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風不止

這種邊境城池的爭奪早就是雙方常態。
身後兩千余騎兵緊緊相隨……
一旁的盧青臉上泛起怪異神色。
「召見不必了,我們快馬去平原,給他一個措手不及。」李躍當下就打定了主意。
東方辰的道觀甚是簡陋,也就一間兩三畝的院落,院外種著蔬菜,院內香火鼎盛。
「天道無常,非是凡人可以定論,或許在下學藝未精。」東方辰越來越恭敬起來。
旱災終於要過去了!
鄧遐率水軍與之大戰,互有勝負。
說明此人有兩把刷子。
苻堅、鄧羌這這些人都抵擋不住梁軍的進攻,遑論一個小小的苻洛?
王猛的奏報一般都有大事發生。
百姓真的富足安樂,還有這些沙門道門發展的機會嗎?
「任重而道遠啊。」李躍揮動馬鞭,向鄴城奔去。
樹欲靜而風不止。
幸好駐守南陽的徐成率部南下,桓溫就久攻不下,也就退兵了。
沒有什麼嗑藥飛升之類的東西,提倡清靜無為、修心煉性,本質上還是從儒家上提和_圖_書純的。
「陛下遷都洛陽,定是激怒了江東君臣,桓溫實在報復遷都之舉,同時激怒陛下南征。」從關西趕回來的劉應道。
「朕難道還怕桓溫北伐嗎?他要來,朕求之不得!」李躍就沒把江東放在眼裡。
除此之外,便是各種晒乾的草藥。
「半年之內,大旱若是停息,道門必定大興。」李躍也賣了一個關子,然後告辭離去。
聊起這個,東方辰滔滔不絕起來,彷彿要拉李躍下水一般。
比起道門,李躍更為見到的衣衫襤褸百姓而憂心。
院中略顯破落,不過香火鼎盛,正堂上供著一尊泥像,也不知道是道門中的哪位人物。
這幫人北伐就不可能成功。
攻佔樊城的這一年多來,糜進和秦彪也多次侵襲襄陽,試探襄陽的防禦。
魏晉十六國,沙門大行其道,道門也快速發展。
晉征虜將軍桓沖、水軍督護竺瑤率八千水軍,一百多條戰船進攻巢湖的梁軍水寨,試圖爭奪巢湖的控制權,乃至控和*圖*書制上游的淝水。
四路大軍已經發動,李躍靜待消息。
「桓溫既行廢立之事,必有僭越之心,所缺者,只有一場北伐大勝。」崔宏拱手道。
東方辰這些東西,也是從前人的基礎上總結而來的。
桓溫這是抓住梁國大旱的機會,趁機佔便宜。
「念!」
但西邊退兵了,東線又打了起來。
李躍心中一嘆,自己也算宵衣旰食勵精圖治了,可惜這天下離大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百姓也只是能吃上一口飯,不至於餓死而已。
不過越是這時候,越要有戰略定力。
他弄出這麼大的動靜,求的就是朝廷的支持。
梁國的沙門得到了監管和控制,道門也不能這麼野蠻生長下去。
三五日便進入平原地界。
新仇舊恨加在一起,桓溫豈能善罷甘休?
前來問道之人不多,大多是來看病的,都是些衣衫襤褸的窮苦百姓。
李躍對東方辰印象不錯,生活儉樸,為人誠懇,學識也不錯,「先生之言足見才學,他和-圖-書日當舉薦于朝廷。」
東方辰恭送至院外,神色越發恭敬起來,應該是看出什麼來了。
姚萇、苻方都沒動,桓溫卻先動了,向樊城進軍。
過不多時,一四十余歲之人出來,頭髮高高束起,穿著灰布短褐,足蹬草鞋,滿臉溝壑,彷彿一普通農人。
不過桓溫攜重兵而來,樊城壓力極大。
「陛下,王都督急報。」殿外親衛稟報道。
「關中大雨!」急報中只有鏗鏘有力的四個字,但這背後的意義卻讓在場的人全都一震,接著,幾人臉上都湧起欣喜之色。
李躍早有心理準備,如此大規模的一場旱災起來,絕不會那麼容易平息,「半年……太久了……」
李躍驅馬上前一步,感覺此人也沒什麼特別,更沒有什麼所謂的仙風道骨,「范陽盧青,久聞先生大名,特來拜見。」
李躍鐵騎忽至,道觀中一片驚恐。
李躍下馬,自步向內。
「唯!」盧青當即召集宿衛軍,跨上戰馬,與李躍一起向東奔行。
「原來是范陽盧氏和_圖_書。」東方辰拱手。
「桓溫此次進攻乃是試探我軍防禦,這兩年江東厲兵秣馬,不甘居於大樑之下,他日必有大戰!」常煒煩躁無比。
「佛法重因果輪迴,道法率性自然,並無優劣之分,只看何人習之,在下以老子《道德經》、嵇中散《養生論》為基,與儒家禮教相結合,意在將天師道梳理一番,使之歸於正統,故佛法重外,道法重內,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
不過天下任何事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苻雅、慕容垂動了,姚萇就緩了一口氣,竟聯合漢中苻方、周楚夾擊關中。
不過雙眼異常明亮,「在下東方辰,不知哪位大駕光臨?」
上一次,此人說大旱將止於入冬,雖然並不准確,但中原的的確確得到了緩解。
「敢問先生,道法與佛法相比,孰優孰劣?」李躍換了個話題。
與此同時,桓溫在襄陽也擺出一副反擊樊城的架勢,集結水陸大軍五萬,打造攻城器械。
這年頭的和尚道士大多有真本事在身。和-圖-書
回到洛陽,沒幾天就到了秋收時節。
不過見騎兵只是立在外面,裏面的人逐漸放下心來。
李躍聚精會神的聽著,頗有幾分道理。
東方辰拱手道:「若能整肅天下道門,使之歸於正統,余願足矣。」
關中旱災一旦平息,就是姚萇、苻方的末日……
黃河下游,旱災沒那麼嚴重,阡陌縱橫之間,莊稼鬱鬱蔥蔥,村落安詳,一副太平之世的景象。
這麼多裝備精良的騎兵,一看就氣勢非凡,絕不是范陽盧氏能養出來的。
東方辰與其是個道人,不如說是儒士,「依在下之見,至少還要持續半年。」
桓溫若是北伐再送一波人頭和物資,能協助梁國快速恢復元氣。
沒有戰亂,關東大地快速恢復生機。
不過李躍沒表明身份,對面也裝作未知。
「聞先生精通天象,不知此次大旱何時停息?」李躍開門見山。
在鄴城見到的聽到的都是四海承平百姓安樂,只有親自走一趟,到處看看,才知道差距有多大。
他這麼弄,梁國還怎麼休養生息?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