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淮水紛亂兵戈行
第420章 昌義之

昌義之目光銳利,能看到河面上船隻甲板的身影。
但在蕭衍隕落後,他不可能繼續對南梁蕭氏的那些廢物繼續效忠。
不過這沒有出乎范雲的預料,曹景宗乃是南北朝時代的天下名將,鍾離大戰和韋睿聯手全殲北魏數十萬大軍。
范雲笑道。
「好!那我就等兄長的好消息了!」
他收回目光,笑了一聲。
無論是曹景宗還是元英,他們治理民政的手段都一般般,招攬了許多士子,也只是勉強維繫著統治而已。
他在來到鳳陽之後,先見了曹景宗一面,然後就在鳳陽周圍觀察一番,等待曹景宗和南梁大軍將校的商議結果。
在億萬萬人當中,想要找一個同時代,尤其是前後不超過二十年的人,都非常的困難。
這種躥升的速度,和傅友德以前的名聲有關,但更主要的是他立下的功勞,無人不服。
如果曹景宗帶著三十余萬大軍,和治下兩三百萬百姓、兩三個府的疆土歸附。
得到的www.hetubook.com.com冊封,自然遠超張璘、張歸霸等人。
范雲對此心中有數,沒有急躁。
「我能看到的事情,將軍也能看到,像是這些士子前往泗洪參加科舉……淮王整軍備戰,將軍都知道!」
曹景宗,對於蕭衍或許有過忠心。
范雲笑道。
「呵呵,閑來無事,看看風景!」
他是南梁大軍中,聲望和地位僅次於曹景宗的大將。
他現在考慮的,更多是為了自己。
「實際上,他已經有所意動了,再給他幾天時間考慮,如果到那時候將軍還不做出決斷,我便親自上門勸說!」
「彥龍兄,你怎麼還站在這兒?」
昌義之走上前。
這就是功勞!
「彥龍能投奔淮王,的確是不錯的選擇!」
來到神州世界后,曹景宗憑著自身的能力和所帶領的大軍,一度也是有望爭霸的諸侯。
他前來說服曹景宗歸附,自然帶來了王景頒布的令旨。
內政一般般,也就導https://m.hetubook.com•com致他們的糧草物資比較緊缺,還有各種商品,都需要從下游的江淮等地獲取。
有他親自做保證,范雲便徹底放下心。
他追隨蕭衍的時候很早,和范雲也有交情。
范雲神色不變,說道:「不錯,民心所向,淮王稱霸江淮已成定居,這難道不是上好的風景么?」
他們身上「名將」的符號過於鮮明,曹景宗在史書上,是性格暴躁,喜歡奢靡,只要是讀過史書並且有才幹的人才,都不會把他當成明主。
昌義之面上露出苦笑,他當然也知道此一時彼一時的道理,現在淮軍擴軍還沒有完成,內部也還沒有整合完畢,所以給出了很好的條件。
南北朝時代,是殘酷的人吃人,為了生存可以摒棄所謂仁義道德的時代。
無論是曹景宗還是他麾下的大將,都需要商量許久才能做出決斷。
昌義之沉聲說道。
怎麼說曹景宗也是擁有兵馬三十萬左右的大勢力,就算www•hetubook•com•com他想要投奔王景,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能在其他世界看到熟人,雙方本來就不錯的交情,因為環境的變化,變得更深了。
而元英……他是鮮卑人,讀書人更加不會去投奔他了。
那他以後便是淮軍的鎮西將軍。
君主和臣子,沒有那麼多的君臣感情,也沒有人會講究什麼綱常。
南梁大軍加入淮軍,那他們蕭梁一系的人,就能瞬間超過淮西一系,成為淮軍之中最強的團體。
成為鎮西將軍,相信淮軍的眾多將校,不會有太多意見。
若是封鎖河道,損失的只會是他們自己。
「蕭氏族女,還是淮王的妃子,我等蕭梁一脈的文臣武將,都已經選定了淮王!如果曹將軍再猶豫不定,那等淮王擴軍備戰之後,諸位再決定投奔淮王,可就沒有那麼好的條件了!」
昌義之神色微微變化,半響之後嘆了口氣。
這時,城頭上走來一個將軍,此人濃眉大眼,身形健碩,有種不怒自威的氣度。不www.hetubook.com.com過在看到范雲的時候,他臉上的笑容,抵消了那種凜然的氣勢。
他順著剛才范雲的目光朝著北面看去,也看到了淮河河面上的船隻。
當初張歸霸、張璘投奔的時候,帶了數萬兵馬,王景將之收編,冊封兩人為游擊將軍,而曹景宗帶數十萬兵馬歸附。
而范雲和昌義之,不僅僅是認識,還是同僚,有著很深的交情。
「看風景……是看河面上那些前往泗洪參加科舉的士子吧!」
來人乃是南梁軍中大將昌義之,也是原歷史中南梁王朝中,僅次於韋睿、曹景宗和裴邃的名將。
而曹景宗只要歸降,淮軍就能瞬間多出數十萬精銳,兵不血刃的擴張兩府之地,還能對淮北的北魏大軍,形成戰略性的包圍。
范雲問道:「既然諸位都知道淮王是明主,那曹將軍還猶豫什麼?眼下江淮等地,唯有淮王能成就大業,並且陛下的族人,也在淮王麾下效力!」
尤其是在神州世界,億萬萬的生靈降臨,除了少部分同時代的人之外和*圖*書,到處都是來自其他時代的人。
傅友德便是典型的例子,在王景南下的時候投奔,把淮東攻略下來,他也從一介白身直接升到了淮軍的頂層。
能和屢次立下大功被升遷為鎮東將軍的傅友德平起平坐。
「我知道,我知道……」
在北面乾的不舒服了,就渡江南下在南朝當官,在南朝受委屈了,就投靠北朝……如今在淮軍當中的羊侃,便是其中的典型。
淮河的河道無比寬廣,並且南梁軍和北魏軍沿河對峙,也沒有嚴格的封鎖河道。讓治下的商船可以前往五河、洪澤。
讓一度鼎盛的北魏就此走上了下坡路。
王景總是說,軍中要以功勞來升賞。
「淮王,的確是一位明主,這段時間,我可是沒少聽聞淮王做的大事……統兵數十萬橫掃淮東,覆滅隋楊、還有推行科舉,整軍備戰……」
那時候,南梁大軍投奔就成了錦上添花。王景再給出鎮西將軍的封號,麾下的大將可就會有意見了。
但等到淮軍內部整合完成,百萬大軍蓄勢待發。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