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龜問曹鳳,說道:「曹君,你允尚得再擇一吏出城,為的可即是求援、告急?」
不久前出城的縣民們零零散散的,奔逃回城。管不了還沒逃回到城門口的那些縣民了,李熙與僅剩的這四個縣卒兵士,吃奶的勁使了出來,終於是把城門緩緩關上。
「……」曹鳳張口結舌,劈手揪住什長,大怒斥道:「還不趕緊關城門!」
謝龜說道:「主記已去,此兩事必須再議。李公在城外,短時難還,張公且也不必等他到來咱再商議。去年到現下,整頓軍備此任,多是由你負責。你可細細道來,如何守城。」
李熙令道:「你們在這兒守著,我去問曹掾底下咋辦!」
什長名叫李熙,倉皇地說道:「我剛在城門口望見東邊塵土大起,爬上城頭一看,無邊無際的賊兵!」
五個人在黑幽幽的門洞里,面面相覷。
「昨天咱不是才得消息,有支賊兵打著個什麼叫劉昱的旗號,往卞縣、魯縣去了么?怎麼又有賊兵來咱薛縣?……劉昱此名,我昨天聽時,怎麼就覺著似乎有些熟悉,在哪裡聽到過?」
卻這什長李熙,小時候家境不錯,少年時上過村學,識得字,讀過書,稍有墨水,幾句話,又是漫山遍野、又是無邊無際、又是鋪天蓋地,連說了三個形容詞了。
然而他本什的縣卒卻少了半數,只餘下了四人,他問道:「別的人呢?」
諸多的縣吏中,主記吏的經書讀得最好,謝龜因與他最為親近。見無人出聲,謝龜便殷切地看向了他,說道:「仲和*圖*書僚,你可願為我縣往赴兩縣求援,急報郡治梁丘公?」
「好,好,你快去!」
——依照當下制度,吏員五天一休沐,休沐這天可以回家,非休沐日,又外出公幹的時候,都須得在縣寺裡頭待著,白天上值,晚上在縣寺中的宿舍里住,因是,一召之下,諸吏即齊。
縣寺內,大堂上。
「對,對!是還得再擇一吏出城,咱們得趕快向蕃縣、騶縣求援!並急報郡治,賊犯我境!」謝龜再又一次地顧視諸吏,問道:「誰願出城,求援兩縣、告急郡治?」
縣宰姓謝,大名龜,不到五十歲,頭四十年都在讀書,讀了多半輩子的經書,修身篤行,四十歲那年被舉為了郡孝廉,最先是被任為了冀州一個縣的縣丞,繼而轉任別縣,仍是縣丞,去年才剛被提拔,來到了薛縣當縣宰。縣丞此職,比郡丞在郡中的地位高,郡丞在郡中,陪襯而已,縣丞在縣中有一定的權力,主管縣中的「獄、倉」兩事。照理來說,幹了兩任縣丞,這位謝龜應該是有些歷練了才對,唯是他平生所好,只有讀經,兩任縣丞因而等於白乾。
縣宰和功曹、廷掾、主簿、主記,並及各曹未有休沐的曹掾等吏俱已到齊。
向外傾聽,雖是隔著厚厚的城門,賊兵軍中的鼓聲也已可聞,這時若再開城門,還能不能關?如是來不及再關,豈不自陷狼口?李熙咬了咬牙,說道:「縣宰若是問起,就說、就說……,就說是曹掾沒叫咱收弔橋!」自己亦覺,此個解釋怕是解釋不過去,既是恐懼這支不知來路的賊兵之突然到m.hetubook.com.com來,也是擔憂縣宰的追責,氣不打出一處來,他又踹了身邊一個縣卒一腳,怒道:「你他娘的!賊兵來了,不關城門,落荒逃竄,等老子抓住他們,看咋整治他們!」
都亭亭長攔住了他,說道:「曹掾有令,無有縣宰之諭,任何人不得擅入寺內!」
在和他說話的這人,是薛縣兵曹的兵曹掾。
主簿應諾,出堂而去。
主記被迫無奈,起身應道:「下吏遵令!」
李熙只好離開,在對面找了個涼快地兒,蹲身下去,盯著縣寺門口,等待縣宰、曹鳳的命令。
堂上諸吏俱皆變色。
謝龜從善如流,當即詢問諸吏,說道:「誰願出城,請李公入城?」
縣丞「張公」的官廨就在城中,功曹慨然起身,應道:「下吏願往請張公!」
曹鳳說道:「下吏不知!」
李熙前頭帶路,曹鳳撩起袍角,隨在後頭。
曹鳳下意識地道出了李熙的形容詞,答道:「漫山遍野都是!隊伍拉出幾里長,估摸著得有上萬人!」
曹鳳霍然起身,起身太猛,兼以震驚,眼前發了下黑,他忙伸手亂按。李熙急忙爬起,奔到其前,扶住了他。曹鳳抓住李熙的胳臂,穩住晃動的身子,說道:「快,快帶我去看!」
「我就說聽著耳熟。」
天氣熱,熱得睡不著覺,謝龜昨晚讀經書讀到四更天才睡下,這會兒還有點沒睡醒,他怔怔地坐在席上,聽著曹鳳稟報賊情。
「你可騎我的馬去,路上務必小心,注意安全。」
「你是兵曹掾,我初到任時,縣中士、吏就都說你通明兵事,該怎麼部署,你來和*圖*書說說。」
主記應諾,不情不願地出堂去了。
