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我來照山河
第二百零二章 述道眾生,陸煊成聖

「咦?」佛祖目視牽牛老農,心頭生出驚疑,而驚疑才起,便又覺得恍惚,再至心神寧靜之時,卻不再關注老農,下意識的將之忽略了。
夫子折腰有十息,十息后,他起身,臉上是欣喜之色,腳下是百萬蓮花。
沉浸在太上大道中的陸煊不等老農輕叩虛空,便又自然而然的,順道而言,是在講道于眾生,也在講道于自己。
大德歸身!
孔子對天上異象似乎未覺,疑惑發問:
再后,四面八方,有修士遁來,安穩于周側,
自家乖徒兒悟性超絕,自己只是點播了一二,便能敘述完完整整的太上真本大道,只是……
「元始,你我當如何?」
而雲端上空,諸多仙神最開始是沉默,而後亦齊齊的朝著地上的老道人折腰而做禮。
他折腰,歡喜開口:
「得道之人,視生死為一,生為安樂,死為安息,又視是非為一,是亦不是,非也不非,還視貴賤榮辱齊為一,貴不貴,賤不賤,榮不榮,辱不辱,何故哉?」
而在老農看不見的地方,陸煊的心靈大海中,那口青萍劍和那盞天尊青燈,總是時不時的閃一下,寂靜片刻后,又閃一下……
掃視了一圈空蕩蕩的凌霄大殿,他若有所思,淡笑自語:
他笑道:
說話間,在眾目睽睽之下,在仙神注視中,陸煊手持那根平平無奇的樹枝,指著才劃出的線,又平靜道:
此大德大威之陸子,若論聲望,猶勝過孔子三分!
孔子拜道:
而與此同時,天上紫氣忽然暴漲!
講道而悟道。
陸子講道,道為太上,太上大道,通天徹地。
此時此刻此間,孔子做大歡喜狀,似乎得見了大道之門戶,將要推開,而卻還差一線。
說是人間,但漫天之仙佛,九幽之鬼神,七成又七,都在此間,都在聽道。
同樣的疑問于同一個瞬間,自不同的人腦海中生出。
但帝屍是【道果】,雖然死去,卻也還是端坐在道果之上,自然看出來那牽牛的老農到底是誰。
「再講,再講,請老師再講!」
「你一問天地自然,二問仁義,如今問我何為大道……」
便就如此,在老農一喜一憂一怒之間,日月交替了三十次,冬去春來。
雷聲轟隆中,呂不韋只覺得後腦勺酥酥麻麻,脊柱震顫,汗毛豎直,
好你的太上,好你個太上!
他身為萬物,萬物為己,心曠神怡,大讚大嘆道:
「聖人處世,遇事而不背,事遷而不守,順物流轉,任事自然,調和而順應者,得道也,隨勢而順應者,為聖也!」
老……老師?
教化萬靈,救災救難,將道天下,施恩蒼生!
