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仿製者眾

特別是鎏金銅造像表層顏色暗淡,在陽光下折射回來的光線柔和。
這種銅造像器壁厚實,觸手感覺生硬,分量沉重。
再看另外一尊,也是銅像,使用的銅材,應該是陳文哲提供的配方。
而蒙元自元朝以來,深受藏傳佛教影響。
這些仿古代的佛像,所用銅質較純,質量重,特別是澆鑄器物有厚度。
如果是古代宮廷御制,肯定要經過細緻雕塑技法處理。
在陳文哲的眼中,明晃晃的,跟大燈一樣顯眼。
真正說起來,清代佛像的時代特徵,還是十分明顯的。
所以說,陳星辰捨得用材料,而工藝應該也不算差。
在陳文哲看來,就是粗製濫造,因為不管怎麼看,都太過呆板了。
手感上輕重、柔軟度都很合適。
再就是看顏色,古代佛像被放在佛龕上供奉,久歷人間煙火,日月侵蝕。
藏傳佛教造像,以絕對主流形式佔據神都,並影響到全國各地。
要區分風格差異,搞清青銅成分或鎏金等質地和圖書
嗯,應該是他想法當中的精益求精。
我國古代金銅佛像藝術,分為漢傳佛像藝術和藏傳佛像藝術兩大部分。
康熙時期的佛造像工藝精湛,製作精美細膩。
其實,不看這些也能知道一尊佛像,是不是仿的,依靠嗅覺就行。
如果是普通仿製金銅佛像,一般銅質不純,質量輕,使用合金材料。
這話仿的是明代雪區中部的佛像,一般是用紅銅鑄造。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帝在宮廷設「中正殿念經處」,負責宮中藏傳佛教事務,併兼辦塑造佛像。
比如臉型方圓豐潤,豐頤寬額,五官精緻,雙眼傳神。
而清代大概是疆土廣大了,國力強盛,銅資源缺乏的問題解決了。
而這時,表情、服飾、底座,都會有加工痕迹清晰可見。
鎏金的顏色都偏橘黃,很暖的黃。
清代以前原來這種製作佛像的紅銅材料,是從尼泊爾進口的。
現代銅鑄佛像使用機制打磨,生成極有規m•hetubook•com•com律的加工痕迹。
故而清廷進入關內之後,清帝大舉興黃教(格魯派)。
只不過,陳星辰是真捨得用材料。
所以這裏的仿清代佛像,都是精益求精。
胸前所飾的瓔珞,串珠,雕刻得極為精美細膩,華貴高雅。
隨著國內佛像收藏的興起,一些新仿的贗品也開始亮相市場。
要知道,佛造像一般都是要用的。
還有冠葉呈平板狀,不鏤空,製作較粗率。
蓮座底沿明顯外撇,蓮瓣規整,蓮瓣扁平,一般只圍大半,具時代特色。
清廷發源自關外,滿族人原本信奉薩滿教,與蒙區關係極為親近,有「滿蒙一家」之說。
只不過,清代佛像市場潛力還是很大的,所以仿製者眾。
陳星辰倒好,他想著只要是宮廷出品,都應該是精品。
仿製開始之前,必然要先了解當時的文化。
而現代仿品,嗅到的是化學腐蝕味道。
特別是受當時生產工藝的限制,古代佛教造像的表情、https://m.hetubook.com.com服飾都經過了細緻的手工雕塑技法處理。
這種紅銅可不簡單,一般人也冶鍊不出來。
歷代以來,不管是多麼高明的仿古工作者,在仿古開始之前,最先尋找的就是合適的材料。
因此它的封底系採用卷底法,或者叫包底法,即把器壁卷回來封住佛像的佛藏。
另一方面,由於是紅銅材質,質地比較柔軟,所以其器壁並不十分規範,很隨形。
另外因為銅質又硬又脆,已經無法像明代那樣翻卷,所以改用剁口封底即剁底法,很好辨認。
古老的銅質佛像,經長期供奉、煙火熏蒸,可以嗅到煙火味道;
有了合適的材料,才能開始仿製。
這也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了,因為受古老的生產工藝限制,澆鑄成型后的佛像,很多細節之處,都顯得比較粗糙。
之後神都佛教造像,在形式上出現了明顯的一邊倒的趨勢。
再看服飾,多著漢式衣服,衣紋呈放射狀,衣褶曲折生動,帔帛較寬大。
https://m•hetubook.com•com體現了宮廷的審美趣味,代表了清代內地藏傳佛造像的最高水平,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聲譽。
就像是眼前的這尊仿清乾隆金鑲東珠菩薩立像,他折射出來的光鮮,跟新燒制出來的瓷器上的賊光,有什麼區別?
所以,清代神都地區的藏傳佛像,多半是用黃銅鑄造。
除此之外,質量看著倒是不錯。
像是度母,眼線為一波三折式,間距較寬,是清乾隆造像特點。
清朝乾隆時期,國力強大,皇室本身崇尚佛教,這一時期的造像材質都非常優良。
畢竟陳文哲整理出來的工藝技術,就算沒有專門針對清代佛造像的仿造工藝,隨便涉及到一些,也足夠陳星辰學的。
還有身體比例協調,造型優美。
只不過,仿製的不好,反而有點像是古代真品了。
之前他製作景雲鍾可是研究過很多銅材,這是其中的一種。
比如眼前的金銅佛像,可惜了這些材料,因為稍微懂點鑒定的,就知道這些是現代仿品做舊。
其他方面的工藝https://www.hetubook.com.com,只要涉及到佛造像的工藝,隨便借鑒一下,加上這裏還有著不少仿宋仿的佛造像,只要稍微有點仿古天賦,就不可能仿製的如同眼前這樣。
鑒定起來也十分簡單,金銅佛像的鑒定,應以類型、輕重、顏色等為切入點,發掘凝固在佛像上的歷史痕迹。
結合時代特徵綜合判斷,以標準器作為真偽依據,判斷銅鑄佛像是否屬於新仿,是否進行過做舊處理。
倘若長期埋藏於地下,可以嗅到發霉、發朽的味道。
如果不是陳文哲調配並且合成出來,只是這種材料的仿製,就足以讓陳星辰頭痛幾個月,甚至是幾年。
新仿、做舊處理過的銅鑄佛像,折射光線較刺眼。
就算是到了清晚期,也有一些像是銅鎏金財寶天王像這樣的精品。
而現代仿製品,無論仿得有多逼真,都會流露出一些現代工藝、機器打磨的痕迹。
對於鑒定佛像的真偽,可以從造型、質地、工藝等多方面考量。
中正殿念經處的設立,實際上標志著清代宮廷造像活動開始規範化。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