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金丹
第二十三章 耐心釣手

「宋老,到時有個笑話要說給您聽……」
不久后,宋明章來茶樓,蔡潮呈上李安的東西:
小二訝然,「這些東西小的也愛看,尤其是奇聞軼事!沒想到您也愛啊……」
「道友請說。」
讀書雖然是為了進入珍寶閣在做努力,但看了海量的書籍,什麼都有,這的確讓他收穫很多。
……
「笑話?」
他搖搖頭沒有再多管。
一眨眼,又是半年過去了。
但他不會著急,現在對方明顯把自己當成了與其他人一樣的攀附之輩。
「蔡兄,此事請勿讓人知曉,是左文告訴你的……左某隻想安心讀書。」
……
「這哪兒是什麼笑話……這是救我孫女命的東西!」
蔡潮道:「並非小可發現,是一位道友告知的……」
李安道:「原來是蔡道友!」
他翻看了一下書頁,發現樹中他留下的書籤等原封不動,書頁也沒有多少翻動的痕迹。
曲文木和靈紋木的差異,除非是淫浸木材生意數十年的老手,才能發現。
「他前幾天居然說,想到了方子能治安寧小姐的病,當真是貽笑大方……」
……
《清河郡志》有載,郡內多火礦,《礦石紀要》有言,火礦可蘊火精,怪蛇必自火礦中孵化,故先天具備火道之能……
回到居所后,李安廢寢忘食。
蔡潮打開一一看去,只見薄薄的書上居然密密麻麻坐滿了筆記。
「嘿,這兩本書的知識可非等閑能看懂!」
「若是這位大師不願賣出,左某願借閱!」
「但曲文木靈氣流逝速度很快,遠不如靈紋木縱然用上五十年也不變,如果我沒猜錯,蔡兄的這些桌椅,是在三年前購買的吧?……」
「您可還記得四年前那個左文?」
「左道友!」
「左道友已經幾天沒來了。宋大師,今天還喝『天陽陳』?」
實際上,關於宋明章的一切,他早已打聽清楚。
「左兄和_圖_書請說,」
蔡潮道:「好,我會代為轉贈給宋大師的。」
難道左文是為了接近宋明章才來茶樓的?
李安繼續看書。
「非也,這位道友並非木材商,只是一位酷愛讀書之人……」
宋明章一進茶樓,就注意到了茶樓中的變化。
四年前,這傢伙似乎耍過花招,想要借自己接近宋明章來著……
「左先生,您這都是些什麼書啊,我看您天天看,也不嫌累嗎?」
宋明章訝然。
蔡潮聽小陳稟報之時,還愣了一下,這幾年,他完全不再在意左文,幾乎都把此人給忘了。
「小陳,客人給你的是什麼?」
李安客套一番后離去。
「不知左兄要購買什麼書?」他發問。
小二這便離去了。
縱然前世,他也沒有心思沉下心來認認真真讀讀書。
蔡潮讓人給李安上了上等的碧湖春,然後急忙忙離去了。
他猶豫了一下,「這木桌其實並非靈紋木,而是曲文木。」
宋大師乃是鑒寶師,這些年請了多少高手,都沒能治愈孫女宋安寧的病,就憑李安?
「太好了……蔡兄,可否請你幫我一個忙?」
同時,他也眼中閃過一抹怒火,居然敢蒙自己。
韻道茶樓前,一輛華貴的馬車停下,一個一身白袍的老者,慢慢下來,走進茶樓。
他不禁一笑,想起了此前蔡潮對此人的評價。
「一會兒給這位先生上『碧湖春』。」
「蔡某明白!」
次日。
不過,他沒有急著接觸對方,而是默默看書,喝茶。
他見過太多想要接近宋明章的人了,但誰能堅持五年?
李安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是因為根據他反覆觀察,這韻道茶樓是宋明章最喜歡待的地方!
蔡潮十分客氣,「在下是蔡潮,正是此間主人,不知這靈紋木桌,有何不妥之處?」
……
蔡潮愕然,靈紋木十分珍貴,光他這一茶樓的桌椅,和*圖*書就花費了上千靈石!