「既如此,我傳仁義於我自身,與傳仁義于天下,有何異哉?」
老農微微頷首,正欲第三次叩虛空,叩陸煊之心神,令其恍然大悟,
「若真這般,被太上發現……」
老農倒是沒覺得不對,三清本一體,太上之道,元始之道,靈寶之道,看似迥異,實則息和-圖-書息相關。
「觀其同,則身齊于萬物之同,齊於物,齊於事,齊於是非,齊於我……故可視生死與晝夜同,禍與福同,吉與凶同。」
「有何惑?」陸煊笑問。
「今,聆聽大道,感恩於懷!」
離去時,現在佛祖釋迦如來垂目看了一眼那個老農。
述道者,陸煊也,更為太上也。
天邊降下無量佛光,老農斜了一眼,佛光驟然散去。
一旁,同樣氣悶的靈寶天尊則是喘了口氣,詫異道:
一番道音,震響天宮樓宇,凌霄殿中,帝屍看著呼啦一下全跑去聽道的仙官神吏,有些哭笑不得了起來。
頓了頓,他目光一凝,明明是自己在述,卻也是自己在悟,又繼續道:
靠近的民眾也驟然回過神來,整齊劃一的如同潮水一般向兩側分退而去,就連趙政也很自覺的走離了,默默退至一旁。
他笑著開口:
至此時,夫子執禮所朝之處,唯有一農戶,一青牛,一道人,及其背後的江陵城。
「太上,汝到底欲何為?」
「也是……」跛腳道人亦氣極開口:「太上,你不仁,休要怪我二人不義!」
老農再叩三下虛空,牛背上的道人亦隨著叩動而再有所悟,出聲道:
他們錯愕了片刻,旋即恍悟,想起來地上的那位是誰,想到了兜率宮,於是失笑,旋而退去。
真仙站立,天尊端坐,甚至有佛祖西來,垂目洞察。
「老師,萬物之形,皆為不同,而觀其所類同之事物,又有何益?」
儘管如此,但跛腳道人還是改口道:
「你我與外人對弈,枯燥無味,與太上對弈,何其樂也!」
瞎眼道人氣呼呼的聽著自家乖徒兒如痴似醉的闡述太上大道,牙根都有些發疼。
「便皆是同,萬物為同,天地生靈承於一,此其一,是太上……」
孔子道:「學生雖精思勤習,然空游列國數十年,雖得了個名滿天下,卻依舊未入大道之門。」
他心頭有些發麻,臉上卻不曾顯化出分毫,這大道,他也在求,如何能知?
元始大天尊退出了【太上忘情】的狀態,復而為瞎眼道人,樂呵笑道:
而牛背上的老道人則是抬了抬眼瞼,露出清澈至極的眼眸。
海潮聲不知從何而起,江陵城周圍不知何時匯聚而起的玩萬萬民和萬萬靈都拜于地上,
卻見又一個剎那,陸煊自青牛背上翻落,走至一顆蓬勃古樹i前,做了一禮,折下一根枝條,又走至諸劫諸難之前,
「萬物生於天地間,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矣,此為自然,此為道理……」
此番講道,分明是太上在述,卻將功與德都贈給了那個【不定之數】……
「先不急,徐徐圖之。」
「靈寶,可敢冒險?」
萬靈驚怖,一些民眾發出驚呼,呂不韋趔趄倒地,仙神色變,佛祖凝眉,
兩人對語之間,天穹上的紫氣暴漲了一倍有餘,呈兩萬里紫氣浩蕩之狀,天地亦於此刻輕鳴,震動和圖書八方上下,有仙葩天墜,亦是有神泉地生,滔滔不絕。
一半歸孔子,一半歸陸煊。
「洛陽城中,老師教我天地自然,我有所悟,齊國邊關,老師教我順應自然,我入德位,迄今已有三十七個年頭,三十七年間,學生兢兢業業,不敢怠慢,勤于道,奮于理。」
好似為賊。
陸煊似乎也被叩了三下腦袋,忽而醍醐灌頂,腦海中多出萬般玄妙,神色一肅,他正待述道,卻察覺天地有變,側目看去。
她想起來過去幾月的一幕又一幕,從大荒中相遇,再到城中借住,然後是長街之上遇險……
瞎眼道人亦在來回踱步,亦在咬牙切齒:
「由宇宙本始觀之,萬物為元始之焏而成,又因靈寶之光而滅之,氣化而成,氣成而滅,周而復始,此為……」
天穹之上,雲霧繚繞,天門隱現,神山巍峨,宮樓玉宇影影綽綽,仙神于天上靜聽。
「一別數十載,聞說你周遊列國,施仁講義修德,此次再見,吾心甚慰。」
「日月交替、天地震動、風吼海嘯、雷鳴電擊,諸劫諸難,泰然處之,蓋其俱為自然,劫者自然,我亦自然,無不同!」
深吸了一口氣,瞎眼道人進入【太上忘情】狀態,神而又神,短暫的摒除掉人性,冷靜道:
時間流逝,陸煊敘道,時而太上之道,老農笑靨如花,時而元始之道,老農橫眉冷對,時而靈寶之道,老農氣的跳腳……
「是啊,許久不見了,這段日子時常能聽聞你周遊列國之行,教化萬民,施仁施義,言行合一,甚善。」
洛陽城中,齊國邊關……
陸子!!!
