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皇帝,你記住,文臣不可輕用

「兒臣謹記。」
怎麼會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呢。
現在看來,慶隆帝把林如海放在吏部,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有公心,也有私心,既希望自己成長,又希望自己不脫離他的掌控。
消息來源太少,太難做出判斷,不過大體上應該差不多。
前戶部尚書劉三省捲入義忠親王謀反案被罷免下獄,張昭就是的繼任者,此君做事嚴謹,事必躬親,平日里只遵皇令。
「本王也是怕你累著,來,本王給你按按。」
你給朕提的交子,絕對不行,區區一張紙你就拿走別人幾百年的財富,誰會服你,若是不能流通,與廢紙何異?
嘿嘿,既然如此,自己就按部就班好了,先把自己變得強大一些,除了內閣基本上六部及以下,都做了很大調整。
萬一有事,不過三五日便能到了都中。
而孫天瑞此次被俘,南安郡王府上下亂成一團,王府世子孫仁勤只有八歲,年紀尚幼,其母也是名門之後,希望能上奏朝廷,救出南安郡王。
咸寧帝看了慶隆帝一眼,臉上有些不悅。
「回太子殿下,秦家那邊情況查明白了,自從那日回來后,屬下便派人在附近盯梢,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查明白了。
麻蛋的,皇帝們的心思都很臟啊。
但是交涉了幾個月,目前毫無頭緒,我們的眼線目前沒有深入到交趾國,但是根據情況來講,其中一定有貓膩。
「皇帝?」
曹龍象在心裏仔細思索了起來,肯定不正常,赤炎都能查到這麼多,咸寧帝和慶隆帝不可能不知道。
就說前宋交子之亂,最終還是苦了百姓,連累了皇家,讀史不是為了讓自己學聰明,而是為了讓自己少犯錯。」
這一切都能說的通了,原著中賈探春就是被她選中,認了義女封了郡主,送到交趾和親,從而兩方和平共處。
「乖孫說的極是,有人有地才是根本,現在大周明面上一萬萬一千三百萬人,有耕地七萬萬八千四百萬畝。
在老郡王和_圖_書去世之後,跟著便因憂思過度也去世了,這裏面可能會有老王妃的手筆,這些年孫天瑞一直在追查其母的死因。
不過瞬間這個想法就被蓋了過去,不可能的,沒有一個人,絕對沒有一個人,能拒絕那張椅子帶來的誘惑。
一個回了東暖閣,一個出宮而去。
而且很奇怪,這些人似乎在看護秦家一樣,這其中有什麼關聯,屬下尚未查明,還請太子殿下責罰。」
兒臣以為當務之急,是要將南安郡王解救出來,查清楚這南安郡王府究竟涉入多深,實在不行就調進京榮養吧。」
若是真與之為敵,可真就是孤家寡人了。」
「好了,朕有些累了,你且去吧,龍象兒,你身為太子,多給你父皇排憂解難才是正道,莫要不求上進。」
若不是老郡王寵愛側妃,可能會由孫天成承襲了爵位,而且其能力不弱,掌管大軍後勤,在軍中也頗有威望。
如今看到曹龍象這般為其生母出氣,心裏竟然也有一絲痛快,那賤婦罪有應得啊,更是升起了一絲羡慕。
左思右想,曹龍象決定不摻乎這裏面的事情,但是該撈的好處,必須要撈到,看來大周皇家銀行也是時候拿出來了。
「胡鬧,你是要等著被清君側嗎?
