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盛世唐
第四百四十七章 李元芳:我來為聖人改命!

正如那時扶李弘上位,定紫微帝星……
李彥可不希望狄仁傑落得個跟狄青類似的下場,哪怕他知道狄仁傑的能力,一旦成為群臣攻訐的對象,也絕對不好過,他還希望這位千古名相能為大唐保駕護航二十年,才不貪圖區區數年時間。
李弘並無遲疑:「普天之下,我最信的就是皇后與元芳。」
李弘正色道:「朕有意讓狄懷英入閣,你以為如何?」
李彥此時已經收到了婉兒傳遞的書信,大致了解京內的局勢,臉色不禁凝重起來。
甚至說得更實際些,能多耗上幾年,讓皇子儘可能長大一些……
李彥自然更清楚利弊,運起千秋訣,將一股精純至極的力量傳遞過去:「陛下,這是我自創的真氣。」
本來狄青平定儂智高之後,完全可以再緩幾年,順理成章地成為樞密使,龐籍就是這般建議的,結果宋仁宗一心要火速提拔他,第一次遭到群臣反對罷手,第二次乾脆把幾名宰相關在宮內,不同意給狄青當樞密使就不放他們回去,臣子終究還是逆不過皇帝,只能同意。
眼見這位如此堅決地否定自己的提議,還是頭一遭,李弘怔了怔,沉默下去,片刻后嘆息道:「元芳此言不無道理,朕因為身體問題,終究是操之過急了……」
他說到這裏,更是想到自己的寶貝兒子:「自從瑞兒拜元芳為師,你還沒有教過瑞兒一天吧,都是上官小娘子在帶著他,接下來也勞煩元芳費費心……」
李彥臉色變了,毫不遲疑地道:「陛下,臣以為不可!」
在一浪接著一浪的歡呼中,也在金法敏等人跳到腿腳酸疼之際,長長的天街終於走完。
說實話,換成別的臣子說這番話,他絕對認為是天方夜譚,甚至懷疑對方是不是要謀害他。
李弘起初有些不解,他並沒感覺有什麼不同,依舊是一股溫和的力量遊走四肢百骸,頂多是在細微之處更加精妙,但當李彥的手掌離開時,他不禁動容。
李彥道:「那就容我失禮了!」
只是想到當年先帝也是對這位hetubook.com.com託孤的,有些臣子的眼神又不禁怪異起來,更是有幾分蠢蠢欲動。
李彥露出欣慰之色,這位從小就與病魔鬥爭的聖人,悟性其實不錯,心態也好,這就更多了幾分把握。
李彥肯定了他的猜測:「不錯,我想讓陛下修鍊真氣!」
狄青與狄仁傑都姓狄,狄青功成名就后,還有人建議他攀名人,說自己是狄仁傑的後代,被狄青否認,說出了與朱元璋類似的話語,「某出田家,少為兵,安敢祖唐之忠臣梁公者?」
李弘頓時精神一振:「元芳,你此法能維持多久?」
其他困難都有辦法可想,聖人身體的好壞是最無力的。
群臣並不奇怪,誰都知道這位是聖人的心腹,如今終於從新羅回歸,第一時間召見是再正常不過的。
李彥道:「外來之力終究是外來之力,用不了多久還是會散去,但這股真氣比起勁力有個最大的好處,那就是體弱之人也可以修鍊,逐漸改變自己病弱的身體,延年益壽!」
李彥看著這位虛弱而焦慮的聖人:「陛下還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面時,我的丹元勁引起陛下的讚許嗎?」
他起身走上前去,來到龍椅之前,伸手按在李弘的身上:「陛下,這是勁力。」
他的祖父李靖當年名滿天下,也是滅了曾經多次侵擾中原的強盛突厥,卻也正因為威震當世,李靖自知功高蓋主,選擇闔門自守,明哲保身。
禮部和鴻臚寺接手,迎入紫薇宮內,開啟規模浩大,卻又不過於鋪張的儀式。

原本百姓們看著新羅俘虜是有些失望的,穿得跟唐人一模一樣,一點特色都沒有,現在頓時爆發出轟天叫好聲。
曹安怔了怔,不知為什麼,突然就有了信心起來,重重點了點頭。
李弘笑笑:「你我就不必客氣了,元芳可知來恆已被罷相?」
