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雖然退位了,但是宮殿沒讓出來,慶隆帝只能再選一個地方,而且改了這麼一個名字,你要說沒花心思。
此事關乎榮府前途,千萬不可麻痹大意。」
眾臣有些百思不得其解,後來得到消息,德王曹龍象曾經跟慶隆帝提過建議,這讓幾個閣臣對這個傳聞頑劣不堪的皇子,有了一點興趣。
「老大,大姑娘的事情你知曉的吧。」
不過這個朔望朝也算是禮節性的朝會,不會有真正的處理朝政,說白了就是給官員們進宮朝賀的一個機會。
這個進宮的時間會稍稍的晚一點,定在巳時(上午9-11點),因為時間上寬鬆,大臣們都當是放假了。
但是這樣可就有損閣臣們的利益了,況且值房之內,五位閣臣私下勾連的皇子,可都不太一樣。
甄家本是昭武皇帝親隨,定鼎華夏之後,欽差金陵省體仁院總裁,世鎮江南,其妻甄氏曾給咸寧皇帝當過乳母,被封為朝奉夫人,其侄女便是如今甄太妃。
且說早朝散罷,一番寒暄,打今日起,曹龍象算是正式邁入了朝堂,回到自己的寢宮之後,只見領頭迎接自己的是賈元春。
進入大殿之內,所有人山呼海嘯。
最痛苦的是常朝的早、午、晚朝,除了過年時候會封印7天,除與大朝會和朔望朝重合的時間,卯時(早上5-7點)就要列隊開始進入皇城。
不多時,就整理好了,一身王爺制服,分外氣派。
這承天殿原本不叫承天殿,是慶隆登基之後改的,以前叫朝陽殿,咸寧一朝上朝的地方都在大明宮,那才是皇宮的主殿。
其次就是朔望朝,每逢初一十五,所有在京任職的九品以上官員,以及進京辦事的官員也要進宮朝拜。
一時之間,竟無半分對策。
當然太上皇這種活的久的,也是後半程不咋上朝,天天忙著享樂,才能活到這個歲數,一般皇帝有幾個幹了50多年皇帝,身體還能動洞的。
大侄女跟了此人,想必也是享福的,母親又何必著急上火呢。」
他後面排著的是齊王、秦王、漢王,再後面是義忠親王,其後是北靜郡王,再後面京營節度使王子騰www.hetubook.com.com,再后就是京營節度副使牛繼忠,其餘便不再一一贅述。
甄應嘉有一子四女,長女為北靜郡王妃,手中實權,朝中有根,可謂是風光無限,與賈家多有來往,甚是密切。
戴權一大早就打發了小太監去賈家傳訊,榮府賈家老大老二都是不用上早朝的,品級不夠,一個勛爵,一個從五品,皆不能早朝。
半個時辰過去了,曹龍象帶著人朝著神武門而去,外面已經是人聲鼎沸,勛臣這邊忠順親王站在隊首,畢竟他是宗人府宗正。
「夏首輔可是難為小王了,小王哪裡懂得什麼朝政,不給朝中諸公添麻煩,已經是萬幸中的萬幸了,小王初來乍到,以後還請夏首輔多多提點才是。」
左思右想,看小兒子也時候六神無主,便凝聚心神。
又簡單的聊了幾句,又跟其他幾位閣臣聊了幾句,又回到勛臣一側,六部官員什麼的就不聊了,一個皇子天天想著跟大臣們混在一起,可是很有問題的。
「德王謙虛了。」
這種大朝會要求在京各司衙門,九品以上官員都要參与,每次大朝會都很轟動,要求辰時(早上7-9點)入宮。
而且太上皇有旨意,待德王殿下成年開府之時,保薦大姑娘為德王側妃,母親,這該如何是好啊?」
將來的事情不知道,但是眼巴前要是能將其拉入自己的陣營,主子們應該會很開心吧,幾人都沒有說什麼,但是心中肯定只有盤算。
並且與太上皇同桌共飲,此等隆恩,實屬罕見,名聲雖然頑劣,但是都非我等親眼目睹,聽說太上皇御駕未央宮的時候,德王也是備受寵愛。
丫鬟們開始伺候著洗漱,太監們忙著準備需要的行頭。
以後還得繼續苟著才行,猥瑣發育別浪的精神要更貫徹一點。
聽著大兒子言語中的冷漠,賈母不禁氣惱。
「老臣夏炎拜見德王殿下。」
一番話讓賈母無言以對,昨日未央宮自己也是在的,德王緊隨太上皇、皇上,有目共睹,深得二帝歡心,餘子哪有這般隆恩。
早朝,真是一件麻煩事,大周朝的朝會分為幾種(純屬杜撰),一和*圖*書
