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製造接手了以後,公司的效益立馬就好了起來,一二三分廠的幹部職工,終於不再為明天吃什麼發愁。
早些年,大家還盼著單位建房。
偶爾過個夫妻生活,那聲音左右睡著的老人、孩子都能聽見。
這可是分房啊!
自古以來,老百姓就對擁有自己的住房,有著無以言表的執著。
東騰西挪,總算把全廠幹部職工安頓了下來。
集體宿舍同樣是紅磚樓,也是四層,不過比家屬樓寬一點,每層有八個房間。
而所有的房子加起來,也才四百三十二個套房、八十六個紅磚單間,以及一百六十個集體宿舍房間。
這是全通走廊的舊式樓房,那不存在什麼套房,每層就是六間房。走廊右側盡頭是廁所,左側盡頭則是公共廚房。就這麼差的居住環境,也只能滿足部分有家庭的職工,整棟樓一共住進了二十四戶人家。
生活在航儀廠內的人數,達到了八千三百七十多人!
幾十棟樓鋪開來,如同一座小https://m•hetubook.com.com城鎮。
可是即便建了這麼多樓,仍然遠遠無法滿足職工居住需求。
這麼點住房,哪裡夠分配?
此後十幾年,工廠不斷進人,家屬樓也越修越多,格式也由老舊的紅磚樓,變成了水泥預製板的單元樓。
至少這裏還能遮個風,擋個雨。
公司要新建樓房的消息,一轉眼就傳遍了全廠。
每一個人,都激動得難以自制。
就在這個時候,猛然間聽說中華製造準備自己建房,整個廠子頓時就炸開了。
為了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密空間,又在上面一層拉上了布簾,讓老人、大人、孩子各有一個單獨的空間。
到跟中華製造談判的時候,航儀廠正式工、臨時工加起來,已經有三千五百零八人。他們的家屬、配偶等,也大多在下屬的工人俱樂部、幼兒園、中小學、技校、職工醫院、商場、農貿市場等工作。
單元樓更是不堪。
集體宿舍從各自一m.hetubook.com.com
個床鋪,變成了上下鋼架床。住的人,也從六人,增加到了八人。而現在,哪怕是最小的單間也住進了十個人!
「你做夢!你以為還是以前在單位的時候啊!中華製造是私人企業,企業賺得再多,最後還不是進他的腰包,怎麼可能自己出錢給職工建房?」
實在是大家的住房條件,已經困難到了極致。
然而隨著單位效益日漸下滑,到後來甚至瀕臨破產,職工們連怎麼活下去都不知道,分房的心,也漸漸淡了,到後來更是徹底絕望。
話是這麼安慰自己,但一家老小五六口人都擠在一間房裡,也實在是睡不下啊……
原本一戶一個套房,現在每間房都住進了一戶人家,以最大化利用住房。一套二的分給兩家人住,一套三的給三戶人家居住。
尤其是八十年代中期,廠里轉產錄音機,大賺了一筆,為了解決職工住房困難,一口氣新修了八棟六層單元樓、兩棟鋼筋水泥式集體宿舍https://m•hetubook•com•com
。
所有的人,包括航儀廠總廠、厂部、下屬醫院、工人俱樂部、學校等等在內的每一個人,都像是被炸雷驚呆的蚱蜢,跳了起來。
為了讓大家都有個住的地方,廠里攪盡了腦汁。
沒辦法,大家就只有自己想辦法。
每家每戶,都在房間里用支架、木板,搭起了一個小棚屋,硬生生將原來的單間,隔成了上下兩間。下面一層作為平時生活場地,上面一層用來睡覺。
每到夜幕降臨,樹林里就會閃動著一對對情侶、夫妻的身影,和壓抑的喘息。
現在,苦盼已久的分房,終於到來。
後來航儀廠規模日益擴大,人越來越多,房子實在不夠住,廠里這幾年也攢了點錢,就一口氣又新修了三棟紅磚樓、一棟集體宿舍。
廠里不少大齡男青年還一直單著,就是分不到房,女方忍受不了這樣只能在外野合的惡劣條件,始終不肯接受對方的追求。
迫於無奈,許多夫妻只能趁晚上,在家屬區外小樹林里,
https://www.hetubook.com.com借茂密的綠化帶遮掩著,一解其苦。
慢慢的,大家也死了這條心,只能在自家住房內想盡各種辦法,以節約出更多的空間來。
稍微寬敞一點的單間,甚至擠了十二個以上!
這樣的日子,大家當然是無法接受。
還有些人,早就對一二三分廠的現狀羡慕嫉妒恨了,此時也跳出來,說幾句酸話,以平衡內心的嫉妒。
城市居民沒有宅基地,有錢也不能自己建房,就只好等待單位分房。
然而布簾又不能隔音。
五三年,航儀廠剛建廠時,為了職工居住,修建了一棟四層紅磚樓,一棟集體宿舍。
每一個聽到消息的人,不管是航儀廠,還是中華製造的職工,都激動萬分。
幾十年下來,哪戶人家不是上有老、下有小,一間房哪能住下一大家人?可是沒法子,住房就這麼多,不住這裏難道還去外面露宿?
早些年,也不管什麼居住舒適度什麼的,只要能放下一棟樓就可以了,所以大多數樓都是挨在一塊。樓于樓之間的橫向www•hetubook•com.com間距不過七八米,縱向間距也就十米出頭,人在通道里,陽光全被前後左右的樓房給擋住了,幾乎看不到太陽。
而兩對人之間,可能就僅隔著一叢萬年青。
於是大家只好忍著。
只是大家白天都要上班,哪有空過夫妻生活。
然而總廠的人,一瓢冷水就讓他們打消了幻想:
大半年下來,公司也的確沒有說過要給職工分房。
基本的生存問題得以解決,不少人又開始幻想,公司會不會給大家分房。
其他人,只能去擠集體宿舍。
當時廠里人還不多,部分沒有分到住房的家庭,也能有一間房居住。
農村裡,家境只要稍微好一點,第一件事想的就是建房子。
家裡老人也知道他們辛苦,所以白天基本上都不在屋裡待,孩子也都放到外面玩,給他們創造條件。
這麼多樓房,密密麻麻連成一片。
只有廠里的中高層幹部,還能有一個單獨的套間。
到現在,航儀廠家屬區一共有四棟紅磚樓、十九棟單元樓、兩棟紅磚集體宿舍、三棟鋼筋水泥式集體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