雖說他們兩個如今還算是恭順,可是誰會眼睜睜的看著手中權勢從有到無,若無雷霆萬鈞之勢,到時真是心生齷齪。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這事暫時先不用管了,盯住就行了,皇上那邊應該也清楚這事。
此事絕對不能操之過急,皇帝,這兩年,朝廷的日子好過一些,也做了一些改革,但是這都是些面子上功夫,根本就不涉及根本變化。
但是都不可不防,龍象兒,這一點你也要記在心裏,刻在骨子上,懂嗎?」
「孫兒謹記。」
「回太子殿下,已經初步了解情況,這次南安郡王孫天瑞被交趾俘獲一事,純屬南安郡王府內奪嫡造成的。
m•hetubook.com.com朝面上有七千萬人,可是實際上翻一番,大周定鼎天下之後,即便是查的嚴格,估計至少還有將近一千萬人是隱戶。
「找人,找什麼人?」
老南安郡王孫清生有二子二女,但老王妃無所出,孫天瑞是側妃所生,最後承襲了爵位,但是其母與老王妃關係不好。
「哦,居然是她,嗯,老高,派人盯著即可,沒有本王指令無需採取任何動作,免得打草驚蛇了。
進了東暖閣的慶隆帝,就召了總管內務府的忠順親王,和戶部尚書張昭。
二人你看我,我看你,最終還是忠順親王開始說話。
東暖閣正在討論的熱烈的時候,曹龍象已經到了太子府。
「對了,本王聽說南安郡王府的老太妃進京了?」
但是只要夏炎還是首輔,咸寧帝就不算是真正的輸,更何況還有三個異姓王統領大軍在外面飄著,尤其是東平郡王水陸大軍加起來,也快十萬了。
土地就更不用說了,大周至少有四成人是租種土地的,其中有多少是吃不好穿不暖的,這才是大周的根本。
歸根到底還是希望自己和慶隆帝能起點摩擦,慶隆帝反手就用齊王、秦王、漢王來試探自己。
「廣西巡撫為何遲遲沒有上奏朝廷,可有查清楚?」
「屬下明白,屬下告退。」
不像自己,什麼講究不將就的,就是遑遑大勢,一路碾壓。
那裡是一處白蓮教的一處據點,以前從來沒有啟用,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觀察,應該有逆匪的高層住在此處。
現在一看,也難怪咸寧帝有些看不上慶隆帝,完全就是不是量級的水平,天下承平的皇帝,當真是不如歷練過的皇帝。
「老高,什麼事這麼神神秘秘的?」
更不是你在朝堂上改變文武科舉、或者其他改革,那只是稍微限制一點他們的發展,得不到根本的解決。
咸寧帝這番話,完全把曹龍象給震撼了,真是人間清醒啊,難怪那些手握大軍的勛貴,在他面前和*圖*書不敢炸刺,真是深諳帝王之道。
看著妙玉認真的模樣,曹龍象想了想。
不過勢均力敵也好,對自己倒是有利。
不是開海,開海不過是讓他們從巨利中拿出一點稅罷了,那才幾個子,又有多少百姓受益,也不是鹽道改制,這隻不過是讓百姓吃的起鹽罷了。
「你不用管了,盯緊這老王妃,什麼時候她要進宮求見的時候,本王要第一時間知道,明白嗎?」
高延海出去后,妙玉給曹龍象添了茶水。
「孫兒遵旨。」
裏面牽連甚廣,閩越商幫、川蜀商幫、淮揚商幫都有牽扯,這次南安郡王被交趾俘虜一事,跟三大商幫脫不了干係。
沉迷女色就當是避險,如此折辱甄太妃,這可就是孝道了,若傳出去,這太子之位定然會煙消雲散的。
「屬下遵命。」
慶隆帝看咸寧帝說這麼重的話,趕忙跪在地上。
「多謝太子殿下,青鸞跟著奴婢兩年多了,辦事能力超群,而且對太子殿下忠心不二,由她打理,奴婢也放心。」
此刻竟萌發出了一個想法。
一番參拜,慶隆帝直接說了。
曹龍象的生母,也是自己的妃子,雖然只是一介女史上位,但那也是自己的女人,而且還是給自己懷胎十月生子的女人。
「父皇息怒,兒臣知罪。」
若是以後大周的官幣,由銅換銀當如何?