怪不得自己這桌椅才幾年,就顯得有些發舊了!
李安道:「在下想請蔡道友幫個忙。」
……
這一天之後,李安數日不曾前往茶樓。
蔡潮見宋明章笑容,就已經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果然沒猜錯,這李安果然是故意接近啊……
蔡潮說起宋明章的事情,李安驚喜不已,「你認識宋大師?」
因為宋明章經常來茶樓的緣故,所以很多有求于宋明章的人,也都會來這裏,他見多了!
「堂堂一個築基期修者,居然對這些東西感興趣……」
過了一段時間,李安去茶樓,蔡潮頓時走了來,笑道:「左兄,你該請我喝酒!」
李安道:「當然了,來來來,這本《北國遊記》送你了,裏面寫了不少大黎北疆的怪事奇事,哈哈哈。」
說著遞給小二一本書,小二急忙道:「左先生,小的可不敢要……」
而李安在城中的化名是「左文」。
接下來,蔡潮對李安的態度頓時冷淡下來,尤其是,當他得知這件事以後,李安熱心朝著小陳打聽宋明章情況之時,更是不禁嗤笑。
他笑了笑,「告辭。」
此人乃是茶樓老闆——蔡潮。
小二急忙取出書本,遞給蔡潮。
李安和店裡的小二早已經成了熟人,知曉李安雖然築基修者,卻性格隨和、平易近人,所以倒也敢和李安說上幾句話。
小二熱情出迎。
「謝謝左先生,謝謝左先生!」
「哦?道友?你還有做木材生意的朋友?」
而李安照樣經常去喝茶,看書,縱然蔡潮態度變化,也絲毫不影響他。
李安一笑:「宋大師身份尊榮,左文一介窮修,自慚形穢,只思報恩而已,就不去惹人厭煩了——」
而宋明章疑惑地拿起藥材,細細檢查了一下,又拿起李安手寫的方子,看著方子上明正娟秀的小字,他不禁怔了一下:
「不知左https://m.hetubook.com.com道友呼喚在下,有何要事?」
「左某感激不盡。」
蔡潮點點頭,「好,我試試。」
需要耐心,用耐心把自己和其他的人區分開來!
三天後,他果然將書還了回去。
……
……
看來和他所想一樣,只是個耍花招想要接近自己的?
李安就著兩壺茶水,孜孜不倦地看著幾本書,直到亥時,茶樓準備關門,這才伸了個懶腰離去,臨走時丟了一塊靈石在桌上,當做小費。
小陳道:「左先生請說。」
……
這一天,李安又到了茶樓,小二引他到他熟悉的角落坐下,好奇地發問。
「左道友,為何不自己交給宋大師?」他發問。
李安一笑。
這隻是其中一則。
「聽宋大師說,這兩本書已然絕版,唯有珍寶閣的幾位鑒寶師還有,你可算是找對人了!」
蔡潮不禁訝然。
李安道:「我想向這位宋大師,求購兩本書,他手裡定然是有的。」
蔡潮恍然大悟:「左兄所言分毫不差……多謝左兄解惑,多謝左兄!」
而且,這五年時間,李安除了當年借過兩本書外,沒有和宋明章再打過任何交道。
他思索了一下,當即走出:
而蔡潮把書還給宋明章時,宋明章頗為意外,那左文只看了三天?
看了書以後知難而退了?
「左先生,您稍等,我馬上給您上茶!」
李安微微一笑,「天文地理,蛇蟲鳥獸,奇聞軼事,傳說遊記……什麼都看。」
倒是少見。
走的是高端路線。
喜歡讀這些雜書的人多了,但是,這位客人居然如此博聞強識,一句簡單的記載,可以從中分析出來龍去脈……
「嗯?你們這桌椅怎麼忽然換了?」
他熱情笑著。
但曲文木就十分廉價了。
「酷愛讀書?」
蔡潮迎了出來,道:「此前的桌椅,都是曲文木的,放了那麼久……當真讓大家看笑話了!」
hetubook•com.com身為鑒寶師,接近他的人很多,其中不乏想要憑藉「愛讀書」這個人設來求學,從而接近他的。
而小陳剛走到後堂,一個文士打扮的中年男子已經開口。
他猛然起身,一把抓住蔡潮,「這個左文在哪裡???」
而蔡潮怔了一下,治宋大師孫女的病?
