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就可以直接從鄉下農民手裡直接買沒有去殼的糯稻,拉回來堆在作坊後面的倉房裡,用多少,加工多少,這樣加工出來的糯米更新鮮,做出來的粽子,口感也更好。
為了供應粽子作坊的豬肉,胡二舅還托關係請屠宰場的廠長吃了一頓飯,送了不少東西。
用腳指頭想想都知道,她媽拿了這兩成股份,肯定也會給她的。
可憐哦~胡二舅做夢都想擁有一輛自己的拖拉機,這就是他現在最大的賺錢動力!
二老年紀漸漸大了,繼續留在村裡,以後看病什麼的不方便不說,她也沒太多時間回去陪伴二老。
姜甜以為自己至少要磨破三層嘴皮子,才能說服二老搬到省道邊上住,甚至為此還打算給外地的兩個姑姑寫信,想請她們也勸勸。
「你奶奶年輕的時候不顧惜身體,老了,風濕的老毛病經常犯,我看這塊地乾燥得很,倒是很適合給你奶奶住。」何爺爺笑眯眯地說。
不過問題不大,大舅認識會打井的,要是何爺爺何奶奶相中了這塊地,到時和-圖-書候可以讓大舅請人來看看,能不能在院子里打一口井,本地水源豐富,地下水特別多,他們村裡也有不少人家是自己打井的。
最重要的是,省道這邊,距離縣烈士陵園更近。
胡姥姥已經跟家裡說過了,這個作坊不會歸到胡家的公賬里,算作是她老人家跟外孫女合夥做的買賣,就連負責運輸的二舅,也只拿司機的工資。
胡瓊芳的飯店每天都有用不完的泔水,姚惠芬可以免費拿回去餵豬。
老兩口親自過來看了一下,何奶奶倒還罷了,何爺爺對這塊地特別滿意。
用的糯米量大了,姜甜算了算成本,跟兩個舅舅商量了一下,決定自己家買個打米機。
一時間,有條件的,家家戶戶都在自家後院蓋了個豬圈,養起豬來。
爸媽含辛茹苦養大了她們,她們卻把最美好的年華,奉獻給了祖國和人民。她們這一生,無愧於國家和人民,但卻愧對於自己的父母。
姥姥這不是明晃晃的偏心她嗎?
就這樣,姜甜和胡姥姥開的粽子作和*圖*書坊,從剛開始每天只能批發出去幾千個粽子,短短一個月內,出場量就達到了幾萬個!
還有粽子作坊加工糯米剩下的碎米和谷糠,也可以用內部價買點回去。
胡姥姥的粽子作坊剛開張,就接到了大大小小五十多個訂單。
看到加油站一個小小的攤位,每天能賣出去那麼多大肉粽,但凡有點生意頭腦的,都坐不住了……
兩家人忙的團團轉的時候,姜甜也沒忘了何爺爺何奶奶。
胡家人預料到胡姥姥的粽子能賣得出去,但沒想到賣的這麼好。
「那就這塊地了!」
姜甜不但沿著省道發名片,她還蹲守在童老闆的加油站,遇到省城過來的客運班車,看到像是老闆模樣的,就湊上去給人發名片。
結果沒想到,看她一個外來戶都開始養豬了,省道邊上其他家也心動起來。
擔心兩個兒媳婦有想法,胡姥姥特意開了個家庭會議,把這六成的股份說清楚了。
結果沒想到,何爺爺何奶奶好像一直在等著她主動開口一樣,她這邊剛開口,和*圖*書那邊,二老就迫不及待地答應了下來。
聽了胡姥姥這個分配方案,姜甜目瞪口呆。
姜甜早就給二老看好了蓋房子的地方,就在大舅家新房子不遠處,走路過去也只要兩三分鐘,那塊空地地方不小,唯一的缺點就是沒有水源,別說小池塘了,連個小水溝都沒有。
收到兩個姑姑的回信,姜甜可算是鬆了一口氣。
又另外給姜甜寫了回信,誇她比她們想的周到,還叮囑她不要太辛苦了,房子可以慢慢蓋,她們已經寄了蓋房子的錢回去,先花著,不夠再給她們寫信。
她活著,這六成的利潤,就是她和老頭子的養老錢。
能和新認下的孫女住得近點,老兩口當然很開心。
他們年紀大了,現在還好,腿腳硬朗跑得動,再往後,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了,逢年過節,就算想去烈士陵園看看兒子,都要請人家幫忙了。
姐妹倆通了個電話,商量了一下,每家各拿出了一千塊錢,寄回老家,給爸媽留著蓋房子用。
哪天她要是沒了,這六成就平均分成三和_圖_書份,三個兒女一家兩成。
胡二舅不得不另外招了個人,幫他看著家裡新開的修車鋪,自己則開著花錢租來的拖拉機,一趟一趟的幫廠里送貨。
養豬雖然辛苦,但這時候的豬肉還是很緊俏的,多養幾頭豬,一年也能有一筆穩妥 的收入。
胡瓊芳不得不承認,她閨女,比起念書,好像真的更適合做買賣。
那等她長大之後,這個粽子作坊,她還是占股最多的嘛~
姜甜原本是想幫幫姚惠芬,結果沒想到,最後反倒是她佔了最大的便宜——養豬的人家多了,他們的粽子作坊,再也不用去看屠宰場的臉色了。
搬到省道邊上,距離縣醫院近了很多,而且兩家住得近,她每天都能回去看看二老。
說到養豬,姜甜又給姚惠芬找了個活兒。
作坊的利潤,胡姥姥佔六成,姜甜四成。
何愛萍姐妹倆收到信,看到姜甜在信里說,怕爸媽年紀大了,住在村裡,萬一有個頭疼腦熱的,去醫院看病都麻煩,頓時心裏一陣愧疚。
二老答應了,但這件事情也不能馬上定下來和*圖*書,姜甜覺得,還是應該給兩位姑姑也寫封信去,說明一下情況。
幸虧還有田田……
她家後院都是砂石,稍微平整一下,正好可以拿來蓋個豬圈,養幾頭豬。
姜甜都幫她考慮得這麼周到了,她要是再拒絕,就辜負姜甜的好意了。
姚惠芬還能說什麼?
最重要的是,自己加工糯米,比他們從糧油店買的更划算。而且打米機加工糯米剩下的碎米和谷糠,也能拿來賣——很多養豬場和養雞場都要這些下腳料。
再加上加油站本身也在賣粽子,簡直就是給姜甜手裡的名片,打了個活廣告!
不然單靠從肉販子手裡買的那些肉,根本就不夠粽子廠每天的豬肉用量。
何奶奶瞪了老頭子一眼,心裏也甜滋滋的。
這年頭想搶到新鮮豬肉,是真的難!
本來她是沒打算找兩個姑姑要錢的,姜甜和姥姥合夥開的粽子加工作坊,現在已經開始賺錢了,兩千塊錢,作坊幾天就賺回來了。
自從姚惠芬也在省道邊上蓋了房子之後,姜甜就一直很想讓何爺爺何奶奶也把家搬到省道邊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