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立國之戰
第84章 中國軍隊,我是了解的

在整個長三角地區,上海、蘇州、太湖、西山島、吳江、崑山、太倉,散落著或大或小的工廠,產品從鐵皮鋼絲鋁板銅線硅塊鍺錠,到晶體管、電路板、磁芯存儲器;再到T50計算機、航控-1炸彈的制導組件、雷達、對講機……
雷達所剛剛把紅旗-1地空導彈的兩型雷達交出去,雖然分別是用蘇制小型搜索雷達和高炮炮控雷達改出來的,但這工作著實不容易。現在雷達所還閑不下來,第二階段研製任務已經下發,研製兩型機載雷達。
「是步坦協同的步兵嗎?」
在長春,光電子所也在籌建,這個偽滿曾經的國都,三省六部不知道哪個衙門的大房子被徵用為光電子所的辦公樓,現在里到處是亂七八糟的建材和器材。
「感覺和G連差不多,一百多人。」
「戰鬥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不,沒有,他掏手槍的時候被打死了。」
陸戰一師謹慎推進,但美步七師可就奔放多了,三個團級戰鬥隊在朝鮮東北部到處跑。在陸戰一師前頭的是31團和32團,但這兩個團都沒美步七師17團跑得遠。11月21日,美步7師第17團進至鴨綠江邊的惠山鎮,這是美軍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到達中朝邊境的地面部隊。
清川江。
唐華把光電子所放在長春也不全是為了復刻大名鼎鼎的長春光機,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原因:從1951年初,蘇聯就要向中國移交坦克和自行火炮了,從遠東蘇聯的軍火庫向中國移交坦克,長春就在進入中國的鐵路線上。這樣到1951年初,蘇聯坦克在長春下火車,就可以就地改裝夜視儀系統。
「G連在雲山城遭遇的敵軍有多少人?」
……
1950年的最後兩和*圖*書個月,上海計算機所的超算廳又擺上了很多大鐵柜子,16個鐵櫃組成一個大大的「X」字形,列別傑夫時而伏案工作,時而和助手們一起在大鐵櫃旁調試軟硬體。TC51超級計算機的運算單元和T50不同,操作系統也要相應修改——雖然攏共也沒多少K位元組的代碼。
「我和G連其他人一起,快速穿過雲山城向北增援,突然與一股中國人遭遇。在我朝衝上來的敵人猛烈發射子彈,敵人也向我們猛烈發射子彈。G連傷亡很大。排長感覺敵人的火力強過我們,下令利用建築躲避。隱藏在建筑後面的中國人朝我扔了顆手榴彈。我立刻朝後卧倒,在手榴彈爆炸前躲開了。這時候中國人上來用刺刀戳進了我的右上肩。」
「兩輛坦克被摧毀時,你觀察到是何種武器摧毀它們的嗎?」
現在的中國,如果問有哪個工業門類體系最完整,大概就是電子工業了。再過幾年,重工業體系能完全支持工業母機製造的話,那就是全產業鏈在手的狀態。
「巴祖卡摧毀了潘興?」調查員從文檔資料間抬起頭來直視戴維斯。
「第一輛我沒有看到,但第二輛看到了,是巴祖卡摧毀了潘興。」
「11月1日晚上,我在雲山城北側的一號兵站。我在兵站西牆操縱一挺重機槍。我們8團一營的絕大部分都在這個兵站里。」
「可能是仿製的,中國或者蘇聯的仿製品,也可能是另一種火箭筒。總之是一種火箭。我看見了四百米外他們發射時的火光和煙霧,接著是五個發光的小玩意向我們的坦克飛去,我想那肯定是火箭。其中有一或兩枚火箭擊中了潘興。在坦克被全部摧毀后,他們還用這種和_圖_書火箭摧毀我們的防禦陣地,尤其是機槍火力點。我遭遇過兩發火箭彈的攻擊,感謝上帝,都沒有直接命中……」
……
親率17團抵達鴨綠江邊的美步七師師長巴大維(戴維·古德溫·巴)少將興緻很高。他一抵達惠山鎮,第10軍軍長阿爾蒙德就給他發來賀電:「第七師的行動將作為一項卓越的軍事行動而載入史冊」。接著阿爾蒙德又表示讓17團等一等,他也要過來,在鴨綠江邊照個相!
