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盛世唐
第四百六十四章 武氏之後,再也沒有這麼好用的整肅軍紀工具了……

這大唐不待也罷,正好方便逃跑!
「前面提到那個大非川之戰中,為了貪圖功勞,不聽調令,擅自出戰的郭待封,正是郭孝恪之子。」
那一戰薛仁貴慘敗,獲罪被貶為庶民。
當然,這片地區大歸大,但地廣人稀,關鍵地還是安西四鎮,龜茲、疏勒、于闐和焉耆,控制了這四座軍鎮重地,就能輻射西域諸國,保持商路暢通,利潤滾滾而來。
李彥道:「郭孝恪是有真才實學的名將,隋末時參加瓦崗起義,跟隨老英國公,太宗東征洛陽時,獻上策略,固守虎牢,軍臨汜水,後來太宗生擒竇建德,論功行賞時就有言『孝恪策擒賊,王長先下漕,功固在諸君右』,升其為上柱國。」
話到一半,師父的身影已然淡去,就像夢幻泡影般緩緩消散。
「唔唔唔——唔唔唔唔——嗚嗚!」
「二叔,得罪了!」
武三思又問:「我武氏子弟人數眾多,能多分幾處院落么?」
李彥道:「是啊,按理來說,父兄之死為前車之鑒,郭待封居然還犯相似的錯誤,導致大非川慘敗,不得不令人感慨,有些人或許永遠都不會吸取教訓!」
「無過便是功!無過便是功!無過便是功!」
小王子恍然:「怪不得是勛貴子弟……是虎父犬子?還是那位郭孝恪就虛有其名?」
一股劇痛突然襲來,武三思猛然睜開眼睛,就見到一張張熟悉而陌生的臉圍在榻前。
終於,開始分配居所。
「走!投奔吐蕃,天高海https://m•hetubook.com.com闊!」
眾人面面相覷。
就在欽陵率領大軍動身北上的時候,李彥也率領內衛一同往四鎮而去。
這出手有些誇張啊,殺雞焉用牛刀?
屋子內,武三思喃喃低語,念叨了三遍,想到這些枯燥無味的日子,也不禁嘆息。
「別光顧著說好聽話了,你們三思而後行吧!」武三思冷哼一聲,拋下最後一句話,拂袖離去。
「後來郭孝恪又出任涼州都督,滅高昌後為安西都護,滅焉耆,敗西突厥,只可惜在攻龜茲時犯下大錯。」
這一戰薛仁貴復出,受封邏娑道行軍大總管,邏娑州都督。
「我要不犯錯!我要回洛陽!我要掌大權!」
整天遭到鄙視,做點壞事就要被砍頭,古往今來哪有這樣的外戚?
官員道:「這並不歸下官管,不過都護府的屋舍並不寬裕,恐怕要委屈國公一下了!」
或許師父就是這般負責的人吧?
武氏子弟根本沒有察覺到這道意味深長的注視,只是跟在後面,直到看見薛仁貴和裴行儉等人親自迎出,將李元芳一行迎入都護府內,才鬆了口氣,並且自以為隱蔽地觀察起周圍的環境來。
眾人紛紛讚歎:「此言有理,就取均數!」
一路輕車簡從,速度自然比起行軍要快得多,不出十日,就已經抵達了原龜茲王城,現安西都護府所在。
口中反覆念叨著這三句話,武三思蜷縮成一團,進入了夢鄉。
和-圖-書延基似笑非笑:「二叔這是說得哪裡話?一筆寫不出兩個武字,一家人就該相親相愛,我們怎會連累你呢?」
李彥聽他學自己的口氣說話,不禁莞爾:「這些歷史都該銘記,提到這件事,我倒是想到了安西都戶郭孝恪,與這龜茲就有巨大關聯。」
而大非川之戰的最初原因,也是欽陵率軍先取于闐、疏勒,再揮戈東進龜茲,而後攻佔焉耆以西數鎮,使得大唐在西域的統治地位發生動搖,薛仁貴才領軍出戰。
整個過程殺伐果決。
古代的地名或許不太明顯,對應到後世就十分誇張了,包括新疆地區、哈薩克東部和東南部、吉爾吉斯斯坦全部、塔吉克東部、阿富汗大部、伊朗東北部、土庫曼東半部、烏茲別克大部。
武攸暨覺得這話怪怪的,卻又生出另外的疑惑:「你們說這吐蕃是不是真的不行了啊,否則為什麼會讓我們搜集唐軍的情況?」
小王子:「……」
武延基和武攸暨來到身邊,武三思臉色微變,擺了擺手,讓官員離開,然後低聲道:「你們願意做什麼,我不管,但也別連累我,如何?」
小王子站在李彥身邊,摩拳擦掌:「師父,我近來練武有成,不如讓我出手……咦?」
這塊地方管轄的區域有多大呢?