這個過程中,其實不少文官包括歐陽修,都是出面保狄青的,但政治博弈就是這樣,狄青最後還是被貶官外放,結果天災還真就停下,老天爺https://www.hetubook.com.com跟這位「武曲星」開了個惡意的玩笑,哪怕外放的地方就在開封邊上,但狄青還是滿懷悲憤,很快就病逝了。
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狄青。
群臣齊聚,歌舞昇平,偏偏沒有看見聖人的身影。
一場本該盛大熱鬧的儀式,由此多出了幾分暗流涌動。
畢竟當年頡利可汗是押送入京,李世民怒斥一番后,選擇寬宏不殺,收胡族之心,長安從此才多了一位舞王,現在則是一步到位。
街頭上人頭攢動,擠得密密麻麻,個個踮起腳尖,翹首以盼。
很多人認為狄青之死,在於宋朝的重文輕武,成為樞密使后才會被文官集火攻擊,各種污衊,這點絕對佔據相當一部分原因,畢竟是時代風氣,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但主要原因恰恰是宋仁宗。
今日的洛陽,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中。
終於,長長的車隊從定鼎門中出現,新羅俘虜團出現了。
直到殿外,李彥才不出意外地發現,這位忠心耿耿的內侍眼眶微紅,出言安慰道:「放心吧,陛下不會出事的。」
提醒之下,李弘想起來了,長嘆一口氣道:「是的,道教乃我李唐國教,皇子不需動武,練一練道家丹元勁,確實是不錯的選擇。」
對於許多不安於現狀的臣子來說,當真是大好機會啊,尤其是之前被狠狠收拾的勛貴子弟們,更是恨不得拍手叫好。
此前出使吐蕃、光復吐谷渾乃至託孤輔臣,都是積累,滅新羅終於量變引發質變,到了威名遠播,大唐各州縣都知道忠武將軍李元芳的地步。
不過眼前之人是李元芳。
此時眼見李彥端坐在高頭大馬上,在兩側百姓的歡送下往王城而去,遠處的街道上,一道瘦削的獨臂身影靜靜看著,眼神里既有欣慰,又不免浮現出擔憂。
李弘有些迷糊:「有么?」
李弘剛要再說什麼,真氣就遊走于脆弱的經脈開始周天運行,基礎內功的法訣傳入耳中,不多時他就晉入一種似睡非睡的狀態。
李彥的記憶清晰無比:和*圖*書「陛下當時說『力不內耗,氣不外逸,李武衛功力好深厚』『我幼時也想練此真勁,可惜身體太弱,只能希翼心神清靜,不染外瑕』……」
太狂的話,也不必多言。
從同仇敵愾拿下武敏之開始,到後面監國輔政,直到今日的君臣相得,李弘最終深吸一口氣:「好!請元芳教我!」
李彥的目光與李義琰等宰相接觸,又看向自己的一眾心腹,都感到了他們的無可奈何。
欣賞著新羅上下一路舞動的身姿,每位大唐人都與有榮焉,有的也在街道兩邊儘力起舞,在小小的空間內表達自己的興奮之情,氣氛熱烈到了極致。
難道這麼快的時間,就要昨日重現了?
等到李彥走入,就見殿內空蕩蕩,李弘虛弱地坐在龍椅上,強行露出笑容:「元芳,你終於回來了,朕近來身體抱恙,本該迎接王師凱旋的,可惜終究沒看到你們的英姿!」
李弘皺起眉頭,沉默下去。
哪怕是狄仁傑,也只能期盼太醫能調養好聖人的身體。
李彥笑笑,很快收回了手,李弘的身體又發寒起來:「可惜了,即便是如元芳這般功力,也只能強壯自身,對待我等病弱之人,是治標不治本的……」
「舉賢不避親,狄懷英是我親信,當年在并州為縣尉時,我就看重他的破案之能,與之接觸后,更是十分欽佩他的才華與為人,但他如今的資歷,實在不足以為相!」
名望:名動一方(大唐)→名望:威震天下(大唐)
因為體內的力量並未散去,依舊在治愈著他的身體!