呂不韋頭皮發炸,牽著呂娘蓉側身而退,因為他們也在孔夫子這折腰一拜的方向,
陸煊打算坦然,直述自己不知何為大道,亦不知如何走入大道之門時,牽著牛兒的老農打了個哈欠,伸了個懶腰,手掌悄然間在牛頭上輕叩三下,震動順著牛兒傳至道人身上。
孔子恍惚,天地為我,我為天地,萬物類我,我類萬物……
跛腳道人捂著紅腫的臉龐,咬牙切齒道:
人間。
他若有所思,自言自語:
「太上可往,我亦可往!」
兩座巨大的道宮沉浮在混沌中,道宮大門洞開,瞎眼道人和鼻青臉腫的跛腳道人相對而立,
「我為自然,劫為自然,本是類同。」
「萬物之初生,蓬蓬勃勃,為元為始,萬物之終滅,幽幽寂寂,為……」
「你我便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行禮的仙神中,甚至有來自西極天宮的仙官神吏。
「夫子,在拜江陵?」
「老師,三十七年未見了。」
這一次,非是萬里紫氣,也非兩萬里,而是……
陸煊話鋒又轉:
陸子。
「如何冒險?」跛腳道人好奇問道。
斬齊桓公,數罪于天,論罪于神,罷黜天庭!
而老農這般如此的異常舉動,卻沒有一個仙、一個佛察覺異常,依舊將之視為普通老農,不以為意。
伴隨三hetubook.com.com下輕叩,陸煊再次有所大悟,吐音如大雷,震天而徹地:
呂娘蓉恍惚,呂不韋呼吸急促,狂喜與驚怖之意並存,而側邊民眾,俱皆嘩然!
帝屍目光深邃了起來,淌血的眼眸中,忽而綻放明光。
兩尊佛祖微微一愣,詫異於佛光消散,便又潑灑向漫天佛光功德,才一出現,卻又立刻消散。
只是述著述著,老是要說到那兩個傢伙的『道』上頭去,著實惱人,著實惱人!
他如此,人人皆如此。
那位過去佛祖和現在佛祖悠然起身,居然也一併朝著道人做了一個禮,雙佛齊笑:
這無關乎立場,無關乎彼此的關係,只是為聽道而來,乾淨純粹,卻也彰顯出兩人的聲與威與德。
說著,兩個超脫于歲月天地的大道君對視了一眼,都齊聲:
老農也側目,眉頭微微一皺,但並未去洞察,當下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學生不才,心頭還有惑,這些時日也一直在尋找老師蹤跡,今得見老師,大歡大喜。」
現在想來,從始至終,陸道長都是那一副安然模樣,神色從未起過半點波瀾……
兩尊象徵著起點和終點、造化和毀滅、開闢和閉合、諸果之因和諸因之果,所持之道完全對立的道人,居然變的同仇敵愾了起來。
她側目看去,身側方寸之間,仁蓮義花沉浮,道與理交織,一併于青牛身側綻放。
他以樹枝在地上劃過一條線,悠悠開口,悠悠天地。
「大道,深沉似海,高大似山,遍布寰宇內外而無處不在,周流不息而無處不至,求之而不得,論之而不及。」
諸劫止步。
一個個聽的如痴似醉,心往神馳,真仙如是,天尊如是,上天尊如是,坐于雲端的佛祖,偷聽於帝宮中的帝主,亦皆如是。
天上人間地下,都曾聽聞孔子之名,更曉陸子之威德,此刻兩位人間最大的大能述道,竟是驚動了仙佛神鬼,都悄然而至,都想聽一聽,陸子與孔子的道。
他忽然失去了求仁義、傳禮儀的心思,壓在心頭的執念散去,如釋重負,身心皆輕而清。
兩個道人急成了熱鍋上的螞蟻,可卻也不敢向太上攤牌……打不過啊,打不過啊!!