武三思皺起眉頭,剛要說什麼,就聽左右傳來聲音:「二兄難道要與我們分開?」
他昨日做了一場夢,夢到太后掌權,升自己為宰相,無數臣子圍在身邊,阿諛奉承,m.hetubook.com.com巴結討好,他甚至還能出入後宮,跟命婦做些不可描述的事情。
夢醒之後,看著橫樑,武三思悵然若失了好久。
唯獨美中不足的是,有不少人在默默看著。
官員聽到周國公之稱,臉色就微變,但還是不失禮貌地微笑道:「請國公稍候,府上都有安排。」
安西都護府。
迷迷糊糊之間,好似又夢到了美好的事情,這次他乾脆是郡王了,還成為了大才……
「終於到安西都護府了,只要老老實實地待在這裏,李元芳是不能對我怎麼樣的!」
武氏子將袋子抬出,跟接應的吐蕃人會和,一溜煙往外跑去。
雖然現實與夢境差距太大,但武三思還是安慰自己,無論如何,他都熬死了武敏之和武承嗣兩代,成為了國公,他是能看見希望的,一定能的。
熟悉的是,那都是整日相見的族人兄弟……
小王子趕忙道:「徒兒印象最深刻的,是昔日西突厥可汗向大唐請求和親,太宗提出讓他割讓龜茲、于闐等五國為聘禮,西突厥可汗陽奉陰違,表面答應,和親后卻不肯割讓,大唐便動用軍隊,幫助對方下定決心!」
武延基驕傲地得到了長輩的認可,然後眼神又沉了下來,顯出幾分殺伐果決:「就在這幾日行動,綁著武三思一起投吐蕃,防止再出意外!」
整個過程行雲流水,相當麻利,聽到了裏面響起的聲音,他還狠狠往袋子上踹了一腳。
等到沒了外人,武攸暨積極地道:「吐蕃人讓我們收和*圖*書集的情報呢?都拿出來看看!」
小王子為自己不能一展身手而感到遺憾,又看向沉默的安神感,奇道:「安叔,你怎麼了?」
安神感悠悠一嘆:「你不知我們在新羅,武氏子起了多大的作用,這回六郎殺得絕了根,以後整肅軍紀,就再也不能陣斬武氏子了,我還真有些傷感……」
貞觀十四年,唐滅高昌后,於此地設立西州都護府,后改名安西都護府。
果不其然,安西都護府還沒有大到讓一群廢物分開住的地步,他們還是和武三思住在一處院落里。
為什麼不能活在夢裡面呢?
「唐軍人數只有三萬人么?」「明明是五萬,我聽得很清楚,關中折衝府調來的,絕對不會有錯!」「這個糧草數目也不對……」
小王子不希望錯過這場關鍵決戰,再者他還不是吐谷渾王,便一同跟了過來,此時遙遙看向龜茲重鎮,舒了口氣:「終於能聽一聽龜茲樂,好好放鬆一下了!」
小王子下意識地側頭,往後面掃了一眼,落在那些唯唯諾諾的武氏子弟身上。
武延基嘟囔道:「這群蕃賊太可恨了,居然反過來要挾我們……」
武延基惱羞成怒起來:「吐蕃人真是愚蠢,肯定是武攸寧在吐蕃胡言亂語,才讓吐蕃人對我們有此期待!」
「唐軍那時候是掃蕩西域,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郭孝恪在擒獲龜茲王,龜茲已經投降的情況下,輕敵大意,不聽勸告,被龜茲宰相引西突厥援軍殺回城中,與其長子一同戰死。」
武延和圖書基也覺得他的話怪怪的,嘆了口氣:「現在我們是騎虎難下了……也別管是否準確了,我們取均數,匯總成一份情報,傳給吐蕃人便是。」
並且地處偏僻,幾乎到了邊緣地段,令武氏子既感到屈辱,又暗暗叫好。
歷史上大唐和吐蕃為了爭這四鎮,數度交鋒,反覆易手。
陌生的是,他們臉上浮現出前所未見的猙獰與兇惡!
說著取出一路上記錄的所謂情報,互相核對之後,不禁愣住:「為什麼我們記錄的都不一樣?」
邏娑也就是拉薩,這和打新羅時,劉仁軌直接受封雞林州都督一樣,都是先把行政區域先劃分好,展現出滅國的志向與決心!
別的武氏子弟眼神鬼鬼祟祟,武三思則快步上前,拉住都護府的官員:「我是周國公,我的住處在哪裡?」
武氏子來到武延基和武攸暨身後,一群人目光幽幽地看著武三思消失,讓過路的官員都感到一股莫名的寒意。
……
小王子皺眉:「可既然這般,那位郭待封為何還會不吸取教訓?」
李彥笑道:「你的觀念倒是與兩都的文人雅士一樣,龜茲樂百搭,許多大麴都有所運用,不過對於西域來說,龜茲最著名的是冶鐵,西域許多國家的鐵器都曾仰仗于龜茲。」
果然聲音立刻低微下去,換成了低聲的抽泣,不敢再叫喚。
武延基獰笑一聲,先用布帛將武三思的嘴堵住,然後和武攸暨將他綁好,直接往麻袋裡面一裝。
如此記錄,難不成讓吐蕃人猜他們哪個對,亦或是都不對?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