多管齊下,沃克終於被志願軍的後撤行動迷惑。他開始相信麥克阿瑟的判斷:這些志願軍是怯戰而退,估計是人數不足以及後勤供應困難,並不是什麼特別厲害的對手。只要聯合國軍不分散開、所有部隊抱團推進,這六七萬人的志願軍部隊就會被趕回中國去。
「噢不,是純步兵。我在西牆持續不斷地射擊,直到東牆的防禦瓦解,當我放棄機槍陣地時,西牆的敵軍已經衝過開闊地,這時候我仍然沒有看見敵方有坦克或者自行火炮。」
「馬特·托馬斯軍士,請描述你被俘的經過。」
「上等兵保羅·沃特森,你被俘的地點是哪裡?」
志願軍前來交涉的人員手持名單,一個一個傷員地對照著念。可憐的諾曼·鮑威爾躺在擔架上一動不動,只有眼珠子時不時轉動一下。交涉人員將他抬到美國交涉小組那邊,再把凍成一個冰坨的腳、小腿、一小截大腿也交給了美國交涉小組。
在南京,剛剛規劃的電子對抗研究所正在挖地皮。
……
「馬爾科姆·米勒是否也一起被俘?」
「你是否觀察到炮擊來自何種火炮?炮擊持續了多久?」
「馬克·加索爾,美騎一師8團A連二等兵;阿奴諾比,https://www•hetubook.com•comA連上士;克里斯·布歇,F連中士;布里塞特,E連二等兵;諾曼·鮑威爾,A連中尉,這裡是鮑威爾先生的腿。」
「為了表示誠意,我方也向貴方移交30名俘虜。」美方交涉人員也說。
從11月1日晚上到11月3日晨是美國陸軍歷史上罕見的災難時刻,一個重裝機械化步兵團突然遭到毀滅性打擊——或者可以說被殲滅,要知道在二戰中美軍戰場上被殲滅的最大單位也就是團(菲律賓那種整國投降的不算)。這一天兩夜到底發生了什麼,調查處需要給出一份詳細的報告。
在東線,124師逐次騷擾阻擊陸戰一師,在確信9兵團已經抵達作戰區域后,124師也從陸戰一師面前消失了,西移到舊倉集結休整。
「他們的步槍手和我們一樣,使用的半自動步槍。也有一些『司登』和自動步槍(輕機槍。因為是近距離交戰,他們的自動步槍也和BAR一樣,射手手持,一邊前進一邊發射。真正可怕的是,他們的自動步槍不是用彈匣,而是用一個彈鏈盒,子彈似乎永遠都打不完……」
朝鮮,和平洞。
「沒有四百米也有三百五十米。是的我知道巴祖卡打不了這麼遠,大概是蘇聯人的仿製品射程特別遠吧。」
沃克得知朝鮮人民軍、中國志願部隊主動提出移交戰俘后,一時也很詫異。他首先想到的是「這些中國人果然不想惹太大的麻煩」,然後沃克覺得俘虜應該是有來有往的交換。上報麥克阿瑟獲得許可后,也從他們俘虜的七八十個志願軍人員中挑出30人還了回去。人民軍俘虜?不不,這次交換俘虜是為了把中國人禮送出境,跟朝鮮沒什麼關係。
「11月1日和_圖_書凌晨,我們營從二號兵站撤出,我又餓又困,這時候一隊中國人突然出現在我面前,用槍指著我和馬爾科姆·米勒,於是我就放下了武器。」
「狀態很糟,我們只是在勉強維持。起初,我們有5或者6挺30口徑的1919A4重機槍,2挺50口徑的M2,不過,最重要的火力支柱是兩輛潘興重型坦克。但是,交戰不久,有一輛重型坦克就爆炸起火。大約10分鐘后,另一輛重型坦克也被摧毀了。西牆遭到的敵方進攻是步兵滲透,兵力我想應該是一個營或者兩個營。」
「特倫斯·戴維斯軍士,1950年11月1日晚上,你的位置在哪裡?」第8集團軍,美國陸軍情報處和調查處的軍官正在逐個問詢返回的戰俘。
……
「兩三年前,我就在中國,一直到1949年初,我才離開那裡,因為我們把中國拋棄了……」
還是在上海計算機所,另一片區域,T51通用計算機的樣機也正在組裝。其實,現場的工人、技|師甚至研究所普通人員都搞不太懂這台計算機的底層設計,反正按著唐華留下的技術資料和圖紙做就是了。
「四百米外?」
「那時候我是美軍駐中國的軍事顧問團團長。中國人的軍隊都是一群饑寒交迫的乞丐,缺乏糧食,缺乏衣物,毫無士氣,甚至也沒有訓練。一個師每天只能行動十幾公里,甚至就是在這十幾公里的行軍,都會有無數的士兵因長官無法管束而逃亡。中國軍隊的指揮官既貪婪又愚蠢,集團軍在轉移時,隊列中會有十幾輛卡車裝載著長官的私人公司財物、情人、情人的家屬。他們的最高領袖蔣介石完全不懂軍事,在最高國防會議上也只會給下屬灌雞湯……」
從11月17日起,志和*圖*書願軍在清川江北和德川以北兩線均與「聯合國軍」脫離接觸,並在後撤過程中故意在陣地上和道路旁丟棄部分裝備和物品,製造「狼狽撤逃」的假象。同時故意向準備移交的戰俘透露消息,說志願軍糧食供應困難,準備撤回國內。
「我想應該是3英寸到3.46英寸的輕型榴彈炮,是從炮彈的破壞力判斷的。我旁邊的一個沙包木石的結構工事被一枚炮彈直接命中,但沒有坍塌。炮擊持續了10分鐘,當炮擊停止時,連長下令發射照明彈,隨後我們看見了在兵站外的一大群人。」
航空工業代表團與副總理、司令員道別,登上飛機赴蘇談判。1951年初回國,他們就會從蘇聯帶回兩個飛機廠、一個噴氣發動機修造廠和一個活塞發動機修造廠、一個航空儀錶廠、一個航空電氣設備廠,中國的航空工業體系就醬紫起步了。同時重工業部下面會新設航空工業局,也就是後來的第三機械工業部/航空工業部。
在廣州,華為公司不緊不慢地生產著遙控電視——只有歐美市場,出貨量剛夠電視部餓不死而已。雷達顯示器和夜視儀顯示器是軍顯部的業務。
近百個表情頹喪的南朝鮮、美國人和幾十個擔架抬著的傷員被帶到兩軍控制區域的邊界,這裡是約定的移交戰俘的場所。
「十分確定。當時雲山城中有多處起火,我們實際上能看到對方。」
調查處的軍官低頭看地圖,核對了一下位置。「西牆當時的防禦狀態如何?遭到的敵方進攻是什麼樣的?」
「你確定?」
「他們使用何種火器?」
「我想應該是晚上7時30分,我們突然遭到了炮擊。」
「你們都不了解中國軍隊,但我了解!」巴大維對身邊的軍官以及隨軍記者侃侃而談。
上一頁