣無縫,臭味相投。
「你是不知道,在塞外他受傷的時候,多少人紅著眼去救他,只憑這一點,就能帶出一支強軍。」
「有才能卻不顯擺,而又對人和氣,上下都敬重他。」
難免打打殺殺。
聽到長史誇獎兒子,朱棣並沒有太過開心,還是有些放不下。
「大公子對雜學很有天賦和圖書,可謂無師自通,加上招攬了幾個有名氣的匠頭,實乃如虎添翼。」
葛誠笑道。
要是傳了出去,豈不是又為人們增添了一件飯後茶餘的閑談之資。
做父親要教導兒子。
「大公子鬧得太過分,把北平城鬧得雞飛狗跳,太不像話了。」
「是咱這個當父親的失職啊。」
歷史上不少神童的事迹,可那是少數,不能當做常例。
「長史說的對。」
傳出去多不好聽。
「燕王啊!」
「古時就有將軍親自探視傷兵的故事流傳,傷兵的母親等將軍離開后痛哭,連婦人都知道將軍的目的是什麼。」
現在發現自己看中的人才,竟然被大公子捷足先登,燕王竟然開始急了。
燕王可不想傳出去不好聽的話。
而且對方還是他的親軍出身,本就是自家一系的人,哪裡有把人才往外推的道理。
「都是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沒必要分的這麼清楚,大公子雖不大,卻是懂事的孩子,他不會抱怨的。」
可以他給,但是不能兒子主動伸手。
「還得給他一個下馬威,不然不好拿捏他。」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