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交貨了,剛想喘口氣,回家洗個澡睡一覺,姜甜請的那個保鏢,又騎著自行車到南橋村來找他了。
都是從部隊上退下來的戰友,倆人也不客氣,相視一笑,各自忙碌去了。
打零工也找不到這麼好的活兒呀。
這可是1986年的一萬塊錢!
這年頭也沒有電子支付,店裡的收銀員,每天下午開始盤賬的時候,數錢的手都快抽筋了。
剛開始還有點不知所措,現在,每天聽著院子里嘰嘰喳喳都是嫂子姑娘們說話的聲音,陳三娘這臉上的笑容,是一天比一天多。
要知道,他們農閑的時候去給人扛水泥搬磚,一天累死累活,也才賺個兩三塊錢,還得搭上一頓飯錢。
趙永福和兒子商量了一下,乾脆就在村裡辦了個編筐的小作坊,一邊招了十幾個編筐的好手來幫忙,一邊拿著樣品,去附近幾個村子找「外援」。
換了一個戰場,他們照樣要發揮部隊的優良傳統,克服一切和_圖_書困難,一定要準時把客戶交給他們的訂單,按時保量完成!
上次姜甜找村長兒子定做的兩百個竹籃禮盒,根本就不夠用,還不夠她開業一天賣的。
他給幫工的算計件工資,趙家作坊提供原材料,做一個竹籃,幫工可以拿三毛錢手工費。
但是在趙東亮這裏做計件活兒就不一樣了,幹活就是在村裡,中午忙不過來了,找人回家帶個話,還能讓家裡人把飯菜送過來,吃完繼續編筐,一點都不耽誤賺錢。
趙永福看在眼裡,眼神柔軟的,簡直像是這五月天的春江水。
他媳婦兒,笑起來可真好看吶!
「一共五千個竹籃,分五次交貨,每次間隔兩天,您看成嗎?」
一個竹籃將近三毛錢的純利潤,五千個竹籃,這一把就能掙到一千五百塊錢!
在家吃飯還不花錢呢。
然後再回飯店,陪胡瓊芳去銀行存錢。
一天就能賺14塊錢,那要是天天開工,一和圖書個月豈不是能賺四百多塊錢?
粽子廠要的竹籃禮盒,跟老百姓家裡常用的那種結實耐用、一個籃子用幾年都不壞的竹籃不一樣,製作工藝非常簡單,就是一層薄薄的竹篾,編的籃子網眼也特別大——反正裏面還要用兩張印刷紙做內襯,粽子個頭也大,絕對不會掉出來的。
現在整個南橋村還有誰不知道,村長家兒子滿村的收竹籃子,只要學會這門手藝,找村長家領一些劈好的竹篾回來,編一個竹籃,就給三毛錢手工費。
趙東亮暗暗鬆了一口氣,笑容滿面地給江潮生遞香煙,非要請他留下來吃頓飯再回去。
陳三娘自從落下殘疾之後,啥時候在村裡這麼受歡迎了?
吸取了胡瓊芳上次被飛車黨打劫的教訓,這次姜甜長了個心眼。
那竹籃她們也看過,手藝粗糙得很,只要學會了,一天編十來個應該不是問題。
老婆陳三娘的精神頭,也比以前好了許多。
眼瞅著和_圖_書只要抓住這個機會,闖下一番事業,兒子下半輩子肯定是不用愁了,趙永福能不開心嗎?
還別說,有了這兩個厲害的保鏢,兩家店都沒再發生被飛車黨搶劫的事情了。
她們甚至都不用出門,只需要把竹篾領回家,在自己家就能做,還能順帶著在家裡看看孩子、做做飯啥的。
雖然離開了戰鬥的隊伍,但是,這漫長的人生,哪裡不是新的戰場呢?
江潮生接下香煙,別在耳朵後面,擺了擺手,苦笑著說:「趙廠長,話我帶到了,飯今天就不吃了,等咱們把今年的端午季忙過去,閑下來了,到時候咱們再聚!」
她給江潮生和趙良軍各自配了一輛自行車,每天下午三點,倆人先騎車去客運站那邊,幫店裡把當天上午收到的錢,存進附近的銀行。
只希望姜甜那邊能給他多寬限幾天交貨的時間……
他就是累死,三天三夜不睡覺,也得把這個訂單給接住了哇~
不要小看這三毛錢,趙東和圖書亮手底下有個做竹籃特別快的熟練工,最高紀錄,一天十二個小時,做了五十二個竹籃出來,一天的計件工資就拿到了14.4元!
真好!
幸虧姜甜提前跟趙村長打了個招呼,一口氣採購了三千個竹籃!
趙永福自然不必說了,自從他們家開始給「胡姥姥大肉粽」供貨之後,兒子整個人都容光煥發起來,如今更是成了村裡人口中的「趙廠長」。
「趙廠長,對不住哈,縣裡的機關辦公室,還有咱們雙峰鎮那邊,也要採購一批我們的端午團圓粽禮盒做福利,還有化肥廠、紡織廠那邊也加了單子,我們小姜老闆說了,還要辛苦您幾天,再給我們趕出五千個竹籃出來。」
一個三毛錢,十個可就是三塊錢!
這下子,靠村長一家三口編筐,顯然是來不及了。
一時間,別說那些會做竹編的手藝人了,就連好多女人和半大孩子,都跑到作坊這邊來,蹲在邊上給那些手藝人遞竹篾,打下手,順便偷個師和-圖-書,咳~
累是累了點,但端午節前這段時間,村長趙永福全家的心情都格外好。
不過,年後物價開始上漲了,姜甜也給趙東亮他們的竹籃漲價了,現在一個竹籃八毛錢。
趙東亮眼前一黑,咬牙問他:「啥時候交貨?」
這樣一個工藝簡單粗糙的竹籃,鄉下會做竹編的熟練工,一天能做二十多個出來。
江潮生憨憨一笑:「小姜老闆說了,不好給你太大壓力,這次可以分批交貨。」
姜甜這邊的端午粽子禮盒銷售火爆,最高興的還不是胡姥姥和姜甜,而是負責給他們供貨——編竹籃的南橋村村長趙永福一家。
兒子的竹編作坊那邊,都是會做竹編的老手藝人比較多。村裡有些想學竹編手藝,又不好意思去作坊那邊的女人們,這個拿了幾個雞蛋,那個拎著一籃子瓜菜,找到村長家,央求陳三娘也教教她們。
趙東亮這個趕鴨子上架的「臨時廠長」,為了儘快完善姜甜那三千個竹籃的訂單,也忙得腳不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