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經典的東西,陳文哲還是忍不住做了幾件。
當然,唐三彩做出來了,也不過是用來觀賞,真要講究實用性,還是瓷杯。
這件宋代八方龍首杯杯口呈八棱形,因此稱其八方龍首杯。
只不過,不是行內人,懂得不多。
因為,從杯子的把手看,是一個龍頭,而且小巧精細。
唇外沿有一周凸弦紋,外腹刻三層六瓣仰蓮紋,一般外施青白釉。
之前陳文哲就做過各種茶杯,酒具,而那些還不能列入國內十大名杯之一。
看古裝影視劇,我們會看到這樣的畫面。
如果讓男人用這樣小巧的杯子飲酒,顯然很不合適!
這件宋代八方龍首杯是前些年,在禹州當地徵集到的!
由此看出,這種酒杯很有可能是女性專用的飲酒器。
數千年來,酒器的演變也日漸豐富。
不過想一想,唐三彩的杯子,再怎麼看怎麼奇怪啊!
刻花以定窯器為常見;印花以定窯、JDZ窯和耀州窯為多;
杯身浮雕出龍m.hetubook.com.com首造型,怒目圓睜,張口作吐水狀,水柱上卷形成杯柄,巧妙與杯口相連。
塑形即口緣塑成稜角分明的蓮花形,是鈞窯首創;
西陝歷史博物館珍藏的一件國寶級文物——唐代鑲金獸首瑪瑙杯,便是這類杯的典型代表。
「來通」杯,本質上是一種角狀杯,跟角杯很像,主要流行於古代的西亞和歐洲等地。
還有,之前陳文哲做過的一件吸杯,也是荷花杯。
飲酒時,酒液從底部小口傾出,飲酒者需一飲而盡,才能顯示對神的尊敬。
像是十大名杯之一的荷花杯,知道的就不多。
這種器物的內外壁,均刻畫有精美的蓮花瓣紋。
在端杯時,只有女人纖細的手指拿捏才合適。
杯體雖有部分修復,但整體造型逼真,裝飾富麗,隱隱呈現出大唐盛世氣韻。
滄州博物館一件三彩龍首杯,與SY市李泰(唐太宗李世民之四子)家族墓群出土的一級文物三彩和圖書龍首杯造型一致。
經考證,實際是受到西方「來通」杯的影響。
在內部或外部刻劃蓮花瓣狀紋,至宋代始創刻花、印花、塑形和繪畫等方法製作的蓮花杯。
這件三彩杯不僅以龍首為杯身,以水柱為杯柄,且造型頗為誇張。
原來陳文哲可是專門做過唐三彩,雖然沒有做過唐三彩的杯子,但是現在做起來肯定不難。
口沿戳印出龍鱗狀,自然生動。
同時,用唐三彩的絢麗裝飾手段,將這種中西合璧的異域風情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中華文明影響周邊與西方的同時,我國也積極汲取外來文明精髓作為養分,進一步鑄就中華文明的博大兼容與燦爛輝煌。
西方人認為,「來通」杯可以灌注神酒,因此視為聖物。
唐代是我國經濟、文化空前繁榮的朝代,中西方文化交流密切頻繁。
為什麼說宋代八方龍首杯,不是男人使用的酒器?
清代的那件「粉彩荷花吸杯」,它還有一個名字叫作「光緒和_圖_書
粉彩太湖秋操杯」,這麼說,很多人就應該知道什麼是荷花杯了。
其實真正的龍手杯,是唐代非常流行的杯式之一,多為唐三彩器。
普通老百姓或打仗的將士,飲酒多是用碗,而貴族或有一定地位的人,用的是尊、爵、壺、觥等講究的酒器。
宋代許多名窯皆有燒造,如常見的有定窯、景鎮窯、磁州窯、鈞窯、耀州窯等。
后經文物專家確認,這件宋代八方龍首杯應該是禹州民窯作品。
荷花杯,即「蓮花杯」,始見於南北朝時期。
它敞口,直壁,腹底內收,斜腹,平底,器腹一側有一龍首柄。
繪畫是在杯外部白地上用黑釉畫蓮花瓣,或在內部繪畫荷葉蓮花,為磁州窯的風格。
此外,宋代八方龍首杯也被認為是鈞窯豆青釉之上品。
除了這些熟悉的杯子,陳文哲原來沒做過,甚至聽說的都不多的杯子也不少。
後來,「來通」杯沿絲綢之路傳入我國,也影響了我國的杯式造型。
後來發展到www.hetubook.com.com以金、銀等材質做成獸角狀杯身。
從這件宋代八方龍首杯的形制特點來看,製作時工序比較繁複。
杯子通體施青綠色釉,釉面有細密開片,釉質均勻,胎質細膩。
同時,龍首還是單獨完成,之後再與八個棱的杯體粘在一起的。
由於年代久遠和被盜掘,在隨後的清理髮掘中出土的文物並不多。
真正說起來,那也是一件荷花杯。
但其中一件三彩杯,製作別具匠心,造型頗為獨特,引起了專家的注意,現陳列于滄州博物館二樓歷史展廳中。
唐代之後,到了宋代,制瓷業更加發達,這一時期的龍首杯又有不同。
「來通」是音譯,最初是一種獸角製成的杯。
這種鈞窯豆青釉瓷器存世量較少,與南方的龍泉窯釉色接近,但在年份上早於南宋龍泉窯。
多為敞口,圓唇,腹壁微弧,餅形足。
尤其是龍首栩栩如生,不大的龍首上龍口、龍鬚、龍頭、龍角等都非常生動。
眾所周知,我國傳統的杯型多無m.hetubook.com.com柄,杯身規則,裝飾並不多。
這件三彩杯內外皆施三彩釉,外部以白色為底,間施赭黃、綠顏色,杯口前端上翹,平底。
這種杯子的樣式可以有很多,比如之前陳文哲收到的那件秘色瓷,也就是高足荷花蓋碗。
仔細觀察這件三彩杯,會被它獨特造型所吸引。
無論是酒器的造型,還是酒器的裝飾紋樣,以及飲酒風俗都吸收了前代深厚的文化底蘊。
比如龍首杯,這種杯子顧名思義,肯定有著龍飾。
現在在南河省禹州宣和陶瓷博物館,有一件宋代八方龍首杯,據說是宋代女性專用的飲酒器。
這兩件三彩杯,均是吸取了西方「來通」杯的風格,並結合了中華圖騰——龍的造型。
龍首杯的杯身多浮雕成龍首形,龍眼則為點睛之筆,這樣造型優美的器物堪稱為唐三彩中的傑出佳作。
宋元時期,人們繼承了隋唐酒文化的遺風。
杯底裝飾成獸首狀,兼有一小口出酒的獨特造型。
1988年,在滄縣前營村發現了三座唐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