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這個老牌的步兵師中充斥著大量十八九歲的新兵以及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的外籍士兵,在殘酷的巷戰中,他們被蘇軍的進攻迅速打崩潰掉,連突圍作戰都沒有打,就大批大批的投降了。
為了應對這一狀況,托爾布欣變更部署,命令亞速海艦隊配合第四十四集團軍,走海上對奧西片科發動攻勢,在德軍第九集團軍後撤的方向上開闢戰線,同時,命令第五十一集團軍將其下屬的第19坦克軍轉隸第二十八集團軍,快速向莫洛奇納河一線穿插,目的是圍殲德軍第九集團軍主力。
所以說,這是一場關乎全局的戰略性進攻,托爾布欣缺乏全局眼光,戰略思維不足的缺點,在這裏徹底暴露出來。他繞過尤里,將這份更改部署的作戰計劃提交到了大本營,儘管得到了最終的批准,看似取得了斯大林的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自身的能力缺陷也會被斯大林牢牢記住。
尖銳的呼嘯聲中,一枚炮彈落在幾十米外的河岸上,爆炸掀起的泥土飛濺過來,打在尤里的大衣上發出「噼啪」的輕響。
作戰部隊是需要在戰爭中一步步成長起來的,指揮官同樣也是如此。
盤踞在克里木半島的德軍第十七集團軍,是目前德軍系統內少有的整編集團軍之一,其下轄五個德軍師、七個羅馬尼亞師,兵力將近20萬。而在五個德軍師中,有四個野戰步兵師,其中的第111步兵師、第5www.hetubook.com•com0「弓箭」步兵師、第73「克萊斯特」步兵師,都是德軍的精銳步兵師。
儘管托爾布欣的做法,在實質上是擺了尤里一道,讓他這個大本營代表很沒有面子,但實際上,誰最終會吃虧,等到這場戰役結束之後才能看出來。
軍用電台上接收到的信息顯示,烏克蘭第三方面軍的進攻並不是很順利,尤其是第十二集團軍的進攻,遭到了德軍第4步兵軍的頑強阻擊,損失很大。而在南線上,第二十八集團軍的進攻已經突破了德軍第九集團軍的防禦,並且正在向阿姆夫羅西耶夫卡方向迅猛推進。
從凌晨4點20分發動總攻,到現在不過是3個小時零一刻鐘,蘇軍的進攻部隊已經結束了阿爾喬莫夫斯克市區內的戰鬥,兵鋒推進到了西南遠郊。
變更部署的作戰計劃在制定之初,遭到了尤里的反對,不過托爾布欣不願意放棄,他直接向大本營提交了一份報告,並最終獲得了通過。
「嗖……」
換句話說,此時正在進行的戰役,實際上是為後期的克里米亞半島戰役服務的,大本營的真實目的,除了要實現能夠轟炸羅馬尼亞油田的企圖外,還打算利用這場戰役,為後續圍殲德軍第十七集團軍提供先決條件。
一旦將克里木半島的德軍第十七集團軍殲滅,那麼德軍在南線的兵力將會變的更加捉襟見肘,到那時,為了抵禦蘇軍在羅馬尼亞
和-圖-書方向上進攻,德軍統帥部將不得不從中央集團軍群抽調兵力補充南線,而這又將為蘇軍下一步要發起的白俄羅斯戰役創造了有利條件。
「走吧,到河對岸去,」將手中的望遠鏡交給阿爾謝尼,尤里轉過身,朝聚攏在身邊的眾人笑了笑,說道。
殘酷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尤里也好,崔可夫也罷,都始終將指揮部設立在河西岸的戰場內,最近的時候,德軍的攻勢甚至距離指揮部不到一千米,德軍只要一個衝鋒,就能把他們全鍋端了。而作為德軍第九集團軍的最高指揮官,保盧斯的指揮部又在哪裡?
