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啞子吃黃連

所以儘管中華製造的條件,在他們看來太過苛刻,可是依然沒有多少家企業退出。
但絕大多數公司的代表,都沒有走。
這才是啞子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然而,隨著日本電子技術的發展,也掌握了彩色顯像管的製造技術,之後就利用廉價的生產成本,大量傾銷,迫使rca等歐美電視製造公司不得不放棄了這個市場,轉戰技術含量更高的顯示器市場。
所有企業肯定都希望獲得專利轉讓,但是也知道這隻是妄想。實在拿不到,退而求其次,獲得專利授權也是一個辦法。
他們總不能說,所有名額都給我們吧。
韓國仿照日本的發展路線,逐步取得成果,於八十年代,也成為了全球主要的彩電生產國。
現在發現,儀器只是一張拍賣會的入場券。
中華製造一句「那我們一視同仁,向所有廠商都轉讓技術可好」,又讓他們啞口無言。
這就要從全球的顯示設備格局來談起了。
太少了,他們可能會搶不到;太多了,又會hetubook•com.com面臨到處都是競爭對手的混亂格局。
因為加蘭特帶回來的消息,說這次拍賣會,總共會拍賣二十個專利轉讓名額。在此之外,還會拍賣兩倍於此的專利授權名額,一共是六十個名額!
他們討好中華製造,費力為他們購買精密儀器,為的就是純平技術。
少數幾家沒搞清狀況的公司,頭天還同意日韓廠商的意見,等轉過天就食言而肥,閃爍其詞,不再公然站到他們那一邊說話。
幾家小公司的代表,立即向總公司發報,要求取消精密儀器設備購買,隨即就退了房,乘車趕往臨海,退出這次技術轉讓談判。
哪怕有少數愣頭青,仗著財力雄厚敢跟他們搶,他們也能利用在歐美的政商影響力,壓制住對方,逼他們退出競爭。或者是通過利益交換,讓對方將名額拱手讓出。
專利轉讓與專利授權,這是兩個概念。
那他們更是連內褲都會丟掉,其他廠商巴不得他們將顯示設備市場拱手奉上,然和圖書後順溜地滾蛋。
以他們的實力,參加了拍賣會也是充當拍出高價的托,反正都拿不到手,還不如乾脆退出。
目前的顯示設備市場,基本就是日韓企業占壟斷地位,少數歐美公司佔著當地品牌優勢,勉力支撐的格局。而在顯示器市場,則是歐美企業佔據主流,日韓企業正在努力向這一有利可圖的市場侵蝕的過程。
所以中華製造這次舉行的拍賣會,其實對歐美顯示設備廠商來說,絕非壞事,反而是一個非常難得,重返彩電生產供應商的機會!
這次拍賣會,中華製造拿出了二十個專利轉讓名額。
專利轉讓,是表示將自己的專利,一次性全部轉讓給對方。對方拿到以後,生產出來的產品,每一分每一厘的利潤,都歸自己所有。
而日韓企業,卻受制於名額限制,產能將大打折扣!
反倒是日韓廠商,在對策會後,也明白了這個後果,一個個臉色變得極為難看,像是被人搶劫了所有財務一般,總是陰沉著臉。
經過一番和-圖-書緊張的討論,惠普等大公司忽然發現,中華製造提出的拍賣,雖然很無恥、很貪婪,索要了超過他們預期的代價,但實際上對他們其實相當有利!
二十個就正好,即保住了他們的利益,又將許多實力不足的攪局者擋在了門外。
隨著這個消息,各家公司推卻了蘇城方面的所有邀請,一心撲在即將到來的拍賣會上。代表團內部連連召開應對會議,向總公司發報,由總公司劃定拍賣底線。
退出?
以歐美顯示設備企業的實力,他們相信自己起碼能拿到一半以上!
也就是說,ibm、惠普等顯示器製造巨頭,完全可以重啟彩電生產線,搶回彩電市場。
而且他們有信心奪回來!
他們對於中華製造的惡感,也因此而有所淡化。
加蘭特等人帶回的消息,立即在公司代表團中,引發了軒然大|波。
二十個名額也剛剛好。
自從廣場協定簽訂以來,日本製造業原來靠廉價人工創造的競爭力優勢,正在快速消退。在面對歐美製造和圖書商時,他們不再佔據絕對優勢。
即便是抗議,他們也找不到合理的理由。
兩者顯然不在一個等級。
原來依託顯示器這一項目,苦苦支撐的歐美廠家,有了一次重新奪回市場的機會。
直到七十年代初,美國的rca公司,都是引領全球電視製造行業發展的龍頭。
對於他們的要求,歐美廠商全部都是打著哈哈,並不支持。
現在純平管的問世,如石破天驚一般,將舊有格局徹底打破,全球顯示設備市場,正面臨一次重新洗牌。
向所有廠商轉讓技術,只會讓有序的顯示設備格局,重新回到群雄並起、畫地為牢的舊有格局。日本企業用了二十年才打下的天下,就將一朝盡失。
而在材料、技術研發方面,歐美也並不落下風,至少有信心跟他們不相上下。
放眼全球,他們發現自己竟然找不到一個支持者!
他們提議,向中華製造施壓,強逼他取消拍賣,還是跟各公司單獨談判。
最初是由德國科學家,於一八九六年發明真空管。一九二五年和*圖*書,英國發明家發明了電視的雛形。一九五一年,美國的rca公司,研發出了第一根彩色顯像管。
想通了這一點,加蘭特等歐美廠商代表,心頭的一口惡氣才算是吐了出來,反覺得有種因禍得福的喜悅,認為中華製造提出的拍賣方式,簡直就是神來之筆,對其大加讚歎。
而專利授權,則是專利所有人,授權某家企業採用自己的專利技術從事商業生產。銷售出去的每一個產品,專利所有人都有權從中提取一定的授權費,剩下的,才是生產商的獲利。
這些小公司可不是中華製造,可以仗著國家的保護,敢跟他們硬抗!
就算心裏是這麼想,他們也沒有膽量當著歐美企業代表的面,明著喊出來。
交好的企業之間、同國的企業之間,也是連續舉行各種酒會、洽談、餐會等等,商討對策。
他們怎麼可能同意。
在這種勾心鬥角中,原本同仇敵愾的廠商聯盟,悄無聲息地就自行解體了。只有日韓廠商,還在孜孜不倦地大聲疾呼,向中華製造方面提出抗議。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