「正是此兩事。」
來到薛縣,當了薛縣的縣宰后,謝龜倒是挺有如魚得水之感。
這什長奔進的曹,是縣寺兵曹。
城門只有四個兵,城頭上也沒幾個守卒,賊若立即便展開攻城,必然是守不住的,李熙琢磨了下,乾脆也不回城門洞了,邁腳重去縣寺,去聽候縣宰、曹鳳等的守城安排。
曹鳳說道:「下吏不知!」
堂中沉默了會兒,主簿沒辦法,只好起身,應道:「明公,下吏敢請出城,迎李公入城。」
堂中又陷入沉默。
待他回到城頭,黃鶴已去,曹鳳早就不在城頭上,已經火急火燎地奔回縣寺,急報縣宰去矣。
先後各挨了他一腳的兩個縣卒,欲哭無淚,逃走的又不是他倆,平白無故各挨一踹。
兩個人急匆匆地出了縣寺,穿過縣中街道,來到城上。曹鳳打眼望去,果如李熙所稟,東城門對著的官道上,迤邐了兩三里長的一支部隊正在往縣城馳來,最多還有不到十里遠。
一個縣卒面如土色地答道:「見賊兵來了,跑了!」
「……,你是說有賊兵往咱城來了?」
城門關好了,李熙驀然想起,弔橋未放,另那四個兵士也想到弔橋這回事兒了。
曹鳳聽來聽去,說不到正題,他讀書少,理解不了這是謝龜的養氣功夫,忍了再忍,還是忍不住了,他打斷了謝龜與功曹的對話,急切地再次說道:「明公,賊已至,請下令部署!」
「頭一件要事,須當即刻安撫城中;第二件要事,亟遣諸吏,分赴各里,招聚丁壯,以協助守城;第三件要事和*圖*書,擇吏卒赴鐵官……」曹鳳的第三件要事,「擇吏卒赴鐵官」幹什麼還沒說出,震動屋瓦的呼聲自城外湧來。
言及「李公」,謝龜想起了「張公」,「張公」是本縣縣丞。他說道:「張公怎麼沒來?」問諸吏,說道:「誰願去請張公來,同議守城之事?」
曹鳳等在內的縣寺大吏們也有不少勸他,去年他到任時,力子都部已盤踞在了東海郡的西南部,就有吏員向他進言,說力子都肆虐于東海西南諸縣,此數縣皆鄰薛縣,近如昌慮,四十里遠近,遠如陰平、都陽,亦不到百里之遙,其部賊兵是很有可能來犯魯郡的,便是大股的賊兵不來,小股的賊兵流竄入境,也是大大的麻煩,故宜當整頓軍備,加強城防,以防不測。
謝龜從諫如流,接受了吏員們的建議,把整頓軍備等等的任務,悉數交給了功曹、主簿和曹鳳負責。——至於他自己,依然是以高會談經為主。
功曹回答謝龜的第二問,說道:「明公,去年冬時,有支數百人的賊兵從東郡來,往東海去,途中曾路經我郡。沒走咱縣,彼等系是經騶縣、蕃縣境而過的我郡。這支賊兵打的旗號,便是劉昱之名,其自稱是前漢東平王之後。今往攻魯縣的那支賊兵,或即是此個劉昱。」
曹鳳三言兩語,把在城頭看到的情況稟報完畢,伏拜說道:「賊已至!敢請明公下令部署。」
「你他娘的!」李熙抬腳踹了這縣卒一腳,氣急敗壞,令道:「快點關城門!」
都亭亭長神色沉重,說道:「就是因為來了賊兵,曹掾才令我二人把守縣寺門,不許任何人擅進。曹掾和*圖*書這會兒當是已在與縣宰和功曹、主簿、各曹曹掾商議守城之事。你在這兒等著吧!」
一吏驚駭說道:「這、這呼聲,是賊呼么?怎麼距城此等之近!」
諸吏你看我,我看你,沒人吱聲。
曹鳳說道:「明公,下吏是兵曹掾,然欲守城,不可無李公!趁賊兵尚未至,敢請明公立刻派人出城,請李公進城!」
此地屬魯國,乃孔夫子之故國、之家鄉,世習經學的家族頗有之,他與本縣幾個經學世家中的飽讀宿儒們,日常高會不斷,辯經析疑,引經據典,日子過得甚是舒心。
待功曹也出去后,曹鳳說道:「明公,還得再擇一吏出城!」
李熙答道:「是啊,是啊!鋪天蓋地的賊兵!一眼望不到頭兒!朝咱城來了!」
到了縣寺門外,多了兩個佩刀的吏卒。李熙認得,一個是都亭的亭長,一個是都亭的游徼。都亭也者,郡、縣治所地置的亭。李熙上前,欲待進去。
「……來了多少賊?」
「力賊主力不是在業亭么?怎麼會有這麼多賊兵?」
「李公」,是縣尉。兵曹掌兵事,職權與縣尉的職權有重合,但縣尉是「命卿」,地位則遠非百石吏的兵曹掾可比。與郡都尉一樣,縣尉也可以別有治所。薛縣的縣尉治所沒在薛縣的城中,在薛縣城西邊數裡外的一個小城中。
兵曹掾姓曹名鳳,愕然說道:「什麼賊?什麼漫山遍野都是?你昏了頭么?咱縣哪裡有山?」
李熙急著去報訊,忘了命令部曲關城門了,趕忙應了聲是,下去城頭。
「好,好,你快去!」
「你知道了吧?城外來了賊兵,我進去請示曹掾,如何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