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世上最低廉的研發成本

在白雲天的安撫下,眾人才稍稍安靜了一些,聽他分派任務。
作為保護國家安全的最先進戰機,其主要零部件竟然全部是由工人們一點一點,手工加工出來的。
不是不能用,而是要拼概率。
這些老技術員們再也不顧上隱瞞身份,急吼吼地道出了自己的來路。
李蓮站出來,喜笑顏開地向眾人打打招呼,她的心態還是個小孩子,對展現自己的能力,又能幫到白雲天的忙最是開心,毫不怯場。
「白總,這些技術你能解決嗎?」
不說我國,就是曾經的蘇聯,也是靠了從東芝偷偷走私的幾台五軸聯動機床,才大幅提升了潛艇螺旋槳的加工精度,實現了更高的靜音效果。
「我沒辦法……」
比起擁有一套超高精密的加工中心,所帶來的整體加工精度升級相比,八億人民幣的研發投入,簡直是便宜到就像不要錢一樣。
可行性論證、收集資料、理論論證、試研、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尋求外部協助、製造樣機、調試、試運行、修改圖紙、再出樣機、修改、……、樣機定型,根據難易程度,整個過程歷時數年,乃至十數年那是常識。
「國峰擔任傳動小組組長,陳志文老師擔任副組長,主要負責機電傳動、微步進裝置的研發任務……」
會議室里再次炸開了鍋,每個人都難以置信,一起望向了李蓮等六人。
可是若知道每個部件的製造工藝,拆分開來只是用於製造,在不考慮到專和_圖_書用生產線的投入情況下,它的成本也就僅限於所使用的精密儀器、機床、物料、加工中報廢、元器件成本,以及參与的人力成本。
「不用著急,這次將大家請來,就是需要你們將自己的能力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來!所以不要急,我們會按照你們各自從事的方向和特長,分配到最合適的位置……」
總的研發投入,必然是以億為基本計價單位。
於是久而久之,大家就將製造這些機械的設備,稱為工業母機,即製造工業所需設備的母機。
如果是真正的研發工作,那麼它的周期一定短不了。
李蓮等人點點頭,認可了白雲天的說法。
不過白雲天手裡沒有相關的專用設備,實驗工廠除了少量專用設備,其他大都是通用型加工中心。
「那還等什麼?白總,馬上布置任務吧,什麼重活累活都可以交給我老蘇,哪怕累死,我也甘願!」
像英特爾光是研究一個晶元,每年的研發投入就高達數十億美元。
是個人都知道,機床的加工精度決定了一個國家工業水平的高低:五微米以上的加工精度,最多只能用來建造二戰時代的B29、V2導彈;一微米的加工精度,可以製造出五、六十年代水平的波音737、冥河導彈;因為有了納米級的加工精度,才有可能製造出諸如奮進號太空梭、哈勃太空望遠鏡、F119發動機這樣先進的科技裝備。
大家傳統意和-圖-書義上代指的工業母機,實際上想的都是那種具備超高加工精度,可以製造出精密設備、儀器的超精密加工設備。
「我是北機的,專長就是製造精密機床!」
以國內老技工的超高加工技術,理論上是可以手工搓出國內所需的任何超高精密機床。集合眾人之力,造一台工業母機也不是什麼特別的難事。
如果聽說只要花八個億,就能擁有一套亞米級的七軸加工中心,國家肯定會毫不猶豫,一口氣下幾十、上百台的訂單。
「李浩宇擔任電氣小組組長,楚晨老師為副組長,主要負責系統的電氣、定位系統……」
國內過來的老技工雖然有些想法,可發現自己被分到的任務,正是非常契合了自己的專長,就好像白雲天對他們一切都了如指掌一般,在震驚之餘,也只能默認了這個分配。
「要想保證較高的加工精度,主軸穩定性是重中之重,空氣主軸和導軌技術我們並未掌握,次一級的液壓主軸和導軌我們也差很多……」
「真的?」
事實上,所有的機床都可以被稱為工業母機,區別只在於加工精度的高低。
看似精度極高,達到了西方水平,可實際上所有的零部件尺寸均不一致。若是有部件損壞,就只能靠老師傅們再次用幾個月時間,重新打磨一個。
從精度和機床物理特性而言,一台機床大概率只能加工出比它本身精度低一級的零部件,根據機床加工精度,可以按照母和_圖_書機、納米級、超高精密、高精密、精密、普通這幾個級別。
「定位和測量是關鍵,沒有精確的定位和測量技術,根本談不上精密加工……」
也許要出幾百根絲桿廢品,才能靠概率,出現一根達到0.01微米精度的合格品,並且還不能保證經過熱處理等後續工藝以後,滿足使用要求。
「我我我!我是航天303的!」
「夏國凱擔任主體工程小組組長,周英祥師傅擔任副組長,主要負責機加工部分……」
眾人急切地湧上前,一個個摩拳擦掌,搶著要承擔更加重要的任務。
聽到他這樣的回答,所有人都露出了極度失望的表情。
就是再多一點,也能吃下!