正在沉浸在咸寧帝的話語中的曹龍象,猛地被這麼一問,稍微遲疑了一下。
可是被老王妃按下,畢竟郡王被俘,茲事體大,不敢聲張,便派遣孫天成跟交趾方面交涉,希望能私下溝通,先把人救回來再說。
「朕給你提個醒,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如今國庫充盈,大周境內銀子流通越來越多,銅錢越來越貴。
皇帝,你記住,文臣不可輕用,兩三年就出來一批,用著不順手就換,可是勛貴培養著就費勁了,培養一個都要十年二十年的光景。
若是孫天瑞有了閃失,郡王府世子恐怕難以掌控大軍坐鎮南寧,要是老王和圖書妃在其中串續,說不定要兄終弟及了。」
那是無上的權力。
慶余殿書房。
即便不如此,要是跟大周內部那些賊子勾連,來個黃袍加身,說不定我們祖孫三人,還要到那短頭台上走一遭呢。如何對得起列祖列宗啊。
說著,看了曹龍象一眼。
慶隆帝看著咸寧帝的模樣,和聽到二人的對話。
「哼,找什麼東西,應該是在找人吧。」
莫非這個臭小子真的不想當太子,心中無所欲,才能有如此洒脫的舉動,他是完全不在乎自己的風評。
廣西那邊可有消息了?」
「父皇,兒臣最近有些累,君前失儀,請父皇責罰。」
北靜郡王一脈已滅,朝中異姓王只有東平郡王、寧西郡王和南安郡王了,你讓南安郡王榮養,即便是他手中的大軍沒有異動,到了都中你如何安排?
龍象兒,你知道什麼最重要嗎?」
學著南安郡王跟外賊眉來眼去,到那時大周可就四面受敵,大周危矣。
自己目前掌控了物流,再掌握了錢流,管他是官還是兵,都得對自己禮讓三分,而且太子這個身份很好用。
這點你應該清楚啊,大周最嚴重問題是什麼?
突然明白咸寧帝為什麼寧願做掉甄太妃了,一方面甄家做的太過,不得不收拾,另外就是要賣好給自己,把自己扶上太子之位,再往前送一程。
「起來吧,當皇帝的哪能動不動就跪,南邊的事情你一定要謹慎處理,好好的琢磨琢磨,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你們兩人,一個國之計相,一個皇室內務總管,如今大周銅錢外流,外銀泛濫,可有什麼籌劃?」
「回太子殿下,確有此事,已經進京三天了,一直在拜訪勛貴中的老親舊眷,好像在找什麼東西。」
皇帝,大周先祖泰始帝馬上得了天下,到如今不到百年,你也是熟讀史書的,勛貴與皇室才是一體的,即便是有幾個不肖的,拿下便是。
你先下去吧。」
「回父皇,這次查抄甄家,起獲了不少甄家縱仆為https://www.hetubook.com.com惡,損公肥私的證據,還有不少是跟南安郡王往來的書信。
再等等看吧,都拿出來,自己將來幹什麼?
還有就是先有北靜郡王,再有南安郡王,那東平郡王和寧西郡王會怎麼想,肯定是想著你我父子卸磨殺驢,豈能善罷甘休?
曹龍象和妙玉坐在主位,高延海坐站在堂中。
這對皇帝父子,技能點點的有點偏,對金融經濟有著最基礎,也是最正確的理解,曹龍象都有點猶豫了,要不要現在把銀行拿出來。
當年被甄太妃毒殺,自己敢怒而不敢言,畢竟那時的甄太妃正得寵,就連當時的張皇后都要退避三舍,更何況自己當時只是一個不得寵的皇子。
而且慶隆帝在跟自己聊的東西,和跟咸寧帝聊的東西完全不同,現在想想明顯有示弱的成分,難道這父子倆又要做過一場不成。
「太子,太…」
「兒臣叩謝父皇,多謝父皇指點迷津。」
因此與老王妃的關係越發難以調和,老郡王二子孫天成雖然長相與孫天瑞相似,但是脾性與其相反,從小與老王妃親厚。
幸虧自己表現的比較佛系,要是換了別人,有太上支持,不得給慶隆帝鬥上了,太子與皇帝本身就是天敵,誰願意分權呢。
「皇爺爺,孫兒不知道對不對,孫兒以為,第一位是土地,耕者有糧吃飯,第二位是人口,有人大周才能昌盛。」
「再有三個月不到,本王就要冊封儀式,並且大婚,等大婚後,就輪到你們了,到時你就把赤炎交給青鸞打理吧,好好的給本王生兒育女。」
「太子殿下,看來此處應該是唐雲珠的老巢了,真是燈下黑,都以為她已經逃之夭夭,遠遁西洋,沒想到依舊潛藏都中。」
「這個暫時不清楚,據眼線來報廣西官場對此事都是三緘其口,這明顯不正常,似乎有推波助瀾的意思。」
「你都天命之年了,朕老了,這南邊的事情,你究竟是如何想法?」
出了大明宮,慶隆帝和曹龍象便分開了。
父子相疑至此,真是可笑。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