可手指頭還沒叩下之時,卻見牛背上的道人卻大笑,然後在老農驚愕茫然的目光中,吐聲如雷而似潮:
陸煊吐音之時,神色肅穆,道袍獵獵作響,頭頂道冠亦在微微震顫,所述之言,是他之語,卻又是老農在借他而述。
「夫大道者,生育天地而不衰敗,資助萬物而不匱乏,天得大道,則天高,地得大道,則地厚,日月得之而行於晝夜交替,四季得之而萬物有時序,我得之,你得之,當如何!」
「綜其上,述其中,大道萬物,萬物大道,開天之始再至萬物之自然,天地之本真,后至終與滅,其之所以,皆為道,皆為大道。」
兩人神色都不太好看。
紫氣、道理乃至於其所論述的仁義,俱成實質化的絢和_圖_書爛光焰,自他背後升騰、綻放、輾轉、交織,宏偉至極,將他的影子映推而下,伴隨滾滾如潮的蓮花,堆疊的鋪落而來,不偏不倚,正籠罩在身側方寸。
他眼皮狂跳,剛想要叩虛空,卻見陸煊話音一轉,所述之道,重歸於太上真本。
所有人齊刷刷的側目,都看向了那農戶,那青牛,那垂暮的滄桑道人。
孔夫子再拜。
而地面上,陸煊神色祥和,聽見孔子之問,笑道:
道果者,一念可毀滅諸天,又一念可重造諸界,遮蔽道果之下者的神思,輕而易舉。
陸煊忽而大笑,在講道,在悟道:
與此同時,三十三重天外。
元始大天尊垂目:
四周寂靜無聲,只有劇烈的心跳和紊亂的呼吸聲在此起彼伏,孔子笑盈盈的執禮再拜,再折腰:
「彼其娘之!」
「吾劃下此界限,諸劫諸難,不可越過,不可不至。」
「恐怕……恐怕不是!」老僕亦帶著顫音答道。
看來,悟性太好,也不是個好事兒……
……
俱在看,俱在聽。
話落,孔子頓悟,仙神恍然,佛祖驚嘆,萬物搖曳。
頓了頓,他輕輕咳嗽了一聲,有些心虛,又開口:
是嚇傻了,還是……
「欲觀大道,須先游心於物之初也,天地之內,寰宇之外,諸界萬靈,日月山河,其形皆有不同,而類同的,順其自然之生滅,隨其自然之止行……物之初,混而為一,無形無性,無有不同。」
世人皆頌夫子仁義,卻也知陸子威德!
陸子。
到後來,
一言出,萬法隨,此為聖。
混雜著紫韻的雲霧中炸起一道亮晃晃的雷光,這大雷炸在雲端,卻也炸在呂不韋的腦海,炸在每一個人的心頭!!
呂不韋胸膛發悶,哪裡還不知道陸道長是誰?
說著,他又覺沒對,彼太上之娘,就是在彼自個兒之娘……雖然他們沒娘就是了。
老農滿意的點了點頭,但還是很警惕,心頭嘀咕。
跛腳道人憤懣至極。
呂娘蓉獃獃的看著那中年人折腰朝著這邊拜下,
太上啊太上,你到底要做什麼?
老農神情舒展。
陸煊瞧見有一片山河被撕裂擒下,自當前歲月剝離,有一個人影被丟了進去……是張師兄?
二人無言,心頭也都誕出一個極其可怕的想法來,不,不會吧??