偏偏那段時間,宋仁宗又因為遲遲不立儲,與許多官員處於對立狀態,於是乎狄青這個被皇帝火速提拔的親信,就成為了背鍋對象。
他的名望終於有了一個巨大的突破。
李彥熟練地岔開話題:「現在是陛下的身體要緊,婉兒深得我所傳,我對她是很放心的!」
李彥道:「陛下保重龍體重要!」
而李彥跟著曹安,來到貞觀殿外,以前兩人路上都會輕聲閑聊幾句,這次卻是https://www.hetubook.com.com一路無話。
李彥端坐在高頭大馬之上,穿著一身威風凜凜的甲胄,顯得英武非凡,成為萬眾矚目的所在。
李彥道:「陛下,你信我嗎?」
李弘感到一股溫暖的力量湧入體內,渾身暖洋洋的,不由地贊道:「元芳好深的功力,天賦絕頂,我是由衷的羡慕啊!」
李弘神情複雜,不知是喜是驚:「元芳之意……是讓朕……」

李弘欣然:「你沒有讓朕失望,重現當年李公神威,此番滅新羅,我唐軍取得輝煌大勝,如今雞林道都督府更是局勢安穩,更甚先帝滅百濟和高麗之時!」
久病成良醫,李弘在這方面確實看得很清楚,勁力就像是火爐,放在邊上時可以取暖,讓身體變熱,可一旦離開,體質虛弱的人還是會冰涼下去,因為那完全是外力作用。
而就在這時,內侍曹安出現,傳達聖人敕令:「請李閣領入貞觀殿面聖!」
不過皇子過於年幼,這位李閣領就算能再得遺詔,也不可能像如今的聖人與其之間這般君臣相得了……
這對於信息傳播度很低的古代,是極為難得的,畢竟很多州縣,連當朝宰相是誰都不清楚。
成就點+1000
所以哪怕是最擅於療傷的無量勁,也只能治愈丘英那樣的舊傷複發,而不可能改變李弘的體質虛弱,這是連神醫孫思邈都束手無策的,只能用藥物調養,並且關照他絕對不能操勞,否則元氣散盡,藥石難醫。
緊接著,又有震天歡呼爆發出來:「李將軍神威!李將軍神威!!」
此次就以內家真氣之法,為聖人改命!
畢竟他現在雖然恢復到身體最差的時期,但還沒有立刻去世,勉強支撐一兩年時間還是可以的,可如果練了這所謂真氣,萬一有個意外,皇陵那邊的進度就完全趕不上了。
就在李彥視線轉過去之前,身影一閃,消失無蹤。
李弘隱隱明白了他的意思,搖頭苦笑道:「元芳是想我通過練勁強壯身體?這不成的,從小到大有諸多名醫為我診斷,每個https://www.hetubook.com.com人的回答都很一致,我的身體太虛弱了,根本支持不了練勁。」
李彥道:「可惜丹元勁需要心神純澈,排除心中雜念,大部分皇族子弟心思太雜,也是練不成的,而陛下的心境符合丹元勁的需要,體質卻又偏弱,終究失之交臂……」
迎著眾人發自內心的歡呼雀躍,李彥也朝著兩側頻頻抱拳,心情喜悅。
「來了!來了!」
李彥眉頭微揚,在他看來相比起如今暗流洶湧的朝廷氣氛,這都算一件小事了,沒太明白李弘為何特意提起:「臣知道。」
正常情況下,李弘應該在城門迎接,正如當年在長安城外,大唐使節團獻俘勃倫贊刃和吐谷渾偽王那般,但此次聖人卻依舊位於宮內,顯然是身體難以為繼,無法全程參与,要等到最後關頭才會出現。
李彥道:「是陛下聖明,內衛情報為先,三軍將士用命,又有新羅人心慕王化,連佛門僧人都能冒險深入,絕非臣一人之功。」
不僅是因為單純的信任,更因為這位的能耐,讓人信服!
不過相較於正常的囚車押俘,這次頗為新奇,上到前新羅王金法敏,前新羅太子金政明,下到那些並沒有提前投降的新羅群臣,都站在寬大的輦車上,翩翩起舞,表達出對唐皇的感恩之情。
「在官場之上,一味的論資排輩不行,但完全不講資質,火速提拔也不可取,臣年少身居高位,已經惹得無數人妒忌,如果狄懷英此時入閣,更會引起上下群起而攻之,不僅發揮不出才能,更難免落得慘淡下場!」
即便如此,李彥依舊有所察覺,定定往那邊看了片刻,才收回目光。
再加上狄青確實倒霉,自從當上樞密使后,天災就特別多,現代人知道這不關個人的事情,古人迷信,輿情洶湧,自然要罪責歸於人,認為是天譴啟示,群臣先攻擊仁宗不能「簡宗廟」,也就是不立太子,用天人感應給皇帝施壓,仁宗在立太子這點上特別反感,還是不理會,然後狄青順位躺槍,水災、彗星全部成了狄青的責任,大漢每逢天災還要罷一位三公呢,狄青又豈能例外?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