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以輕步卒開路,後方以大唐巧匠製成的投石機,將燃燒著黑火油的大火球,投向吐蕃人的陣地。
吐蕃必須應子。
而且心氣也起來了。
勃列的吐蕃守將,抓住戰機,發動了一次決死反撲。
世人只道他兵法出眾。
恐怕真的要落到亡國的下場。
僅一日夜的功夫,烏梭拉堡告破。
到了這個時候,蘇大為麾下實力雄厚,而且以吐蕃人為主,再也不懼高原反應。
這之後,便是圍點打援。
生生擋住了吐蕃人的反撲。
贏得了這一仗。
學了突厥人的用間,潛伏,學了突厥人用黑火油,還學了藉著環境,用雪崩來坑敵人。
不過不知是不是因為蘇大為這支先鋒軍攻得太狠了,邏些城裡的貴人下令四方勤王,居然把原本留守在古道看住天竺方向的吐蕃兵,全撤了回去。
「總管過獎了,和您與吐蕃作戰的謀略相比,我這些又算得了什麼。」
不但沒擋住,還被蘇大為將計就計,把入谷的吐蕃人,藉著雪崩一塊埋了。
即後世中原與阿三爭奪之地。
卻沒想過,這也證明吐蕃人的悍勇。
不但不能動,還要提起十二萬分的精神,怕被唐軍抓住破綻,將他的防線擊破。
再加上烏海還有祿東贊坐鎮,如此數路大軍合圍,以區區一萬唐軍,諒其插翅難逃。
一為大唐戰神,不世出的名將。
喝了酒後,眼中更是熠熠生光,顯得精力旺盛。
海拔四五千米的勃列,令唐軍大量非戰鬥減員。
以王方翼為主將,繞過叢山峻岭,兜了一個和-圖-書大圈,從天竺方向,反攻向吐蕃。
那一仗,天空被火雨所填滿。
也就忘了自己原來的出身了。
這叫戰役上防守。
結果就是讓王方翼帶著唐軍,大搖大擺的從這裏突入進來。
如入無人之境。
同時醫治傷員,還有將高原反應嚴重的士卒留下,休整了半個月時間,方才重新上路。
邏些雖不比大唐長安,卻也是吐蕃人防守最嚴密的帝國心臟。
不過這好辦。
幾次大戰下來,吐蕃丟了大非川至烏海大片土地。
將作戰的主力從唐軍,替換到吐谷渾僕從身上。
王玄策忙舉杯道:「多虧大總管與總管的謀划,您這一路吸引了吐蕃的主力,我們北路,倒是順利許多,只打了幾場小仗,除了山路難走,倒還算順利。」
安心做大唐僕從。
這支人馬,集合了蘇大為和安西所有能戰的將領。
蘇大為贊了一聲。
但此時蘇大為並不急著進攻,而是率領二萬人,繞著邏些不慌不忙兜起了圈子,時不時的做出攻城的威懾舉動。
人多了,吃飯的嘴也多了。
兩相比較,蘇大為用兵的厲害,那還用說嗎。
牢牢擋住論欽陵的攻勢。
第六戰就是勃列。
自古疆藏只有一條古道相連。
那一戰,他學到了很多。
王玄策忙舉杯相迎。
在蘇大為的號令下,吐谷渾僕從在那一仗表現極其英勇。
蘇大為回過神來,揮手示意親衛幫助將桌椅挪開,在帳中設起大桌,將酒菜都擺上,他與安文生、王玄策和李博都坐在一起,和-圖-書邊吃邊談。
勃尼,早已被吐蕃滲透,是看吐蕃眼色行事的,屬於吐蕃的屬國。
但隨著一次次戰鬥,親眼見到唐軍的強大,這些吐谷渾人在戰爭中,終於被蘇大為成功的轉化,完成了收編改制。
情勢對唐軍極為不利。
王玄策帶領過他們,深知吐蕃騎兵的厲害。
而那些降卒開始還有些不習慣,但漸漸的,跟著唐軍劫掠牧場,每日吃羊肉吃得滿嘴流油。
戰鬥上進攻,則是蘇定方派出蘇大為這支偏師西進,突然翻躍大非川,直插吐蕃人的後院。
他的眼睛本就又大又圓。
打弓仁,打烏海,打得吐蕃大相祿東贊大敗而逃。
除了軍務,也稍敘了一下當年在長安舊情。
開始這些吐谷渾牧人並不堪用。
論欽陵這邊被蘇定方和裴行儉牢牢釘在防線上,不敢稍退。
就像是他軍報里所說:戰役上防守,戰鬥上進攻,戰略上持久,戰術上速決。
以拖待變。
打破烏海第二天,蘇大為便揮軍直入。
這一仗,唐軍開始是憑著強大的意志力在支撐著。
將吐蕃人從各處抽調回來的勤王軍隊,一一吃掉。
以輕甲步卒攀上烏梭拉山,以輕便的「火雷」投擲,轟擊吐蕃人的石堡。
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
這是攻其必救,正如高明的弈棋手,一子殺入敵人後方。
王玄策一口飲盡杯中酒,摸了摸頷下濃密的鬍鬚,聲音豪邁的道。
若稍露破綻,裴行儉與蘇定方,都不是吃素的。
在雪谷一戰,還險些壞了大事。
「玄策辛https://www.hetubook.com•com
苦了,來這邊坐。」