「只是一老農。」佛祖這般做想。
「太上也不算不仁吧……」
一旁的呂娘蓉也好不到哪裡去,瞪著兩隻眼睛,嘴巴微微張開,想要說話,卻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心臟勃勃跳動,眼前發黑。
老農這次敲了三下虛空,如同敲在陸煊頭頂。
話音落下,日月交替歸於平常,天地震動平復,風止,嘯熄,雷暗,電消。
「再說了,不是太上不仁,釜底抽薪在先嘛……太上奪你我乖徒兒,當如何?」
而後,竟真有日月交替、天地震動、風吼海嘯、雷鳴電擊等景象,包括諸大劫數等,盡數于剎那間顯化,滾滾洶湧,如潮而來!
在拜誰?
和_圖_書人此時正抬起頭,看不清眼眸,但能看見他臉上含笑,似感慨,似嘆息,似懷念。
『嘩啦啦!』
在無數雙炙熱的目光注視中,老農牽著青牛,笑眯眯的打量著滿身道理、滿腔仁義的夫子,
道人為何不避?
百里之外,大地分裂,黃泉湧出,鬼門關現而開,諸鬼神于門后做禮。
她咽了口唾沫,雙腿微軟,同時又有極嚴重的失落感從心頭漫起,若道長是傳說中的陸子,那趙兄……
「太上,你不仁,休要怪我不義!」元始天尊氣極開口。
元始之焏?
大威已俱!
真仙不知,天尊不明,【諸天】層次的上天尊、大佛陀看不清晰,就連【大羅】這一個位階的帝主、佛祖亦無法洞察,
『咔嚓!!』
群仙亦如是。
???
太上講道,天地恭聽。
「闊矣!廣矣!天邊無際,吾在世數十年,只知守仁守義,卻不知天地之大,萬物之廣,豈只在於仁義?老師之言,令我好生暢快……再講,再講!」
老農做震怒狀,陸煊述完這一番,又回歸太上真本:
夫子朗聲,吐音平和,卻引動天地共振,降下紫氣華蓋,翻滾于其頭頂上方三尺處,氤氳寶光。
跛腳道人憤懣了起來:
「太上終究起疑,在釜底抽薪,要小煊代他為道,承他太清之道……不行,絕不能讓他得逞!」
「好一個太上,還能這麼玩?這一番【大道】,天定地定,該有他來講,卻讓小煊代行……他太上想做什麼!想做什麼!!」
「奪你我弟子,還不算?」
「太上可釜底抽薪,我等也可!」
但即便如此,他還是有些憂愁的嘆了口氣。
「究其根本,同一而無別也,如此大道,則順其變動而不擾於心,不亂于神,不困於思,不乏于念。」
牛背上,道人最後一聲,悠悠揚揚:
「洞察天地萬物之同,視一切為一,而自身在萬物中,則自身也與萬物同,自身與萬物俱為一體,此為大道之門。」
陸煊收回了目光,溫和道:
老農腦袋上冒出了三個問號,自家乖徒兒,講著講著,則么就講歪了?
「!!!」跛腳道人瞪大了眼睛,盯著眼前摒除人性,化身大道的元始大天尊,錯愕道:
他心思勃發,聲音傳奏蒼穹,群仙不自主的折腰做禮,聽的個如痴似醉。
靈寶之光?
不只是他們,呂娘蓉和附近的民眾亦都陷入巨大的疑惑和驚駭,目光在折腰的孔子與牛背上的道人身上流轉。
大道音兇猛偉岸,傳遍了天上地下,震蕩周天,卻是引來更多的仙,更多的神,又有一位佛祖親臨,過去佛祖和現在佛祖皆來此聽道,引得群仙嘩然。
呂不韋心臟忽然狂跳,嘴唇哆嗦著發問:
「成賢,做德,如今為聖矣!」有仙人嘆息,依舊在執禮,朝著那位陸子拜了下去。
孔子本就拋卻重擔的身心為之一震,思緒恍惚,道音貫耳,心念好像騰于雲中,潛于海底,入于山林,存於萬物!
紫氣東來,六萬里。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