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一章 六十噸黃金

最少三十五公斤的黃金,這是真金。
也不知道最終有多少能保存到現在,主要是這些東西,可不方便運輸。
或者是兩層?外層還裹著一層金衣?金鱗衣?
看了一眼最後統計的數字,這座劉禮的墓穴之中,當年那些從地宮裡,總共找出來了24999件稀世珍寶。
也許漢代之時,真的把銅稱之為金?
他們的雙手半握拳,置於右肋,左拳在上,右拳居下,所執兵器肯定是木質長戟,但已朽爛。
就這麼一位諸侯王,一次陪葬就陪葬六十噸黃金?這得有多麼豪?
稍微一查,他就知道這是誰的東西了,第四代楚王劉禮!
隨著淤泥被清理出來,後宮妃子用的金雞簪子也被發現,不用說,這座古墓地宮,肯定連通著一座王后的墓穴。
其他零零碎碎的東西之中,還出現了價值連城的金馬鞍,數量不少的素麵金碗,這肯定是萬人之上平時用的東西,這些在當時,肯定都是世間最好的東西。
https://www.hetubook•com•com身穿肥袴,足登圓首或雙尖翹首履。
不過,他不認識不要緊,可以上網搜索,記住字樣,陳文哲退出回溯。
其中包括玉佩、玉玦、玉具劍等等,顏色款式都各有不同!
也不知道是什麼情況,在這墓中發現的最多的居然是黃金,而不是青銅器。
接下來就是大量的黃金,數量是真多。
這種玉佩,在三代楚王墓中出土過,有專家估計,那塊玉佩至少估價3億人民幣。
這種東西,在三代楚王墓中也出現過,每一套最少也價值上千萬。
接下來,他看到了鎏金海獸水波紋銀碗、鑲金白玉鐲。
全是赤金做的金餅,一斤是一百五十克,這是漢代的斤!
他還真是沒有想到,他猜的居然這麼準確。
這具金縷玉衣有點奇怪,金線穿著玉片,而還有大量金片覆蓋?
漢代一兩等於現代15.625克,四百萬兩,是多少克黃金?
接下來和圖書,他又看到了好幾塊寶石,這些應該是楚王生前珍藏的寶石。
楚國多玉,而且玉石的質量還很好。
這是明晃晃的金餅,就算純度低點,也絕對不是銅錢。
可惜,陳文哲不認識上面的篆字!
墓中部分俑的綬帶,所系長方形物上,有「郎中」或「中郎」二字。
大金印玉璽,看著就感覺豪華氣派!
應該是假的吧?根本就不可能。
也看到了全是鑲金的玉碗,其上還有著不少寶石,看那個頭,哪一顆寶石都有二百多克拉,可以說價值連城。
聽說第三代楚王墓中,曾經出出土過高達400萬兩黃金。
比如金片耳飾、金玉冠,再就是王冠。
甚至他還發現了,裏面存放著大量玉器,以及玉石毛料!
特別是其中的玉佩,陳文哲看著像是是王公或貴族的佩劍上裝飾品。
可他再怎麼看,都沒有發現多少青銅器的痕迹,也許這東西在古代,也就是普通用具?
其中五銖錢超過200萬枚,看來當和*圖*書年的黃金,真的就是黃金,不是銅錢!
最後,在金縷玉衣跟前,又是一片璀璨,那是一個大金印!
可是,那是已經出土的黃金,難道那些考古學家的統計還能有錯?
其中一件黃金玉石酒樽最是奪目,其上面鑲滿了寶石、頂級玉石,這麼一件就價值超過千萬。
如果這麼算起來,四百萬兩黃金,換算成六十噸真金,是真的了?
不說其他,就說用玉片最多的金縷玉衣,也是出土的楚王墓中的一具,玉石的質量也是最好的。
這是金縷玉衣,陳文哲終於看到它了。
那些人統計了裏面的收穫,他們在這一座地宮之中,得到了285枚金餅,每枚重量為「一斤」!
對於銅錢,陳文哲不感興趣,他最感興趣的還是黃金。
金雞簪子形制複雜,看著倒更像是一隻鳳凰,一看個頭就不小,也不知道戴在頭上,是不是那麼舒服!
要是這樣,現代人的統計,也不會用多少兩黃金來表示了。
這麼一批陶俑,如和-圖-書果是放在現代,足可以支撐起一家大型博物館了。
六萬千克就是六十噸,而這隻是一個諸侯國的國王。
最後出土的又是金片,當看到這些金片之時,又是一片璀璨奪目的金光。
這樣的兩套衣服,穿起來不知道重不重?
六千萬克啊,這是六萬千克黃金?
當然,裏面最多的還是金器,也是各式各樣都有。
能在淤泥中存在的,除了金器,就是玉器。
而最耀眼的還不是那些金片,而是王冠上的龍,赤金走龍,威武霸氣!
所以,更受人重視的是一些金銀器。
其中有一些成套的銅錢,可別小看它們,當年就能湊在一起的成套銅錢,肯定是漢代或者是之前就很稀少的。
在這裏只是銅錢,就重達10餘噸!
看到這些璀璨的光芒,陳文哲的眼睛都差點被晃瞎了。
所以,不管你信不信,這就是事實!
只顧過,現在陳文哲看到的這座古墓之中,銅錢出的更多。
比如黃金野山羊雕像、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和-圖-書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鎏金飛廉紋六曲銀盤、一一出現。
所以,銅是銅,金是金,就算是在漢代,也是區分明顯的!
他也算是見過世面,但是,見到了這楚王墓中的出土之物,他也就變成了劉姥姥。
現代人自然是更加重視青銅器,所以陳文哲自始至終,都十分關注。
陳文哲能看到的,就有以獸首裝飾的手鐲、金杯!
王冠上布滿了薄薄的黃金綴片,十分的璀璨奪目!
接下來發現的中,出現了更大量的金塊,看來當年楚國的國庫還是蠻充實的,他們知道什麼是金,什麼是銅!
眼前這座墓中,還發現兩套編鐘,一套編磬,完整的琴、瑟、排簫,以及近200件伎樂木俑等!
而證據很快就來了,因為陳文哲又一次看到了堆積如山的銅錢。
處理了這批陶俑,其他的東西,就只能去淤泥中撿了。
這是當年那個小山村中的村民的統計,而現在呢?
當然,這些東西也就是現代人比較喜歡,在古代,應該是不算起眼的小東西。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