在第二十八集團軍進攻方向上負責防守的所謂德軍第九集團軍,已經不再是斯大林格勒城下苦戰的那個第九集團軍了,它是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潰敗之後,重新組建起來的一個集團軍。
河對岸,就在岸堤上,數以萬計的德軍俘虜正被押往一座跨河的浮橋,由四百人組成的蘇軍督戰隊就守在浮橋的橋基處,他們將俘虜中所有穿著黨衛軍制服的士兵、軍官全部拖出來,直接在河邊執行槍決——在過去兩年多的戰爭中,德軍會將俘虜到的蘇軍政委全部槍斃,這項任務是由黨衛軍負責執行的。而蘇軍採取的報復措施,就是但凡俘虜到的黨衛軍成員,也一概就地執行槍決。
隨著戰場的推進,烏克蘭第四方面軍將臨時指揮部遷移到了這裏。
包括尤里在內,一眾高層hetubook.com.com指揮員都對此視若無睹,眾人甚至連個縮脖子的動作都沒有。
為什麼只是迫使其後撤,而不主動追求圍殲該部德軍?原因很簡單,因為整場戰役的戰役目的,是為了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將戰線向西烏克蘭,也就是羅馬尼亞方向推進,截斷克里木半島上德軍第十七集團軍的退路。
按照最初的作戰目的,第五十一集團軍的主要進攻方向是斯大林諾,該集團軍的任務是在攻克斯大林諾之後,向沃爾諾瓦哈方向推進,威脅德軍第九集團軍的側翼,迫使其主動後撤,而不是圍殲該部德軍。
……
德軍負責防守阿爾喬莫夫斯克市區的部隊,為隸屬於第17軍的步兵298師。這是個老牌的步兵師了,兩年半的戰爭中,這個步兵師數次被打殘,又數次重建,最早在戰爭初期的沃倫斯基戰役中,它就被波塔波夫指揮的突擊第九集團軍打崩潰過一次。
如果這次的戰役進展順利,最終完成了既定的戰役目的,那麼,托爾布欣肯定會得到嘉獎,但在今後的戰爭中,尤其是關鍵方向上的戰役指揮,鐵定是沒他的份了。反之,如果戰役進展不順利,甚至是遭遇了失敗,那麼他就要承擔主要責任,好的結果是被雪藏,不好的結果……很難預料。
這實際上就是兩個種族之間展開的仇殺,毫無情面可言,也不會有人手軟,這一點,從浮橋兩側堆疊的屍體就能看出來了。
希特勒苦心孤和*圖*書詣的保留了第九集團軍這個部隊番號,卻沒有能力恢復它往日的榮光與實力,整個集團軍只有3萬餘人,且絕大部分是新兵,裝甲車輛更是不足50,是個門面很大但體量很小的殘廢集團軍。
望遠鏡的視界里,大量的坦克、裝甲車正在平原上快速向西行進,隨行的蘇軍步兵如同蟻群一般,攀附其後,天上卻是嗡鳴的一個個戰機編隊——半個小時前,也就是天色剛蒙蒙亮的時候,空八集的作戰飛機便與德軍第4航空隊在阿爾喬莫夫斯克上空展開了一場激戰,不過十幾分鐘的交火,德軍的戰機便被迫撤出了戰鬥,蘇軍完全控制了阿爾喬莫夫斯克一線的制空權。
托爾布欣很重視這一場局部戰役,因為它具備很高的政治意義:德軍的第九集團軍曾經是一支精銳,它在斯大林格勒城下被蘇軍圍殲,全軍覆沒,隨後,希特勒重建了這個集團軍的編製,現在,如果時隔幾個月,烏克蘭第四方面軍再次圍殲了它,肯定能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轟動。
吉普車車隊很快再次運動起來,碾著一道浮橋,駛向河對岸的阿爾喬莫夫斯克。
根據空中偵察得到的情報,德軍的第九集團軍以及步兵第29軍,都有了撤退的跡象,預估他們的撤退方向與目標地域,應該是莫洛奇納亞河一線。
從阿爾謝尼的手上接過望遠鏡,尤里站在河堤上朝河對面眺望,視線可及的地方,都籠罩著淡淡的白霧,當然,那並不是晨曦下的水m.hetubook•com•com霧,而是坦克之類的戰車行進時所排出的尾氣以及揚起的塵土。
類似托爾布欣這樣的高級將領,在制定作戰計劃的時候,往往不僅僅考慮戰場的勝負,還會考慮政治上的問題,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毫不客氣的說,如今蘇軍中集團軍一級的指揮員,大部分都是從血與火的磨礪中走過來的,世人只看到了蘇軍中高層指揮員驚人的戰損率,卻沒有想到這些在一線指揮中活下來的指揮員,已經短短兩年多的戰爭中迅速成長起來了。
因此,在戰役打響之後,不過幾個小時,蘇軍便突破了德軍第九集團軍的防線,並將該部德軍切割成南北兩個部分。
阿爾喬莫夫斯克市幾乎成了一堆廢墟,目力可及的地方,全都是一片片的殘垣斷壁、碎磚亂瓦,被擊毀的火炮、坦克、裝甲車,幾乎隨處可見,有些碎瓦礫堆里,還能看到被半掩埋的德軍士兵屍體。
廢墟般的市區內響徹了「國際歌」的歌聲,尤里在警衛的保護下,走進幾乎變成廢墟的蘇維埃辦公大樓,這棟由磚石與鋼筋混凝土構建起來的七層建築,曾經是阿爾喬莫夫斯克的象徵,可現在它卻已經塌掉了一半,而剩餘的那一半也已經岌岌可危了。
而與之對陣的蘇軍第二十八集團軍,則是兩次因損失過大而被解除番號,直到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前,才第三次重建一個集團軍,其所屬部隊絕大部分士兵都參加過殘酷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戰鬥經驗豐富,作戰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