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是第一次軍援談判,」唐華說,「總理,如果朝鮮局勢未來走向不好,可能還有第二第三次。而且,一次比一次談的金額要大……」
「哦,計算機,」唐華明白過來了,「一個月賣出去20台?」
「朝鮮同志的進攻遇到了一些預料之外的情況,這需要注意。」斯大林划著一根火柴,不緊不慢地點燃煙斗,「如果不注意預料之外的小事情,這些小事件就會發展成大災難。朝鮮軍隊在向南進軍的途中,遭遇了美國軍隊,可能是半個師,這意味著有半個集團軍的美軍正在努力趕往朝鮮。總參謀部沒有充分重視中國同志的提醒,他們應該重新做一次研究。」
「我想我需要提醒你們,」葉戈爾說,「裝甲和摩托化部隊是非常昂貴的。不但是裝備的採購費用,還有使用經費。一個坦克師有近300輛坦克,還有裝甲車、自行火炮,全師的車輛裝備大約1500台。……炮兵師,無論152毫米榴彈炮還是122毫米榴彈炮、加農炮,都不可以用騾馬牽引,必須使用載重汽車。如果完成12個步兵師、1個坦克師和3個炮兵師的換裝,那麼你們每月大約需要進口3000噸汽油和柴油。」
唐華在洗手間用冷水沖臉沖頭,抹抹眼窩,看見總理和秘書也進來了。
「就像你們支援朝鮮人民軍那樣,」總理說,「如果東北邊防軍還是在中國境內駐屯,那麼我認為每個月未必會消耗3000噸燃料。如果東北邊防軍入朝參戰,由此劇增的燃料https://www•hetubook.com.com、彈藥消耗,武器裝備的損耗,在我看來,蘇聯有必要、有義務予以更多的援助……」
三、3個高射炮兵團擴充為6個,高炮裝備為85毫米、37毫米混搭,也是貸款支付。
第二第三次談判還不會那麼快,估摸著至少要一個月後。
中方:總理、唐華、博古。
總理一條一條地和蘇聯大使啃有關援助的事項,能爭取無償援助的,就盡量讓蘇聯白送;能以貸款方式支付的,就讓蘇聯把貸款期限設長一些;如果蘇聯提供的是現役半新裝備,總理就很有耐心地和羅申砍價。
「武器方面,我們短缺的重點還是在防空炮、重炮和坦克方面。另外我們的空軍仍然十分薄弱,目前我們已簽訂了空軍引進飛機和培訓人員的協議,但需要加速進行。」總理說,「我們的炮兵師急需完成火炮的統一制式化,現在炮兵師內裝備的火炮型號混雜,包含日械、美械、德國、義大利、英國、法國,彈藥供應很混亂,而且技術老舊,作戰能力很差。」
無論哪一種情況,大概蘇聯現在都不會向中國提供AK-47了。
談到晚上,羅申大使和葉戈爾顯然也疲勞了,會場的氣氛越來越融洽(?),爭取到的條件變得優越起來。
「東北邊防軍如果要入朝作戰,所要應對的敵軍肯定是美國陸軍,我想大家都明白,如果不能在裝備方面盡量縮小差距,戰鬥會很艱難。」唐華說。
「啊呀,董副總理,董老,」和*圖*書唐華說道,「一晃咱們可是半年多沒見了呢」
「總理,今天的談判收穫還是不錯的。」
AK-47大約1948年投產,頂呱呱的性能讓蘇聯人從斯大林到普通列兵都愛不釋手,因此這槍列裝后好幾年都處於高度保密狀態,甚至在1945-1946年,連7.62X39中間型步槍彈也不對外公開,演習結束士兵要一發一發把彈殼全部撿回來。現在羅申反問AK-47是什麼,無外乎兩種情況,第一是蘇軍對AK-47保密程度高到連駐外大使都無權知道的程度;第二是這槍羅申知道,但絕對不許從他口中說出任何信息。
北京。
六、再購買30部對空搜索雷達。
一、班組武器和步兵團內武器方面,問題基本解決(本來唐華也不抱太多希望的AK-47,援助請求被蘇聯回絕了)。
四、蘇聯答應轉讓克里莫夫RD-45型噴氣發動機技術資料,轉讓兩種火箭發動機和一種火箭助推器技術資料。這仍然需要斯大林同志最後核定,但是斯大林問題就不大,只要不被蘇聯科學院或國防工業部門插一杠子唱反調,斯大林肯定大手一揮就給了。
「小唐,今天說正事。」董必武在電話里慢條斯理地說,「一波昨天賬上突然多了1000萬盧布,讓他這個財政部長感覺很飄。我聽總理說,這應該是你乾的。怎麼樣,明天上午,你過來,加上薄部長、我、總理,咱們幾個開會聊聊怎麼花這筆錢。」
五、將預定1950年12月派遣的飛m.hetubook.com•com行員教官提前到1950年8月,教的是米格-15噴氣式戰鬥機的飛行和空戰;