不說納米級了,能夠在亞米級穩定長時加工,對國內精密加工技術的進步,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
「華新擔任主軸系統小組組長,王敏老師擔任副組長,主要負責主軸及導軌的製造任務……」
其實所謂的工業母機,它的正式學名應該叫工作母機,又叫工具機。
或許還更高一點。
要想進入納米級,還存在很多困難。
「李夢擔任軟體組組長……」
在擁有了全部加工手段條件下,其總成本,也就比規模生產成本高個兩三倍而已。
雖然覺得自己並不比她差,但國內來的老師傅們看看她,猶豫了一下,還是接受了白雲天的任命。
終歸這裡是人家的地盤。
再低的人工,也抵不住百中選一、千中選一的合格和圖書率,尤其是在超精密零部件生產上。
它的作用,是用來製造各種機械零部件,最後組裝為一台機器或機械。這些組裝出來的機械,能夠服務於特定的工業用途,滿足一定的工業需要。
轟!
精度達到了國內最高,加工複雜程度卻比專用設備要麻煩得多,對技工的水平要求也更高。
白雲天見大家都接受了任務,沒有提出異議,便拍拍手,打開了投影機,一項項安排起任務來。
然而無法解決主軸震動、刀具磨損、導軌發熱、精密定位、系統控制等對精度影響巨大的關鍵技術難點,造出來的工業母機也絕對達不到想要的加工精度,實際加工精度不是降一級,而很可能是降兩級、三級!
以白雲天、一眾老軍工對我國精密加工能力的了解,自然知道,當前我國的精密加工技術至少落後美國二十年以上,堪堪達到亞微米級。
這可是超高精密加工機床的研發任務啊!
「但……,他們可以!」
「那麼接下來,我們討論下工作的進度安排……」
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殲八。
這就是為什麼尖端科技工業品價格這麼貴的原因。
因此為了達到某些特定加工要求,加工手段要更差一些,廢品率會更高一些。初步估算整個研製成本,將比擁有專用生產線的規模生產,要高五六倍。
「嘿嘿嘿,我是哈工大的,其他不行,金剛石刀具我可是有經驗……」
白雲天將這個成本,提升到十倍!
白雲天一一指和-圖-書定了各個研發小組,將夏國凱等人全部任命為了組長,將研製任務拆分開來,交給了各個小組。
為了提高哪怕0.001微米的加工精度,全球機械加工行業在先進位造技術上的投入,就不少於千億美元!
白雲天所說的工業母機,肯定不可能是普通精密機床,至少也應該是高精密,甚至是超高精密級別的機床。
眾人的情緒一下就被帶動了起來。
耗費的人力、物力,更是天文數字。
國內的人工是便宜,可是勞動生產率太低了呀!
「不可能!」
我國的超精密加工,是在受西方影響下,才從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剛剛開始定為一個專門的學科進行研究,時間還非常短暫,相比於國外,存在著極大的差距。
何為工業母機?
這些,才是阻礙國內精密加工技術發展的關鍵攔路虎。
白雲天手一抬,指向了李蓮、夏國凱等人:「你們所要的技術,他們都有!」
大概是八億人民幣左右。
「我們有合用的刀具嗎?」
「這次研發任務,我負責抓總,李蓮主任協助……」
白雲天任命自己人擔任副總指揮,也在情理之中,儘管有人不滿,也說不出話來。
中間畫的草圖、工程圖紙將會多於數萬張,最終工藝圖紙可能會更多十倍。
在此之前,我們的精密加工基本是靠經驗豐富的老技工,用手搓出來的!
白雲天一句話,立即引發了眾人紛紛發言,就國內當前的技術難點,七嘴八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