一晃眼,這左文在茶樓中都堅持讀書五年了??
他取出一包靈藥遞給蔡潮,「這是我準備的藥材,另外,這是藥方之由來,也請一併呈上給宋大師。」
說著取出兩本書,赫然便是辯丹要術、識草訣。
這一天,李安照樣喝茶,卻讓小陳請蔡潮一見。
宋明章能知曉,是因為他學識廣博,有鑒寶之能。
蔡潮在樓裏面無聊,便出來找李安敘話聊天,經過這次事情,兩人關係陡然拉近。
「大黎元帝五年初,有怪蛇自清河郡衝天而起,口噴火焰,可燒數十里,乃為大患……」
……
李安不卑不亢,「四年前曾受宋大師贈書一閱之恩,聽說宋大師孫女身患『陰潰』之疾,近來左某讀書所獲頗多,思得一良方,或許對宋大師孫女有用。」
蔡潮眉頭頓時不可察覺地一皺,左文想請自己幫忙購書?
宋明章聞言,瞬間哈哈大笑起來,拍了拍蔡潮肩膀,「你總算髮現了啊。」
小二聞言,這才急忙擦擦手,從李安手裡恭敬接過。
「這些啊,都是雜書,」
這一天臨走,李安朝小二道:「小陳兄弟,蒙你家主人賜茶,我有句話,請你和你家主人說一聲。」
就這樣,又過去了四年!
「兩種木料幾乎一模一樣,唯一差別就是靈氣程度不一樣,如果想要用曲文木冒充靈紋木,只需要在聚靈陣中蘊養一段時間,讓曲文木充滿靈氣,如此一來,就可以假亂真了。」
「嗯。」
過了七八天時間,李安才又來了茶樓。
宋明章卻是微微沉思。
這一年來,他一邊修鍊,一邊持續m.hetubook•com•com讀書。
他當即將前因後果說了。
他瞬間有些懷疑了,自己當年是不是猜錯了?
李安欣喜若狂,道:「蔡兄放心,用不了一個月,十天……不,三天,左文只需要三天!」
蔡潮心有疑惑,但當即把書還給小二,「多向這位先生學學,你平時看那些修仙小說,屁用不頂。」
「三年前你買之時,老夫就已經發現,只是那時曲文木靈氣未失,和靈紋木其實差異不大,不妨讓你白用幾年,再告訴你,到時候退貨豈不是好……哈哈,沒想到你自己發現了。」
「此人何在?」他發問。
……
正常找辦事,有求於人,誰會等這麼久?
這個左文,倒是不簡單。
蔡潮當即親自去泡茶了。
李安再次到來之時,老闆蔡潮親自為他上茶。
「讓你拿著你就拿著,不許推辭,這又不是什麼珍貴之物,是我花十塊靈石淘來的,送你做個紀念,你要是覺得不妥,看完又還我就是。」
而第三天。
這是書本的內容,而旁邊筆記上則是:
但,不應該……畢竟左文都已經一年多時間了。
自己居然讓人給蒙了?
李安笑著解釋。
「啟稟宋大師,小可讓人給坑了……」
「他老人家說了,借你看一個月。」
「好嘞!」
「罷了,你蔡老闆少見為他人辦件事,總不能駁了你的面子,這兩本書,我借他一個月,靈石就不必給了。」
李安敲了敲桌面,「這靈紋木桌,你家主人多半是買錯了。」
「宋大師您來了,快裡邊請!」
……
等過幾天,宋明章來喝茶時,蔡潮說了這件事。
自這一天以後,隔三差五,他就會去茶樓坐著看書,一看就是一整天。
「一本《辯丹要術》、一本《識草訣》,這兩本書左某跑遍了天陽城,也沒找到,思來想去,或許只有宋大師這等名家手中可能有藏本……」
但如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居然也有這等眼力。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