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還出在當時被困在那座山裡。
然而,自東方明來到這裏之後,一切都不一樣了。
事實就是,東方明已經搶走了這個時代很多的機遇。很多人嶄露頭角的機會已經被東方明佔住,其中被搶走最好機運的就是李二郎。
一四城並不是回烏頭山最快的路。相反,從高句麗大會的地點離開到一四城,然後再回烏頭山,這幾乎可以說是繞的最遠的一條路。
華夏自大唐起才真正算是崛起。炎黃子孫之所以能夠衝出亞洲,成為人類史上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唐朝的鼎盛才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如果任我行對地名或者方向有認知的話,當時就會帶東方明走一條截然相反的路。從山脈的東邊出口出去,只需要一路向東,走一段不長的路程就能回到烏頭山。
東方明此刻的心境也早就大不如昨。曾經他剛剛在這個世界落腳,建立日月神教的初衷只是想要擁有自己的一股力量,來對抗別人的掠奪。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和平和*圖*書家園,在這群雄逐鹿的亂世中保全自己。
更多的細節東方明沒法通過看判斷出來,並且在這個位置他也看不到這座城市的名字。
城主如何擔驚受怕,腦內風暴的思考許久,到頭來竟然真的是烏龍一場。
看似兩條路只是方向的差別,一個向西走,一個向東走。兩條路差得行程能有十天左右。
可是任我行只知道出去的路,哪裡認識外面的地方和方向。他只是隨便帶東方明走一條路,從其中一條出山的路里走出來。
不過,東方明心裏清楚自己到了什麼地方。
為了鍛煉兒子們的本事,李淵給四個兒子在太原境內劃分四塊屬地,讓他們各自掌管一方。
如果說時勢造英雄,那麼李二郎已經失去很多先機。現如今被推到風暴中心的那個英雄是東方明。
誰知東方明真的就只是吃飽喝足,老老實實在下腳的客棧安睡一夜。第二天天一亮就帶著他兩個屬下離開了一四城,往烏頭山的方向去了https://m.hetubook.com.com。
通過讓磚石緊密結合來加強整個牆體的整體防禦力。
東方明他們得趕一倍的路程才能回到自己的地方。
不過這件事也沒辦法責怪任我行。他自小生活在深山裡,與人少有接觸,不知道地方本來就是正常的。他把東方明從那座山裡帶出來,本來就是應有之義。再多的也不是任我行的責任了。
人家的心思不在這個小小的一四城身上,根本就不在乎一四城的城主姓甚名誰。
而這答案,就要問東方明自己。
這邊,東方明、任我行和新文理三人早早就踏上回烏頭山的路。
東方明都已經被推到和那些梟雄一樣的境況。
所以東方明意識到自己繞彎路之後,心中就暗暗叫苦。
而且就算東方明告訴任我行自己要去哪,任我行也未必就知道東方明說的是哪裡。他只知道走哪條路可以出去,而出去之後是向哪邊走的一概不知。
東方明走著走著停下馬來,前方是一座巍峨龐大的和-圖-書城池。他站在高處,遠遠地能將城內的情況大致看個清楚。
風平浪靜趕幾天路,該休息休息,該吃飯吃飯。在路上遇到城鎮就停下來住一晚,遇不到就三個大男人在野外打野味,風餐露宿將就一晚上。再沒有遇到一四城那種令人無語的情況。
其實東方明心裏也對走這條路叫苦不已。從他看到一四城,他就知道自己恐怕已經走錯路。
城內的房屋、街道顯然經過精心規劃,整個城市的布局十分合理。這讓生活在城裡的人也能井然有序、按部就班的生活。
城主清晨醒來收到東方明早早離開的消息,心中是既有劫後餘生的慶幸,又有這麼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如果東方明是趕時間的話,走這條路根本就是浪費時間。唯有別有用心才能解釋東方明為什麼要選擇這條路。
一四城城主惴惴不安一晚上,輾轉反側寢食難安。一直害怕東方明晚上會來突襲他,城主府中巡邏的守衛都比平時多了一倍。
走在山裡,任我行https://m.hetubook.com.com都不知道這條路出去通往的是哪裡,東方明就更別說了。
歷史的軌跡被打斷,許多至關重要的事件有了完全不一樣的結局。
任我行在城門上用蠻力砸開的洞,也永遠成為一四城的印記,成為這場鬧劇的見證。
其中李二郎受封的就是這塊地盤,前方正是李二郎的根基之一,他的大本營——代城。
既然已經走錯路,抱怨也沒什麼用。與其怨天尤人,不如順勢而為,正常可以看看沿路那些朝廷親手把控的地方之外的風土民情、百姓生活。
令東方明困住的山,原來大小還是一條狹長的山脈。延綿不絕的群山就像一道天然的楚河漢界,分割開了東西兩邊。
不論一四城的城主愚蠢與否,有一件事他卻想得很對。
當時任我行帶東方明走了一條向西邊開的路,走出來之後踏上官道就只能到一四城。然後從一四城繞一個大圈子到東邊去,才能回烏頭山。
東方明要任我行帶他們出去,任我行答應了。
從東方明所能獲得的信息和圖書就可以看出,李二郎對在民治民生上有自己的獨道的方法和見解,絕對是個治世帝王之才。
城池的牆是用上好的青灰石磚砌成,磚縫間恐怕是用米漿糊充當填充劑加固城牆。這樣砌出來的牆體粘連緊密,不容易被摧毀、或出現自然損毀。
前方正是李二郎的屬地。
前世,若提到華夏史上最出名最偉大的帝皇,一定繞不開李二郎的名字。
當然,東方明的身份是真是假,這對一四城來說就只能是個謎,再也沒法求證了。
這也不奇怪,李二郎在歷史上畢竟算得上千古一帝。結束亂世局面,開創大唐盛世,李二郎在其中的作用和力量功不可沒。
貞觀之治、文景之治、開元盛世,這一步步把唐朝、把華夏推到了最鼎盛、最強大的時候。
唐國公李淵受封太原留守,雖是明升暗貶,但怎麼說隋帝也不會在封地這事上再擺弄李淵。李淵對太原有實打實的控制權,可以說在太原這片土地上李淵就是它的主人。
而現在說是陰差陽錯也好,說是有意為之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