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臻達頂峰的產物

按照清代宮廷檔案記載,和琺琅彩瓷器原盛匣之標識,琺琅彩瓷器之正式名稱應為「瓷胎畫琺琅」。
就是在這些要求之下,或者說是影響之下,讓雍正琺琅彩瓷無不美輪美奐。
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顏色釉」!
如醬色釉;反之則淺,如黃色釉。
他深居宮中,勤勉治國,只有在閑暇之餘,關心瓷器的生產。
宮廷寫字人,題寫詩句、署款!
花釉瓷的燒製成功,說明唐代制瓷藝人,已掌握了調配釉料和複雜的施釉技術。
還有一類特有的,在宜興紫砂胎上,畫琺琅彩的器物。
也是猶豫溫度不同,就會燒制出黃色、褐色、紅色等釉色的瓷器。
康熙時期的琺琅彩,因為不如雍正,所以就不說了。
無怪乎清末挑剔的陶瓷評論家,寂園叟慨而言之:「雍正官窯,大小盤碗,白勝霜雪,既輕且堅。上畫彩花數朵,每一朵橫斜熒拂,裊娜多姿,筆法絕不板滯。花作茄紫蛋黃天青各色,皆非乾隆朝所能幾及。」
現在陳和-圖-書文哲做的是黃地琺琅彩,不是系列黃釉,所以,研究明白了黃釉的製作工藝,陳文哲才開始製作雍正黃地琺琅彩瓷。
在裝飾紋樣上,雍正皇帝倡導「內廷恭造式樣」,並親自發出了「秀雅」、「細緻」的要求。
就琺琅彩瓷的裝飾紋樣而言,詩、書、畫、印四種元素,因鮮見於宮外造作,故堪稱之為「內廷恭造式樣」的典範。
黃釉瓷的製作先不說,先說琺琅彩!
而且色彩種類,比進口彩料更為豐富。
在發表這番感慨的同時,寂園叟還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了他所看到的,雍正官窯瓷器中的極品瓷胎畫琺琅:
琺琅彩始創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時,琺琅彩得到進一步發展。
銅使釉呈現綠色,由此燒制出了帶有綠色釉的瓷器。
由於雍正個人的喜好,雍正時期瓷器的樣式風格逐漸確定。
這才使琺琅彩瓷器的生產,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
而雍正時期,很多瓷器都屬於巔峰。
雍正皇帝和_圖_書長期住在宮中,從未像康熙、乾隆一樣四處游訪。
當然,既然研究明白了黃釉的製作工藝,在完成清三代的精品瓷器仿製之後,他肯定要做一個系列的黃釉瓷器的。
比如汝窯瓷,比如秘色瓷,甚至是元青花、宣德寶石藍、寶石紅釉,還有成化鬥彩等等,都已經失傳。
最後入炭爐,經600℃左右的溫度,焙燒而成。
現在只是了解一下,肯定沒有時間復燒,就算是黃釉,陳文哲都需要等一下,因為他現在做的也不是黃釉瓷。
只是從這一件瓷器之上,就可以看出雍正瓷器的精美。
琺琅彩瓷,為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將銅胎畫琺琅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燒的彩瓷新品種。
黃釉瓷就是將含有氧化鐵成分的釉料,施與瓷胎上,利用在窯爐氧化氣氛中,鐵使釉呈現黃褐或棕紅色的呈色反應。
這些都是顏色釉,那麼什麼是黃釉瓷?
運送到宮廷后,在皇帝的授意下,于內務府造辦處琺和_圖_書琅作,由宮廷畫家精心彩繪!
既然遇到了,就要記錄在小本本之上,只要有空,陳文哲就打算復燒這種唐代花鈞。
以雍正、乾隆時期的產量最大,乾隆以後即少有製作。
如果銅使釉變成了紅色,就由此燒制出帶有紅色釉的瓷器。
這種宮廷御用瓷器,每一件都是珍品,因為這些琺琅彩瓷器,是專供帝后玩賞的藝術品,就算是在宮廷之中,都控制極為嚴格。
這樣的事情,好似在瓷器燒制過程中,比比皆是。
乾隆時期,宮中收藏的琺琅彩瓷器,曾集中存放在端凝殿,據檔案記載有400多件。
粉彩、琺琅彩與墨彩瓷,都具有極高藝術價值。
如,在釉料中加入銅作為呈色劑,在窯爐的氧化氣氛中,利用銅的呈色反應。
但是即便如此,他仍每每親自過問,當官臣們給出新的陶瓷樣式時,他都親自過目。
顏色釉,即釉料的顏色。
「填地之白,白如雪,一絕也;薄如卵幕,口噓之而欲飛,映日或燈光照之,背面能辨和*圖*書正面筆畫彩色,二絕也;以極精之顯微鏡窺之,花有露光,鮮艷纖細,蝶有茸毛,且頸項豎起,三絕也;小品而題極精之楷篆各款,細如蠅頭,四絕也。」
不是清三代的巔峰,而是全世界有歷史以來的巔峰。
在窯爐的不同氣氛中,由於著色劑的呈色反應不同,燒制出來的釉,也就呈現出了不同的顏色。
從圓明園掠走的琺琅彩花鳥瓶,現在法蘭西楓丹白露王宮。
靈巧秀美的造型、精妙入微的畫面、柔和典雅的色澤、嚴謹規範的款識。
而唐代掌握的技術,到了現在卻失傳了。
在製作釉料時,向其中加入某些金屬氧化物,或材料作為著色劑。
含鐵量越高,顏色越深!
康熙時期的琺琅彩瓷器多以胭脂紅、蛋黃及藍色作地。
整個製作過程,也是精益求精,比如製作它所需要的白瓷胎,由景鎮御窯廠提供。
還是說回黃釉,因為黃釉是單色釉瓷中,級別最高的瓷器品種。
具體顏色的呈現,可通過調整釉料中氧化鐵的佔比和燒和-圖-書成溫度來實現。
從傳世的作品中,能看到雍正皇帝所追求的極致:
同時也指定了唐岱、戴恆、賀金昆、湯振基和郎世寧等院畫家,為畫琺琅器製作稿樣。
整個清三代之中,康熙創燒,雍正發揚光大,乾隆讓它成就巔峰。
其他不說,就說琺琅彩的彩料,就是在雍正之時得到的解決。
不一樣畫片,同樣的美麗,可惜這一件瓷器在法蘭西!
典型雍正、乾隆時期的琺琅彩瓷器,是詩、書、畫、印相結合的藝術珍品,也是我國古代彩瓷工藝,臻達頂峰時期的產物。
這就跟綠釉、紅釉、藍釉等釉彩一樣,而黃釉瓷作為單色釉中最尊貴的品種,自然是值得好好研究的。
琺琅料是一種人工燒煉的特殊彩料,雍正六年(1728年)以前需依賴從歐洲進口。
特別是雍正時期的琺琅彩瓷,更是巔峰中的巔峰。
不說燒成溫度,那麼就需要調節含量。
而這,可以說是由雍正的生活、習慣決定的!
雍正六年以後,清宮造辦處已能自煉20餘種琺琅料。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