此次從翻躍大非川,再次強擄了十余支吐谷渾部落。
「不愧是能帶著僕從兵,打下中部天竺的王郎君。」
令邏些城中的吐蕃貴族們一日數驚。
吐蕃軍中,除了少數貴族,大部份是牧民,以及奴隸。
還定下在烏延雪山誘使唐軍入絕谷的計策。
如李辯、程務挺、高崇文、婁師德、契必沙明,阿史那摸末,黑齒常之、沙吒忠義等人。
吐蕃人集合十余萬大軍都沒能擋住。
從征西突厥時代,他就極為重視徵召和轉化胡人,將其變為大唐的僕從。
先挑弱的,打了之後,再吸納降卒,再分散打散到唐軍中。
「酒肉都備好了。」
以蘇定方和安西大都護裴行儉坐鎮河西防線。
而在蘇大為從大非川插向吐蕃的同時,從大唐北路,安西都護府方向,也有一支兵馬,悄然向吐蕃進發。
「北路軍這一路都還順利吧?」
在打下勃列后,唐軍不得不做休整和重新整編。
最後在唐軍麾下的突厥騎,在阿史那道真的帶領下,繞到吐蕃人後方,前後合擊,終於大破勃列守軍。
成為此次征吐蕃,蘇大為部,最大的戰損。
此時連番作戰,蘇大為手中兵馬減員嚴重。
所以論欽陵先後派出悉多於,派出弓仁,還派了阿桑骨等異人,還調拔數萬精銳去阻截。
眼看唐軍即將大潰,危急時刻,一個意外情況挽救了此次蘇大為的西征。
蘇大為舉起酒杯,又敬了王玄策一杯酒。
「這一路奔忙著實辛苦,如何,hetubook.com.com還習慣嗎?」
外面傳來腳步聲,帳幕掀開,王玄策走在前面,在他身後,跟著一群手捧著托盤,端著各式烤肉的親兵。
最艱難的不是吐蕃人帶來的麻煩,而是高原反應。
只有二萬餘人。
那是僕從兵。
北路大軍走這條道,無疑是有風險的。
他當年僅借了數千吐蕃兵,再加幾千勃尼兵,便打下中天竺。
「適應,十分之適應,頗有當年征天竺的感覺。」
早在酒泉之時,蘇大為與蘇定方謀划數日,終於定下對吐蕃的整個戰略。
當年借兵,王玄策還是動過一番腦筋的,先去吐蕃借來了三千兵,再去勃尼,勃尼一看,老大都出兵了,自然不敢不聽,乖乖奉上七千騎。
雙方的兵力加起來接近三十萬人。
從開始的不靈活,不懂唐軍軍令和旗號,做不出應有的反應。
在勃列,蘇大為麾下唐軍經歷了最艱苦的一仗。
即為後世拉薩。
蘇大為舉起杯中酒,主動向王玄策示意。
邏些是吐蕃國都,附近不缺牧場。
吐谷渾人此時真的就當自己如唐軍一樣。
論欽陵只盼著烏梭拉堡等後續的防線,能擋住蘇大為,至少遲緩蘇大為的攻勢。
這些吐蕃人,也都漸漸歸心。
今天是兩路大軍相聚的日子,白天蘇大為已經見過王方翼。
蘇大為便慨他人之慷,帶著麾下這些僕從,縱兵劫掠。
論欽陵面對這二人,動都不敢動。
若真到那一步,那吐蕃別說稱霸雪域。
如果吐蕃人派兵埋伏在這裏,有天險之利,難以攻克。
蘇大為為目前唐軍中,最擅和-圖-書於轉化敵人的大將。
但吐蕃人誰也沒想到,蘇大為率領的這一萬唐軍這麼猛。
「總管!」
數月過後,蘇大為麾下兵馬,由二萬,膨脹到七萬餘人。
當年蘇大為征西突厥一戰,是他此生第一次參軍,參加唐軍對外的征討。
但這二萬余,都是精銳中的精銳。
哪怕早早配好了紅景天等抗高原反應藥物,唐軍依然很難撐過缺氧反應。
到勃列時,這支吐谷渾僕從,已經初具戰力。
但這樣的吐蕃,在蘇大為面前,不說被秋風掃落葉吧,卻也是一敗再敗。
蘇大為重點吸納奴隸和牧民,又設「訴苦大會」,令這些降卒揭發吐蕃貴人對他們的壓迫和折磨。
現在入夜,蘇大為召北路隨軍的王玄策過來喝酒,卻是有一些別的緣由。
吐谷渾人雖然也懼高原反應,但比中原來的唐軍已經好得太多。
拖住個鬼。
對打下邏些更有信心。
然後一路過通天河,過玉樹,過漫長而廣袤的雪原,終於到達吐蕃人的國都邏些。
急行百里,第三日到達戰場。
最後竟有一半的唐軍,因為高反,無法持續戰鬥,倒在戰線上。
一為安西大都護,蘇定方的兵法弟子,亦有名將之姿。
要想憑此二萬人,打下邏些,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勃尼國小,出七千騎,那真相當傾國之力了。
王玄策深深看了蘇大為一眼,心裏生出由衷的佩服。
其中又有近千人,再也沒有醒過來。
他們多吃一頭羊,邏些城的吐蕃貴人們,就得少吃一頭羊。
消滅中天竺的主力,仍是那三千吐蕃精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