種是大朝會,基本上都是逢年過節,或者附屬邦國來朝賀,再或者是國之大事才會大朝會。
故而林如海上任揚州府後,鹽課稅捐連年突破,又一直被慶隆帝按在位置上,這其中不無道理,換個人可能就不好使了。
早朝要求五品以上在京官員都要參与,午朝則是定在未時(下午13-15點),這個不要求所有官員全部參与,就是就事論事,解決早朝懸而未決之事。
現在的兩淮巡鹽御史是林海,字如海,姑蘇人士,祖上是列候之家,本應世襲三代,但其父忠勇可嘉,被咸寧帝下旨延襲一代。
賈母點頭之後,便差使身邊親隨,去王家送信。
大部分事情都解決了,有兩件事沒有解決,一個兩淮鹽業今年的鹽課稅捐不如往年,另外一個就是太上皇的陵寢修建出了點問題。
光這些也不算什麼,賈家身為八公之首,雖然近年落魄,但是驢倒架子不倒,落魄的原因也是因為介入了皇室爭鬥。
前邊三個同父異母的弟兄,可是十六之後才開始上朝的,輪到自己,居然提前了四年,看來昨天的表現太突出了。
「德王殿下能束髮之年就能參与朝政,可見皇恩浩蕩,以後還請殿下多為皇上參言建議才好。」
「爺,夏總管交代,從今日起,您要上朝了,卯時就要列隊。」
不過以上勛臣只有功爵才可上朝,勛爵也只有朔望朝和大朝會的時候才會覲見,要不然大周四代帝王,封出去不少爵位,品級又高,真不好排位。
恍然不覺被惦記的曹龍象,此刻已經安然入睡,還在美滋滋呢。
「謝皇上。」
「哎呀,小王拜見夏首輔,您老可是朝中重臣,這麼可是折煞小王了。」
「眾卿平身。」
夏守忠公鴨嗓子響起。
所謂御史一般任職期限都是一年,但是其一干就是六年,一是因為此人兢兢業業,其上任之前,朝廷兩淮鹽課稅捐只有150萬兩,其上任后竟然達到了330萬兩。
文官一側比較簡單,按照閣臣首輔次輔站在最前,其餘閣臣按照入閣先後排序,其後便是六部主管等官員,按照品級井然有序。
不知道的,和*圖*書驚訝萬分,尤其是曹龍象的幾位好皇兄和堂兄,以及下面的北靜郡王和牛繼忠等,皇子十六歲參政,這個是規矩。
當皇帝的壽命都不咋長,天天這種作息習慣,長壽個毛線。
另外就是其中了探花之後,被賈家榜下捉婿,娶了賈家嫡女賈敏,賈家根基盡在江南省首府金陵府。
當然也僅僅是一點點興趣,雖然從小養在皇後身邊,也算是有嫡子的份位,但是真的嫡子可是有三個,而且都比他大,並且都已經成年,開府建牙了。
「好小子,你的事我知道了,不錯,先去見過首輔才是。」
大家窸窸窣窣的起身,按照之前的排序站好在大殿兩側,中間空出一個片空地,等會有人蔘奏的時候,就會自行出列。
賈政匆匆的趕到賈母住處西跨院(有圖),讓鴛鴦通報了賈母。
鴛鴦帶著婆子,領了命出了西角門,朝著東角門賈赦住所而去,賈母處自有筆墨,賈政便操筆弄墨,不多時便寫好,恭敬遞給賈母。
畢竟住的有遠有近,來的早晚不一,在神武門外集合排隊,只能嚴格按照品級排布進入皇城,畢竟怕堵車堵人。
賈母一驚之下,竟然站了起來,自己的大姑娘賈敏前些日子病逝,如今大孫女又被賜給了一個聲名狼藉的王爺。
這讓賈母如何甘心吶。
「奴婢恭迎王爺回宮。」
賈母看了一眼賈政,其立刻會意。
「母親,兒子蝸居東院,聽鴛鴦隻言片語,知事關宮闈之事,具體事由兒子著實不知,還請母親明示。」
「侄兒拜見王叔。」
進了大廳,白翠等人,先是給曹龍象換了裝束,又趕緊擺飯,有點餓了,自己的宮裡自己做主,一番乾飯,舒坦。
「老大,莫要冷言冷語,你是榮府襲爵之人,大姑娘是你的嫡親侄女,此事你不管誰管,難道任由大姑娘深陷水火不成?」
因為太上皇仁厚,才免了抄家滅祖的大難,要是德王不省心,將來賈家恐怕難逃清算,覆滅就在眼前啊。
既展示了臣子們的勤勉,又彰顯了皇帝的權柄,一場早朝,像是一場大戲,可謂是你方唱盡我登場,鬧了個熙熙攘攘。
至今已傳三代,現和圖書如今掌舵人是甄應嘉,承襲了皇職欽差金陵省體仁院總裁,主要負責江南織造和鍛造等。
