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顫抖吧靈溪社區
第185章 原來種菜還要補光的嗎?

比如說防水和承重。
「小丫頭!你沒做過房地產這一行,難道沒看過社會新聞?」
「而且,就算喜歡種菜,有的人可能就是一時興趣,萬一菜種的不好,說不定第二年就不管了。」
「有些蔬菜喜歡陰涼,樓頂夏天暴晒會把菜秧曬死的。裝點太陽能發電板,下面陰涼的地方可以種植喜陰作物,發出來的電,還能作為樓頂菜園的補充光源……」
就像陸懷民他們小時候,鄰里之間吵吵鬧鬧,小孩子們東家躥到西家,那個年代,也是華夏人口增長最快的時候。
「既然是專人管理,那樓頂菜園就沒必要搞成這樣一塊一塊的了,條狀分佈吧,這樣能拿來種菜的地方會多很多。」
「傻瓜!現代社會壓力這麼大,麓城哪年沒有那麼一些想不開的人,跑到樓頂上跳樓自 殺 的?」陸景元指了指樓頂菜園的設計稿,「所以,這個樓頂菜園我們不打算面向小區業主開放,由物業統一管理。」
這事https://www•hetubook•com.com兒陸景元可太清楚了。
這才是真正消磨時間的玩意兒呢。
非但見識過,還參与投資開發過不少呢。
「這個是設計稿,跟你之前裝修那個室內設計圖差不多,今晚過來找你,主要就是想請教你這個種菜專家,1200平左右的頂樓面積,怎麼充分利用,才能讓全年的蔬菜產量儘可能的多一點?」
設計圖裡,1200多方的頂樓平台,除了預留了必要的設備平台和高層二次供水的水塔之外,其他地方已經被設計師們橫平豎直地畫出了一個個形狀規整的小菜圃。
陸氏的靈溪社區計劃,便是一次大胆的試水。
這些,陸景元都沒有告訴江夢筠。
「這裏標註的是長寬尺寸,這裡是預留的步道,這個花灑形狀的,是以後安裝在頂樓的自動噴淋裝置……」
「我們的計劃是按照現在躍龍灣的管理模式,在物業管理處單獨成立一個部門和*圖*書,定時請工人來打理社區菜園,儘可能地把這些菜地都利用起來。」
「不是,我看頂樓這個菜園冬天要是蓋暖棚種菜的話,肯定要裝點補光燈的,這玩意兒耗電量大,總不能叫業主來分攤電費吧?我估計他們肯定也不樂意給這個錢。」
在小區里種菜,看著是一件小事,其實,運作維護好了,卻能讓城市冰冷的小區重新回到幾十年前那種熱鬧的鄰里關係中。
想種啥種啥!
「不過,樓下地面上,那些原本打算鋪草坪或者種花草的地方,我們計劃劃分出一部分的小菜圃,每年以搖號租賃的方式,返租給業主種菜。」
這樣下去是不行的……所有試圖阻礙國家人口發展的障礙,遲早都會被掃平!
「那這就不叫共享菜園了呀?」江夢筠指了指設計圖上「社區共享菜園」幾個大字。提醒他不要忘了這個設計方案的初心。
「這個圖又是做什麼的?」
「我看看。」江夢筠忍不住湊了過來。
hetubook.com.com「什麼是補充光源?照明嗎?」
給江夢筠簡單解釋了一下效果圖,陸景元把底下的設計圖拿了出來。
「再說了,我們也要考慮到一個實際問題,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種菜。」
包括他們這幫做房地產的大老闆。
女人和孩子,就應該安安穩穩地呆在家裡享福,想買啥買啥,想吃啥吃啥。
想想落梅塢那幫倒霉蛋就知道了。
江夢筠一頭霧水地看著手裡標註了各種數據參數的設計圖紙。
當然了,現在有了江夢筠,他們家還得再加一條——
正因如此,陸懷民才敏感地察覺到了這個行業風向標的悄然轉變。
就江夢筠這視土地如命的性子,誰要是敢從她手裡拿了地,結果卻拋荒了,呵呵~那就等著吧!
房子不再是炒作的商品,住在裏面的人,也並沒有因為房子的奢華而感到加倍的幸福。
陸景元真是大開眼界!
現在,他是真的想虛心請教一番了。
「對了,樓頂還可以裝十幾塊太陽能和*圖*書發電板。」
「景元哥,你們這個樓頂小菜園,以後是打算分給每家每戶自己種的嗎?」江夢筠指了指那些棋盤狀的菜圃。
陸景元的團隊為了這個方案,也算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功能設計上確實儘可能地考慮到了樓頂種菜需要考慮的問題。
相反,越是住豪宅的,越是不願意結婚生孩子,人家寧可養貓養狗,甚至雲養一隻寵物,也不肯下凡來感受一下人間煙火。
「索性就裝點太陽能板,平時可以發電用來給頂樓照明,冬天還能給大棚里的蔬菜補光,促進蔬菜生長結果。」
某些方面,其實他和陸懷民還真是親生父子,都覺得男人就應該給家庭撐起一片天。
如果說之前他拿著圖紙來找江夢筠,存的是想讓兩個人多一點相處了解的機會的話。
比如說遮陽和澆水。
「這個問題我們討論過,分田到戶不現實,按照現在的規劃,一棟樓起碼有兩百多戶人家,要是每家都分一塊地,那也太小了。」
原來種菜還要補光https://m.hetubook.com.com的嗎?
「這些公共綠化區域都是業主共有的,所以也不會額外要大家交租金的話,大概每個月收個20元的垃圾清理費,這樣也防止如果免費的話,有些人搖到了不去種,到時候你不是要氣死?」
「你看,就像蔬菜大棚這樣,開成一條條寬約八十公分的菜圃,兩邊留過道,這樣不耽誤來回走動,還能增加種植面積。」
如果說前幾年的城市住宅,還是以豪華、新奇、昂貴為美,那麼現在,整個社會的風向都已經在發生變化了。
在這一行深耕了數十年,陸懷民幾乎見證了麓城從最初的磚混結構小洋樓,到後來的框架結構高層建築,再到現在已經被全面勸退的豪華獨棟別墅、超高層建築……什麼類型沒見識過?
「這跟社會新聞有什麼關係?」江夢筠歪了歪頭。
他以為家裡新買的旋耕機和那個什麼自動噴淋系統,就已經是種菜的極限了。
陸景元就手把手地教她看圖紙——
陸氏的轉型之路,其實幾年前就開始在暗中試探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