羅申和武官沒有反駁也沒有同意,只是表示聽到了,在紙上將中國的要求記錄下來。遠東蘇軍的庫存軍械庫里是有不少火炮,實在不行讓遠東二線位置的部隊暫時將炮交到中國手中也是可以的。但是否向中國提供這些援助,需要發回莫斯科讓斯大林核定,他只負責記錄中國同志提出的要求。
唐華也第一次見識了中途需要休會吃飯的外交談判,從下午兩點開到晚上11點,中間六點鐘出去吃個飯,回來接著談。
蘇方:大使羅申、武官葉戈爾、翻譯。
「羅申先生,希望蘇聯方能提供AK-47的技術資料,如方便的話,也一併向我們出售五百到一千支成槍,以便部隊迅速熟悉裝備和戰術訓練。」唐華說。
二、炮兵和裝甲兵武器裝備,七折價購買現役和庫存武器,貸款支付,羅申大使答應上報莫斯科,請斯大林同志最後核定。
「唔,每月只是5噸,我想我們很快就會一次性運送60噸鉻給你們。」1937年,羅申還是小秘書的時候,參与了國民黨和蘇聯的軍援談判。與不管什麼東西甚至連金屬皮帶扣都跪地伸手要的國民黨相比,中國現在讓他感覺舒服得多,自己做了大部分力所能及的工作,只是小部分必須求援的地方才會開口。
7月13日,第二次保衛國防問題會議結束。
唐華:「如蘇聯方面予以支持,我們打算將東北邊防軍的3個炮和圖書兵師換裝為1個152毫米師和2個122毫米師。另外,東北邊防軍的坦克團是我軍唯一一個齊整的坦克團,現在也打算擴編成為我軍第一個坦克師。」
文件和電報處理完,唐華正打算去視察北京計算機所、電子信息工業部新大樓兩個工地瞧瞧,桌上的電話響了。
斯大林指著世界地圖上朝鮮半島那片地方。雖然地名標記得不夠詳細,但也標出了釜山市的位置。「當朝鮮人民軍攻擊朝鮮半島的最後一個城市時,就會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順利攻下;一種是美軍把釜山變成了他們的斯大林格勒。我們不能忽視后一種可能性的存在。中國同志要組建一個25萬人的邊防軍集群,部署在東北以應對戰局變化,這是很有預見性的。將來如果遇到最壞情況,朝鮮人民軍不得不向北收縮退卻時,中國就可以派出25萬人進入朝鮮,部署在38度線接應退卻的朝鮮人民軍。對於中國組建邊防軍集群,我們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予以支持。」
「同為社會主義國家,雖然談判時會斤斤計較,但最後還是會伸手幫助的,畢竟大家在一個陣營裏面嘛。」總理也是一臉疲憊,接過秘書遞來的濕毛巾擦臉擦手。看唐華噗拉噗拉地在水龍頭下沖臉,總理讓秘書又遞了條幹毛巾給唐華。
聽羅申反問,唐華知道AK-47大概短時間內是無法搞到了。
現在唐華就等著蘇聯方面的反饋,等莫斯科把援助條款確定下來,他就去一趟大連,讓建新公司趕緊調頭往新的方向走。其實這幾天他已經用和*圖*書
電報下了幾個指令,主要是生產計劃重訂和生產方向的更改。
除了調動軍隊,還有一項很重要的事情:和蘇聯溝通,尋求蘇聯一定程度的支持。7月14日,中央就拍發了一封上千字的長電報到莫斯科。
接到斯大林的回電,蘇聯駐華大使羅申根據授權,與中央接觸談判,商討蘇聯能否援助東北邊防軍部分裝備的問題。
「目前我們的計劃,是調集4個軍共12個步兵師組成東北邊防軍,此外還編入3個炮兵師、3個高炮團、1個坦克團、工兵部隊。我國已可生產步槍、機槍、衝鋒槍、手榴彈、迫擊炮等步兵輕武器,但炮兵尤其是炮兵師缺乏大口徑重炮。」總理說,「步兵武器和彈藥由大連生產,我們大連的軍工廠的情況,過去三年你們也是了解的。現在大連得擴大產能、升級武器質量,需要蘇聯每個月提供5噸鉻,大約需持續12個月,一年以後我們國內的鉻礦就會投產。」
「AK-47?AK-47是什麼?」羅申大使問。
……
文件正式下發,13兵團的三個軍迅速向鐵路樞紐集結。調動方案、後勤方案、政治動員等等工作同步啟動。
唐華懂俄語,總理則要等博古將葉戈爾的話翻譯過來。
斯大林預料到了朝鮮戰局有變壞的可能,不過他也只能推演「美軍守住釜山然後向北反擊」的橋段,沒法預料到朝鮮人民軍是速崩全滅。這也正常,就算是主席出現在斯大林面前,把地圖上仁川那個地方戳爛了,估計斯大林也不會信金日成在半年後一度淪落到避難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