茶盞功夫,賈赦便匆匆而來,同賈母見禮之後,瞥了一眼賈政,坐在一旁椅子上,一言不發,等著她發話。
那年東府的敬哥兒辭官出城做了道士,自己的夫君親手將賈家把持的幾代的京營拱手讓出,日夜不休,餐風飲露,最終病逝。
曹龍象看見眾人,先是到了忠順親王面前。
到林如海這一代只能科舉入仕,此人也是爭氣,三十七歲中的咸寧五十年探花,官授蘭台寺大夫,又在慶隆元年,被慶隆帝點為巡鹽御史,至今在職六年。
輕者罰俸,重則影響考評,所有人都規規矩矩的排隊。
小太監將賈元春的事情,傳述給賈政之後,得了一百兩的賞銀,就興高采烈的回宮復命去了。
吃點東西,墊吧墊吧。
「鴛鴦你親自去,傳大老爺前來議事,然後再去請東府的珍哥兒見我,另外,政兒你修書一份,請舅老爺今夜過府一敘。
翌日,五更時分(寅時,早上3-5點),曹龍象就被叫醒了。
尤其是被慶隆帝召喚進宮議事的幾個內閣大臣感受頗深,皇帝關於郭廷英的處理意見態度上明顯有了變化。
賈家確實知道消息了。
等了一會,隨著龍禁衛三聲鞭響,隊伍啟動,開始浩浩蕩蕩的朝著承天殿而去,隊形保持的很好,千萬不要不合群,要不然被監察御史看到,就會被記在小本上。
死前上了遺奏,又將榮府一分為二,大兒子從太上皇賜字的恩候,變成了馬棚將軍,二兒子中斷舉業充了工部主管。
下面大臣開始像是商量好了一樣,開始上奏,大到邊軍對敵,小到某家勛貴之子縱馬傷人等,有司衙門算是現場辦公,由皇帝裁決。
給幾位王爺見禮之後,就被漢王拉著站在他的後面,北靜郡王的前面,位置定了下來,也不管這些人內心想法。
這時首輔夏炎先說話了。
金陵有賈王薛史四大家族,這四大家族關係密切,不在此處贅述,除四大之外,還有一個龐然大物甄家。
「免禮吧。」
「兒子,給母親問安,大明宮內相戴相差人傳https://m.hetubook.com.com話,大姑娘被太上皇賜給了德王殿下,如今任永福宮總管。
曹龍象站在前面,連瞌睡都不能打,真是懷念大殿內的柱子後面,那才是風水寶地啊,偷懶都沒人看得見。
曹龍象對朝會沒有抵觸心理,自己以前不合適沒有參加過,渾水摸魚的本事還是有的,昨日還以為慶隆帝只是說說,沒想到玩真的。
只是,只是一個王爺,跟賈母的謀划風馬牛不相及啊,皇帝和皇子一字之差,可是謬之千里,明眼人都知道德王最好也不過是個閑散王爺。
今日皇宮大宴,曹龍象非常的露臉,雖然很多大臣都知道他的江湖地位,但是回家之後,不免的都要聊上幾句他的八卦。
斜躺在在卧榻之上,好好歇歇,還有午朝要去呢,午朝之後還要去上書房讀書,真是命苦,看著一旁候著的賈元春,賈家應該知道消息了吧。
但是這兩件事都涉及到了大明宮,慶隆帝也不好擅專,只能選擇退朝,奏明太上皇之後,方能處置。
呵呵,誰信呢。
「啊,竟有此事!」
撤了殘羹,奉上香茗。
「嗯,知道了。」
這麼輪,也輪不到他,若真有才,將來儲君御極,說不定可以像當今和忠順王一樣,將其依為臂助。
慶隆帝從後面出來,坐在龍椅之上,手一揮。
「母親吩咐,兒子不敢不應,只是老親舊眷都是老二往來,兒子也是有心無力,而且宮中已經明旨下發,恐無改變之地了。
晚朝則是定在戌時(晚上19-21時),除非緊急事件單獨奏請,被皇帝允准后,方可召集所有相關官員參与。
眯著眼睛不說話,但是曹龍象參与早朝的事情,在後面的排隊的大臣勛貴中傳開了,怎麼說的都有,怎麼想的估計就更五花八門了。
「皇上有旨,有本奏來,無本退去。」
至於其幼子早夭,髮妻病亡,這裏面的因由,不在此處描繪,下文自有論斷。
兒臣昨日在大明宮可是親眼所見,德王殿下乘坐當今皇上的御輦而去,並且得了賀壽的頭彩,太上皇金口玉言賜了好處。
曹龍象從神武門內走出來,排在前面的人看的真真切切的,知道原因的微微一笑,準備行禮拜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